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172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docx

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测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面为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制作的一张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的是()

A.禅让制B.氏族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汉书》曰: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是指秦朝统一后实行()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D.分封制

3.唐朝时期,中书省长官根据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诏令后,接下来他应该将政令()

A.交给唐太宗裁处B.交付门下省审议C.交付尚书省决策D.交付六部执行

4.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存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5.据说朱元璋曾经以“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先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午犹拥被”的诗来描述自己的辛劳。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一情况的出现与下一列哪一项事件有关()

A.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B.朱元璋创立内阁制度C.朱元璋设立军机处D.朱元璋废除三省六部制

6.《清史稿•军机大臣年续表》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明太祖废丞相B.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C.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7.在中国古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的需要,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先后出现过一系列选拔人才的制度,其中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度”B.军功爵制度C.察举制度D.科举制度

8.雅典城邦实行民主制度,下列对城邦公民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公民是指各邦的所有公民B.公民是指各邦的成年居民C.公民是指各邦的所有的男性公民D.公民不包括奴隶和外邦移民

9.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制度,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这段话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征是(  )    A.民主面前人人平等B.主权在民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民主为国人共享

10.英国是个君主立宪国家,下面是某同学对这一政治制度的认识,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在这一制度下,国王没有任何地位B.在这一制度下,议会处于国家权力的中心地位C.这一制度是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D.较好地解决了权力的制约,防止专制独裁

1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2∕3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上述条文所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人民民主原则

12.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名誉上是总统共和制,但总统实际上是虚君,有名无实。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哪一点规定最能体现这一特点()

A.总统有参众两院选举产生B.总统可连选连任,无任期限制C.经参议院愿同意,总统可以解散众议院D.内阁由总统任命,对议会负责

13.有人说,1871年建议的德意志帝国从表面上看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本质上仍为君主专制。

下面所列《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中,不能反映这一本质的是()

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会议,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选和直接选举产生”D.“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14.19世纪中期,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中国的一座皇家园林:

“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在已不复存在。

”“这个奇迹已不复存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战争

15.作为六朝古都,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抗争与复兴的历史。

下面所述的历史事件,与南京无关的是(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结束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16.“台湾糖,甜津津,甜在口,痛在心······”,这是民国时期国语课本中的一段话。

与“痛在心”这一现象有关的不平等与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是曾经在安徽芜湖一带流传的歌谣。

歌谣中所说的“天兵”为“把田地分”,颁布了(  )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应诏统筹全局折》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佩佛在《远东》中说: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的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文中“仿制品”是指(  )

A.中国同盟会的建立B.三民主义的提出C.中华民国的建立D.武昌起义

19.1919年春,上海各界积极参加爱国运动。

上海“大世界”跑马场生意萧条,有人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这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中华民国的建立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建立D.国民大革命

20.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到来,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这首脍炙人口的《铁道游击队》主题曲所述的历史发生在(  )

A.辛亥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人民解放时期

21.21世纪来临之际,英国某知名大学发起“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排名第一。

马克思能够获得这一地位,主要是因为(  )

A.阐发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B.起草了《共产党宣言》C.领到了巴黎公社D.领到了十月革命

22.去年暑假,小明到俄罗斯旅游,在圣彼得堡涅瓦河河畔,看到了一艘军舰(右图)。

导游介绍说,在俄国1917年那场革命中,就是这艘军舰一声炮响,

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

小明根据所学知识,马上就判断出导游所说的这一事件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成立D.“光荣革命”

23.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重要方针,这一方针主要是发展()

A.

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B.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关系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4.右图是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下面对此表述错误的是()A.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运用B.中国开始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C.祖国统一大业得以实现D,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

25.某城振兴路上,最近有一段路灯不亮,多次向市政部门反映,都没有解决。

一天晚上,青年赵某骑车,不慎跌入一个没有井盖的下水井中兵受伤。

赵某认为这与市政管理部门的失职有关,随即将市政部门告上法院,要求赔偿。

你认为这体现了()

A.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主要维护个人的利益D.依法治国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

透过法律制度可以发现过去时代的特征,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政治文明。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

2、······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3、此时若债务人仍不清偿,有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

2、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伤害人和解者,则他本身亦营造受同样的伤害。

3、如果手或棒子打断自由人的骨头,则应缴纳罚金300阿司,如为努力,则为150阿司。

第十一表:

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十二铜表法》有哪些特点?

(4分)

(2)结合材料说明《十二铜表法》是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你认为《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6分)

(3)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编纂是平民的胜利。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4分)

(4)谈谈《十二铜表法》在罗马法中的地位。

(2分)

2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某校准备以“光辉的历程”为题目,举办一次展览,展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奋斗的历程。

学校向全校师生征集相关历史材料。

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图片。

(12分)

展览筹备组决定为这六幅图片征集解说词。

要求解说词能简明、准确地说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应包括时间发生的时间、地位或影响)。

同学们,请你为这五幅图片编写合适的解说词:

图1解说词:

图2解说词:

图3解说词:

图4解说词:

图5解说词:

图6解说词:

28.二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紧张到缓和、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

即使在今天,世界多极化格局还在演进中,某同学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下面是他为自己确定的研究提纲。

(14分)

(1)“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2)“欧洲的联合”与多极化格局

(3)两级格局的解体和多级格局

在制定了这个提纲后,他还需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1)“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又是什么?

(4分)

(2)欧洲联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欧洲联合对多极化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除了欧洲的联合外,请你再举一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还有什么表现?

(6分)

(3)两极格局解体的标志是什么?

在当前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过程中,世界格局呈现明显的特点是什么?

(4分)

29.研究新中国外交历程。

(8分)

下面是某学校论文中的一些关于中国外交的关键词:

一边倒求同存异日内瓦和平共处重返联合国尼克松中美关系中日建交

请你利用以上关键词,结合自己对历史的学习和理解,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发展历程的文章。

(内容应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外交的基本方针、成就,简要谈谈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

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B

B

A

D

D

D

B

A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C

A

C

B

B

B

B

D

C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6分)

(1)法律条文内容广泛;规定明晰、具体;部分条款保留着原始、落后的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法规。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2)《十二铜表法》关于伤害罪的规定,对自由人和奴隶的处罚是不一样的,它还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这些都说明《十二铜表法》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4分)《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贵族的利益。

(2分)

(3)量刑有了明确的规定,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欺压人民,这对平民是有利的。

(4分)

(4)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的基础。

(2分)

27.(12分)

图1:

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游船,在这条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分)

图2: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分)

图3: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

(2分)

图4: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分)

图5: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2分)

图6: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人民翻身成了国家的主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2分)

28.(14分)

(1)“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2分)。

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2分)。

(2)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答欧洲煤钢联营)成立(2分)。

欧洲联合,增强了欧洲的实力,大大提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使欧洲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促进了多极化趋势。

(2分)

日本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中国的崛起也可)(2分)。

(3)标志:

苏联解体(2分)特点:

“一超多强”(2分)

29.(8分)评分标准:

能使用提供的全部关键词,对各个阶段外交成果表述清楚,有一定认识,的6~8分;

能使用提供的4~6个关键词,对各个阶段外交成果表述基本清楚,有一定认识,得4~5分;

能使用提供的3~5个关键词对各个阶段成果表述基本清楚,没有认识,得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