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9105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

最后对探究计划进行初步的实施。

在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时,各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并撰写探究报告。

根据两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时安排第二课时,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过程,使探究过程具有连续性、完整性。

教学目标

1.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4.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

(2)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

2.教师准备。

(1)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

(2)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废电池造成危害、探究提示、问题设置等)。

(3)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模拟酸雨,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浸泡过的小麦、大豆、菜豆等种子)。

教学方法

探究解决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培养、观察、记录等过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

(一)两分钟课前“热身”

利用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展示《倾听地球母亲的心声》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1.你说、我说、大家说。

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教师予以评价、鼓励。

在这期间,有的学生必然能提出温室效应及臭氧层的破坏,在此把这两方面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2.观察、思考、质疑。

(1)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

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2)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提出拟人化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3)通过对我国于电池的产量、消费量、回收率的资料分析及专家测试结果——“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确定探究主题、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

探究提示内容如下:

1.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

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

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

(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

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4.只做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结果可靠吗?

你认为怎样做,实验结果才可靠,为什么?

(四)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

教师以多媒体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提示的内容如下:

1.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到本组的“实验基地”。

2.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工作。

3.还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过程?

 

(五)探究过程的课外延续

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

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定时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并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二、第二课时

(一)分析结果、表达交流、总结评价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

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励学生在漫长的科学探究的道路上知难而进,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进一步认识危害性,环保从我做起

通过对废电池被丢弃销蚀后,内部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环境的途径的动画及水俣病、骨痛病图片的观察与思考,使学生对废电池给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强了学生环保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通过教师提示的问题“回想你和你周围的人有哪些行为习惯曾经或正在对环境造成污染”“作为生物圈中的一员,你打算为环保做些什么”,使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环保责任和义务,加深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环境保护,从现在做起

1、提示学生慎重处理实验中用过的材料用具,环保从日常的身边小事做起。

2、通过交流这节课的学习,你以后要这样做,加强了学生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生物圈的紧迫感、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将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学探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