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88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docx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汇编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1《北京的春节》

1.本文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2.《北京的春节》一文记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几个时间段北京过春节的一些习俗,在这些习俗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五张灯结彩、吃元宵。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在详略处理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这四天的情景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这样处理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

3.蜜饯(jiàn)娴(xián)熟榛(zhēn)子掺(chān)和正(zhēng)月炽(chì)热

4.bàn花瓣、办法、扮演、拌嘴fàn小贩、范围、犯规、广泛

5.多音字

正:

zhēng正月zhèng正在、正好

巧记:

正(zhēng)月里,寒梅正(zhèng)在枝头傲然绽放。

6.近义词

娴熟—熟练间断—中止万象更新—焕然一新截然不同—截然不同

7.词语搭配

充分的准备充足的食物接待客人对待工作

8.“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腊八熬腊八粥这一民俗,也说明了腊八粥的材料极其丰富。

9.“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型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从四个“有的……”组成的排比句,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之多,样式的新颖有趣。

这些细致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10.“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儿化音明显,“京味儿”足,地方特色鲜明。

读起来通俗易懂,富有韵味。

11.“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闲在:

清闲自在。

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12.描写欢乐喜庆场面的词语:

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载歌载舞、普天同庆

13.传统佳节习俗

传统佳节

农历时间

习俗

除夕

腊月三十

贴对联、守岁

春节

正月初一

拜年、收压岁钱

元宵节

正月十五

看灯会、吃汤圆

端午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划龙舟

中秋节

八月十五

拜月、吃月饼

重阳节

九月初九

登高、插茱萸

2《腊八粥》

1.《腊八粥》作者沈从文,别名沈岳焕,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文学家之一。

代表作有《边城》《长河》。

2.本文通过小孩八儿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吃粥的过程,通过对八儿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印象深刻。

全文描绘出腊八节时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示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3.唾(tuò)沫褐(hè)色咽(yàn)下黄焖(mèn)鸡奈(nài)何汤匙(chí)

4.jiǎo:

搅拌、狡猾、皎洁、饺子chóu:

浓稠、忧愁、酬谢、筹备

5.多音字

塞:

sāi瓶塞、活塞sè闭塞、阻塞sài边塞、要塞

巧记:

塞(sài)北天气渐凉,他在行李箱里多塞(sāi)了几件厚衣服,以免感冒鼻塞(sè)。

咽:

yān咽喉yàn狼吞虎咽yè呜咽

巧记:

他的咽(yān)喉肿胀,咽(yàn)口吐沫都疼得难受,禁不住发出轻微的呜咽(yè)声。

6.近义词

整齐—齐全有声无力—无精打采惊异—惊讶松劲—泄气

7.一字多义

熬①熬夜熬:

忍受(疼痛或艰苦的生活)②熬粥熬:

把粮食煮成糊状。

③熬中药熬:

久煮,提取有效成分。

8.词语搭配

益发浓稠益发精神益发伤心益发烦恼

9.“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

10.“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

”“脱了它的红外套”“围了锅边成一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再现了熬腊八粥时花生、锅巴样子的变化。

11.等粥这件事详写,喝粥这件事略写。

详写等粥,略写喝粥是为了突出八儿苦苦等待吃妈妈煮的腊八粥的情景,可以充分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突出文章中心。

12.关于美食的词语:

色味俱佳、珍馐美味、唇齿留香、八珍玉食

13.仿写:

糖醋里脊

我最喜欢吃的一道菜就是糖醋里脊了,想起酸甜酥脆的糖醋里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把里脊肉洗净切成长条,放适量盐、白胡椒粉、蛋清、放姜汁拌匀,腌制一会儿,然后撒上生粉。

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另外用一个锅,放适量番茄酱、白糖、一点清水,煮开后加一点儿淀粉水,煮到汤汁变稠关火,快速倒入炸好的里脊肉拌炒,撒上芝麻就完成了。

不要说吃,但是看一眼这色香味俱全的糖醋里脊就让人口水直流了,更不要说大口大口地吃了。

3《古诗三首》

1.《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写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写了“寒食”这个传统节日的景象。

诗人巧借“传蜡烛”对时政予以讽刺的两句诗是: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首诗运用了白描手法,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2.《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

诗中描写织女的四句是: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诗中运用了叠字,“迢迢”,是星空的距离;“皎皎”,是星空的光线;“纤纤”,是织女手的形态;“札札”,是织布机的声音;“脉脉”,是织女凝望的神情。

