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007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docx

历史假期预习作业

八年级历史先学先知道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预习目标〗1.记住虎门销烟的主要人物、当时在位的皇帝、内容,鸦片战争起止时间、标志;《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和主要内容。

2.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3.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影响。

1、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时间虎门销烟:

时间地点

意义。

1.鸦片战争的起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在位皇帝大致经过(结合4页地图)。

3.《南京条约》签订时间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关税

1.中西方第一次较量指。

2.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3.《海国图志》作者:

,主要思想:

意义:

2、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现场同位交换互评)

1、1839年6月在虎门当众销烟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李鸿章D.魏源

2.《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其中“全仗”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B.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提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预习目标〗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2、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3、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西方列强

继续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英国要求扩大,被清政府拒绝

起至时间:

年10月至年10月。

典型事件:

年月英法联军火烧。

俄国:

1.共侵占中国和约多万平方千米。

2.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是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1860年在上海附近的打败洋枪队

2.在浙江慈溪击毙洋枪队的头目。

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

浩罕汗国军事头目率兵入侵新疆。

1871年,国出兵侵占。

 

中国人民

顽强抗争

过程:

1、左宗棠进入新疆不久收复除以外的新疆广大地区。

2、1881年,中国收回3、清政府年设立新疆行省。

四.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

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反映的()A.清平定回部叛乱B.左宗棠收复新疆C.清镇压葛尔丹叛乱D.太平天国运动

2.诗句“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杀清妖”描写的情景会出现在()

A鸦片战争中B太平天国运动中C义和团运动中D甲午中日战争

3.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C获得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近代史上,打开中国国门的是,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

(国家)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请回答:

材料记述的是哪一场战争?

两个“强盗”分别指谁?

“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预习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马关条约》的签订时间、主要内容、影响。

2.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来自日本的挑战: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国力大大增强;此时的清朝统治者仍旧不思进取,继续腐败堕落。

战争爆发:

1.年月,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

这一年是农历年,历史上称为。

2.黄海海战:

年月,清政府北洋舰队

在遭到日本舰队袭击。

海军提督指挥舰队迎击敌舰;致远舰管带率舰冲锋向前。

清军主帅李鸿章却采取“”方针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港,日军由此取得了的制海权。

3.威海卫战役:

年初,日军围攻,全军覆没。

战争结果:

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1、时间:

年月

2、签约人物: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通商

特权

2、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

1.“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写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

”与此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索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最早取得关税特权的列强是;最早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列强是。

割占香港岛的不平等条约是;割占台湾岛的不平等条约是。

4.“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请回答:

(1)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

发生了什么事?

(2)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材料中“海军”的名称是什么?

(4)这次战争后,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预习目标〗1.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的时间、八国组成、头目;义和团运动的性质;《辛丑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

2.理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综合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义和团抗争:

1.原因,

2.地区,口号。

3.性质:

反帝爱国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1.目的:

2.开始的时间:

3.等八国

4.头目:

国的。

5.经过: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主要地点。

1900年7—8月,八国联军分别攻陷、烧杀枪掠,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满清政府:

1.带领仓皇出逃。

2.签订《辛丑条约》签订时间:

3、内容:

(见课本)4、影响:

2、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

1.《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条款()

A拆毁大沽炮台B允许各国驻兵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D.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3.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这里的“两度劫”发生在战争和战争中。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割地最多的条约;赔款最多的条约;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一、〖预习目标〗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詹天佑及京张铁路;“状元实业家”张謇。

分析洋务运动的内容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价洋务运动

二:

自主梳理—细读教材速读课文,提取知识点,独立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洋务派代表:

背景:

洋务运动目的:

内容:

、、

结果:

评价:

背景:

中国第一个航运业是:

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中国人拥有的第一条铁路是:

  天津电报总局设立的时间是:

身份:

张謇思想主张:

主要贡献:

爱国知识分子詹天佑时间:

主要贡献:

意义:

三、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

1、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B发展资本主义C富国强兵D师夷长技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重军事技术引进,忽视人才培养B没有兴办真正的资本主义企业

C没有触动封建制度D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B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D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4、开展洋务运动的洋务派属于哪个阶级(  )

A农民阶级B地主阶级C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

5、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D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

6、如果你是清末的一位读书人,希望能从事外交工作来救国,你应该进入何处培养你的外语能力( )

A福州船政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京师同文馆

7、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徒有其表。

”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B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8、洋务派主要预习西方先进的(    )

A科学技术B社会制度C思想文化D军事工业

9、下面不属于洋务派前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轮船招商局C福州船政局D江南制造总局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一、〖预习目标〗公车上书的时间、领导人;严复的主要思想;戊戌变法的时间、开始的标志、参与者、主要内容及影响。

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

背景:

1895年,的签订。

经过:

和等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历史上称之为。

意义:

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公车

上书

背景: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贡贡献:

严复译述,把西方的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只有实行,才能“自强保种”。

影响:

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动了的发展。

他是中国近

代的家。

严复译

《天演论》

背景:

开始的标志:

年6月,在位皇帝:

(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颁布了。

内容:

①经济上:

发展;②军事上:

③文化教育上:

创办,开放

开办。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结果:

1898年9月,发政动变,囚禁了,搜捕维新派,废除了新政诏令。

、逃走,等六人被杀,戊戌变法运动。

这次变法又被称为“”。

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作用。

百日

维新

三、自我测评—巩固教材

1、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

2、被誉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是,表示“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3、与魏源相比,严复最重要的贡献是()

A、引入西方社会进化理论B、使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

C、翻译大量外国著作D、介绍西方的科技成果

4、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镇压农民起义D、抵抗外国侵略

5、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

6、戊戌变法的突出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7、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你知道中国近代与第二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8、下列关于维新派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9、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10、评价洋务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一、〖预习目标〗记住孙中山创立同盟会的时间、性质、纲领、目标,武昌起义的时间、结果,中华民国的成立。

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1、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

时间:

   年,地点:

    。

口号:

                 

〈2〉中国同盟会:

时间:

   年,地点:

    。

性质:

               

                   。

〈3〉革命纲领:

“       、      、       、       .”

