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088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docx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

陈桂洪

No.C20030042003年3月25日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

陈桂洪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

北京大学34B606,100871

电子邮件:

guihong@

 

 

中国资本外逃的规模与成因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资本外逃的定义的基础上,给出了五种测算资本外逃的办法。

发现这些方法得出的资本外逃量不仅变化方向相同而且与FDI的变化相似,这使得中国资本外逃有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对资本外逃的传统解释是利率差异,经济和政治风险和外债负担,但作者发现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中国资本外逃,更重要的因素与转型经济下特殊情况有关,即长期对外资的优惠和执法不严。

所以本文希望改革现有的外资法以发展内资以及建立严格有效的投资体系。

[关键词]资本外逃规模测算违背协议

[JEL分类号]F21;C82;D92

MeasuringandExplainingCapitalFlight:

AcasestudyofChina

[Abstract]

ThepaperaddressestheproblemofdefiningandassessingthescaleofcapitalflightfromChinawith5alternativemeasures.ItisfoundthatnotonlyallcapitalflowmeasuresprovedtofluctuateinthesamewaybuttheydidmuchlikeFDI.AsthetraditionalviewofareactiontolowdomesticrealreturnsandtoeconomicandpoliticalrisksandexternalindebtednessprovesinadequateforChina,itthenhighlightsmoreimportantfactorslinkedtospecificfeaturesofthetransitionprocessunderway,thatis,long-termprioritytoFDIandinefficiencyofexecutingtherelatedlaws.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越来越深,在取得一系列成果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隐患。

改革之初,我国为发展经济需要积极引入外资,设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商投资企业制定了一套优惠措施,据我统计从1982年到2002年我国外资的净流入为3084.68亿美元,外资的注入会为一国经济的腾飞起重要作用:

哈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在G=S/K中,由于假定资本的投入--产出比率K固定不变,储备率S即资本积累率就成了决定经济发展速度G的唯一因素;在罗斯托的“起飞”理论中三个先决条件之一就是要将净投资提高10%以上,也就是说资本积累也是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

但是根据我的估算,同时期资本外逃总量达到2000-4000亿美元,可以说与外资的流入差不多可以相抵了。

众所周知,资本外逃妨碍了一国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对微观主体的危害也不小。

首先,最明显的就是减少了一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延缓了经济起飞的进程;

然后,它导致或者加剧国内的金融市场乃至商品市场的不稳定,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就是俄罗斯: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到俄罗斯,国内卢布投机猖獗,股价暴跌,出现了金融恐慌,导致资本外逃,游资在外汇市场上异常活跃,引发了购买外币资产的浪潮,同时导致外币金融资产向境外转移,加剧了卢布的贬值以及国内的恶性通货膨胀。

再有,资本外逃还会使国际收支失衡.通过高报进口少报出口的方式进行的资本外逃会使经常项目出现赤字;隐蔽的资本外逃使许多交易无法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导致误差与遗漏项目的突增.IMF经验统计证明,如果国际收支中错误与遗漏项超出一国进出口额的5%时,该国国际收支就有资本外逃的可能.我算了一下,我国20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的平均值刚好为5%,说明我国的资本外逃已经影响到了国际收支的平衡。

另外,大量的资本外逃对政府来说是一件很不幸的事。

大量税基的流失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更严重的是外逃的资本形成游资,在外汇及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严重干扰了政府制定合意的宏观经济政策,使我国保持固定汇率的外汇目标难度加大,增加货币当局控制货币供给、稳定物价的阻力,财政资助的建设项目缺乏稳定的合作伙伴。

总的来说,资本外逃降低了国内居民的总体福利水平。

因此,它的出现不得不引起国内经济学界的高度重视与讨论。

有意思的是我国的资本外逃是在资本双向流动的背景下的外逃,就是资本有进也有出,与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中的15个国家和90年代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转型经济国家当中的资本单向流动不同,所以解释我国资本外逃现象的原因应该也要解释同时存在的大量资本流入,由此我提出了一个“违背契约”的假说来同时解释二者的存在。

不过在展开讨论以前,必须首先必须对讨论的对象——“资本外逃”有一个界定。

二、定义”资本外逃”

何谓"资本外逃"?