这些叠词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着缠绵的情境。

3.《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写的。

“中庭,地白,树、鸦,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

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

诗中表达诗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与此情感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

4.王侯(hóu)札(zhá)记机杼(zhù)脉(mò)脉不得语

5.多音字

脉:

mài血脉、脉络、一脉相承mò含情脉脉

巧记:

一看到这幅画,他的脉(mài)搏就有力地跳动,眼中闪烁着光芒,含情脉(mò)脉,好像看到了久别的恋人。

6.《迢迢牵牛星》借助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爱情悲剧,表达了相思受阻、思而不得的离愁别恨。

7.《寒食》这首诗写寒食节禁止烟火,吃冷食的传统习俗;《十五夜望月》描写了中秋节赏月的传统习俗。

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8.修辞手法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夸张“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对仗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是一个疑问句,意思是: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在了谁家?

10《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旅次经寒食,思乡泪湿巾。

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

(李中《客中寒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4《藏戏》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连续三个反问句组成了排比句,点明了藏戏的特点:

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好几天。

从而突出强调藏戏的特点,颇具特色,先声夺人,引起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他们别无所求,只要有观众就行。

”“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排比句式的运用能够在对比中突出说明藏戏是一种简朴的、大众化的艺术。

3.唐东杰布是藏戏的创始人、开山鼻祖,藏戏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和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谨慎和感人故事是分不开的。

4.藏戏中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

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两面三刀。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5.僧(sēng)人吞噬(shì)敦(dūn)厚演绎(yì)

6.多音字

藏:

zàng西藏、藏族cáng躲藏、收藏

巧记:

世界屋脊青藏(zàng)高原蕴藏(cáng)着丰富的资源。

哄:

hōng哄堂大笑hǒng哄骗hòng起哄

巧记:

杂技表演失误了,台下观众开始起哄(hòng),滑稽小丑赶紧上台哄(hǒng)逗观众,引得众人哄(hōng)堂大笑。

7.词语搭配:

演绎故事演奏乐曲演唱歌曲表演舞蹈

8.中国的地方剧种:

北方的京剧、山东的吕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陕西的秦腔、苏州的昆区、浙江的越剧

戏剧经典剧目:

京剧《定军山》越剧《何文秀》黄梅戏《打猪草》

9.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粉墨登场、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生旦净丑

语文园地一

1.写作时,重点表达的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

先要想好重点要表达哪些内容,把它们写得具体详细一点儿,其他内容则写得简略一点儿。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才能更好地让别人了解自己想表达的意思。

2.“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

”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一律”“清一色”“都是”是近义词。

3.“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志杰在跳高比赛中喜获金牌,思雨在跳远比赛中摘得桂冠,宁宁在游泳比赛中拔得头筹。

”“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是近义词。

这样写的好处语句不重复,词汇丰富。

4.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过年的时候吃鱼:

寓意年年有余;建筑上雕刻蝙蝠:

寓意遍地有福。

鱼的谐音“余”不仅仅代着盈余,也象征着降妖除鬼。

蝙蝠在中国古代来说赋予了人们“福”的意义。

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选自汉乐府《长歌行》。

这首诗借物言理,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

“青青”喻其生长茂盛。

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

大自然的生命如此,人生也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习作1:

家乡的风俗

一、审题

什么是风俗?

风俗:

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也就是指长期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就拿过年来说吧,我们过年吃水饺,还有地方呢过年吃汤圆。

二、写作要求:

1.本次习作要求写家乡的风俗。

2.教材上给出了两个选择。

可以介绍一种风俗,也可以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作时要突出民俗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三、两个选择的写法

1.介绍一种风俗

写之前,先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这种风俗,想一想这种丰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以分几个各方面介绍,重点介绍什么,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要求:

如果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则可以把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如,“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或“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然后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如果你对这种风俗习惯有自己的看法,也可表达出来。

四、学写提纲

1.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3.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4.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五、写法指导:

1.白描法。

在习作中可以把风俗活动现场看到的情景一一记录下来。

2.穿插法。

在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过程中穿插写入有关的传说或故事。

3.剪切组合法。

把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剪切组合在一起。

六、写作注意点:

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1.写场面

写活动现场情况,通常属于场面描写,我们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出人们的活动,写出现场的气氛。

2.写感受

写自己的感受,就需要把自己融进活动中去,写一写自己参与其中的体验,比如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等,要写得细腻真实。

3.两相融

我们在写活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处理好“我”和“众人”的关系,两者要有机融合,有点有面,不可偏废。

范文:

家乡的风俗

“温州迎灯三月三,湗村抬猪十五六”农历二月十六是湗村一年一度的抢“排殿猪”的日子,天似乎作美,一扫了前几天的阴霾,突然变得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儿,似乎也想要来当个拉拉队呢!

