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18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5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docx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专项突破

《行测》判断推理专项突破

(1)

 1(单选题)相对反义词:

也称极性反义词。

这类反义词在意义上互相对立,肯定甲必否定乙,肯定乙必否定甲;但是,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相对反义词的一组是()。

  A.生—死

  B.曲—直

  C.多—少

  D.有—无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黑龙江(B卷)2007

  考点:

其他定义

  解析:

相对反义词的关键信息是:

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否定乙也不一定就是肯定甲。

A、B和D项均是否定一个就肯定另一个,不符合定义;C项中肯定“多”必否定“少”,肯定“少”必否定“多”;但是,否定“多”不一定就是肯定“少”,否定“少”也不一定就是肯定“多”。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单选题)失眠症:

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

根据这一定义,下面哪种情况可以考虑诊断为失眠症?

()

  A.王奶奶今年71岁了,她每天只睡4~5个小时,早晨天还不亮就醒来了;再怎么让她也不睡了,她从退休之后就开始这样了,已经有10多年了

  B.许某是个非常能干的年轻人,他每天晚上埋头苦干,可以只睡3、4小时,还能出色地完成指派的任务

  C.小刘是位年轻的护士,有一天她半夜醒来后就没再睡着,第二天工作差点出错,幸好被同事及时发现。

之后她每天睡觉都特别担心,想快点睡着,可却总是难以入睡。

她害怕再出现差错就找各种理由请假。

现在她已经一个月没去上班了

  D.张某和宋某分手了,分手之后痛苦的张某不吃不喝,谁都不理,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晚上也不睡觉,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黑龙江2005

  考点:

心理学类

  解析:

失眠症的关键词是⑴睡眠时间长⑵睡眠质量不好。

C项中“每天睡觉都特别担心,想快点睡着,可却总是难以入睡”说明了她睡眠时间长单质量不好,符合定义,是答案。

A项中“每天只睡4~5个小时,早晨天还不亮就醒来了”说明睡眠时间不长,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中“他每天晚上埋头苦干,可以只睡3、4小时”,说明他睡眠时间不长,所以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中“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晚上也不睡觉”说明他睡眠时间不长,所以不符合定义,排除。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3(单选题)

  技术扩散是创新的技术在其他经济领域和更大的地域空间的应用推广。

从地理的角度看,技术扩散是技术在空间上的流动和转移,由新技术的供方,受方,传递渠道组成。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技术扩散的是:

  A.某省多家制药厂使用同一种长久公认的配方生产某药物

  B.甲市借鉴乙市的创新型产业技术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C.某公司的生产创意被某国外艺术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D.某公司研发部门员工将研发核心机密透露给该公司的竞争对手

  正确答案是B,

  来源:

无地区2014

  考点:

其他定义

  解析:

关键词是1、创新的技术2、技术在更大地域空间范围的推广;A选项不符合1;C选项不符合2;D选项泄露不是推广。

  4(单选题)亚洲和非洲的和平有了保障,那么世界的和平就有了保障;而只有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世界的和平才能有保障。

但是事实上,恐怖主义在中东不断地制造事端。

由此可见()。

  A.如果亚洲的和平有了保障,那么非洲的和平也就有了保障

  B.非洲的和平还没有保障

  C.亚洲和平还没有保障

  D.如果亚洲的和平有了保障,那么非洲的和平还没有保障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江苏(B卷)2005

  考点:

必要条件充分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题干的推理形式是:

亚洲和非洲的和平有了保障→世界的和平就有了保障→彻底铲除恐怖主义,又因为题干表明“恐怖主义在中东不断地制造事端”,对题干推理形式后项的否定,否后必否前,也就是并非亚洲和非洲的和平有了保障。

如果亚洲的和平有了保障,要想“并非亚洲和非洲的和平有了保障”成立,那么只能是非洲的和平还没有保障。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由题干推理可知A项错误,排除。

