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01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docx

道路工程复合地基承载力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报告

 

工程名称:

xx道路工程

委托单位:

xx公司

检测项目:

复合地基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签发日期:

2019年xx月xx日

 

xx公司

 

xx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检测参加:

 

报告编写:

 

报告审核:

 

报告批准:

 

四、试验检测结果分析5

五、检测结论9

六、附录10

xx道路工程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一、项目概况

xx按城市道路支路、设计车速V=20km/h标准设计。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结合粉喷桩处理要求全段道路采用粉喷桩处理,进去持力层0.5米,桩径0.5m,桩间距1.3m,正三角型布置。

平均桩长8.0米,平均处理宽度13米。

xx有限公司受xx公司的委托,对该工程3根水泥搅拌桩及桩周地基土进行了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工程概况见表1-1。

表1-1工程概况

委托编号

/

委托方名称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委托要求

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检测依据

《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

成桩工艺

水泥搅拌桩

桩径(mm)

500

检测日期

2019年月日

工程桩总数

检测桩数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20kPa

抽检比例

检测数量由委托单位确定为根

 

二、工程地质概况

(1)场地地层

根据野外钻孔揭露、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该场地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现将地层分为3层,自上而下分别叙述如下:

①素杂填土(Q4ml):

普遍分布,黄褐色,松散状,该层层厚2.70~4.80米,层底标高6.70~9.27米,填土成分以粉质粘土混少量建筑垃圾为主,回填时间超过5年,湿~饱和,松散~稍密,可~软塑状,属高压缩性土,为中液限粘质土。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

普遍分布,该层为长江牛軛湖淤积的新近沉积土,该层层厚1.00~4.80米,层底标高2.20~9.50米,呈灰黑色,饱和,软塑状,局部流塑状,含有机质、少量贝状物。

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低中等,韧性低。

其标准贯入击数N为2.0~3.0击/30cm(实测值)。

属高压缩性土,为中液限粘质土。

③层粉质粘土:

普遍分布,呈灰黑~暗棕色,湿,可~硬塑状,摇震反应无,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较高,韧性中等。

其标准贯入击数N为10~14击/30cm(实测值)。

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

(2)地基承载力

据勘察结果,依据各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位测试成果及地区经验值,各层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o及压缩模量值Es1-2推荐如下:

②层淤泥质粉质粘土fao=70KpaEs1-2=3.1Mpa

③层粉质粘土fao=220KpaEs1-2=11.3Mpa

三、检测技术与方法原理

本次复合地基荷载试验方法依据《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JGJ340-2015执行。

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技术要点

(1)本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桩间距桩为等边三角形布置桩间距1.3m。

本次试验承压板采用方形钢板,尺寸边长为1120mm(面积为一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桩的中心(或形心)应与承压板中心保持一致,并与荷载作用点相重合。

示意图如图3-1;

图3-1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示意图

(2)压板底面标高应与桩顶设计标高相适应。

承压板底面下宜铺设粗砂或中砂垫层,垫层厚度取100~150mm,桩身强度高时宜取大值。

试验标高处的试坑长度和宽度,应不小于承压板尺寸的3倍。

基准梁的支点应设在试坑之外。

(3)试验前应采取措施,防止试验场地地基土含水量变化或地基土扰动。

以免影响试验结果。

(4)加载等级可分为8~12级。

最大加载压力不应小于设计要求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

2.仪器设备

表3-1仪器设备一览表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唯一性编号

检定有效期

油压千斤顶

100T

静载荷测试仪

JCQ-503B

油压传感器

CYB-20S

位移表

MS-50

3.试验加卸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本工程设计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根据规范要求,最大加载量不应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总荷载取240kPa,共分8级,每级施加载荷为30kPa。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是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过大。

4.沉降观测

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读记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个小时读记一次。

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小于0.1mm时,即可加下一级荷载。

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

5.终止条件

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终止试验:

a沉降急剧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

b承压板的累计沉降量已大于其边长(直径)的6%或大于等于150mm;

c加载至要求的最大试验荷载,且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6.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5、1)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时,应绘制压力-沉降(p-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

6、2)当出现终止加载条件前两款情况之一时,可视为复合地基出现破坏状态,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应定为极限荷载。

7、3)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8、

(1)当压力-沉降(p-s)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且其值大于等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

(2)当p-s曲线为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下表对应的相对变形值确定,且所取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试验荷载的一半。

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但原地基土为高压缩性土层时相对变形值的最大值不应大于0.015。

对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的沉降允许值作为相对变形值。

表3-2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类型

应力主要影响范围

地基土性质

承载力特征值对应

的变形值s0

沉管挤密砂石桩、振冲挤密碎石桩、柱锤冲扩桩、强夯置换墩

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

0.010b

灰土挤密桩

以黏性土、粉土、砂土为主的地基

0.008b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夯实水泥土桩、树根桩

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

0.010b

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

0.008b

水泥搅拌桩、旋喷桩

以淤泥和淤泥质土为主的地基

0.008b~0.010b

以黏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

0.006b~0.008b

9、注:

s0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b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b大于2m时,按2m计算。

10、4)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时,试验点的数量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1、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试验检测结果分析

该工程1处试验点由试验数据分析并描绘出的p-s曲线详见附录,承载力的确定如下:

1、S5-106#试验点p-s曲线没有比例界限,s/b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值为138kPa,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为120kPa,两者比较取小值,该点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

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表

序号

试验

桩号

最大加

载压力(kPa)

最大沉

降量

(mm)

回弹量

(mm)

回弹率(%)

比例界限

对应压力值(kPa)

s/b等于0.08所对应的压力值(kPa)

承载力特征值

(kPa)

1

S5-106

240

25.35

11.01

43.54

/

138

120

五、检测结论

xx道路工程共个试验点,试验点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为120kPa,满足设计要求。

 

六、附录

1.载荷试验汇总表

2.p-s、s-lgt曲线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汇总表

工程名称:

道路工程

试点编号:

1-1

检测日期:

置换率:

承压板面积:

1.25m²

序号

荷载(kPa)

历时(min)

沉降(mm)

本级

累计

本级

累计

1

30

60

60

2.05

2.05

2

60

60

120

1.93

3.98

3

90

60

180

1.34

5.32

4

120

60

240

2.02

7.34

5

150

60

300

2.63

9.97

6

180

60

360

3.49

13.46

7

210

60

420

5.14

18.60

8

240

60

480

6.75

25.35

9

179

60

540

-1.61

23.74

10

120

60

600

-2.51

21.23

11

60

60

660

-3.12

18.11

12

0

180

840

-3.79

14.32

最大沉降量:

25.35mm最大回弹量:

11.04mm回弹率:

43.54%

p-s、s-lgp、s-lgt曲线

工程名称:

铜陵市聚秀路(翠湖四路-翠湖五路)道路工程

试点编号:

S5-106

检测日期:

置换率:

承压板面积:

1.25m²

荷载(kPa)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240

本级沉降(mm)

2.05

1.93

1.34

2.02

2.63

3.49

5.14

6.75

累计沉降(mm)

2.05

3.98

5.32

7.34

9.97

13.46

18.60

2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