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3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docx

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年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

基础·运用——综合题

【2017东城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共6分)

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又一个鸡年光临人间。

在中华文化中,鸡是“德禽”,是“知时鸟”,谐音为“吉”。

晋人王嘉《拾遗记》提及,早在帝尧时代,百姓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在门、窗上画公鸡图形以镇宅驱灾的做法,可见,民间张贴大公鸡年画或大公鸡剪纸的习俗,(渊源)远流长,年深日久。

凤凰就是先祖根据公鸡的美貌(遐暇)思出来的瑞鸟。

鸡还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1)文段中横线处选填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的笔顺,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渊远流长案几(jǐ)“及”的第一笔是

B.源远流长案几(jī)“及”的第一笔是ノ

C.遐思承载(zǎi)“及”的第一笔是

D.暇思承载(zài)“及”的第一笔是ノ

(2)古诗词中鸡的意象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文化精神。

请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句子,使其与上下文

衔接顺畅。

(本试卷中所有已出现的诗句除外)(2分)

答:

(3)丁酉年正月初一,恰逢小明的爷爷六十大寿。

小明要送给爷爷一副寿联,下面最适合的上联和下联分别是(2分)(只填序号)

金鸡红日艳阳春

万里春光五彩画

千里莺歌春泛绿

一声鸡韵九州春

九州鸡唱日初红

好景丰年飘瑞雪

白鹤青松长寿景

佳音喜讯望雄鸡

ABCDEFGH

2.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

为纪念这两位戏剧家,校文学社搜集了一段资料,准备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请你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1)-(3)题。

(共6分)

【资料】

①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法国,各有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两个艺术巨擘虽非同年而生,却是同年而逝。

这是巧合,也是一种艺术奇观。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艺术创作各自秉承了中西方文化特点。

,。

由盛而衰的人生际遇,使汤显祖用戏剧的形式描绘出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而由衰而盛的人生际遇,使莎士比亚阅尽世态炎凉,他的戏剧逼真地映现出惊世骇俗的现实世界。

②汤显祖剧本中纯口语式的道白与高度格律化的曲词交相呼应,精妙到难以言喻。

莎士比亚剧本中的道白则多以素体诗①形式呈现,其剧本往往由长达二三千行左右的诗行构成,这对剧本写作者是巨大的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就难怪莎士比亚只好多采用素体诗形式,而非行行押韵了。

【注释】①素体诗:

诗歌的一种体裁,每首诗不拘行数,不押韵。

(1)第①段中,文学常识和句子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2分)

文学常识:

句子:

(2)下列句子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汤显祖重在写真莎士比亚重在写情

B.莎士比亚重在写真汤显祖重在写情

C.汤显祖重在写情莎士比亚重在写真

D.莎士比亚重在写情汤显祖重在写真

(3)请根据上面的资料或你的阅读积累,用“不但……,而且……”的句式,对汤显祖或莎士比亚进行点评,然后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

(2分)

点评: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共6分)

(1)B(2分)

(2)答案示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借鸡表达坚定信念

(2分)

(3)D(1分)B(1分)

2.(共6分)

(1)法国(1分)中西方的艺术殿堂被震撼了(1分)

(2)C(2分)

(3)答案示例:

莎士比亚创作了《威尼斯商人》等伟大的戏剧作品,他不但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而且是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2分)

【2017西城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学校举办了以“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为主题的校园戏剧节。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4题。

1.戏剧节中,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某一方面的戏剧知识。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而准备的材料。

请你帮他完善材料。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多种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一幕幕戏剧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表达着人生的喜怒哀乐、  (悲欢离和悲欢离合)。

在我国,戏剧多称为戏曲,具有丰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貌。

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百花园中瑰丽的奇葩。

它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艺术于一炉,是一种独树一帜的戏剧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京剧、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五大戏曲剧种。

【乙】北京的京剧雍容华贵,河南的豫剧高亢激越,江浙的越剧委婉悠扬,河北的评剧通俗亲切,安徽的黄梅戏淳朴流畅。

【丙】它们与其他各类剧种共同构成了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令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

(1)文中加点字读音和横线上所选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心弦(xián)悲欢离合

B.心弦(xuán)悲欢离和

C.心弦(xián)悲欢离和

D.心弦(xuán)悲欢离合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中应补入下面一句话:

  各剧种因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审美趣味不同而各具特色。

  你认为这句话应补在【甲】【乙】【丙】哪个位置上最为恰当?