“并非亚洲和非洲的和平有了保障”一共有三种情况,B、C两项只是其中的一种,不是必然的结果,排除。

拓展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考生容易忽略并列关系中两者缺一不可的特点。

  5(单选题)某国连续四年的统计表明,在夏令时改变的时间里比其他时间的车祸高4%。

这些统计结果说明时间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某国司机的注意力。

得到这一结论的前提条件是()。

  A.该国的司机和其他国家的司机有相同的驾驶习惯

  B.被观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几乎都是归因于小事故数量的增加

  C.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观察

  D.没有其他的诸如学校假期和节假日导致车祸增加的因素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黑龙江2005

  考点:

双观点

  解析:

论点是时间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某国司机的注意力,论据是在夏令时改变的时间里比其他时间的车祸高4%。

D项排除了其他的因素的影响,确定了只有时间改变这一个因素。

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纠错A项该国的司机和其他国家的司机有相同的驾驶习惯,我们只讨论该国的,与其他国家没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所以A不正确,排除。

B项被观察到的事故率的增加几乎都是归因于小事故数量的增加,车祸的大小对事故率没影响,所以B不正确,排除。

C项关于交通事故发生率的研究,至少需要五年的观察,说明观察的数据不具有代表性,所以C不正确,排除。

  6(单选题)

(1)雨淋

(2)外出游玩(3)卧床休息(4)身体复原(5)感冒发烧

  A.3—1—5—2—4

  B.4—3—1—2—5

  C.2—1—5—3—4

  D.5—1—3—2—4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河南2006

  考点:

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解析:

事件的起因是外出游玩被雨淋,导致感冒发烧,于是卧床休息,最后身体复原。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单选题)

  定点超越是指企业将其产品、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与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或某一方面的领先者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过程。

对比衡量的目的是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或寻找行业领先者之所以会领先的内在原因,以便为企业制定适当的战略计划提供依据。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择不属于定点超越的是:

  A.为超越竞争对手乙企业,甲企业创造性地提出一套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售后服务策略

  B.在对比乙企业的成功模式的,甲企业改进了销售战略,并迅速超越了竞争对手乙企业

  C.甲电厂向标杆单位乙电厂学习,找到了自身短板,以新技术为突破口实现了生产智能化

  D.甲公司仔细研究行业领头羊乙公司的生产模式后,对其产品进行了包装组合,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正确答案是A,你没有回答这道题。

  来源:

无地区2014

  考点:

管理学类

  解析:

关键词是与对手进行连续对比衡量的过程,A选项没有进行对比。

  8(单选题)内隐记忆:

指暗含(或隐含)的、没有清楚阐述或者用语言表述出来的记忆。

内隐记忆通过人们所做的事情显示出来,而不是被清楚的表述出来,有时也被称为程序性记忆或技能记忆。

下列不属于内隐记忆的是

  A.骑自行车

  B.习惯性的走进教室

  C.小李说他还记得那场大雨

  D.拨打手机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吉林(乙卷)2012

  考点:

心理学类

  解析:

内隐记忆也被称为程序性记忆或技能记忆没有清楚阐述或者言语表述出来的记忆。

问题为不属于内隐记忆的是小李说他还记得那场大雨。

此选项能被语言清楚的描述出来。

而其他选项均为凭借以往所做只是程序性或技能的一种记忆。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9(单选题)

(1)水库边钓鱼

(2)送交水库管理处(3)小明放暑假(4)放归水库中(5)捉到一只百年乌龟

  A.1-5-2-4-3

  B.5-2-4-1-2

  C.3-1-5-2-4

  D.3-5-4-1-2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内蒙古(上半年)2009

  考点:

首尾顺序

  解析:

本题属于首尾顺序型。

观察五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应该是(3)小明放暑假,排除了A、B选项。

对比C和D项,最后一件事情应该是把乌龟(4)放归水库中,据此排除D选项。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0(单选题)

(1)写下数万字的调查报告

(2)大学毕业(3)任教期间了解西部山区文化教育现状(4)被派往西部山区小学任教(5)申请加入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

  A.5-2-4-1-3

  B.2-5-4-3-1

  C.3-1-2-5-4

  D.1-2-5-4-3

  正确答案是B,

  来源:

吉林(甲卷)2009

  考点:

时间顺序

  解析:

本题是考查一个大学生毕业之后到西部支教,并写下调查报告的过程。

首项必定是

(2)“大学毕业”。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11(单选题)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那么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如果W国的食品经常出现违规,那么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联盟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如果联盟民众反应强烈,那么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检测,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的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那么联盟的民众不会反应强烈。

由此可见()。

  A.联盟不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B.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

  C.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

  D.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

  正确答案是A,

  来源:

江苏(B卷)2007

  考点:

充分条件

  解析:

用p表示“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用q表示“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用r表示“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用s表示“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

那么,题干可以表示成:

p→q,q→r,r→s,s→p,p→-s。

所以,s→-s。

则,-s→-r,-r→-q,-q→-p,因此,-r,-s,-q,-p都是正确的。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由于p→s,p→-s,因此,-p是正确的。

使用逆否等价定理,r、s、q应该都是错误的。

拓展逆否等价定理在翻译推理中尤其重要。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我们要把这一定理在考试中灵活地运用。

  12(单选题)银元:

白银:

货币

  A.竹筏:

竹子:

木舟

  B.瓦片:

泥土:

屋顶

  C.琵琶:

木材:

弦乐

  D.齿轮:

金属:

机械

  收起

  解析:

纠错名师讲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D,

  来源:

海南2014

  考点:

其他类比

  解析:

银元是由白银制成的,银元与货币之间是种属关系;B项是组成关系。

D项的前两个词是组成关系,第一个和第三个是种属关系。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13(单选题)

(1)拍下宰杀被保护动物的镜头

(2)登出新闻照片(3)餐馆受到查处(4)被控告“报道失实”(5)路过一家餐馆

  A.5—1—2—4—3

  B.1—2—4—6—3

  C.2—4—5—3—1

  D.5—1—2—3—4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国家2001

  考点:

逻辑顺序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件事发现:

只有先路过餐馆,才能看到餐馆宰杀被保护动物,只有先拍下这些镜头,才能登出照片。

这样就致使餐馆受到了查处,餐馆不服,才会控告拍照之人“报道失实”。

对照选项,只有D符合此推理,再检查D的排序,确认其符合逻辑。

故正确答案为D。

  14(单选题)

(1)初出茅庐

(2)年富力强(3)乳臭未干(4)垂暮之年(5)豆蔻年华

  A.3—2—5—4—1

  B.4—5—2—1—3

  C.3—5—1—2—4

  D.4—3—1—5—2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江苏(C卷)2004

  考点:

时间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体类排序中的时间顺序。

题干中的五件事情,按时间排序应该为:

乳臭未干→豆蔻年华→初出茅庐→年富力强→垂暮之年。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15(单选题)“发明蒸汽机的那个瓦特不是美国人。

”下列除哪项外,其他均可以从上述断定中析出?

()

  A.瓦特不是美国人

  B.有些发明家是美国人

  C.发明蒸汽机的是发明家

  D.瓦特是发明家

  正确答案是B,

  来源:

上海2004

  考点:

充分条件

  解析:

瓦特不是美国人,翻译成,瓦特→-美国人,可知A项是正确的。

根据题干已知信息可推知有些发明家不是美国人,但是推不出有些发明家是美国人,故B错误。

C、D项均可以推出。

因此本题答案是B项。

  16(单选题)如果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也都成为常任理事国,由此可见()。

  A.如果日本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至少有一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B.如果日本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印度和巴西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C.如果德国、印度和巴西都成为了常任理事国,那么日本也成为了常任理事国

  D.如果德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印度和日本不会都是常任理事国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天津2012

  考点:

选言命题充分条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翻译推理中的充分条件和选言命题。

题干推理形式是:

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印度、巴西、德国都将成为常任理事国,D项中的“印度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是对题干推理形式后项的否定,否后必否前,则日本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因为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和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A项错误,排除。

B项中的“如果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并不能肯定推理形式的后项,而且即使肯定了推理形式的后项,肯后肯前也为错误推理形式,所以B项错误,排除。

C选项是肯定后件得到肯定前件,所以C项错误,排除。

拓展在翻译推理题目中,肯定前项可以推出肯定后项,否定后项可以推出否定前项,否定前项和肯定后项都得不到必然性的结论。

  17(单选题)

