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79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docx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

2007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福建)

[命题依据]

福建高考自经历了2004年第一年自主命题的“平稳过渡”、2005年将作文分值涨至70分导致试卷结构的“巨变”,2006年福建省高考试卷进一步对试卷的结构及分值等作出调整。

比如将现代文小阅读“拆一为二”,增加文言断句题型等。

出于安抚人心的角度,2006年,福建省编写了《福建省2006年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补充说明》,立足福建省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对高考题型、分值以及内容等作出进一步的圈定。

由此有理由相信,2007年福建高考应当会延续2006年的基本结构及模式,福建高考也将迎来短暂的稳定期。

但是,鉴于2006年秋福建全省已开始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而2007年山东、广东等省将进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第一次高考,因此,新课程的理念及新气象也必然会投射在2007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命制中。

换句话说,就是一些突出学生审美、探究以及应用能力的试题可能会“粉墨登场”,但数量或者份量不大。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运河代表着沟通和开放,它所挟带的文化信息是带有某些冲击力的,尤其是在古代封建思想禁锢颇深的北方地区。

在不断的冲击中,形成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达到一种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

古人云:

北人骑马,南人乘船。

运河的开通,使原来策鞭骑马的北人,也摇起了桨棹,欸乃而行。

运河还摇来了南人行事的机灵和重商的观念。

即便是流经地传统的旧民俗文化会出现一种“内固”、“外阻”的自我保护意识,但最终也会由砰然撞击而渐相磨合,由悄然吸纳而变相融汇。

如山东济宁地处京杭运河中段,又是孔子的故乡、儒学发祥之地,其传统文化深厚,重仁义、尚伦理、尊中庸,使得民风质朴持重,“风流清高,贤良间出”。

元朝大运河开通后,济宁这个不起眼的城市,因贯通的运河穿城而过,便繁盛起来。

史载南北漕运最盛时,济宁有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省数以万计的商人、手工业者在此定居经商生产。

他们创办了大批商号行栈、手工作坊。

他们来济宁创办商号作坊的同时,也将他们的文化观念、生活习俗带来,并在这异乡推演发展;同时也开始了对当地民俗强烈的冲击。

过去从事农业的农民,现纷纷改业从商。

还有的农民受工商业发展的影响,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如栽培烟草等,州志录有这样的诗句:

“新谷在场欲糜烂,小麦未播播已晚,……愚民废农偏种烟,五谷不胜烟值钱。

”从这州志记载的字里行间,可以感觉到运河民俗对济宁当地习俗的冲击、以及修志者所代表的群体对运河民俗的贬斥态度。

1.下列对运河作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代表着沟通和开放的运河文化信息摧毁了思想禁锢颇深的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

B.运河的开通使北方人受到南方文化的影响,开始接受南人行事的机灵和重商的观念。

C.运河流经地传统的旧民俗文化逐渐与运河挟带的文化经碰撞而逐渐磨合、融汇。

D.运河的开通使流经地某些不起眼的城市开始发展,城市商业和手工业也逐渐敏盛起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漕运的繁荣将大量来自安徽、江苏、浙江、湖北等省的南方商人带入了原本民风质朴持重的济宁。

B.来到济宁的商人在创办商业作坊的同时将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带到了济宁,对当地的民俗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C.济宁的农民在工商业的影响下,纷纷改业从商,有的人则由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经济作物。

D.济宁州志录中记录的诗句展现了济宁当地民俗的巨大变化,也肯定了运河民俗的新气象。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中国农业大学对外宣布,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李宁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成功地获得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猪的体细胞克隆难度比牛、羊大得多,此前仅有英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及德国获得过猪的体细胞克隆后代,因而我国成为第七个拥有自主克隆猪能力的国家。

据介绍,此次克隆猪供体细胞来自于我国地方优良猪种——香猪的胎儿。

科学工作者将实验室构建的克隆胚植入15头白色母猪体内,其中一头母猪妊娠,克隆胎胚经116天发育,共产下3头黑色小香猪,仅存活一头,截至目前这头克隆小香猪健康状况良好。