(2分)

(3)结合文字内容,解释文中“奇葩”一词的意思。

(2分)

  答:

2.戏剧节期间,同学们欣赏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亲身感受了戏剧的魅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戏剧欣赏水平,语文老师举办了东西方戏剧鉴赏讲座。

(1)讲座开始的时候,老师先让同学们补出下文横线上剧作家的名字。

(1分)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1959年,中国现代戏剧家田汉到江西临川拜访汤显祖故居,作诗:

“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

”他认为杜丽娘与朱丽叶不相上下,中国的汤显祖与英国的旗鼓相当。

(2)

《牡丹亭》剧情:

杜丽娘游花园时感叹自己的青春年华易逝。

杜丽娘唱词:

原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

罗密欧赞美朱丽叶。

罗密欧台词:

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

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

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结合剧情对《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戏剧的语言进行研讨。

研讨中表述有误的一句是(2分)

A.杜丽娘的唱词,把美好的青春比作姹紫嫣红的繁花和良辰美景。

B.《牡丹亭》中,以断井颓垣来表现凋零的青春,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心情。

C.罗密欧巧妙地把天上星与朱丽叶眼睛互作替换,赞美了朱丽叶眼睛的明亮。

D.罗密欧把朱丽叶的眼睛比作朝阳的光辉,在太空大放光明,使灯光黯然失色。

3.戏剧节展演前,同学们准备在舞台两边张贴对联,在剧院门口张贴戏剧节招贴画。

(1)一位同学写好了上联,其他四位同学对了下联。

你看看哪句下联对得更好。

(2分)

上联: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下联:

A.生旦净丑,演人演戏演古今B.抑扬褒贬,评事评理评人生

C.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D.人间哀乐,人前人后人生里

(2)在戏剧节招贴画征集活动中,下面两幅作品脱颖而出,请你选出一幅最能体现戏剧节特点的招贴画,并结合画面说明理由。

(2分)

 

图一图二

选择:

理由:

4.戏剧社同学排演课本剧《智取生辰纲》,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杨志押送生辰纲过黄泥冈,路遇卖酒的,众军士想买酒喝,被杨志阻止。

杨志说:

“你们全不知路上的危险!

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演员们对划线句子的重音处理产生了分歧,你同意哪种意见?

说说你的理由。

(2分)

重音放在“多少”上 

重音放在“好汉”上

重音放在“蒙汗药”上 

重音放在“麻翻”上

选择:

理由: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1.

(1)A(2分)

(2)【乙】(2分)

(3)答案示例:

这里形容中国戏曲是世界戏剧中独树一帜的表演艺术。

评分标准:

2分。

2.

(1)莎士比亚(1分)

(2)D(2分)

3.

(1)C(2分)

(2)答案示例:

选择图一。

理由:

这幅画用汉字“戏”和脸谱组成,体现了戏剧节中的突出的中国戏曲元素。

选择图二。

理由:

这幅画由两张哭笑人脸上下交错构成,体现了戏剧节表现的戏剧演绎百态人生的特点。

评分标准:

2分。

对所选图片作简要描述1分,体现戏剧节特点1分。

4.答案示例:

选择A。

“多少”强调被麻翻的人数量多,进而突出买酒喝的危险性很大。

选择B。

“好汉”强调好汉也会被麻翻,进而突出买酒喝的危险性很大。

选择C。

“蒙汗药”强调被麻翻的原因。

进而突出买酒喝的危险性很大。

选择D。

“麻翻”强调喝酒的结果。

进而突出买酒喝的危险性很大。

评分标准:

2分。

选择不赋分,理由阐述清楚给2分。

【2017海淀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共5分)

丁酉之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我们惊奇地发现两馆都以“鸡”为题材,分别举办了“凤鸣朝阳”“金鸡唱晓”的主题展览。

陶俑、玉雕、瓷盘、青铜器、绘画等展品,让我们领略到金鸡或威武或温婉的风采。

站在韩美林先生的“百鸡迎春”画展前,我们仿佛听到作为光明使者、吉祥象征的金鸡,正鸣唱着最美妙的歌儿,召唤着我们步入温暖祥和的2017年!