孙中山把它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革

命的指导思想。

 

3、中华民国的成立:

年月日,地点:

   ,    就任临时大总统。

颁布《》

2、武昌起义:

时间:

     、地点:

     、主力:

       

 

4、历史意义:

 

三、自我测评—巩固教材(时间8分钟)

1、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同盟会

2、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3、武昌起义的主要革命力量是()

A市民B学生C倾向革命的新军D工人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

这里的“胜利”是指(B)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D.改变了中国命运

5、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小明的爷爷生于民国十四年,请问他今年(2013)年高龄()

A86岁B87岁C88岁D89岁

7、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8、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深刻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为挽救中华民族危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结合史实回答

(1)19世纪末中国面临怎样的危机?

(2)中国哪两支政治力量提出了什么治国方案?

(3)其结果如何?

说明了什么?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预习目标〗《新青年》的创办时间;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作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功绩。

〖预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预习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二、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新文化

运动

开始

主要阵地

旗帜

代表人物及贡献

主要内容

历史影响

三、规范训练—巩固历史(时间8分钟)

1、之所以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A、创办《新青年》杂志B、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C、发表《文学革命论》D、创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B、开始于1915年

C、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D、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自鸦片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欲“效法”西方长处,变革中国社会,下列各选项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恰当的是()

A器物——制度——文化思想B制度——宗教——科技

C文化——器物——政治制度D器物——宗教——文化

4、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

“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

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5、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右图杂志上发表文章。

你若是当时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社会需要儒家思想B.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

9、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预习目标〗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

能简洁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知道《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了解它们的特色和意义。

〖预习重点〗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早期传播媒体的产生。

〖预习难点〗理解废除科举制的重大意义。

二、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开办京师大学堂

1、创办:

年___________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

2、地位:

中国近代____________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3、意义:

对中国近代____________产生了深远影响。

废除科举

1、1904年,清政府颁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此后,各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

2、__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创办《申报》

1、时间:

__地点:

_____________

2、地位:

它是中国近代,是中国____的先驱。

兴办商务印书馆

1、时间:

________年地点:

_____________

2、地位:

中国近代_____________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三、规范训练—巩固历史(时间8分钟)

1、2008年是北京大学的110年诞辰,京师大学堂是它的前身,它创于 ()

 A.洋务运动中     B.鸦片战争期间   C.维新运动中       D.义和团运动中

2、报刊已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大众传媒的的先驱--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是()

A.《海国图志》B.《新青年》C.《申报》D.《人民日报》

3、下列事件发生于上海的有()

(1)《申报》创刊

(2)商务印书馆(3)《新青年》创刊(4)中国同盟会成立(5)辛亥革命

A、

(1)

(2)(3)(4)(5)B、

(2)(3)(4)(5)C、

(1)(3)(5)D、

(1)

(2)(3)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

5、《不列颠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在中国采用的选

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是指什么?

它创立于何时?

2)该制度在何时得到了怎样的完善?

3)该制度何时僵化?

其形式表现是什么?

4)该制度何时被废除?

你如何看待它?

第10课时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预习目标〗识记:

清末民初,照相、电影的出现以及剪发辫、改称呼、服饰的变化。

分析: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预习重点〗知道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

〖预习难点〗分析剪发辫、改称呼的原因。

二、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照相与电影

的出现

 

1、照相:

(1)发明:

世纪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

(2)传入:

世纪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3)作用:

锁定历史片段,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提供了影像资料

2、电影:

(1)第一次放映:

1896年在放映“西洋影戏”

(2)第一部影片: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

(3)发展:

无声影片—有声影片,20世纪30年代初具规模

剪发辫

改称呼:

1、剪发辫:

1912年3月颁布剪辫令。

2、改称呼:

革除“”、“”等称呼,政府职员相

互之间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或。

体现了追求平等的愿望。

服饰的

变化

1、原因:

社会变革的冲击。

2、表现:

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是,最具特色的服装是,在女士服饰方面逐渐流行,这是中式旗袍的雏形。

三、规范训练—巩固历史(时间8分钟)

1、育才中学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要准备一期“近代中国摄影作品展”,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的历史照片是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时的留影  B.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C.慈禧太后的生活照  D.武昌起义后的武昌城门楼历史的回顾

2、小明在查阅历史资料时看到于1905年中国自行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由当时著名的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这部电影是()

A《定军山》B《马路天使》C《风云儿女》D《渔光曲》

3、下列规定能体现资产阶级追求平等愿望的是()

A采用“大人”“老爷”的称呼B采用“君”“先生”的称呼

C颁布剪辫令D废止缠足

4、简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一、〖预习目标〗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及取得的成果;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

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预习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预习难点〗理解“五四”精神和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自主梳理—细读教材

导火线

过程

口号

成果

意义

时间地点

内容

意义

三、规范训练—巩固历史(时间8分钟)

1.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还我青岛” D.“废除二十一条”

3.“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的人民得解放”这首《东方红》唱出了中国人们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请你算一算今年(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周年(  ) 

A.89周年 B.90周年C.91周年D.92周年

4.“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导工农。

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记归踪。

”这是董必武重访嘉兴南湖后题下的诗句。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B.遵义会议召开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D.秋收起义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6、五四运动发生在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