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07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复习新情景试题专项训练Word文档格式.docx

7、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日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一主流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A.左宗棠B.康有为C.郑观应D.胡适

8、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A.出版《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造反”的失败

D.康有为没有反骨,只是要改良而已

9、一位在华美国人士在评论近代中国的一部著作时说:

“它是因中英战争刺激而产生的一部成果.我们认为它将极大地摧毁傲慢心态,驱散中国统治者和学究们的愚昧无知,证明他们所属的并非地球上的惟一一个国家.”该著作的作者是

A.姚莹B.徐继畲C.郑观应D.严复

10、1861年4月,赵烈文(曾国藩的幕僚)阅读某书,并在日记中写到: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贻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景最谐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瀛环志略》D.《海国图志》

11、“……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12、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

“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13、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

假如他在30岁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1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验证上述材料的史实是:

A.李鸿章、左宗棠创办近代企业 

 

B.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变法

C.李大钊著文宣称“掊击孔子,乃掊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D.毛泽东在五四之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5、下列著述按发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②“文学改良刍议”③“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④“变法通议”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②④①③

16、“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求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是谁提出的

A.魏源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康有为

17、右图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发展资本主义

18、小丽看到一篇短文,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古人叫做“欲”,今人叫做“要”;

古人叫做“至”,今人叫做“到”;

古人叫做“溺”,今人叫做“尿”了。

这种文学风格的盛行,与近代哪一次革新运动有关:

A、自强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新中国成立

19、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创刊号发表了《敬告青年》: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权。

求政治之解放也;

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

均产说兴。

解放云者。

脱离夫奴隶之羁绊。

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

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解放历史”指的是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②表明作者追求民主、自由、平等

③说明作者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④这篇文章发表的重要背景是袁世凯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②④

20、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

陈独秀说:

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康有为标榜孔子与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马克思主义B、三权分立C、社会进化论D、中体西用说

21、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

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

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

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

”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早可能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22、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的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23、胡适认为:

“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的造成的。

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

”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

A、多研究些问题,少研究些主义B、提倡民主与科学

C、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D、宣传马克思主义

24、陈独秀说: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5、“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4卷1号。

这首诗反映出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是早期白话诗的特点之一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了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6、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7、1922年胡适开具了他心目中“中国当今十二位大人物”,其中将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列为一组。

这些人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要求实行变法救亡图存B其思想对知识界影响重大

C倡导实行民主与科学D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28、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

29、下列历史人物中,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有机结合,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显著的人物是

ABCD

30、假如你是一名热心名胜古迹的导游,在向游客对右图建筑

进行介绍时,下列哪些内容不可能出现在你的讲解中

A.这是洋务运动初期的成果

B.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其灵魂

D.蔡元培曾任校长,推动北大发展

31、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子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这部作品

①抨击了儒家的传统道德②推动新文化运动进入新阶段

③促进中国文学的发展④全面否定了西方的思想文化

A.①③B.①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

32、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

“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

一是《时务报》;

一是《新民丛报》;

一是《新青年》。

”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33、越剧是民国以来浙江发展最快、观众最广的地方剧种。

最初只有男性演员,20世纪二三十年代,女班勃然兴起。

据统计,到1935年,绍兴文戏有近200多个戏班,其中大部分是女班。

关于女班勃兴的原因,最恰当的表述是

A.辛亥革命移风易俗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妇女

C.五四运动以来男女平等观念逐渐被接受D.政府对地方文化的重视

34、假如你是一名热心名胜古迹的业余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北大红楼旧址时,下列不能出现在你的讲解中的内容是

A.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B.现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C.“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其灵魂D.1917年蔡元培任校长

35、“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相关的是

A.五四运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毛泽东思想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6、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37、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38、下列两组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运动。

下列哪一人物与这一运动没有关系?

