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662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谈话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

浪淘沙)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自主学习

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

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

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

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

天边。

④直上:

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九天银河,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家。

(适时板书: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5.【出示课件5】课文配套图片借用图片理解。

四、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6】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品读,深化理解。

牵牛织女:

指牛郎星和织女星。

神话传说中把它们说成牛郎和织女两个人。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生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表现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适时板书:

奋发有为的精神豪迈浪漫的气魄)

 

出示两个课件,一是提示学生要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二是提供自学提纲,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既目标明确,有章可循,又不拘形式,方法灵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学生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说诗意,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对重点句子的深化理解,就是对“品意境,悟感情”环节的落实,能够使我们对诗人有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更深的思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小结检测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古人用他们的双脚踏遍了祖国山川河流,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篇。

课余请大家再收集有关的古诗读一读,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诗古韵!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组词。

淘()簸()涯()牵()

2、默写《浪淘沙》。

浪淘沙

【唐】

,。

,。

3、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答案】

1、淘气颠簸天涯牵牛花

2、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三、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懂《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体会诗人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1、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刘禹锡的《浪淘沙》。

2.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领略了黄河宏大的气势,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江南的景色和乡村风光。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板书: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让学生按照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学习目标

【出示课件7】《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

第一部分:

《江南春》

(一)合作学习

1.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2.介绍作者: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4.理解重点词语,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结合注释理解。

5.说一说诗句的大意:

春天的江南,处处黄莺鸣叫,绿叶中映着红花,河边村庄,山边城郭,酒旗随风摇动。

南朝以来所建的许许多多座寺庙,又多少楼台笼罩在迷蒙的烟雨里!

(板书:

江南美景烟雨楼台)

(二)质疑探究

1.重点词句【出示课件8】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品读,深化理解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

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

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

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板书:

忧国忧民之情)

第2部分《书湖阴先生壁》

(一)合作学习

1.解题:

《书湖阴先生壁》是作者访问朋友湖阴先生,被湖阴先生的人格及家周围清新环境所吸引而写下的诗,并将它题写在湖阴先生的墙壁上。

“书……壁”,即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2.了解作者: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3.理解重点词语:

长扫:

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畦: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一水护田:

指一条小河环绕田野流过。

两山排闼送青来:

排,推的意思;闼,指门。

这句采用拟人手法,说两座青山推开院门,送来莽莽青翠。

3.说说诗句的大意: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板书:

院里:

茅檐花木院外:

一水两山)

(二)质疑探究

1.【出示课件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2.品读:

第一二句暗示了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第三四句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板书:

景美人更美)

 

 

这个环节,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教师讲解句子的意思后,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可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

 

学生想一想夏天还有哪些事物生长迅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这一 环节,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三、总结拓展

1.黄河的磅礴气势,江南的美丽春色,乡村的青山绿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的祖国而骄傲。

2.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在课下可以自己找来读一读,背一背,积累下来。

 

板书

内容

浪淘沙

黄河雄伟壮美的景象

奋发有为的精神

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忧国忧民之情

书湖阴先生壁

院里:

茅檐花木

院外:

一水两山

景美人更美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啼()郭()酒()瞻()

谛()廓()洒()檐()

期()裁()浇()畦()

旗()栽()绕()蛙()

2、默写《江南春》。

江南春

【唐】

,。

,。

3、用自己的话写出诗句的意思。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答案】

1、啼叫谛听城郭轮廓白酒洒水瞻望屋檐日期红旗剪裁栽树浇水围绕菜畦青蛙

2、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

茅屋檐下经常打扫得干净,一畦畦的花木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

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

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

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2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

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

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

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

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浪淘沙》: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

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江南春》:

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

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

这首诗四句均为景语,有众多意象和景物,有植物有动物,有声有色,景物也有远近之分,动静结合,各具特色。

全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七言绝句作品,是题壁诗,广为流传。

这首诗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

全诗既赞美了主人朴实勤劳,又表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与平民交往中领略到无穷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浪淘沙》创作背景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气势顿衰。

藩镇割据,宦官专权。

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

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

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

《江南春》创作背景

杜牧生活的晚唐时代,唐王朝似一座大厦有将倾之势,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牛李党争……一点点地侵蚀着这个巨人的身体。

而另一方面,宪宗当政后,醉心于自己平淮西等一点点成就,飘飘然的做起了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一心事佛,韩愈上《谏佛骨表》、险些丢了性命。

宪宗被太监杀死后,后继的穆宗、敬宗、文宗照例提倡佛教,僧尼之数继续上升,寺院经济持续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的实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

杜牧这年来到江南(江苏江阴),不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既是咏史怀古,也是对唐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诫。

后来武宗发动会昌灭佛,从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

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书湖阴先生壁》创作背景

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组诗。

王安石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二次罢相后,直到哲宗元祐元年(1086)因病逝世,在金陵郊外的半山园居住长达十年。

据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王安石故居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亦七里,路程恰为由城入山的一半,故安石晚年号半山老人,亦因此得名。

在这段时间里,王安石与隐居紫金山的杨德逢交往甚密,诗题中“湖阴先生”就是杨德逢。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诗句。

1.,浪淘风簸自天涯。

2.,水村山郭酒旗风。

3.茅檐长扫净无苔,。

阅读能力大提升

2、朗读《古诗三首》,完成练习。

1.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万里黄沙和雄伟气势。

其中,还诗情画意地联想到随着层层波浪,去美丽传说中的家做客。

2.“,。

”这两句诗写的是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讽刺统治者治国乏术和佛道误国。

3.“,。

”这是《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一组对偶句。

这两句话的大意是:

一溪流水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破门而入送来了莽莽青翠。

思维创新大拓展

3、课外搜集描写山水田园的古诗,准备参加班级举行的“爱我祖国,颂我河山”古诗词朗诵会。

参考答案

一、1.九曲黄河万里沙2.千里莺啼绿映红3.花木成畦手自栽二、1.黄河牵牛织女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略

 

创新教案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

(板书:

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谁愿意读?

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

师:

这五岭是哪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

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

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

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

红军是怎样面对的?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

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

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

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B出示:

铁索桥【XX图片】

师: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

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

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师: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师: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

(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

(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