目前理论界尚无统一的标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它是一种非正常的资本流动。

至于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正常",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下面是我见到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

(一)“逃避风险”说(Kindleberger,Lessard,Williamson)

♦Kindleberger在1937年将资本外逃定义为由恐惧和疑虑推动的、非正常资本逃离。

他认为正常的资本流动是由实际利率低的国家流向实际利率高的国家,而资本外逃恰好违背了资本的逐利性,因而是非正常的。

♦Lessard和Williamson1987年提出资本外逃是企业或个人由于意识到本国的非正常风险(相对于国外的正常收益和风险来讲)而进行的非正常资本逃离。

Ø“逃避风险”说实际上既包括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也包括了长期资本流动,强调的是资本流动的异变性和异常性。

(二)“规避管制”说(Dooley,Kim,宋文兵)

♦Dooley(1986年)认为资本外逃是一种试图逃避本国当局管制的非正常资本外流。

♦Kim(1993年)认为资本外逃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出的、躲避官方管制和监测的私人短期资本。

♦宋文兵(1999年)将资本外逃定义为国内投资者的资本非法转移,这基本上沿用了Dooley和Kim的定义。

Ø“规避管制”说把资本外逃看成是非法的资本流动,但是许多资本流出采取合法的外衣进行不法的活动,仅仅根据是否合法是很难准确判断资本外逃的,而且几乎不能依据任何统计数据测算。

Kim的定义对发展中国家有歧视的倾向,实际上发达国家也存在资本外逃的现象,其次仅把资本外逃看成短期资本流出似乎范围过窄了。

(三)“投机套利”说(Cuddington)

♦Cuddington(1986年)将资本外逃定义为非银行私营部门的投机性短期资本外流,从而形成所谓的游资(HotMoney)。

外流的原因可以是任何不利于投机者短期盈利的因素。

Ø“投机套利”说强调资本外逃的短期性、投机性,概念明确而且容易测定,但是范围过于窄,因为一位投资者因国内投资环境恶化可以自由地获得各种国外资产:

短期的、长期的、实物资产、金融资产,尽管长期资产的流动性比短期资产更差,但他们取得这些资产的动机是相同的;即使一个人希望保持较高的流动性,也不必只选择短期资产,例如长期金融资产也是短期资产的良好替代物,因为有活跃的二级市场的存在。

(四)“财富转移”说(TornellandVelasco,世界银行,Krugman)

♦TornellandVelasco(1992年)认为资本外逃是生产资源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国家的流失。

这是包括了资本资源、人力资本以及自然资源流失的广义定义口径。

♦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债务危机发生后,提出资本外逃应该定义为债务国的居民将财富转移到国外的任何行为。

♦Krugman(1997年)资本外逃表述为“基于贬值恐慌的储备流失常常被称为资本外逃”。

Ø“财富转移”说不仅包含了正常的资本流动,而且包含了除资本外的其他财富的转移,所以夸大了资本外逃的范围。

(五)“违背契约”的定义(Walter)

♦Walter(1985年)认为资本外逃是私人投资者对一种隐含的社会契约的违背。

所谓的社会契约是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达成的一种默契。

当私人投资者的资产组合威胁到政府目标或增加其实现目标的成本时,即被认为是违背了契约。

Ø“违背契约”的定义从私人和政府双方博弈的角度来定义资本外逃很新颖,比较适合中国资本外逃的现实,缺点是难以量化。

总结这些定义,发现前三种定义都是从导致资本外逃的某一动机来定义资本外逃的,现实生活中对某一资本外逃很难断定是属于哪一种动机,所以我觉得这三种定义中的任何一种都有失全面。