今天中午11点15分左右,学校宽阔的大操场,去变得分外热闹起来。

从四面八方前来观看抢殿猪的大人和外地专程赶来的游客,记者,摄影爱好者们陆陆续续集中在这儿。

同学们一吃完饭就直奔操场上,就连好学生也不会例外,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作业,早就抛在脑后了,一心只想观看着精彩无比的比赛呢!

大大小小的观众们挤满在操场上,大家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真是特别给力啊!

论最吸引人的,莫过于那几头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殿猪”了,恐怕大姑娘出嫁时,也没法与之’媲美”啊。

比赛还未开始呢,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便围着这几只漂亮的大花猪绕来绕去,心里肯定在想:

打扮这么漂亮的猪儿,肯定是上辈子做猪时修来的福分吧!

11点半,比赛正式开始,排殿猪的人各就各位,主家举着一对红蜡烛,在队伍的前面引路。

这次的活动,共有18组参与,其中有15个村民小组和3个老人组(人老心不老哦!

)比赛分为每三组一次,进过层层选拔,才会选出最后获胜的一组。

一声枪响之后,人声鼎沸,人群攒动,有的观众为自己中意的小组呐喊加油;有的观众去耐不住性子,就跟在旁边或者身后一起跑,为的是能更快的获得更多的小细节,一睹为快,看的更清楚一写。

只见每组四位力大如牛的参赛选手,齐心协力地扛着“有福气”的小猪,向前冲去每个人都想跑的最快,但不可乱了脚步,之间某组的队员或许是一时心急,乱了步伐,一个不小心,摔在了塑胶跑道上,但更可悲的是,肩上那“重如泰山”的殿猪已是压在了他的身上。

那叫一个‘惨不忍睹“,有些胆小的同学不忍心看,便捂上了双眼;有的大人则发出善意的微笑,鼓励他们赶紧站起来,继续比赛。

摔倒得人很快调整了一下,又站了起来,重整旗鼓,抱着’比赛第一,重在参与”的心态,又冲刺向了终点……

最后的结果,我并没有在意,只是默默觉得,这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带个大家的并不只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有那一份难得的快乐。

5《鲁滨逊漂流记》

1.《鲁滨逊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逊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本课是《鲁滨逊漂流记》的梗概和片段,重点写鲁滨逊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逊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中处处透着“险”。

2.这部小说依次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故事: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对付野人→救“星期五”→获救回国。

3.恐惧(jù)寂寞(mò)缺乏(fá)倾覆(fù)沮(jǔ)丧(sàng)

梗(gěng)概萦(yíng)系奄(yǎn)奄待毙

4.多音字

畜xù畜养、畜牧chù牲畜

巧记:

这个地方畜(xù)牧业十分发达,每家每户都养殖了很多牲畜(chù)。

劲jìn劲头、干劲jìng劲敌、劲歌劲舞

巧记:

她热爱舞蹈,只要一提起“舞”字,就劲(jìn)头十足,随时可以秀一段劲(jìng)舞。

5.反义词:

畏惧—勇敢简陋—豪华野蛮—文明忧伤—高兴接受—拒绝

5.词语解释:

【梗概】大概的内容。

【萦系】记挂;牵挂。

【焉知非福】出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重见天曰】重新看到了天和太阳。

比喻脱离黑暗环境,重新见到光明。

【聊以自慰】聊,姑且。

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7.量词:

一座荒岛、一根木头、一顶帐篷、一串脚印、一线希望、一丝安慰

8.“鲁滨逊在岛上定居下来,过着寂寞的生活。

破船上搬下来的食物很快吃光了,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

”当意外来临时。

鲁滨逊没有怨天尤人,灰心丧气,也没有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而是很快接受了现实。

“想办法”说明鲁滨逊勇于面对困难,积极地行动起来应对困难。

9.“我不稀罕它可以给我弄来的任何东西,也不稀罕它可以同我做伴,我只需要它同我聊聊天,但是却办不到。

”在孤岛上有一只狗在身边,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伴儿。

鲁滨逊这样说,是他极度寂寞的表现。

人是需要交流的,这种想法太强烈以后,就希望身边的狗能开口说话,这也反映出鲁滨逊的孤寂和无奈。

10.从鲁滨逊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一个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人。