  文饰作用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或适应行为,指一个人为掩饰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明显不合理的行为,或不能达到个人追求目标时,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辩护,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正当合理的,以隐瞒自己的真是目睹和愿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属于文饰作用的是()

  A.小明因为没有复习功课,不惜把自己的手弄伤以逃避考试。

  B.某犯罪嫌疑人为了逃避法律制裁,串通证人作伪证,伪造不在场证明为自己开脱。

  C.某电子公司产品投放市场失败,经过研究管理层认定失败的原因是前期宣传没有做好。

  D.小王想成为公司经理,但他认为自己能力不够,没有报名竞聘,时候即对人说自己不屑参加。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江西2014

  考点:

心理学类

  解析:

文饰作用是“在自己身上或周围环境中找一些理由”,而A项中小明不是找理由而是故意制造困难,所以排除;B项是制造伪证,不符合定义所以排除;C项为分析失败理由,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动机或愿望”;只有D项中小王说“自己不屑参加”来掩饰“自己能力不够”的原因。

本题答案为D。

  18(单选题)()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广东2013

  考点:

运算

  解析:

通过观察发现这是一个九宫格的题目,九宫格的题目首先要横看,图形的外形相同,不同的是内部的填充色,所以这是一道黑白叠加类题目。

黑球+空白=空白,黑球+黑球=黑球,空白+空白=白球。

根据规律正确答案为D。

拓展叠加的考察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两幅图形直接叠加在一起,黑白叠加以及叠加之后去掉一部分。

  19(单选题)

  禁果心理:

指基于对某种禁令的逆反心理而产生的强烈的探求欲望。

  下列不属于禁果心理的是

  A.许多寺院的入口处都有“禁止拍摄”的牌子,仍有少数游客趁工作人员不备偷偷拍摄

  B.宙斯派侍女潘多拉传递魔盒,特地交代她千万不能打开,潘多拉却经不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里面的罪恶跑到了人间

  C.某部书是官方****,但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禁,千方百计地找这部书来读,还出现了许多手抄本

  D.某商场在“双十一”当日推出20台特价平板电脑,先到先得,结果出现了数百人抢购的场面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江苏2014

  考点:

心理学类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为①禁令②逆反心理③探求。

D选项中推出20台电脑,不涉及关键词①。

因此,本题选择D。

  20(单选题)

(1)呼出二氧化碳

(2)吸收氧气(3)在组织中将氧气释放(4)二氧化碳在肺部与血红蛋白分离(5)血液从肺部流向心脏

  A.2-5-3-4-1

  B.2-4-3-5-1

  C.2-4-5-3-1

  D.4-1-5-3-2

  正确答案是A,

  来源:

广东(上半年)2004

  考点:

逻辑顺序

  解析:

通过观察本题涉及的5件事发现:

本题讨论的是呼吸的过程,而呼吸的过程是这样的:

先是吸入氧气,血液从肺部流向心脏。

在组织中将氧气释放,然后二氧化碳在肺部与血红蛋白分离。

最终呼出二氧化碳。

观察选项A是正确答案。

就本题而言,也可以用排除法,首先是吸入氧气,最后是呼出二氧化碳,就可以排除B、D选项,而释放氧气肯定出现在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之前,所以排除C,故A为正确答案。

 1(单选题)

(1)水库边钓鱼

(2)送交水库管理处(3)小明放暑假(4)放归水库中(5)捉到一只百年乌龟

  A.1-5-2-4-3

  B.5-2-4-3-1

  C.3-1-5-2-4

  D.3-5-4-1-2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黑龙江2006

  考点:

逻辑顺序

  解析:

事件为:

小明暑假中去水库边钓鱼,结果捉到一只百年乌龟,于是把这只龟送交到水库管理处,管理处又把乌龟放回水库。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2(单选题)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区分了两大类影响人们工作的因素,一类是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关的保健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员工就会感到不满,即使解决了也只是没有不满而已;一类是与工作本身有关的激励因素,表现为工作的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和获得认可的机会以及成就感等,这些因素具备了,就可以对员工产生激励。

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A.人际关系

  B.技术监督系统

  C.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

  D.上级对个人工作的认同

  正确答案是D,

  来源:

国家2005

  考点:

心理学类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多定义判断,题干给出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两种定义,但提问只问了激励因素,因此只观察激励因素的定义要件:

1、与工作本身有关;2、工作的性质、实际的责任、个人成长、获得认可的机会、成就感等因素产生的激励。

D项符合。

A项不是工作本身有关;B项技术监督系统与人的工作本身也没关系;C项公司的政策与行政管理与让人的本身工作也无关。

  3(单选题)

  列联问题指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中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必须依据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情况作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哪项中的两个问题属于列联问题?

