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56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易十步释经法.docx

简易十步释经法

自序。

ii

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

1

一.观察部分。

3

第一步骤:

细查事实。

5

第二步骤:

认清关系。

8

第三步骤:

注意结构。

12

二.解释部分。

14

第四步骤:

勤发问题。

17

第五步骤:

逐题解答。

19

第六步骤:

归纳总意。

30

第七步骤:

找出主题。

31

三.应用部分。

33

第八步骤:

写下原则。

33

第九步骤:

列出细节。

36

第十步骤:

身体力行。

38

四.结语。

39

第二部分十步释经法:

师徒行转一章8节。

42

后记。

58

附录:

研经基本参考书目。

59

自序

《实用释经法》一书早在一九九四年出版。

在这十多年来,笔者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带领[实用释经法]讲座,在各地华人神学院中讲授【释经学】科目,又开办【十步释经法】读经营等。

透过不同教学的机会,笔者深切体会【十步释经法】确实可以为华人教会提供一套有路可循的研经法。

故此,在二零零八年一至六月将《实用释经法》的内容增订与补充,使整个方法更加充实完整,并改名为【十步释经法】,于同年七月出版。

在不同地方开办讲座时,有不少热爱研经与查经的同道认同原作的资料丰富,详尽。

但若能将十步释经的步骤简单列出,让人一目了然,一下子就可以窥其堂奥,那就更好了。

《简易十步释经法》是应这需要而写,将《十步释经法》的基本操作步骤,提纲挈领的说明,让第一次接触这方法的人很快可以入门;又让读过《十步释经法》一书的人,可有一个重点式温习的机会。

在书末之处用师徒行转一章八节作为范例,帮助读者可以举一反三的应用。

在此要强调,简易版只是入门而已。

若有不明了之处,仍需回去参考原作《十步释经法》,因为它是理论的基础。

本书的出版,仍借重《十步释经法》一书的出版团队。

姚志华弟兄担任编辑于校对,杨雅花姊妹设计与排版,海洋印务公司曾守雄弟兄配合赶印等,在此一一致谢。

 

赖若瀚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

第一部【十步释经法】方法介绍

[方法]是一项工具,可提高工作的效率。

它亦是一项指针,文人提供方法与路径,作为[仆人],他发挥最大的功能,但若被高举成了[主人],就会带来祸患与混乱。

圣经一向被公认为世上翻译最多,销路最广的书。

但这事实有使人误解之处,因为将圣经的价值同商业化的标准来衡量。

其实,千千万万购买圣经的人并没有真正阅读它,只将它当作装饰物,护身符或家具不动产处理而已。

圣经已成为许多家庭中被冻结的资产,被忽略的宝藏。

读经[苦]吗?

当然会有苦的时候。

在不愿读的时候仍要强迫自己去读,而独到不明白的地方,如骨鲠喉,搜索枯肠仍未了解,苦不堪言也!

读经[乐]吗?

当然亦会有乐的时候。

诗人说:

[你的法度是我所喜乐的。

](诗一一九24)读经是苦是乐,全在乎读的人的心态。

另外,奥利他。

沃尔德在她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一书开始时说道:

[虽然基督徒都知道读经的重要,但少有以读经为乐的,大家都觉得圣经是一本即难懂又没有趣味的书。

其实,读经如果得法的话,是一件最有意义,最富挑战和最令人感到兴奋的事呢!

]读经之所以成了苦差,问题在于是否得法。

若找着窍门,读经可以带来无穷的乐趣。

解经的方法等于研究圣经所要遵循的路径,它包括了系统的程序,法则和步骤。

建立有效的读经方法与系统,使人有路可循,有法可用,既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知道如何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的找出答案。

因此,一个成功的解经者必须先建立有效的解经系统与步骤,方能事半功倍。

虽然[方法]的重要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解经者必须认清楚他的地位,[方法]只是一项工具,一个媒介,它是给人用的,人不应受[方法]所辖制。

并且[方法]的运用必须纯熟,配合追求的心志,精确的工具,融会贯通的技巧,才会达到得心应手,如鱼得水的境界。

[十步释经法]乃糅合【归纳式查经法】与【释经学】原理在一起而设计的研经法。

它采用归纳法的架构:

[观察]、[解释]与[应用],并将酒精试验的释经学原理注入[解释]的部分中,而且在[应用]的部分中制定了[神学原则应用法]的模式。

[十步释经法]的十大步骤

其实,一些近代的圣经学者早已发现世上并没有纯粹的[归纳式查经法],因此早已或多或少在他们归纳法研经的架构中,注入了经过实验所订定的释经学原理,藉此加强[解释]部分的不足。

这种在[归纳法]与[演绎法]中循环使用的研经法,正是本书[十步释经法]所注重采用的。

这样,一方面保存了[归纳式查经法]的[易学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严谨而实际的理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使信徒在自学研经时有路可循,并且对经文可以有深入的领受。

 

一.观察部分

探险家与游客之间的一项基本差异是:

游客走马看花,只停下观看一些明显而众所周知的事物;

探险家则花时间去察看与钻研他所希望得到的数据。

——基连

观察的部分在于找出经文一些重要的事实与关系,然后找出经文整体的分段结构。

在观察时必须多用眼睛去细察经文,如非必要,不要先提问题,留待解释的部分才作发问与思考。

这是搜集资料的阶段,为解释部分坐预备工夫。

[观察]是一项用心灵眼睛去寻找事实,判别行为或现象的行动。

它回答一个基本的问题:

[我看见什么?

]

A.观察的原则

1.[观察]是研经的第一步,[观察]的时间愈多,[解释]的时间就愈节省。

2.[观察]必须仔细入微。

一个精明的观察者必须具有侦探的精神,他的兴趣是注意细节,充满着不能磨灭的好奇心,直到找出头绪或事实的真相,不然誓不甘休。

3.在细察经文的同时,亦得辨认细节的方向与位置。

避免因为过分注重细节,而忽略了经文整体性的意义。

4.[观察]必须客观,要忠于所观察的经文。

不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自己要看的事物,乃是要看经文中到底蕴藏着什么。

5.[观察]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

从四面八方,透过不同的观点与层面去体会,务求找出事实全面的真相。

6.[观察]要经常练习才会熟能生巧。

开始时因为不纯熟,常会有生硬或不得要领的情况产生,但若循着正确的方法练习,久而久之,必定可以驾轻就熟,渐入佳境。

B.观察的步骤

1.预备一本笔记簿,将观察经文所得的结果记在记事簿或圣经中。

做笔记不单为自己留下长久的记录,供日后参考,而且也加增整个观察过程的情趣与效用。

2.细读经文一遍,要以第一次接触的精神去读它。

不要认为以前曾读过这段经文,这次可以马虎了事。

3.用不同的方法再读,或用圣经光盘/录音带再听一次。

听与看会带来不同层面的感受或领会;亦可用朗诵的方法读,看与讲又是两种不同的境界;甚至可采用排列方式不同的圣经版本,读者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采用另一种圣经译本与《和合本》并排而读。

例如,用《和合本》与《圣经新译本》,或《和合本》与《吕振中译本》并排而读;亦可用不同语文的译本如中文圣经与NIV、NASB、RSV等,进行这步骤。

5.深入观察经文的细节。

观察的重点可分两方面:

一、观察事实;二、观察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观察事实比较容易,只须辨认它们的性质,将结果记下来就够了。

然而观察关系则比较费力,因为它指出事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它会与[解释]的部分混淆。

6.[观察]必须有系统。

漫无目的去寻找只会导致一无所获,因为开始时不知道在找什么,最终也就找不着什么。

第一步骤:

细察事实

细察事实是找出经文有关人、事、物的细节,并将预备好的标签贴上。

为方便读者知所是从,就按部就班地观察,以下列举十七项经常出现的经文事实,扼要描述,范例可参《十步释经法》页66-73.

观察的项目

意义

1.

文体(Genre)

是最基本的观察项目,正如中国文学中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文体的种类,圣经中亦有不同的文体如:

叙事文、说明文、诗歌、智慧文学、比喻、预表、预言等。

2.

人物(Character)

是构成叙事文的基本要素,可分主要人物(主角)及陪衬人物(配角)。

3.

时间(Time)

[时间]的观察可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寻找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哪一点发生,另一方面是追寻整个事件前后历史性的关系。

4.

地点(Place)

是事件发生的所在地。

5.

情况或[场景](Situation)

通常是描述那引出叙事文的新景况,是故事的背景或场合。

它经常配合时间与地点出现,可以是公开的场合,亦可以是私下的约会等。

6.

评语(Comment)

是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加插的个人评述或解释,要使读者更了解事件的意义。

7.

