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23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

A.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

B.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

C.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

D.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

【答案】D

【解析】本题以分封卫、鲁、晋国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分封制的理解。

由材料信息“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可知,被分封地沿用的是商夏民族政策,不是全部制度,故A错误;这体现了西周灵活的民族政策,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故B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点睛:

排除法是新课标历史高考的最佳解题法。

排除法把握三个原则,不符合历史史实;不符合材料信息;符合材料部分信息,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

本题中的B项本身正确,但是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2.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

吴子使更之。

其妻曰:

‘诺。

’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

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

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

A.使用花楼机织成的

B.有严格的尺寸标准

C.主要用于贵族使用

D.被官营手工业主导

【答案】B

【解析】据材料“织组,而幅狭于度”、“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有严格的尺寸标准,是礼制的体现,故B项正确;花楼机属于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品主要用于贵族使用,故C项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方法是正确提取处理关键信息““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纺织品有严格的尺寸标准,这是礼制的体现,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3.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北方文学则与南方文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下列能够体现先秦时期北方文学特点的是

A.《离骚》

B.《诗经》

C.《庄子》

D.《二京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这说明它属于浪漫主义风格。

北方文学与南方文学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它属于现实主义,《诗经》即属于现实主义,故B项正确;《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故A项错误;《庄子》也不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二京赋》在汉代,不属于先秦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先秦时期”、“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风格特点,同时,对于相关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点应该有准确的认识和再现。

4.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

“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

“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

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括

A.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B.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C.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D.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结合材料中文字“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和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在政治上坚决主张反对清政府外族统治,希求“反清复明”,所以A项说法明显错误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

BCD三项说法正确,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的思想)。

5.下图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B.两党竞争与民主原则

C.联邦主权与地方分权思想

D.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美国两党之争,不是分权制衡,排除A;从材料可以看出,驴象之争反映的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竞选斗争,体现了美国的政党政治和民主原则,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排除C;材料中看不出议会与总统选举之间的关系,排除D。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图片信息“驴”“象”,结合美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的历程来分析材料。

6.中国代表团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就要不要签字问题展开了讨论,下面是部分谈话内容。

据此推断这个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涉及到中国代表团要不要签字问题,再者材料中的国际联盟等也和巴黎和会相关,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华盛顿会议不涉及到中国代表团要不要签字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开罗会议也不涉及到中国代表团要不要签字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尔塔会议中国根本就没参加,更不涉及到中国代表团要不要签字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7.“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答案】A

8.阅读下面的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表,其中两类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

B.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C.三权分立机制逐渐被破坏

D.议会受内阁的影响在加强

【答案】D

【解析】议会对政府提案的限制约束越来越少,体现出内阁对议会的影响逐渐加强,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王权力逐渐被削弱”,排除A;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与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关系不大,排除B;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并无明显的分权制衡,英国国情是,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君主权力逐渐被架空,排除D。

9.在中共二大上,毛泽东说:

“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阶级利益,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只不过得到了一些自由和权利,还是不能完全解放。

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

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

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毛泽东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

B.提出无产阶级应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

C.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D.呼吁加快与国民党合作开展民主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毛泽东指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没有涉及“对新三民主义持赞成态度”的论述,故A项排除;材料中是关于中国革命分几步走的问题,没有涉及对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故B项排除;依据“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如果无产阶级的组织能力和战斗力强固,这第二步奋斗是能跟着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即刻成功的”等可知民主主义革命后应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依据“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必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可得出第二步必须与国民党斗争,故D项排除。

10.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发达国家趋于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由表格中的发达国家工业比重的变化反映的是工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实力是否变弱无关,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兴起,发达国家社会经济不断转型,而不是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故B项正确,D项排除;由表中只反映出高中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而无法推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的情况,故C项排除。

【点晴】解题的关键是发达国家“工业比重”变化实质的准确理解分析,即工业比重下降,第三产生兴起,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11.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这说明当时中国

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中“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

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得出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经济发展,生产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故B项正确;而材料无“生产关系”的反映,故A项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我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57年不可能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故C项排除;材料中不仅反映工业成就,更有农业成就,故D项排除。