文中“坏处”和“好处”的对比,实际上是两种心态的对比:

想到坏处无奈,想到好处欣慰。

11.鲁滨逊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理智地面对现实,能够知足安命,能够在困难的环境中找到安慰和满足,从而创造了生存的奇迹。

12.鲁滨逊克服的困难有:

①没有固定的住所;②孤立无援;③缺少食物④缺少生活所需的工具;⑤野人的威胁。

鲁滨逊的心态变化:

由开始的悲观、孤寂转变为积极乐观、知足安命。

13.鲁滨逊性格详解:

①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

②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

③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④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干精神。

14.形容性格坚毅的词语:

不屈不挠、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坚强不屈

15.勇于克服苦难的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

16.勇于克服苦难的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板桥

6《骑鹅旅行记》

1.《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2.尼尔斯不爱学习,一只小妖精把他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3.课文讲述了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遇到了麻雀、鹅、鸡、猫和牛。

喜欢虐待动物的尼尔斯变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

后来,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天上,开始了骑鹅旅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曾经喜欢虐待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的形象。

4.藤蔓(wàn)缰(jiāng)绳波罗的(dì)海流水潺(chán)潺头晕目眩(xuàn)

5.多音字

更:

gēng三更半夜、更改gèng更加、更上一层楼

巧记:

这篇作文更(gēng)改了一下叙述方式,更(gèng)加有趣了。

挣:

zhèng挣脱、挣钱zhēng挣扎

巧记:

琥珀了的小虫子拼命挣(zhēng)扎,也没能挣(zhèng)脱松脂,反而被松脂团团围住。

6.词语解释

头晕目眩:

头脑发昏,眼睛发花。

形容被事情繁琐弄得不知所措。

乌合之众:

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

乌合,像乌鸦那样聚集。

垂头丧气:

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无济于事:

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帮助。

比喻不能解决问题。

九牛二虎之力:

形容很大的力量。

7.近义词:

一丝不动——纹丝不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头晕目眩——头晕眼花

8.“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说明男孩习惯了欺负猫,总是扯它的尾巴。

愤怒使男孩早已忘记自己变成拇指大小之后是多么弱小无力。

在被猫扑倒在地,前爪按住胸口,大嘴对准咽喉,害怕猫要了他的命,所以大喊救命。

说明男孩此时已经被吓坏了。

9.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尔斯没有变小之前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各种方式捉弄三头牛,把母亲挤奶时坐的小凳藏起来,用脚故意绊倒母亲等顽劣的行为。

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10.词语积累

AABC:

跃跃欲试、亭亭玉立、斤斤计较、默默无闻、津津有味、依依不舍

ABCC:

得意洋洋、生机勃勃、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气喘吁吁、白发苍苍

7《汤姆•索亚历险记》

1.《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苦行记》)之一。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的是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

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这段选文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奇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

给我们展示了汤姆不安于现状、喜欢冒险的天性,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探索、积极乐观、热心善良的“顽童”形象,赞扬了他敢于冒险的精神。

3.吹嘘(xū)寡(guǎ)妇衣衫褴(lán)褛(lǚ)煞(shà)白笼(lǒng)罩簇(cù)拥

4.反义词:

喧嚣——宁静迎接——欢送宽阔——狭窄兴奋——沮丧

5.词语解释

【喧嚣】①形容声音杂乱;不清静。

②叫嚣;喧嚷。

本文是第一种意思。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②比喻夸大地形容。

本文中指汤姆夸大地形容自己的历险经历。

【话匣子】①原指留声机,后来也指收音机。

②比喻话多的人。

话多的人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叫打开话匣子。

【衣衫褴褛】指衣服破烂不堪。

【荒唐】(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

6.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哐啷哐啷地大响起来,片刻之间,街上挤满了衣服还没有穿戴整齐的人,疯狂地大嚷大叫:

“快出来!

快出来!

找到他们了!

找到他们了!

这一夸张描写,表现了小镇上的人们为汤姆和贝琪的归来而高兴的心情,与上文撒切尔太太和波莉姨妈的悲痛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由悲转喜,充满了戏剧色彩。

7.在孩子们回来后的半个小时,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同时还使劲握住撒切尔太太的手,满肚子的话想说又说不出,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从中感受到人们此时高兴的心情,这种高兴、激动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所以他们有话“想说又说不出”,只剩下喜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