而后两种定义侧重从结果方面来定义,这样定义又难免把范围拉大,所以,我综合这两类定义将“资本外逃”定义为“违背实际利率指向的出于逃避风险、规避管制、投机套利考虑的资本非正常流向国外”。

三、测算”资本外逃”

(一)方法选择

1.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法。

该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测算方法,即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为了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专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设计了“误差与遗漏”栏目,用这个平衡项目来进行调整。

优点:

数据方便易得到

缺点:

●错误与遗漏并不等于资本外逃,可能还包括走私以及统计误差。

●一些资本外逃是反映在国际收支平衡表里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径太窄。

2.直接法:

直接估算逃避国内异常风险的短期资本外流项目

测算公式:

资本外逃=错误与遗漏项+私人非银行部门短期资本流出

优点:

简单直观

缺点:

●只计算短期资本流出未包括长期资本外逃,口径太窄

●流出的短期资本也包括正常流出的资本

3.世行法:

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四个项目的剩余部分来间接估算资本外逃

测算公式:

资本外逃=经常项目顺差+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债增加-储备资产增加

优点:

考虑了长期资本外逃,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直接法的缺陷

缺点:

●这一项实际上是全部资本的净外流量加上误差与遗漏,故而夸大了资本外逃的规模

●无法反映经常项目虚假交易进行的资本外逃

●得到的是资本净外流即流出减去流入后的净项,这与定义中的资本外逃似乎有别。

4.摩根公司法:

对上式扣除由银行体系拥用的短期外币资产的增量,因为在摩根公司看来,银行系统和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短期外币资产主要是为了进行外汇交易,不构成恐慌或怀疑性的资本逃避,所以该项应予扣除。

摩根法曾被成功地运用于对80年代初拉美的资本逃避估计中。

由于扣除了银行部门的非恐慌性资本流出,因而相对世行法来说更加接近实际,但它不能彻底消除世行法的两个缺陷。

5.克莱因法:

该方法主要是对摩根公司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

克莱因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中收入中的再投资部分不应计入资本逃避,经常项目中的旅游净收入和边境贸易部分因不通过官方市场也均不应计入,这样国际资本逃避=经常项目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外债收入-储备增加-银行体系和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短期外币资产-旅游和边贸收入-其它资本收入。

克莱因法则由于剔除了私人部门的非恐慌性资本外逃,往往能够更好地反映一国外汇制度方面的变化对资本外逃的真实影响,它同样带有世行法的缺陷。

本文参考这五种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对中国1982年到2000年的资本外逃规模进行测算。

需要提及的是:

1、对于摩根法中所需要的银行短期外币资产的数据不可得,我用了银行短期净贷款来代替。

2、为了便于与其他方法比较同时也是遵照国际惯例,在直接法中的私人短期资本流出用的也是净项。

(二)测算过程

1.数据来源

表一:

国际收支有关项目数据单位:

亿美元

经常项目顺差(A)

旅游收入(A1)

其它资本收入(A2) 

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B)

私人短期资本净流出(C)

银行短期净贷款(D)  

外债增加(E)  

储备增加(F) 

误差与遗漏(G)