【点晴】解题时一是需要紧扣史料信息,联系时代背景,即一五计划,可以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归纳,二是对备选项进行分析排除。

12.据史学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且十分乐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

1954年《麦克尔斯》为此编造了一个专门描述这种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之现象的新词——“欢聚在一起”。

这说明

A.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

B.高福利社会导致财政赤字

C.货币学派促进了经济恢复

D.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

【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欢聚在一起”等信息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对“财政赤字”无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货币学派”的思想主张,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故D项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美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1946年2月)中这样说:

“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苏联)

坚信,如果苏维埃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

我国在国际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和必要的;但我愿意表白我的信念:

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

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逐渐形成。

材料二“群雄竞起”时代示意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中“冲突”所指的事件,并分析美苏这场“冲突”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群雄竞起”时代。

【答案】

(1)“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是指对苏联发起冷战。

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结束。

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战后美、苏两国实力的空前强大。

(2)两极格局瓦解,当今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于经济的多极化;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超级大国,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最终将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和对比,有利于世界局势的和平与发展;欧洲和亚洲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的重心。

(2)问,主要考查学生评价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二中的图示及说明,可以从两极格局的瓦解、经济多极化、“一超多强”、各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和对比、欧洲和亚洲的地位重要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著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

根据“转石效应”,写一个中国近代史的例子进行解析。

【答案】例:

洋务运动

(1)经济:

从生产方式来看,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从性质上来看,商品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政治上:

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破产,中国向西方的学习深入制度层面。

民主和法制逐渐取代封建专制独裁。

(3)思想文化: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和民主思想逐渐取代封建的思想文化。

总之,在中国近代,本质上就是实现社会转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近代社会。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准确理解“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其次阅读设问,明确“中国近代史的例子”,最后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利用“洋务运动”的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点晴】此题有一定的难度,首先对“转石效应”的准确理解,就是解题的关键,特别是对“转石效应”的准确解读是关键之关键,其次就是如何选择准确历史事例进行论证,通过对概念的解读,可以结合“洋务运动”,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15.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两幅图片信息概括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说明。

(要求:

符合史实,逻辑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观点:

中国古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加强多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

说明:

根据图片“汉朝的路网”可以发现汉朝的国都修建了道路通往四川盆地和西域。

结合汉朝的史实,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修建通往西域的道路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对西域的军事和行政管理,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文化的交流。

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与中原沟通不便,交通路网的建立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成都平原的管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因此西域和四川盆地的人口与其他边远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集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

一、要对图示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

例如:

第一.根据图片“汉朝的路网”和“汉朝人口密度分布图”等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中国古代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加强多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

第二.论证:

根据图片“汉朝的路网”可从道路交通状况、西域都护的设置等信息阐述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加强多民族国家的中央集权。

总之,论证过程要史实正确,史论符合逻辑,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20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界重新定向”。

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

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

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将出现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

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

——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

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

材料二美国无疑将变成一个帝国,但并不是历史上罗马帝国、中华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那种单纯幅员扩张所形成的帝国,也不是英法等欧洲国家那种建立在直接控制基础上的殖民帝国,而是一种新型的帝国。

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

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

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不论是否有意,美国的海军扩建一开始就不是针对英国海上霸权的,甚至可以说美国从未认真考虑过和英国进行一场海上较量。

一些国会议员虽然叫嚷“美国舰队应该主宰大西洋西部和太平洋东部”,但在实际部署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

这一点是与德国1897年以后海军扩建最大的区别,后者的矛头恰恰明确指向英国。

——徐弃郁《帝国定型:

美国的1890—1900》

(1)概括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综合所学知识驳斥这一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崛起方式与传统大国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略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史料“,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结合中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等相关史实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史料中“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美国海军在大西洋方向完全处于防御态势,其战略构想以默认英国皇家海军对大西洋的控制为前提”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从美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1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是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第一条各县地方行政长官,依现行之例,以知事为之。

划一现设各县之名称如左:

一、现设有直辖地方之府及直隶厅、州地方,该府、该直隶厅州,名称均改为县。

二、现设厅、州地方,该厅、该州名称,均改为县。

第二条各县知事,依现行法规之例,各办理其行政事务及该省行政长官委任之事务。

但各县地方彼此关系事件,应互为法律上之协助。

其现设巡道各省分所属知事,除受监督于该省行政长官外,仍直接受该道长官之监督。

第三条除现设各县外,其由有直辖地方之府,或直隶厅州,或厅州,改称为县者,各以原管地方为其管辖区域。

第四条各县知事公署,依现行之例,得置佐治员。

划一现行设官之名称如左:

一、科长。

二、科员。

前项规定外,各县公署得参照现行官制之例,酌设技士,办理技术事务。

......