香猪原产于于我国广西、贵州省山区,属于小型猪种。

其肉嫩味香,无膻无腥,是生产优质猪肉的良种。

中国农业大学以贵州香猪为材料培育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由于其适应性、抗病性强,饲养成本低,已被多家科研单位作为实验动物模型。

开展猪的体细胞克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医学上可以为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以及疾病模型研制提供理想的材料,在农业上可以丰富地方猪品种改良,并作为地方优良猪种保种的手段。

由于猪的器官在生理功能以及形态大小上和人都非常接近,所以被认为是开展人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器官供体。

此次首例体细胞克隆香猪的诞生,将为我国深入开展异种器官移植、优质猪培育以及地方良种猪保种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下列对“开展猪的体细胞克隆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猪的体细胞克隆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七个国家获得猪的体细胞克隆后代。

B.猪的体细胞克隆可以为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研究及疾病模型研制提供理想的材料。

C.猪的体细胞克隆可以丰富地方猪品种改良,并作为地方优良猪种的保种手段。

D.猪的器官生理功能及形态与人接近,因此,猪的体细胞克隆为开展人异种器官移植提供理想器官供体。

4.根据文中提供的倌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宁教授是我国体细胞克隆研究的带头人,他将继续填补我国在体细胞克隆领域的空白。

B.体细胞克隆是一项复杂的科学技术,它的成功与否受不少因素影响,成功率也比较低。

C.中国农业大学以贵州香猪为材料培育出的实验用小型猪已成为多家科研单位实验动物模型,但不具备食用价值。

D.由于猪的体细胞克隆的成功,我国医学界很快就可以实施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解除更多病人的苦痛。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①独不戴花。

同年曰:

“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

“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②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沽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

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御孙曰: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夫俭则寡欲: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故曰:

“俭,德之共也。

”侈则多欲: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

故曰:

“侈,恶之大也。

……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

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

近世寇莱公③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

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注]①闻喜宴:

也称琼林宴。

宋时朝廷在琼林苑设筵宴请新进士,皇帝、大臣赐诗,进士冠上插花。

  ②天圣:

宋仁宗年号。

  ③寇莱公:

寇准,宋真宗时任宰相,后封莱国公。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干:

求取

B.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诟:

责备

C.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丰:

丰厚

D.汝非徒身当服行徒: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B.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C.苟或不然,人争非之D.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物皆然,心为甚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司马光“俭约”主张的一组是

①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②以约失之者鲜矣

③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④风俗颓敝如是

⑤夫俭则寡欲⑥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出身于清贫的家庭,家族世代以清白简约为门风,因此他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遵守前代俭约的风尚,并一代代流传下去。

B.孔子认为俭约是一种美德,他认为不谦逊的人还不如固陋、寒伧的人,俭约的人很少犯过失,而真正的君子是不会在意衣食的好坏的。

C.司马光认为当时社会奢靡之风盛行,从普通农夫直至士大夫,都身受其不良影响,统治者对此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D.司马光用古人崇尚俭约的风气与今人崇尚奢靡的风俗相比,又通过引用何曾、石崇、寇莱公等因奢侈而败家的事例阐述了推崇节俭的重要性。

第Ⅱ卷(共126分)

四、(24分)

9.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10分)

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

缪公以告蹇叔。

蹇叔曰:

“君以告内史廖。

”内史廖对曰:

“戎人不达于五音与五味,君不若遗之。

”缪公以女乐二八人与良宰遗之。

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

蹇叔非不能为内史廖之所为也,其义不行也。

缪公能令人臣时立其正义,故雪殽之耻,而西至河雍也。

《吕氏春秋·不苟》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2分)

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秦缪公见戎由余,说而欲留之,由余不肯。

译文:

②由余骤谏而不听,因怒而归缪公也。

译文: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重赠乐天元稹

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注]玲珑:

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有人认为这首诗“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也就是说此诗看起来情景平常,读后却让人回肠荡气,经久不忘。

请从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角度入手,谈谈你的看法。

 

11.默写。

(8分)

⑴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三小题)(6分)

  ①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韩愈《师说》)

  ②料得年年肠断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  __________________,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石头城》)

④早岁哪知世事艰,__________________。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

⑵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课文原文填写。

(只选一小题)(2分)

①写出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两篇小说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

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

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

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

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

迷途的鸟儿?