强调语句(Emphasis)

是作者用特别的语法处理或重复词句来加重语气。

有时作者会利用字句的安排来强调某部分,使它达到突出的果效。

8.

引用语(Quotation)

是作者将别人曾用过的经句、成语、段落、甚至整个故事,引述在自己的作品中。

引用语可分两种:

一是[明引],另一是[暗用]。

明引——是将原作的话一句不漏/一字不改地搬过来采用。

暗用——是将别人的话加以修改、删减、节译或收缩,但在引述时仍保存原作者的本意。

9.

问题句(Question)

是文学上的一种用法,非用直述的方式,乃用问话的方式来引发读者的思想与注意力。

直问——[直问]是真实的问题,通常期待着回答,圣经中充满这方面的例子。

设问——[设问]是假设的问题,并不期待着回答,它是一种文学上的用法,相当于正面的声明。

10.

命令(Command)

是必须履行的声明。

它通常都是重要的劝导,在语法上常以命令式句子出现。

11.

应许(Promise)

是作者以神的福气作为鼓励人或催促人的一种陈述与声明,可分为[有条件的应许]与[无条件的应许]两种。

有条件的应许——要求领受者先有某种预期的行动,然后福气才会临到他。

无条件的应许——并不要求领受者先有某种行动。

12.

警告(Warning)

是提示潜在危机的告诫,是反面的命令。

13.

例证(Illustration)

是作者引用历史的故事或日常的经历去解释一项真理。

14.

神学性的观念

(Theological

Concept)

见于经文中充满神学意义的字词或短语中,它们本身具有相当的分量。

15.

钥字(KeyWord)

是对经文意义具有重大影响的字、词或短语。

16.

象征性用语

(FigurativeLanguage)

是作者特意用另一件事物或词句去形容一个观念或描述一种情况,而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两者之间有着一项共通点。

17.

难解的用语

(DifficultTerm)

经文中经常出现一些难以明白的用语,包括专有名词、地理名词、历史性用语或罕有的用语等,都需要将它们一一列出,继而查考词典以明白他们的意义。

以上的十七个项目是一些预先设定好的[标签贴纸](lable),帮助读经的人在观察的过程中知所是从。

但它们只属基本的建议,研经者可按需要自制标签。

在观察[事实]的步骤中,当按经文的顺序一节一节去寻索,若是这些标签中某一项可以派上用场,就可以贴上。

但切记只拿着这十七个标签,认为必须在特定的经文中找到愈多项目愈好。

其实,有些项目不一定的经文出现。

因此,有多少就贴多少,不必强求。

然后将搜寻的结果写下,为日后解释的步骤铺路。

 

第一步骤习题

先用《和合本》圣经看经文使徒行传一章8节三遍。

《和合本》经文: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

试将经文的基本事实贴上标签。

这时候不必担心会漏掉什么,只要按你能认出的事实,将它们的意义说出即可。

请将观察的心得写下,然后对照本书页43使徒行传一章8节范例所提供的答案。

 

第二步骤:

认清关系

所谓[认清关系],是找出经文对它们的基本描述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观察经文的关系可注意的共有二十项,下面的图表将它们一并列出,以方便考察。

至于它们在经文中出现的实列,可参《十步释经法》P76-85。

观察的项目

意义

18

上文下理

是掌握经文信息的重要关键。

顾名思义,[上下文理]有[上文]与[下文],它提供了作者思路的连贯性,使人较容易捉摸经文的中心。

19

高潮点

是整段经文重点中心之所在,不论它是事件中的插段或是段落中的语句。

20

总括性语句

是作者指出事件或段落的总意或目的。

21

映衬

是将相反的两事物、语句或观念放在一起,为求达到藉对比而来的效果。

22

比对

是将同类的两事物、语句或观念放在一起,为求达到藉比较而来的效果。

23

重复词句

是经文中经常出现的相同或相近的词句或观念。

它们的出现,经常指出作者的重点与特别要强调的地方。

24

气氛

是整个故事籍着语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布局的变化及情况的变异等,所带来的效果。

气氛可包括:

平静、紧张、惊险、欢乐、悬疑和悲惨等。

 

25

 

语法结构

是指词句本身在语法上的划分。

一般地说,[词]可分为以下几种词性:

(1)名词与代名词,它们各有下面几个元素:

主词、直接受词、间接首次、性别和书目等。

(2)动词,他又下面几个元素:

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完成时态;语态——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语气——直述语气、假设语气和命令语气。

(3)其它词性,如形容词、副词、介词、连接词等。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用法和变更,以及一些不合常规的情况出现。

26

主要连接词

是语法上的短词,词语、句子或段落连接在一起。

常用的连接词有:

和、或、但是(或[然而])、如果(或[若是])、因为、既然、所以、使(或『好叫』)等。

27

离题的插段

跟主题无关,是作者因一时有感而发的题外话。

28

递进的他观念

是作者特意的堆砌一些名词或短语,从底层至高层,有小到大,以引发高潮与注意力。

29

比较译本

除非读者对圣经原文有充分的掌握,不然,读经就得依靠译本。

比较各种不同译本,就可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某节经文、短语或词句,使读经者不单可以领会经文的可能意义,而且更可以从不同译本中得见某些问题的存在。

30

质的关系

是作者藉两件事物在质素或本质方面的异同,而作出的比对或映衬。

31

量的关系

是作者藉两件事物的容量、数量、身量或分量所作出的比对或映衬。

32

地域上的关系

是两个地点,城市或国家之间相隔的距离或相关的影响。

33

时间上或年代上的关系

是指出两个不同时代、年日或时间所发生的事件之间的差别与关系。

34

先后的关系

是两件事物或两个观念之间在次序上的先与后、早与迟的关系。

35

亲属或朋友的关系

是人物与人物之间在血缘上、属灵上或情感上的关系。

36

循环性的关系

意指两项事件循环转动,先由甲至乙,然后又由乙至甲,循环不息。

37

权力的关系

是指两者之间在权力层面上的高低,谁要想谁负责。

38

因果的关系

指出某事件或物体是另一事物或物体的因或果。

要构成因果的关系,因必须先于果,意即它们之间必须有时间上的相承。

然而只有时间相承还不足够,它们之间亦必须有衍生性的关系。

换句话说,若甲与乙之间有因果关系时,意谓甲衍生乙,或引出乙;或说,因有甲的存在,才有乙的产生。

39

遗漏的资料

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作者应该放入经文中却没有放入的资料。

它可能是作者有意的遗漏,为要达到写作的某项目的。

这些观察的项目好像[标签]一样,要经常拿在手上,按照经文的顺序将合适的标签贴上,并且写下心得,作为日后解释之用。

有人可能会问:

[要一下子记下这三十九个观察项目,实在十分困难!

]其实,研究者首先不须将这些项目牢记。

只要不断的练习,假以时日,必能纯熟运用。

贴标签的过程是搜集原料,用眼睛去观望、去发现、去寻找;故此,尽量少用头脑去分析。

虽然在搜集过程中不能不动脑筋,但还是少用为佳。

所有要提出的问题,都会留待第四步骤——勤发问题——去处理。

第二步骤的习题

用三至四种不同的译文将经文各读一遍(建议在《和合本》之外,可采用《圣经新译本》、《新国际译本》及《吕振中译本》等)。

《和合本》

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大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圣经新译本》

可是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领受能力,并且要在耶路撒冷、犹大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人。

NIV

ButyouwillreceivepowerwhentheHolySpiritcomesonyou;andyouwillbemywitnessesinJerusalem,andinallJudeaandSamaria,andtotheendsoftheearth.

《吕振中译本》

但圣灵一临到在你们,你们就必领受能力,不但要在耶路撒冷,也要在全犹大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给我作见证。

将经文的基本关系贴上标签。

这步骤与第一步骤相同,不必耽心会漏掉什么,只要按能认出的关系,尽量写下即可。

请将观察的心得写下,然后对照本书页44使徒行转一章八节范例所提供的答案。

第三步骤

按上述的不同关系,经文作出初步的结构分析。

结构是藉着找出文字之间的关系来断定作者所要表达的信息,断定结构必须从大处着眼,从经文整体的脉络着手。

文字的结构可分两种。

一种是明显的结构,如字句次序的安排、语法的运用及重要的连接词等,在读经的过程中这属于观察的部分。

另一种是隐藏的结构,不能一下子就看出,要经过诠释才会显露,因此这属于解释的范围。

本步骤所注重的结构只属前者,后者将会在解释的部分中讨论。

1.认清结构可分为两种?

a.明显的结构:

从经文的重点、连接词的运用等可以看到,属于观察的部分。

b.隐藏的结构:

经过对经文的诠释才会发现,属于解释的范围。

2.如何找出说明文的结构?

a.辨认段落的界线:

留意经文的重点思想、重要连接词等。

b.断定经文思想的进路。

c.留意上下文理和递进的观念等。

d.找出经文的主题句子,然后在主题句子之下,找出附属的观念。

e.按经文的脉络,把它分成二至四个小段落。

3.如何找出叙事文的结构?