(1)参观展览后,请你从同学们书写的“金鸡报晓”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作为“博物馆之

旅”手抄报的标题,并结合这幅书法作品的书体特点说明选择的理由。

(3分)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

你选择:

第①幅书体:

②理由:

③(限4个字)

(2)右图是韩美林先生创作的水墨鸡画,小组成员想在手

抄报中用对联来表达观赏感受。

请从下面选出最恰

当的一项,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2分)

雄姿威武迎春至,。

A.闻鸡起舞事业兴B.清音嘹亮唤福临

C.鸡唱曙光报吉祥D.莺歌燕舞贺新岁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题。

(共6分)

桃李生长在春日里,也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

文人墨客由桃李花开时的①(生机盎然兴味盎然)联想到人的青春年华,从此青春有了一个花样美称“桃李年”。

而从《诗经》中的那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开始,“投桃报李”就成为了互相馈赠、礼(shànɡ)往来这一传统礼仪的形象表达。

同时,桃李花朵芬芳果实甜美,虽默默无言,但仍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树下因此被踩出一条小路来。

司马迁便借此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的美德。

当然,更②(鲜为人知广为人知)的是,桃李可以代指弟子门生。

白居易就曾用“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来表达对裴令公弟子满门的赞誉。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及横线处应填写字形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馈赠ɡuì“长”字的第一笔是:

丿礼上往来

B.馈赠ɡuì“长”字的第一笔是:

一礼尚往来

C.馈赠kuì“长”字的第一笔是:

丿礼尚往来

D.馈赠kuì“长”字的第一笔是:

一礼上往来

(2)在文中①②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生机盎然鲜为人知B.生机盎然广为人知

C.兴味盎然鲜为人知D.兴味盎然广为人知

(3)司马迁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赞美飞将军李广,由此可知飞将军李广具有的特点是(2分)

A.诚恳真挚,深得人心B.骁勇善射,战果丰硕

C.弟子满门,德高望重D.智谋超群,意气风发

3.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完成

(1)-(3)题。

(共6分)

1.明朝嘉靖四十一年,福建倭患严重,戚继光奉命率领戚家军入闽,围剿常年盘踞横屿岛的倭寇。

2.涨潮时横屿岛四周汪洋一片,无路可通;退潮时淤泥塞路,登岛作战十分困难。

3.戚继光勘察地形后,对众将说要在一天之内攻下这座岛屿。

对此,将领们将信将疑。

4.出征前,戚继光告诉将士们此役没有退路,要想取胜,唯有。

将士们立誓:

“不杀倭奴,绝不罢兵!

5.登岛作战开始。

戚继光让每个士兵带一捆稻草,匍匐前进,每前进一步,便用一把稻草填泥铺路。

6.戚家军很快便登上了横屿岛,将倭寇的老巢包围起来。

毫无防范的倭寇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7.戚继光见倭寇扼守的是座木城,便下令以火攻城。

不多时,木城内烟尘蔽天,成了一片火海。

8.倭寇死伤大半,只有少数驾船逃到海上。

戚家军仅用了三个时辰便大获全胜。

9.平定倭寇后,戚继光班师回朝。

福建百姓夹道相送,并在多地立碑建亭纪念戚家军的功绩。

(1)从连环画的内容来看,戚继光在登岛作战后,采用、的方法,仅用三个时辰便击败倭寇。

(2分)

(2)结合连环画的相关内容,在第4幅画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以弱胜强B.破釜沉舟C.稳扎稳打D.各自为战

(3)阅读连环画后,如果要引用了一句诗来评价戚继光抗倭的功业,下面最贴切的一项

是(2分)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B.醉卧沙场君莫笑,自古征战几人回。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

(1)答案示例一:

①一②草书③笔画连绵

答案示例二:

①二②楷书③形体方正

答案示例三:

①三②隶书③蚕头燕尾

(共3分,每空1分,理由为书体特点即可)

(2)B(2分)

2.

(1)C(2分)

(2)B(2分)

(3)A(2分)

3.

