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15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30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最新免排版超全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

九台市中小学实施标准化教育教学管理

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

星期

课程表

节次

1

2

3

4

5

6

 

龙襄镇柳河小学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

起止月日

预定教学进度

授课时数

实际教学进度

超迟原因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学生成绩考查表

年班

成绩

姓名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本册教材总体目标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索出“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具有十分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4.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6.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7.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8.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9.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1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1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1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1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6.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17.结合具体的活动,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18.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结果。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简要分析本册教材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2、第三单元“加与减”。

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

4、第六单元“乘法”。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

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通过实际观察,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的照片,并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物体组合之间的联系,判断观察的方向和角度。

2、第五单元“周长”。

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数学好玩”安排了“校园中的测量”、“搭配中的学问”和“时间与数学”三个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的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一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引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整个过程,自主探索出“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实际具有十分密切联系。

3.能对两步计算的运算题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先算乘法,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法:

探索发现法。

学法:

实际操作法

教学课时:

2

教学准备:

  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创设

  1、出示课件,故事引入。

  星期天,小熊贝贝的妈妈领着小熊贝贝去超市购物,超市里的东西很多。

小熊贝贝都看得有点目不暇接,摸摸这,碰碰那,嘴里还一个劲地嚷嚷着说:

“妈妈,给我买这个。

妈妈,我还想要买那个……”最后,他们来到了超市的东南角。

  2、出示问题,激趣引入。

  谁能用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二、对话平台

  玩中寓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食品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些什么呢?

  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学生上面所提出和解答的问题大多是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会后可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

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解答,学生回兴趣浓,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该付多少钱呢?

请你来帮它算一算。

  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学生的解答可能回出现多种形式:

有的列两个算式分步解答;有的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综合算式解答。

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让学生明确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如果班中学生只有分步解答的,教师要启发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把不同的三种形式进行板书。

  (3)说一说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得出运算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教师介绍脱式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脱式计算的格式及运算顺序是本课难点,教师在此处要多加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三、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

  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

  2、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3)说一说。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试一试

  

(1)如果用20元钱买3瓶饮料,应朝晖多少钱?

  

(2)如果用50元钱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钱?

  (通过试一试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

(1)题。

  

(2)完成试一试的第

(2)题。

  (3)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2、全课总结。

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食品专柜,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到信息。

(出示食品单价课件)

生:

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

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

(1)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什么东西呢?

(指名回答)

(2)如果只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

(此问题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准备。

学生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大多是本课的知识点,学生会对课堂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胖胖买了什么食品?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2)那么,小熊胖胖该付多少钱?

请你帮它算一算。

教师引导学生把分步式写成综合式。

说一说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4+6或6+3×4各表示什么意思?

(1)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6+3×4=

提问: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

含有乘法和加法的计算的分布式题,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想一想,议一议

(1)小熊乐乐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出示乐乐课件)

同桌互相探究,并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

总结:

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

二、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饮料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算什么?

然后再解答。

50-4×5=7+6×2=

7×3+4=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出示红色饮料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出示小兔拔萝卜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出示小羊图课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三、课堂总结

1、提问:

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

混合运算)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熊购物》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强化“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奖实际问题臭橙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数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我在这课重创设立购买食品的情境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探索知识的奥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同在,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2、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得以发挥,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3、班级学生参与率较高,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半数。

   

4、知识目标完成较好。

   

不足之处:

   

1、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例2 中自己独立尝试,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趋试一试,说一说,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解答,尊重学生的经验和思维方式。

   

2、练习环节应进一步优化   

 笔下练习较少,如设计题卡让学生完成,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兴更扎实巩固新知。

练习环节过多,有两个环节内容及目的重复,应适当减少。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法:

引导发现

学法:

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

2

教具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28÷736÷624÷881÷915÷3

2.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

笑笑:

18÷3+4每本算数本现价比原价便宜:

3-10÷2

=6+4=3-2

=10(元)答:

(略)=1(元)答:

(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小组讨论:

3-10÷5表示上意思。

算式“3-10÷5”中的“10”表示5本算术本10元,“10÷5”表示1本算术本多少元。

所以“3-10÷5”表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因此计算“3-10÷5”的时候,应先算10÷5=2,再算3-2=1,用脱式计算式

(3)引导学生发现:

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

买1本算术本和1本英文本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

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6“试一试”。

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6“练一练”。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五、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

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同时还具备提出简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也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基本上能正确运用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和

带小括号的算式,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另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这类算式,准确根据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时,学生可能会出现困难,比如:

运算顺序不准确、书写不规范、脱式计算得数不准确、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没有看清楚不认真等。

 

过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小括号的产生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2、通过“过河“的情境,发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在做四则混合运算题目的时候先看运算顺序在进行计算的习惯。

教具学具:

教具:

课件和实物展示图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

2

教法:

指导练习

学法:

练习交流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6×9=30+15=42÷6=

2、脱式计算

7×2+3046-6×463÷9+7

  二、解决新知

  1.合作探究数学问题。

小组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自行编写完整的数学问题。

根据问题讨论解决的办法?

  例如: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2.展示思维,把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年级*班,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准备坐船过河,每条船限乘客9人,他们至少需要几条船?

  思维:

总人数----限乘客人数----需要多少条船

  分步计算:

  29+25=54(人)

  54÷9=6(人)

  综合算式:

29+25÷9

  思考:

这样列式就要依照我们学习的混合运算方法来计算,计算的结果却与我们的分步计算结果不一样。

  你有怎样的办法呢?

这里我们需要先计算加法。

  引入:

“()”----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再计算除法。

  看看这样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呢?

学生独立完成,感受这样的方法带来的成功喜悦。

  (29+25)÷9

  =54÷9

  =6(条)

  答:

至少需要6条船。

  一句话:

有小括号真好!

  理论,记忆理解: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分段理解,记忆)

  三、体验知识,形成模块

  完成P9中的“连一连”第2题。

  5×(36-29)(83-35)÷694-(25+19)

  完成之后,再次体验: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注意:

做完括昊里的运算之后,不再要括号。

  四、课堂小节

  1.知道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

  2.完整把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阅读记忆: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3.数学符号要正确书写。

  五、作业设计

  1.记忆:

在混合运算中,有乘除,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先算小括号。

2.完成试一试、练一练。

板书设计:

过河(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预算顺序

先乘除,后加减法一:

29+25=54(人)

有小括号54÷9=6(条)

先算小括号里,法二:

(29+25)÷9

再算小括号外

课后反思: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学时讲解更细致一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书写要整齐、清楚、格式要规范。

要求学生“一次做对”,不要有“反正我还要检查呢”的思想;同时,做题之前和做题的过程中,务必要求学生认真检查。

检查的项目有:

①题目有没有抄错?

②计算的过程中有没有错写、漏写、少写、多写数字和符号?

③每一步计算是否正确?

④特殊数“0”、“1”的计算是否得当?

做好后要进行验算,这是一道必须进行的程序。

验算时要求学生掌握“纵横检查法”。

纵查法:

上下式子间检查、核对数字、运算符号是否写错,有无漏写或重写。

横查法:

检查每一步的运算顺序是否有错,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有错。

这样不仅确保了计算的正确,而且对学生逐步养成严谨、认真、踏实的学风,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分清运算顺序。

要求学生先看题中含有哪两种运算,有无括号,必要时可以不计算,只判断运算顺序的单项训练。

先观察算式,再思考运算顺序,可以划线标号,表明运算顺序。

57-43+36 60÷5×12 (本不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受影响,成为了易错点)应强调,当算式中只有加法和减法或乘法和除法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进行改错训练

学生有时观察不细致,思考不深入,会因某些数据特征影响而造成运算上的错误。

进行改错训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计算过程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正确的运算是什么?

只要学生在混合运算中做到:

整体观察——分清顺序——认真计算——全面检查,计算的正确率肯定会提高的。

二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

(一)

三维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