1982

56.74

8.43

4.51

3.86

0.82

-0.44

25.61

63.05

-2.93

1983

42.4

9.41

12.54

5.43

2.78

0.24

12.51

41.42

-1.28

1984

20.3

11.31

16.2

11.24

8.86

0.08

24.73

1.38

8.89

1985

-114.17

12.5

9.32

10.3

3.14

-25.17

46.4

-24.40

-0.06

1986

-70.34

15.31

1.76

14.25

-4.87

32.9

56.5

-20.48

9.58

1987

3

16.93

-2.15

16.69

-1.05

-2.19

87.2

47.83

15.18

1988

-38.02

17.97

-1.61

23.44

5.6

-4.37

98

23.74

9.57

1989

-43.17

14.88

2.29

26.13

9.86

5.82

13

-4.79

-1.15

1990

119.97

17.38

10.55

26.57

3.21

27.62

112.5

120.47

32.05

1991

132.72

23.46

8.4

34.53

1.96

-5.58

80.1

145.37

67.67

1992

64.01

35.3

2.48

71.56

34.87

-24.41

87.6

-20.60

82.11

1993

-116.09

46.83

-12.84

231.15

35.68

5.46

142.5

17.69

100.96

1994

69.08

73.23

-10.38

317.87

37.02

4.14

92.4

304.53

91

1995

16.18

87.3

-117.74

338.49

-4.9

12.19

137.8

224.69

178.23

1996

72.43

102

-124.37

380.66

9.14

19.29

96.9

317.05

155.04

1997

369.63

120.74

-110.05

416.74

181.7

104.19

146.8

358.57

221.22

1998

314.72

126.02

-166.44

411.17

358.25

-16.92

150.8

62.48

189.02

1999

211.15

140.98

-144.7

369.78

106.85

-117.33

57.9

86.52

176.41

2000

205.18

162.31

-146.66

374.83

33.18

59.24

-61

106.93

117.48

资料来源:

《国际金融统计》(2001年)、《国际收支统计》(1995年和2001年)、国际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外债数据以及IMF公布的中国外债数据

注:

1)经常项目顺差、储备增加和误差与遗漏是用《国际金融统计年报》(2001年)的数据,其它资本收入是用《国际金融统计年报》(2001年)中经常项目下的收入净项的数据。

2)旅游收入、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是用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相关数据。

3)私人短期资本流出在96年以前是用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历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短期资本往来项目下的延期付款、延期收款和其他项的和,97年以后由于国际收支表重新编制,我用IMF公布的国际收支年报(2001年)中的otherinvestment下othersector的所有短期项目加总后加上portfolioinvestment下的othersector后得到。

4)银行短期借款96年以前的是用中国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短期资本往来项目下的银行借款,97年以后由于国际收支表重新编制,我用IMF公布的国际收支年报(2001年)中otherinvestment下的currencyanddeposits的资产和负债方的和。

5)外债收入是用每年末的外债余额减去上一年的外债余额得出的,其中86年以后的外债增量用的是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85到2000年的外债余额得到,85年以前的外债增量用的是IMF公布的中国外债余额得到。

2.测算公式

下面是对应表一的五种测算公式:

♦国际收支误差与遗漏法=G    (公式一)

♦直接测算法=C+G    (公式二)

♦世界银行间接测算法=A+B+E-F    (公式三)

♦摩根保证信托公司修正法=A+B+E-F-D    (公式四)

♦克莱因修正法=A+B+E-F-D-A1-A2(公式五)

(三)测算结果

 表二:

我国1982-2000年资本外逃测算值

误差与遗漏法

直接法

世行法

摩根法

克莱因法

1982

-2.93

-2.11

23.16

23.6

10.66

1983

-1.28

1.5

18.92

18.68

-3.27

1984

8.89

17.75

54.89

54.81

27.3

1985

-0.06

3.08

-33.07

-7.9

-29.72

1986

9.58

4.71

20.89

-12.01

-29.08

1987

15.18

14.13

59.06

61.25

46.47

1988

9.57

15.17

59.68

64.05

47.69

1989

-1.15

8.71

0.75

-5.07

-22.24

1990

32.05

35.26

138.57

110.95

83.02

1991

67.67

69.63

101.98

107.56

75.7

1992

82.11

116.98

243.77

268.18

230.4

1993

100.96

136.64

239.87

234.41

200.42

1994

91

128.02

174.82

170.68

107.83

1995

178.23

173.33

267.78

255.59

286.03

1996

155.04

164.18

232.94

213.65

236.02

1997

221.22

402.92

574.6

470.41

459.72

1998

189.02

547.27

814.21

831.13

871.55

1999

176.41

283.26

552.31

669.64

673.36

2000

117.48

150.66

412.08

352.84

337.19

总计

1448.99

2271.09

3957.21

3882.45

3609.05

(四)测算结果分析

1.中国的资本外逃量规模是巨大的。

这19年的资本外逃规模在2000—4000亿美元,按克莱因法计算为3609.05亿美元,而同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总额为3084.69亿美元,即使最保守的估计——误差与遗漏法也有1448.99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的将近1/2。