A.陈独秀    B.孙中山

C.鲁迅     D.李大钊

39、“八荣八耻”第三条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与下列哪一运动思想主张的内涵相一致

A维新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整风运动

40、《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斯(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希(什)维克主义;

这里是阐明社会主义的理论,那里是叙述劳动运动的历史;

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会主义在今日的中国,仿佛有‘雄鸡一鸣天下晓’的情景。

”文中所说的“一年”是指

A.1915年B.1917年C.1920年D.1924年

41、《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人们发动了

A.文艺复兴B.维新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42、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

此观点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

A.中国的“文艺复兴”

B.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向人民民主专政过渡的开始

D.中国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起点

43、“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44、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

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他们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

甲说:

变就是要变革教育制度。

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

丙说:

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

丁说:

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

A.甲B.乙C.丙D.丁

45、对下图所示人物的历史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B.出版《孔子改制考》论证君主立宪的合理性

C.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 

D.组织同盟会,领导民主革命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

圣遣也,非机械也;

心术也,非工艺也。

材料三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

……制治固有本也。

……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

议院》

材料四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

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

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2)材料三和材料四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

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鲁迅和《新青年》

材料二 中共一大会址(原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

材料三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厉)害还迅速的潮流。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

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

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1)结合课本所学知识概述鲁迅和《新青年》的关系。

(2)材料三中的《劳动界》是什么性质的杂志,创办主体是什么?

(3)《一个工人的宣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劳动界》刊登的这个宣言说明了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新思潮?

(4)三则材料组合在一起有它的用意,请推测命题的用意之后,说明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48、阅读下列材料: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

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1)洋务运动“剪断了一些枝叶”表现在哪些方面?

(2)辛亥革命是如何将“大树”砍断的?

革命派为什么没有挖掉“树墩”?

何以见得“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3)陈独秀等人为了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进行了怎样的斗争?

49、千百年来,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孔子就象中国传统文化源流上的一轮明月,倒影在每一条江河之上。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孔子周游列国宣扬了哪些政治主张?

孔子讲学杏坛,从礼、乐、射、御、书、数等方面培养学生,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20090227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2)概括《汉书》中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

(2分)这一观点引起的改革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材料三(四月)初十日,……上命臣索康有为所进书,令再写一份递进。

臣对:

“与康不往来”。

上问:

“何也”?

对以:

“此人居心叵测”。

曰:

“前此何以不说?

”对:

“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

(3)材料三是清朝某大臣的一段日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他为什么对皇帝说康有为“居心叵测”?

材料四陈独秀在《宪法与孔教》一文中说: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

”他还认为“孔教”与“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决不可相容。

在1917年1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陈独秀又发表《再论孔教问题》,提出“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

(4)简析材料四中陈独秀主张“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而罢其祀”的原因?

(5)康有为与陈独秀在对待孔子的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试分别说明。

他们在政治主张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材料五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中国被尊称为圣人,他的故乡曲阜也被称为圣城,有关他的历史建筑孔府、孔庙、孔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子也被列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人物之首。

据统计,全世界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

自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25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

(6)试从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影响分析出现材料五所述状况的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10:

BCAACBADBD

11-20:

CAADCCBCCC

21-30:

DACBBABCBA

31-40:

ADCABCBBCC

41-45:

CCBCC

46、

(1)材料一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2)材料三明确主张君主立宪,材料四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

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47、

(1)鲁迅是《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他借《新青年》而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青年》是鲁迅表达民主、科学和新道德思想的载体。

(2)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面向工人的刊物。

(3)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工人当家作主的社会。

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

(4)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8、

(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化企业;

派遣留学生;

创办新式海军。

(2)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并制定了《临时约法》。

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列强的干预)

表现:

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封建统治等。

(3)1915年陈独秀发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旗帜;

批判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

49、

(1)宣扬礼和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实践能力。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其他正确表述亦可给分)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同时,加强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也有一定积极意义。

(3)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理论,主张君主立宪,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4)陈独秀提倡民主和科学,希望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实现思想解放。

(5)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思想;

陈独秀主张民主科学,反对尊孔复古。

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

(6)孔子是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影响十分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