  A.你现在饿吗?

你打算去哪吃饭?

  B.你的属相是仁德以?

你今年多少岁?

  C.买房的合同签了吗?

你去看房了吗?

  D.你喜欢小动物吗?

你妹妹喜欢小动物吗?

  正确答案是A,

  来源:

无地区2014

  考点:

其他定义

  解析:

“列联问题”指两个相关联的问题。

A项只有回答第一问,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才能提出第二问。

B、C、D三个选项中,无论第一问得到的答案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影响第二问的提出,两问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

  4(单选题)

(1)年逾花甲

(2)豆蔻年华(3)而立之年(4)两小无猜(5)知命之年

  A.4—2—3—5—1

  B.4—2—3—1—5

  C.3—1—4—2—5

  D.2—1—4—3—5

  正确答案是A,

  来源:

江苏(C卷)2005

  考点:

时间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一体类排序中的时间顺序。

本题考查的是从幼到老的年龄排序。

“两小无猜”指的是童年,“豆蔻年华”指的是女子十三四岁,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

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5(单选题)路径依赖:

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有惯性,即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不断自我强化,轻易走不出去。

下列不属于路径依赖的是()

  A.萧规曹随

  B.刻舟求剑

  C.随波逐流

  D.守株待兔

  正确答案是B,

  来源:

江苏(A卷)2011

  考点:

社会学类

  解析:

定义的关键要件为: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在A项中,萧规曹随的意思是,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符合定义的要件,排除;在C项中,随波逐流的意思是,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符合定义的要件,排除;在D项中,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符合定义的要件,排除。

在B项中,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不符合定义要件。

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6(单选题)

  王涛的好朋友都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王涛在某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都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丽莎既是王涛的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贺宇是王涛的同学但不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根据以上陈述,一定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米蓝喜欢歌手周某的歌

  B.王涛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C.贺宇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D.丽莎不在该咨询公司工作

  收起

  解析:

纠错名师讲收藏本题正确答案是D,

  来源:

北京2014

  考点:

选言命题联言命题

  解析:

题干翻译:

(1)王涛的好朋友→喜欢周某的歌,

(2)王涛在咨询公司工作的同学→不喜欢周某的歌,丽莎:

王涛的同学且王涛的朋友,米蓝:

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咨询公司工作,贺宇:

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喜欢周某的歌。

由上述条件可以得到:

米蓝是王涛的同学且否定咨询公司工作是对

(2)的否前,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

贺宇不喜欢周某的歌,根据是对

(2)的肯后,不能得到确定的结论。

丽莎是王涛的好朋友是对

(1)的肯前,那么必然肯后即丽莎必然喜欢周某的歌,而丽莎喜欢周某的歌是对

(2)的否后,否后必然否前,则丽莎一定不在咨询公司工作。

故本题正确打答案为D。

  7(单选题)某公司在选派与外商谈判的人员时,有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

为了组成最佳谈判阵容,公司有如下安排:

如果派甲去,而且不派乙去,那么丙和丁中至少要派一人去。

如果公司没有派甲去,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A.派乙去,不派丙和丁去

  B.不派乙去,派丙和丁去

  C.乙、丙、丁都没派去

  D.乙、丙、丁都派去

  正确答案是C,

  来源:

吉林(乙卷)2008

  考点:

选言命题充分条件联言命题

  解析:

题干可以翻译成:

甲且-乙→丙或丁。

现在给的结论是“-甲”,要想得到这一结论,必须否定后件,即-丙且-丁。

根据“否后必否前”的规则,应该得到-甲或乙。

要想得到“-甲”的结论,只能否定另一个选言支,即-乙。

因此,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乙、丙、丁都没派去。

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