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

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

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

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

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

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

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

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

因为,惟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

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

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

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

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

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惟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

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

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

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

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衣衫。

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

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像全然不同。

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

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

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发现、深化与升华。

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

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

它在控制之中显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现出神奇。

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光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

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下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

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

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的想像。

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唤起与激发?

是绘画的偶然性。

然而,绘画的偶然必须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才会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画面。

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现,忽而消失。

就像写作中那些想像的明灭,都是一种偶然。

感受这种偶然是人们的心灵。

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的,是大家敏感又敏锐的心灵。

因为我们是写作人,我们有着过于敏感的内心。

人们的心还积攒着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

无意中的记忆远远多于有意的记忆,深藏心中人生的积累永远大于写在稿纸上的有限的素材。

但这些记忆无形地拥满心中,日积月累,重重叠叠,谁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一串曾经牵肠挂肚的昨天?

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

一句话:

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纯画家的作画对象是他人;文人——也就是写作人,作画对象主要是自己,面对自己和满足自己。

写作人作画首先是一种自言自语、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动。

因此,写作人的绘画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感染力;纯画家的绘画崇尚视觉与审美的冲击力。

纯画家追求技术效果和形式感,写作人则把绘画作为一种心灵工具。

12.作者认为文人画具有哪些特性?

请分点概括说明。

(6分)

13.文中为什么说“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

(4分)

14.“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结合原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15.本文开头用大段篇幅描写了“兀自飞行的鸟儿”,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6分)

六、(12分)

16.下面文字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多处错误,请找出两处加以改正。

(3分)

①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喜日前指出:

②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③许多高校逐渐暴露出专业数目过多以及学生外语水平偏低、教学内容过旧、培养模式单一、人文教育过弱等,④教育质量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⑤今后,我们有必要将教育质量提到战略高度,⑥才能逐渐解决上述问题。

错误

改正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17.给下面这则材料拟一个简明的标题。

(3分)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救灾救济司通报:

截至2006年8月9日统计,今年全国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1699人,失踪415人,其中因台风死亡(失踪)1045人,占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总数的49%,是造成人口死亡的主要灾害。

6月以来,长江以南地区10个省(自治区)集中了今年85.5%的因灾死亡(失踪)人口。

受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影响,我国南方的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6省(自治区)因灾死亡637人,失踪210人。

这是自1998年大洪水以来,人员伤亡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灾害。

标题:

18.请介绍你家乡的一种特色食品或小吃,60字左右。

(5分)

七、(7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我比别人聪明一些的,是我知道我的无知。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②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

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达尔文(英国博物学家)

③任何时候都不应自诩无知,无知就是无能。

——车尔尼雪夫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

④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可以确信:

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无知。

——爱尔维修(法国哲学家)

请任选其中一句或几句为主题作文。

要求:

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摧毁”不当,原文是“带有某些冲击力”

2.D“肯定了运河民俗的新气象”不当,原文是“贬斥”

3.A只是陈述现实,而非“意义”

4.B由原文实验数据可推断出来

5.C丰:

使丰厚

6.C然:

代词,这样A以:

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B而:

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D之:

代词,他,指寇莱公/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7.C

8.C原文是希望统治者不要助长奢靡之风

9.

