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76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中考科学生物、地理部分知识点文档格式.doc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

月经流出,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

即外阴

③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

雄性生殖细胞,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

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发育初期提供营养

受精: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场所:

输卵管

④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⑤养:

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

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

三青春期

1.青春期身体发育:

形态特点: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大脑

功能特点心脏结构、功能完善化

肺功能

性器官的发育:

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主要受到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的调节

性发育第二性征的发育:

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主要受到性激素的调节

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①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②内心日益复杂,不愿与人交流③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3.青春期的卫生:

①遗精:

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

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

②月经:

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

形成原因:

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形成过程:

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增厚,血管增生,卵细胞发育成熟从卵巢排出,若未受精→雌性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坏死→脱落→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流出,形成月经。

③心理卫生:

集中精力,努力学习

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很师长密切交流

四计划生育

晚婚:

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

晚育:

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

少生:

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

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

第二册第3章(B)

1.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条件

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过程

胚根→根

胚芽→茎和叶

2.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果实、种子的形成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开花→传粉→受精

子房壁果皮

子房珠被种皮果实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3.克隆技术

第三册第三章

1.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

1、1880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现胚芽的生长受单侧光照射的影响

2、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发现胚芽的尖端能产生某种控制胚芽生长的物质。

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

植物的向光性

2.神奇的激素

内分泌腺

激素

异常

常见疾病

垂体

生长

不足

幼年

侏儒症

过多

巨人症

成年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呆小症

甲亢

胰脏

胰岛素

糖尿病

低血糖症

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人体能通过反馈的方式调控血糖的含量。

血糖含量偏高(偏低)胰岛素分泌增加(减少)

使血糖含量降低(上升)

3.神经调节

大脑:

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

脑小脑:

负责动作的协调性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神经系统脊髓:

具有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

分布于内脏

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

脊神经

反射

4.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产热

散热

神经系统等调节

骨骼肌(运动时)

内脏(平静时)

直接散热

蒸发散热

第四册第二章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A)

肌肉

肋骨移动

胸腔体积

胸腔内压力

气流

吸气

膈肌、肋间肌活动

变得扁平

向上

向外

增大

减小

进入肺部

呼气

恢复拱形

向下

向内

离开肺部

2.生物的呼吸作用(B)

呼吸作用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C)

酒精神

碘液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B)

光合作用

条件

光照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物质变化

吸收CO2,放出O2

制造有机物

吸收O2,放出CO2

分解有机物

能量变化

贮存能量

释放能量

生理意义

1、制造的有机物是构成地球上一切生物体的物质基础

2、为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维持大气成分相对稳定

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第四册第三章植物与土壤(A)

1.植物吸水原理

2.植物蒸腾作用

3.植物对水、无机盐的吸收、运输和利用

散失:

约99%用于蒸腾作用

利用:

约1%用于光合作用等

运输:

导管

条件:

细胞液浓度>

环境(土壤)溶液浓度

吸水:

(主要器官)(主要区域)(主要细胞)

部位:

根——根毛区——根毛细胞

4.植物新陈代谢原理的应用

合理灌溉

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灌溉、施肥

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有氧呼吸,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

合理施肥

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

第五册第四章

1.动物的食物和摄食(A)

营养素

作用

吸收情况

无机物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参与各种生理活动

直接吸收

无机盐

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有机物

维生素

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

蛋白质

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先消化

再吸收

糖类

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脂肪

贮藏能量

食物纤维

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促进肠道蠕动,利于排便

不吸收

2.酶(B)

酶的成分

酶的性质

消化酶

生物催化剂

消化酶的作用

不能吸收的大分子有机物—→能吸收的小大分子有机物

酶的特点

专一性、多样性及高效性

酶的作用条件

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3.人体血液循环系统(B/、C)

①血液

组成

功能

有关疾病

再生

血液

血浆

运载血细胞、物质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O2和部分CO2

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

由红骨髓再生

白细胞

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与机体的抗传染有关

炎症: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增多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②心脏人体心脏被心肌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房室瓣分别分隔成上下两个腔。

③血管

血管类型

管壁特点

管腔特点

血流速度

主要功能

动脉

厚、弹性大

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

静脉

较薄、弹性小

大,内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

较慢

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

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最小

最慢

进行物质交换

④血液循环

4.尿的生成和排出

过滤

血浆(含废物较多)

血浆(含废物较少)

原尿

尿

重吸收

含废物较多

泌尿系统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途径,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含废物较少多

尿的生成:

血浆原尿尿液

尿的排出:

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5.新陈代谢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新陈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生物体通过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的来源

自养: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新陈代

谢类型

异养:

动物、真菌等生物通过摄取现成食物来获得营养,

又可分为寄生和腐生两种类型

是否

需要氧

有氧呼吸:

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

无氧呼吸:

有机物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少。

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又称为发酵。

合成

分解

贮存

新陈代谢

释放

6.实验:

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小现象

血管

特征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分支

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顺着血流方向逐渐汇聚

第六册第一章(A)

1.生物进化

①列举生物进化现象

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鸟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哺乳类

苔藓

植物的进化顺序:

藻类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A)

②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生物进化的最有力证据是动植物化石

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

生物进化的动力是生物与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遗传积累

生物的祖先有差异的后代有利变异的后代现代生物(适应环境)

2.进化和遗传

DNA结构:

沃森、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染色体

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着遗传信息的一些片段,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特征