相对同期1408.25亿美元的外债收入,不管用什么方法计算都说明资本外逃数量已经大大超过外债的增量。

难怪有人说中国成为排在委内瑞拉、墨西哥、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大资本外逃国(韩继云,1999年)。

2.五种测算方法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总体的波动趋势是一致的。

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资本外逃并不明显,几乎在零附近徘徊,有些年份资本外逃还为负值。

但进入90年代后资本外逃急剧扩大。

有两个时期尤为引人注目:

第一个时期是91年与92年,资本外逃上升了1倍左右;第二个时期是97年与98年这两年资本外逃数量猛增,但是98亚洲金融危机过后资本外逃数量有明显减缓的趋势。

3.不同测算方法各具特点。

正如所料,世行法测算的资本外逃数量最大,已经超过外资的净流入;摩根法与之最为接近,也超过了外资的净流入,反映了银行贷款规模较小;可以看出克莱因法是数值波动最大的,但它估计的值基本是居于五种方法当中,应该是一种最接近实际的方法;错误与遗漏法与直接法估计的值最小,数值波动也小,但这些方法对我国还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因为我国资本外逃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达到5%的警戒线了。

4.有意思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变量——资本外逃与外资净流入的变化趋势很相似,如图二所示。

四、解释”资本外逃”

很多文献对资本外逃给出了的原因,这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一一加以剖析。

(一)摆脱金融压抑说

Shaw(1989年)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压抑,导致很低的实际利率,从而国内储蓄外流。

Ø我国的利率水平一直就不是特别高,特别是97年以来连续7次降息,与国外的利率水平差别就更大,但是利率水平是引导正常的资本流动的,不应该用在这里解释资本外逃。

(二)逃避外汇管制说

Quirk(1989)将在外汇管制下人们为了保留今后用汇的灵活性,不愿意将外汇汇回国内或保留在国内的现象,称之为“老鼠夹子效应”。

同样,宋文兵(1999)认为数量控制的外汇管制会刺激资本外逃。

Ø我国一直就存在外汇管制现象,96年经常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但是恰恰相反的是资本外逃更严重了,所以这个假说不能解释我国资本外逃的变化。

(三)规避宏观经济风险说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赤字容易货币化,通货膨胀率较高,这就会产生贬值预期,从而降低资本的实际收益率,这一预期刺激人们实行货币替代行为,规避通货膨胀风险与汇率贬值的风险。

Ø我国90年代初期的通胀率确实很高,而当时资本外逃的现象也很严重,似乎规避通货膨胀风险可以解释资本外逃。

96年以后我国面临的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但是我国的资本外逃量仍然居高不下;94年人民币的市场汇率突然偏离官方价格,急剧贬值,之后虽然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人民币一直处于走强的趋势,但是资本外逃却在98年以前直线上升,从99年才开始回落。

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引发了周边国家竞相贬值,国内许多人预期人民币汇贬值,经济不景气,这段时期资本外逃达到历史最高点,三种间接法估算的量都超过800亿美元,是当时FDI的两倍。

可是同期FDI并没有下滑,而是稳定在400亿美元的水平,这说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看好人民币,看好中国经济的。

数据来源:

《国际金融年鉴》(2001年)以及

(四)保障私有产权,隐藏不法收入说

Walter(1985年)发现,私人投资愿意为资产保密付出代价,从而要求寻找最佳“避风港”的投资地点。

这些投资者的收入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所得。

Ø如果外逃的资本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本国居民的话,这种解释值得考虑,因为我国财产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少富人担心财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