叙事文的结构好像交响乐的乐章或话剧的幕景一样。

a.辨认段落的界线:

留意不同幕景的出现,以人、事、物的转变作为幕景的转移。

若是三项都改变了,相信是一个新事件的开始。

b.注意事件的布局。

布局是连接事件在一起的原则或动机,是明白叙事文中事件、插段行动进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c.找出经文的主要布局与幕景后,作出结构分段。

d.按经文的脉络,把它成二至四个小段落。

第三步骤习题

使徒行转一章八节是耶稣所说的一句话,因此可以用说明文文体来处理。

试讲使徒行转一章八节的初步结构写下,然后对照本书页45使徒行转一章八节范例所提供的答案。

二.解释部分

让我再三强调:

优良的解经并非要找出一些从没有人发现过的独特见解。

解经的目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发掘出经文最正常的意义。

————费尔与史多特

经过[观察]的各个步骤之后,研经者已经解答了一个基本的问题:

[我看见什么?

]而且搜集不少有关经文的原料,等待要送到[解释]的工厂里。

[解释]的各个步骤是解答另一个问题:

[我所看见的是什么意思?

]它是要进一步将[观察]得来的原料加工制造,以生产出合用的[产品],最终提供给[客户][使用]。

整体来说,[观察]的过程比较简单,但[解释]的过程却是繁复又多样。

解释的部分是要找出作者的原意。

学习对经文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再逐题解答。

在归纳各段落的总意之后,最后找出整段经文的主题,就是作者要透过这段经文所要表达的主要信息。

[解释]是建立在[观察]的步骤上。

下列图表可分辨[观察]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观察

解释

1.探究经文的什么(what)

1.探究经文的[为什么](why)

2.运用眼睛,回答一个问题:

[我看见什么?

]

2.运用头脑,回答一个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

3.注重事实,或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关系。

3.注重技巧,对所观察到的事实作出解释、结论或判语。

4.简单与直接。

4.繁复与多样。

我们将会用四个步骤来完成这解释的阶段。

A.解释的原则

1.除非经文有明显的指示,否则在正常的情况下,每段经文或每项用语只有一种解释。

[解释]虽然只有一种,[应用]却可多方。

2.研经者必须将圣经的信息与意义读出来,切勿存着偏见硬要将某些神学思想读进去。

3.直接而简单的解释,往往比曲折而复杂的解释较为可取。

4.遇艰涩难解的经文,必须参照明显易懂的经文。

换句话说,某些已被公认为具有争论性的经文,不能用作信仰与行为的唯一根据。

5.分辨描述式经文与命题式经文之间的不同。

描述式经文

命题式经文

a.叙事文体

a.说明文体

b.描述一件事情发生的经过与发展

b.说明一项真理的推论与应用

c.作为信徒的模范或鉴戒

c.作为信徒的原则或命令

6.认清经文的[意义]与[含义]的分别,并且了解哪些是作者所体认的含义,哪些是作者未能体认的含义。

7.注意上下文里思想的一贯性,看前后的经文如何帮助了解该段经文的意义。

8.认定每段经文都是作者在某一个时代对特定的读者所传递的信息,故此须要明了作者当时的历史与文化的背景。

9.了解语法的结构及词句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断定经文意义的基本原则。

10.推敲每个字词的意义,并且找出它在经文中确实的用法。

11.藉着对照及比较同类或同主题的经文,找出圣经整体启示的教导。

12.分辨[象征性的用语]与[实义性的用语]。

遇有象征性的用语,必须遵照适当解释的原则化解其象征性的意义。

13.遵照文字沟通的逻辑与推理,找出作者的原意。

14.注意每段经文特有的体裁——如叙事文体、说明文体、希伯来诗歌、智慧文学、比喻、预言、预表或启示文学等。

不同体裁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可帮助解释经文的意义。

15.遇有争论性或难解的经文,可以先提出自己初步的结论,然后参照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