(1)答案示例:

草铺泥路火烧木城(共2分,每空1分)

(2)B(2分)

(3)C(2分)

【2017朝阳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名人故居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

走进名人故居,可以发现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

1.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

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右边的这幅“浩然之气”匾

额,就悬挂于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的文天祥祠。

请你欣赏匾额,完成

(1)-(3)题。

(共6分)

(1)对这幅匾额的欣赏和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墨浓笔畅,笔力遒劲有力。

B.采用楷书书体,浑厚大气。

C.笔走龙蛇,整体潇洒淋漓。

D.四字道出了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

(2)请你配合“浩然之气”匾,为文天祥祠内侧大门两侧的楹柱拟写一副楹联。

下联为“永

剩丹心照古今”,下列最恰当的上联选项是(2分)

A.河岳日星垂万世B.唯留正气参天地

C.长荣青史壮乾坤D.报国文章尊李杜

(3)看到匾额,你能联想到的关于“浩然之气”的诗句是什么?

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

答:

2.高楼林立的北京城里,坐落着不少名人故居,齐白石故居就位于南锣鼓巷雨儿胡同。

作为著

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以“耕砚牛”自称。

请你结合下面这首小诗,推测解释“耕砚牛”的

意思。

(2分)

自嘲齐白石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窗体底端

耕砚牛:

3.东晓市大街203号是满清开国重臣洪承畴的故居。

洪承畴原为明朝大臣,相传他曾以一联

句感谢皇恩。

在他降清之后,有人将此联句标点稍作修改,就表达了对洪承畴的强烈讽刺。

结合上述内容,依次填在下面方框中的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修改前: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修改后:

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A.!

B.!

C.,。

D.,?

4.名人故居是一种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存。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1)-

(2)题。

(共4分)

名人故居一般是指名人出生或较长时间居住生活过的住宅建筑,是名人成长和生活

的见证。

它提供了①(保存保护)和传承名人信息的场所,凝固了精彩纷呈的历史故

事。

在谈到名人故居的价值时,冯骥才说:

“名人故居大多普普通通,看似平常,甚至狭

小简陋,可是当我们得知一种曾经影响世人的精神或时代审美诞生其中,它就变得异样神

奇,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了;就像我们在巴黎近郊那间不足七平方米的斜顶而昏暗的梵高故

居感受到的——那真是一种②(震撼震惊)!

由此我们更坚定地认为:

名人故居的

真正意义是,在历史巨人这个特定的生命场中,将他们的精神影响后人。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和对画线字笔画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提供(ɡōnɡ)“出”字共5画

B.提供(ɡōnɡ)“出”字共6画

C.提供(ɡònɡ)“出”字共5画

D.提供(ɡònɡ)“出”字共6画

(2)根据语意,在①②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保存震惊B.保护震惊

C.保存震撼D.保护震撼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20分)

1.

(1)答案:

C

(评分标准:

2分)

(2)答案:

B

(评分标准:

选B,2分;选C,1分)

(3)答案示例一: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示例二: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评分标准:

2分。

有错该句不得分)

2.答案要点:

①自喻为牛②辛勤作画

(评分标准:

2分。

每个要点1分)

3.答案:

B

(评分标准:

选B,2分;选D,1分)

4.

(1)答案:

A

(2)答案:

C

(评分标准:

共4分。

每小题2分)

【2017丰台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8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

(共7分)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在舞台演出中使用的一种化妆造型艺术。

从戏曲的角度来讲,它是性格化的;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它是图案式的。

在漫长的岁月里,脸谱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孕育形成,逐渐成熟,并以谱式的方法相对固定下来。

京剧脸谱一般用于净丑行当,以夸张的色彩和醒目的图案来表现舞台角色迥异于常人的性格特征。

它大胆借鉴民间艺术的装饰技法和用色原则,通过对各种艺术元素的提(练、炼)、加工、转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京剧脸谱用色根据传统的民族习惯和心理感受,赋予色彩极强的象征意义。

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奸诈凶恶;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用色注重色彩的强烈对比,如京剧舞台上包拯这一角色的脸谱,在黑色的整脸上,独勾出两条扭曲的白眉,黑色的额头上勾画出一弯白色的月形,形成强烈的黑白对比,用以体现角色铁面无私、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1)对文中划线字笔顺和横线处选填汉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式”字的笔顺是:

B.“式”字的笔顺是:

C.“式”字的笔顺是:

D.“式”字的笔顺是:

(2)文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行(hánɡ)当爱憎(zēnɡ)分明

B.行(xínɡ)当爱憎(zēnɡ)分明

C.行(hánɡ)当爱憎(zènɡ)分明

D.行(xínɡ)当爱憎(zènɡ)分明

(3)为了让传统京剧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艺术家们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就是戏歌。

下面是戏歌《说唱脸谱》里面的歌词节选,选择【甲】【乙】【丙】中任意一处,为人物脸谱配色,并阐明理由。

(3分)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甲】的曹操

【乙】的张飞叫喳喳

……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丙】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选择:

脸谱颜色:

理由:

2.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他们开启了京剧舞台的鼎盛时代。

四位京剧艺术家为提高自身艺术素养,潜心翰墨,挥毫写意,一时传为佳话。

右图是其中一位京剧艺术家书写的对联,联中巧妙嵌入了自己的名字,请你推断出这是哪位艺术家的书法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赏析。

(3分)

艺术家:

赏析:

 

3.中国传统戏曲往往超越现实的束缚,以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打破时空的限制。

利用有限的舞台和简单的陈设,体现人生起伏、世事变迁,追求“得意而忘形”的艺术境界。

右图是一座刚整修的传统戏楼,最适合张贴的对联是(2分)

A.竹炉汤沸邀清客茗婉风生遣睡魔

B.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

C.岸柳舒眉春雨细山桃掩袖晓青烟

D.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

4.某中学为纪念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开展了“铭记历史,振兴中华”主题活动。

京剧社的同学们积极参与,对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唱段进行了改编,在校内进行演出宣传。

演出后,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各指出了唱词中的一处错误,请你找出来。

(2分)

【二黄】

“九·一八”,日寇在沈阳开了枪,东北国土遭沦亡,

尸骨成堆鲜血淌,满目焦土遍地火光。

义勇军共产党来把敌抗,历尽艰辛,想尽千方,

深入敌后,解放集镇与村庄,红旗举处歌声朗,八年抗战终见天光。

好消息,定要对着大家讲,

就在昨天①,日寇终于签下了字,交出了枪。

我的家乡即将终于迎来了解放!

欢庆时,莫忘国耻,为我中华谋富强!

注:

①[昨天]指1945年9月2日,是盟国在东京受降日,后来把次日“九月三日”定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错误一:

错误二:

答案:

一、基础·运用(共18分)

1.(共7分)

(1)C

(2)A(3)示例:

曹操白脸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具备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等一系列特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

而京剧中脸谱中白脸含贬义,代表奸诈凶恶,与曹操形象一致。

(脸谱颜色1分,理由2分)

2.(3分)艺术家:

梅兰芳赏析:

这是一幅篆书对联,笔画圆润均匀,结构均衡对称。

(作者1分,赏析2分)

3.(2分)B

4.(2分)错误一:

八年抗战终见天光。

错误二:

我的家乡即将终于迎来了解放!

(每处1分)

【2017石景山一模】

一、基础·运用(共15分)

新年伊始,《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荧屏热播,获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也引发学校师生的极大关注。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

(2)题。

(共4分)

一人、一桌、一信。

在如今xuānxiāo嘈杂的综艺节目盛行的大环境之下,《见字如面》,用最简单的方式展现了文化类节目应有的模样。

与大众出版物相比,书信的私人性质使其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富有独特mèilì。

家书、情书、友人书,带领观众走进历史风云深处,去感受其中深切的情感之美、哲思之美、信仰之美,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用书信打开历史”,这档节目以最朴素真诚的方式直抵人心,展现了大众传媒的本职——传承本国文化,讲好本国故事。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模(mú)档(dànɡ)“比”字的笔顺是:

横、竖提、撇、竖弯钩

B.模(mó)档(dǎnɡ)“比”字的笔顺是:

横、竖提、撇、竖弯钩

C.模(mú)档(dànɡ)“比”字的笔顺是:

竖提、横、竖弯钩、撇

D.模(mó)档(dǎnɡ)“比”字的笔顺是:

竖提、横、竖弯钩、撇

(2)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2分)

2.书法课上,教师设计了“见字如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