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9351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健康电子小报第七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

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对于学习和记忆,要学会掌握好学习的方法,把握好读书与休息的那个平衡,学生就会就会慢慢的养成很好的读书习惯。

而且读书的销路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希望学生朋友们能够掌握好这个尺度来获得更多的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A

答案见后页

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

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

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

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马太效应

  《圣经·

马太福音》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个富翁给他的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去做生意。

一年后他召集仆人想知道他们各自赚了多少,其中第一个人赚了十锭,第二个人赚了五锭,最后一个人用手巾包了那锭银子,捂了一年没赚一个子儿,这位富翁就命令后者把那锭银子交给赚钱最多者。

该书第二十五章说: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

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

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

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

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

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1.及时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是个最初忘得快,以后逐渐缓慢的过程。

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惟一办法。

  比如一位大学生下午1点钟学习并记住了100个英文单词,以后他不再复习,到晚上7点钟,他忘掉了40个,记住60个。

第二天,他又忘了10个,还记得50个。

一个星期后又忘掉6个,一个月后忘掉2个,还剩42个。

这位大学生记忆后6小时后,遗忘的单词最多,以后遗忘得就越来越少,那么,他在什么时间开始复习最好呢?

  他应在当晚7点钟也就是记忆后6个小时的时候开始复习,通过复习这100个词得到了巩固。

如果不再复习,一天后忘记10个,一周后又忘记4个,一个月后又忘记2个,最后能保持84个。

就是说经过一次及时复习,1个月后仍忘掉了16个,为了能全部记住这些英文单词,必须要进行多次复习,一般说来,一组英文单词要复习7次以上才能避免被遗忘。

经过这样7次复习,这100个英文单词就不会被遗忘了。

2.读背结合

  一般来说,要记住学习材料,有两种方法:

一是一遍一遍地阅读,直到能够把它背下来为止。

二是边读边背,即读背结合。

在阅读需要强记的学习材料时,每读过一小段,就闭上眼睛尝试能否把它背下来,如能顺利背下来,就继续往下读,否则再回过头来重读,直到背下来为止。

这样读过几个小段后,再闭上眼睛尝试把它们作为一个大段背出来。

一个学习材料可能包括几个大段,把它们逐个背下来后再合并到一起,反复阅读和背诵,最后就能把整个学习材料都记住了。

3.分布记忆

  分布记忆也叫分配记忆,就是把一个学习材料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记,最后就会把整个学习材料都记住了。

  例如,要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字,要一下子全记住是比较困难的。

可以采取分组的方法,先将每30位小数分为一排,共三排,即90位小数,第三排后面再接着排最后10位小数。

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

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

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

53421170679

在记忆的时候可把每排分为三大组,即每大组10位小数,再把每组分为两小组,即每小组5位小数。

然后按下列排序进行强记:

①先记第一小组5位小数,很容易记住。

 ②再记第二小组5位小数,很容易记住。

 ③再把第一大组这10位小数记一遍,巩固以前记忆成果。

 ④按前三步做法,记住第二大组的10位小数。

 ⑤以同样方法,记住第三大组的10位小数。

 ⑥复习巩固第一排的30位小数。

 ⑦按上述方法,记住第二排的30位小数。

 ⑧复习巩固前60位小数。

 ⑨按上述方法,记住第三排的30位小数。

 ⑩复习巩固前90位小数。

 ⑩再记住最后10位小数。

 @复习巩固100位小数。

  这样一步一步去强记,很快就可以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的一百位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为学习材料分组时,单位知识的容量要小,便于强记,这样才能起到分布强记的效果。

1.不要在流泪的时候做任何决定,情绪负面的时候说话越少越好。

2.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但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明白这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其余的时间里,要尽量的让情绪平稳起来。

3.不要把心底的话全掏出来,这是你的财富。

十九世纪末的最后几个年头,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过一次有名的实验。

这组实验研究人员,做了十分完善精心的策划与安排。

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那势必使它葬身的滚烫油锅,跳到锅外的地面,安然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他们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在锅子里面放满五分之四的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这只青蛙在水里不时来回泅游。

接着,实验人员偷偷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烧热。

青蛙不知究底,仍然悠游地在微温的水中享受“温暖”,等到它开始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可是一切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瘫痪,呆呆躺在水里,卧以待毙,终致葬身在锅子里面!