遗传病是由于人体内DNA、基因或染色体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先天愚型、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都是常见的遗传病。

近亲结婚夫妇所生的孩子就可能从父母那里继承相同的致病基因,这使后代患病机会大大增加。

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

基因工程可以生产人类需要的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等。

我们吃的某些食品如番茄、大豆等也可以是基因工程产品。

农业生产中的抗虫棉、抗病毒烟草、抗除草剂大豆等都已进入商品化生产,上述产品有些是常规方法难以生产的或者生产成本过高。

第六册第二章(B、C)

1.生物的结构层次

个体

概念: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

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

群落

植被:

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起主导作用

概念:

指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的总和

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保护色

自然选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

拟态

3.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包括太阳能、热量、水、空气、矿物质等。

生产者:

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起来,成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成分消费者:

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进行生活,草食动物被称为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动物被称为次级消费者。

分解者:

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某些原生动物及腐食性动物。

它们把复杂的动植物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分解成较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它们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平衡

自动调节能力

(有一定的限度)

成分越单纯,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①光合作用

②、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碳循环

第六册第三章(A)

1.健康的含义

生理健康

健康心理健康

社会关系健康

2.传染病

细菌:

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用抗生素治疗

病毒:

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

病原体

特点

流行性

传染性

免疫性

(控制)传染源

三个环节及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皮肤屏障作用

3.人体免疫功能(B、C)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体液的杀菌作用

防御感染

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

自我稳定:

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免疫监视:

识别突变细胞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

4.非传染性疾病特点:

细胞不间断分裂

传染性疾病

良性肿瘤:

局限于原发部位

肿瘤

分类

恶性肿瘤:

由上皮细胞形成的恶性肿瘤又称为癌

冠心病:

冠状动脉硬化

糖尿病:

胰岛素缺乏→血糖浓度升高→肾脏不完全重吸收→糖尿

5.照顾好你的身体

特点:

成瘾性

中毒:

由环境毒物引起

吸毒

危害:

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损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

吸烟

有害成分:

烟碱、焦油和尼古丁

危害:

诱发癌症、冠心病等

8.血型和输血

成年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

输血时,原则上应输同型血。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型

A

抗B

B型

B

抗A

AB型

A和B

O型

抗A和抗B

1.植物与土壤②说出植物缺失铁等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淀粉)+氧气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矿物质元素

缺失矿物质元素对生长的影响

植株矮小、叶色发黄

植株暗绿带红

植株矮小、叶片带褐斑

作为植物,水分对于任何植物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农业生产上,我们应,以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合理灌溉。

另一方面,。

植物生长除了需要水分,还需要无机盐,不同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起不同的作用。

在施肥过程中,由于无机盐的含量会影响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过多施肥反而会使作物出现萎蔫现象。

人体每天需要摄取一定量的食物,食物能向人体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原料。

膳食中要求食物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

⑤说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并确定各种基因的功能等,从而获得人类全面认识自我的生物学信息,为科学地了解人类自身及遗传变异的本质,为人类进化、民族起源、疑难病的防治提供生物化学依据。

地理部分(A)

知识疏理

第一册第三章

1.地球形状和大小

①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有不同的观点。

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

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说明海面是曲面;

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千米,和地球的两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相比,只长了21千米,仅差0.33%,地球看起来很圆。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①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称子午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②运用经纬网的定位方法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

3.地图是地理事物缩小在平面上的图形

①地图的“语言”: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②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太阳和月球

①太阳自己能发光发热,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09倍,表面温度:

6000摄氏度。

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的1/4。

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没有大气和水。

5.观测太空

6.月相

①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②月相变化形成的原理:

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

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③月相变化的规律是月相从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初八的上弦月;

十五、十六的满月;

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

再到初一的新月。

④农历是根据月相变化得出的历法。

月相变化的周期是29.53天,接近于农历的1个月。

7.日食和月食

①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日食类型有全日食、日偏食、日环食。

日食发生在新月。

②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月面变暗现象叫月食。

月食发生在满月。

8.探索宇宙

①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行而构成太阳系。

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②与太阳由近及远九大行星依次: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体积最大的两颗行星:

木星和土星它们的显著特征:

都有美丽的光环。

③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中,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颗。

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第二册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

1.地球的自转

(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地球载着我们不停自西向东旋转的缘故,我们把地球绕轴的旋转运动叫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①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②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

约一天(24小时)。

(4)地球自转的意义:

昼夜交替。

 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黑夜)。

 ②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交替。

2.地方时,区时,日界线的划分

3.地球的公转、方向、周期及其意义和五带的划分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方向始终不变,朝向北极星附近,地球每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365又1/4天的时间。

(2)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

一天中,旗杆的影子长度最短的时间是太阳在最高的位置(正午时候),而且此时的太阳高度角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制分日至秋分日直射赤道,在一天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

(4)地球上各地的昼夜长短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北半球来讲,一年中自昼最长的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出现在冬至日,南半球各地刚好相反,而赤道上全年白昼和黑夜都是相等的。

(5)在春分日至秋分日的夏半年中,北半球由于受直射,白昼总是长于黑夜,在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的冬半年中,南半球由于受直射,北半球白

昼总是短于黑夜。

5.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到里可分为:

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岩石圈包括在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地壳变动表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在实际生活中留有许多地壳变动遗留下来的证据。

6.火山的组成和结构。

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

世界上火山的类型及分布区,以及火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火山和地震是人类目前尚不能消除的地质灾害,科学家们正在积极寻找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