第七条各县知事,由该省行政长官呈由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荐请任命。

科长、科员、技士,由该省行政长官委任之。

——北洋政府1913年1月《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期县级行政区划改革。

【答案】

(1)主要内容:

划一政区名称;对改县后的辖区范围进行政策性规定;县级长官的任命必须由省级政府呈中央政府同意,县级政府设官由省级政府任命。

(2)积极作用: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

局限性:

各省辖县过多,加大了管理难度;没有考虑不同区域的特殊情况,简单划一难以统一推行。

【解析】第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中“划一现设各县之名称”“各县知事,依现行法规之例”“第七条各县知事,由该省行政长官呈由国务总理、内务总长荐请任命。

科长、科员、技士,由该省行政长官委任之”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第一小问的主要内容,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归纳,积极方面可以从维护国家稳定、提高行政效率等,消极方面可以从管理难度大、没有考虑特殊情况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18.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之后不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部阵营旋即进入冷战。

作为迎合冷战思维的产物,美国以麦卡锡为代表的保守政治力量在国内刮起一股政治“红色台风”,在美国掀起了麦卡锡主义,以驱除共产党分子和共产主义思想为名,向美国任何进步组织、进步力量和进步分子高举镇压大旗,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诋毁自由派人士的声誉,打击进步力量和组织。

一时间,风声四起,乌云密布,大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

面对这股铺天盖地的“红色台风”,众多美国的自由派和社会进步人士心神不宁,唯恐“共产党帽子”一不小心扣到自己头上,由此累及自己的名声和生涯,甚至连累家人、朋友,把他们列入麦卡锡“追踪红色分子”运动的“黑名单”之中。

即使是普通百姓,此时的日子也不安宁好过。

为了躲避任何可能发生的“人灾之祸”,以言论自由信条为圭臬的美国人,乖乖的做人,唯恐一不小心失言失行,授人把柄,最终落得个“红色分子”的罪名……这个以冷战思维为主旋律、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想年代,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作“共识年代”,我们称这个时代为“冷战文化时代”。

——《美国文化史纲》

(1)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雅尔塔体系下冷战形成的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以麦卡锡主义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思想对美国的消极影响。

【答案】

(1)原因:

欧洲战后受挫严重;美国战后实力大增,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较强的军事政治势力,能与美国抗衡;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对抗美苏的力量。

(2)消极影响:

限制了人们自由表达的途径,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缩了公共文化交流的空间;给美国民主思想、自由精神和政治信念带来了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问,“条件”,结合所学知识从战后世界力量的对比变化角度回答即可。

如欧洲的衰落、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与美国相抗衡的成为军事政治大国、发展中国家还未崛起等。

(2)问,“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信息“众多美国的自由派和社会进步人士心神不宁,……即使是普通百姓,此时的日子也不安宁好过。

……以言论自由信条为圭臬的美国人,乖乖的做人,唯恐一不小心失言失行,授人把柄,最终落得个‘红色分子’的罪名”,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

点睛:

历史非选择题设问的定向词一般有三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得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答案来自教材,“根据材料得知”答案来自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陈友仁(时任外交部长)认为租界的自治权是中国主权的象征,而现在各处的租界,其原始章程大多数是由地方官与各国领事签订;中国地方官本无权割地与人,也不能允许外国在中国领土上行使主权;因此如将各国租界的形成,解释为“割地”或“设定外国公权”,并不符合原定合同的实际意义,因订合同者的行为是一种“无权行为”,而且前盛行于租界的外国行政权,也毫无法律上的根据。

他尖锐地指出“此等事实上攘夺,全由外交当局麻木所酿成”,决心在自己的任期内逐渐收回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