  这个实验,揭示于我们一个残酷无情的事实——回顾我们自己跋涉过来的途程,何尝不也是如此?

当生活的重担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挫折、困难堵住了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能发挥自己意想不到的潜能,杀出重围,找出一条活路来;

等到功成名就,志得意满,甚至顾盼自雄的当儿,反而阴沟里翻船,弄得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难道人生的一切就是这样?

的确,险象环生的处境,对我们未必不是福祉,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又未尝不是足资警惕的灾祸。

人类所面临的每一个困境,不但是一项挑战,有时往往也是不能自拔的陷阱。

  我们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上,究竟有多少次机会可以让我们学习和彻悟?

也不知有多少看不见的红灯,可是我们却经常视若无睹。

这样看来,我们跟这只泅游在慢慢滚沸的温水中的青蛙又有什么不同?

所以,最可怕的不是突然危机的降临,而是缓慢渐进的危机降临.挫折对大家来说不是一件坏事,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件好事,给自己敲响了警钟,有了危机意识.才能更努力的学习、生活。

一、人类面对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常言道,“箩里选瓜,越拣越差。

”美国心理中心网近日报道,美国《决策与判断心理学》杂志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信息越多,选择结果越差。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做出的决策就越好。

而新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研究人员要求参试者对电脑程序提供的250道题进行回答,并计算其累积得分。

一部分人提前知道题目的数量和选项,一部分人不知道任何信息。

结果发现,那些知道信息越多的人,得分越低。

这说明,选择时,信息太多反而可能影响人们的决定。

二、演唱会上,为什么观众会跟着唱?

 本来性格内向、羞于在人前讲话的人,看演唱会时也会跟着大声唱歌,看体育比赛时也会高声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况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当人把自己埋没于团体之中时,个人意识会变得非常淡薄。

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没个性化”。

个人意识变淡薄之后,就不会注意到周围有人在看着自己,觉得“在这里我们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巨大的开放感能使自己的欲求进一步增长。

反正周围也没有人认识自己,也没有人际关系的束缚,因此害羞的人在这种场合下也会大声唱歌、高声呐喊助威。

此外,大声喊叫出来,也是一种释放精神压力的方法,可以使人心情舒畅。

因此,有的人甚至大声喊叫上了瘾。

 不过,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发展下去,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当人的自我意识过于淡薄时,就会开始感觉什么事都不是自己做的。

比如狂热的足球迷,如果自我意识过于淡薄,就可能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足球流氓”。

当然,“没个性化”并不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导致人丧失社会性。

在保持着社会性的团体中,“没个性化”也很难使人做出反社会的行为。

 心理学家金巴尔德曾以女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恐怖的实验。

他让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

这些女大学生被分为两组,一组人胸前挂着自己的名字,而另一组人则被蒙住头,别人看不到她们的脸。

由工作人员扮成犯错的人后,心理学家请参加实验的女大学生发出指示,让她们对犯错的人进行惩罚,惩罚的方法是电击。

实验结果表明,蒙着头的那一组人,电击犯错者的时间更长。

由此可见,有时,“没个性化”会让人变得很冷酷。

三、路见不幸,为什么不愿出手相助?

 在地铁中或马路上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想去帮他们一把。

可是,真正采取行动的人却很少。

难道是因为城市里的人比较害羞吗?

确实有这个因素,但其所占比例相当微小。

 有另外一个心理原因,使我们不愿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当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我们心里就会想:

“即使我们不去帮助他,也应该有人会出手相助。

”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别人的想法。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林格曼效应”。

 德国心理学家林格曼曾经做过一个让众人拉网的实验。

结果,每当拉网的人数增加,每个人出的力就会减小一点。

原本,我们认为人数的增加会发挥相乘效应,即每个人出的力会增加,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当人数越多时,人就越会感觉“我只不过是其中一分子”,于是拉网的时候就不那么卖力了。

电影推荐——《放牛班的春天》

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被忘怀。

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会更加深刻。

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到一个合唱团中,并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时,观众被深深地打动了。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Barratier导演的电影。

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

1948年,当克莱蒙•马修——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

他被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所震惊,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

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

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受伤的心。

神圣而纯净的音乐不但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仁爱、友善、宽容的极致是让所有的观众眼中充满喜悦的泪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