(1)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

(2)①秦缪公见到戎国的大臣由余,很喜欢他,想让他留下来,由余不答应。

评分说明:

“戎”译为“戎国”1分,“说”译为“喜欢”1分,“留”译为“让/使……留下,挽留”1分,句子通顺1分。

②由于屡次劝谏可是戎王不肯听从,于是由余大怒,就归附了秦缪公。

评分说明:

“骤”译为“屡次”1分,“而”译为“可是”1分,“因”译为“于是”1分,句子通顺1分。

10.这首诗内容单纯,语言浅显,但开头“休遣”的呼告、一二句间的“顶针”及“多”“别”而“又”“别”的反复呼应,使全诗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节奏,将人生聚散的细腻情感与别友离别的惋惜和惆怅具体入微地呈现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意思对即可。

11.

(1)①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②明月夜短松冈③山围故国周遭在夜深还过女墙来④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

(2)①《孔已己》《祝福》《阿Q正传》《社戏》《故乡》《药》(写出其中两个即可)②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2.第一,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第二,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感;第三,将人生庞杂无穷的感受勾画在充满意外和偶然的画面上;第四,面对自己,为满足自己而作画,追求精神与情感的感染力。

评分说明:

每答对一点给2分,共6分。

意思接近即可,语句通顺酌情扣分。

13.宣纸与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2分)其效果往往不同于动笔前的想像,(1分)绘画的偶然性与画家心灵的碰撞后才形成了独特的画面。

(1分)

14.绘画充满了偶然,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人心中积攒着的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2分)文人画家捕捉到这千载难逢的偶然,将它定格、放大、深化。

(2分)

15.文章开头描写了细雨绵绵的山谷中飞翔的黑色孤鸟,极具画面感,由此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内容——文人画;(2分)另外,对“兀自飞行的鸟儿”的细腻描绘,也真实地再现了文人画家敏感而敏锐的内心(2分),并用真实的事例揭示文人绘画的首要本性,即自然事物与画家情感的密切联系。

(2分)

评分说明:

意思接近即可,语句通顺酌情扣分。

16.②“扩张”改为“扩大”;③“以及”改为顿号;③“暴露出”缺宾语,改为“人文教育过弱等问题”

17.减灾委、民政部通报今年因灾死亡(失踪)人口情况

18.福州荔枝肉:

最早起源于清朝“糖醋炸松丸”盘菜,后经过不断改进,入盘菜型宛如岭南荔枝,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

[文言文难点译文]

……

一般人都把奢华当作荣耀,只有我把节俭朴素当作美德。

别人都嘲笑我顽固、粗鄙,我不把这当作缺点,应答道:

“孔子说‘与其不谦逊,宁愿固陋寒伧’;又说:

‘因为俭约犯过失的人是很少的’;又说:

‘读书人立志寻求真理,却认为穿着破旧、饮食粗陋是可耻的,那也就不值得同他商谈了。

’古人把节俭当作美德,今人竟用节俭互相嘲笑指责。

嘻,这是奇怪啊!

……

御孙说:

“节俭是美德的共同点;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共,是相同的意思,说的是有品德的人都是有节俭共同生发出来的。

生活节俭的人,欲望少:

地位高的人欲望少,就不受外物奴役,可以依循正直的道路做事;地位低的人欲望少,就能小心谨慎,节省各项用费,从而原理罪罚,使家产丰厚殷实。

所以说:

“节俭是美德的共同点。

”奢侈的人欲望就多:

地位高的人欲望多就贪图富贵,不按正道办事,将招致灾祸;地位低的人欲望多就追求更多的钱财,胡乱用钱,从而败家丧命;因此当官的就会收受贿赂,做百姓的就会成为盗贼。

所以说:

“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何曾每天的饮食花费万钱,到孙子辈就因为骄傲放纵败家了。

石崇用奢华向别人夸耀,最终因此死在刑场。

近代寇准奢侈在当时位居第一,可是因为他的功劳很大,没有人敢批评他,他的子孙习惯了奢靡的家风,现在大多困窘不堪。

其他因为节俭成就功名,因为奢侈败家的人太多了,我不能全部一一列举,姑且举几个人来教导你。

你不仅要牢记并照做,还应当用它教育你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前辈的风气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