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340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3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附件4:

龙垭镇人民政府出具的征地证明

附件5:

土地承包合同

第一章 总论

1.1申请项目概述

1.1.1本项目所属技术领域

本项目属于畜牧业家禽养殖技术领域。

乌鸡养殖为农村经济来源的一项,发展乌鸡养殖产业对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十七大明确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乌鸡养殖在某县的部分乡镇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进行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开发,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繁荣农村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1.2项目名称及实施单位

项目名称:

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

项目实施单位:

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某县龙垭镇龙垭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

利用某县良好的养殖基础,优良的水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条件,扩建一个良种乌鸡10000羽(套)的品种繁育场,良种乌鸡180万羽规模的孵化车间,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和10万只乌鸡的生产能力。

从而建立陕南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打造陕南绿色食品品牌,使养殖业真正成为实现陕南突破性发展的突破口。

1.1.3项目背景

1、我国是世界上养禽历史最古老的国家。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等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鸡的遗骸,时间大约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以前。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我国的养禽业就已经十分发达了。

据1963年我国考古研究所出版的《京山屈家岭》一书中报道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出土的陶鸡,据1981年我国《考古学报》上发表的河北武安县磁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鸡的上膊骨、尺骨、锁骨、胫骨和跗跖骨等,又据1984年《考古发掘研究》报道,在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的鸡的跗骨,并经放射性碳素分析,据研究者对其中14个跗跖骨长度测量的资料,平均为7.8毫米,范围为70~80毫米。

这与红色原鸡的跗跖骨长度范围62~68毫米比较,已大为增长,表明是土鸡骨的鸡,这不同于野生时代的红色原鸡,而是已被驯化增大了体形的家鸡了。

表明4500多年前,鸡已在我国长江流域普遍饲养。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长期封建、半封建和半殖民地的统治下,养禽业一直处于农家副业、粗放饲养、自生自灭状态下,不仅得不到发展进步,相反天灾人祸摧残,养禽发展十分缓慢,如1935年国民党政府实业部统计资料,全国有鸡2.96亿只,鸭0.56亿只,共3.6亿只。

抗日战争胜利后降为3.0亿只,新中国建立前一年仅有2.5亿只。

新中国成立后,养禽业受到政府的十分重视,养禽业很快得到很快恢复和发展。

1952年底,全国家禽数量恢复到3.0亿只,1957年底,全国家禽数量7.1亿只;

1959年1月党中央书记处为发展家禽业召开了家禽会议,1959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高速发展家禽业的评论;

1960年2月农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号召抓紧春孵,要求我国家禽业在1959年的基础上,继续更大发展,年底全国家禽数量要达到15亿只,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

1965年上海开始建红旗机械化鸡场,1972年在广交会上展出,农业部科教局在现场召开会议,号召发展机械化养鸡。

我国拥有100多个优良的地方品种鸡,其中收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72个。

这些地方品种是我国劳动人民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体质、外貌选择培育出的地方良种。

它们的典型特征是以三黄(黄皮、黄羽、黄胫)为主,兼墨色羽和白色羽,肉香味美,成年体重1500~2000g,年产80~180枚。

这些品种为世界少有,是育种的良好素材。

中国黑凤鸡,又名黑羽药鸡,是我国独有的珍希物种,近年由我国生物学家历经多年选育而成,并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市场大、效益高而成为很受欢迎的特禽新品种。

2、家禽饲养业是某市的主导产业之一

《某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制定的某市的“十一五”期间畜牧养殖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积极发展优势绿色养殖业基地。

根据区域、资源条件,因地制宜,优选适生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基础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市农业产业调整的锲机,狠抓产业强乡(镇)、专业村和产业大户,重点建设“六大”绿色畜牧产业生产基地。

2006年,某农业部门围绕农民增加收入,抓养殖产业发展,首先围绕养殖业“七个有”(一户有一个标准化圈舍,有一亩草,有一圈良种畜禽,有一个懂技术的畜禽饲养员,有一台加工机械,有一口沼气池,有一口青贮窖)工程建设,全年举办畜禽技术培训200余场,培训万余人(次),印发畜牧技术资料4万余份;

新修青贮窖3100口,新(改)建标准化圈舍3200间、6.5万余平方米,购置饲草加工机械210台(套),青贮饲料总量达8万余吨,引进推广优质牧草品种11个,人工种植牧草3200亩,建配合饲料销售点101处;

引进杂交牛130余头,纯良种公猪10头、二元杂交母猪500余头、布尔山羊27只、萨能奶羊20只,良种禽20余万只,良种乌鸡5万只;

全县猪良种率达95%以上,禽良种率达90%以上,牛羊良种率达15%以上。

培育产值万元以上养殖大户3200户,其中5头牛以上养殖户850户,20头猪以上养殖户880户,50只羊以上养殖户105户,500只鸡以上养殖户55户,综合养鸡户1310户。

2003年肉类总产、禽蛋产量、牧业产值比上年分别增长21.2%、8.4%、11.7%,农民人均牧业收入比上年增加60元。

3、畜牧业是某县的优势产业。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要求把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采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同时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使更多的农产品加工转化,实现增产、增效、增力。

农民受益较高的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优先发展:

实现“开发一项产品,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富裕一方农民”的目的。

某市自90年代开始把发展畜牧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多种经营的重头戏来抓。

4、陕南具有生产绿色禽产品的环境条件

某市地处秦巴山区,工业化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2003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某学院先后多次对某范围内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该区域完全符合生产“AA”级绿色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具有生产绿色畜产品的良好条件。

《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陕南突破性发展,特别强调要近一步理清陕南的发展思路,制定陕南开发规划,加快现代中药材、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积极开发水力资源,打响“陕南绿色品牌”,使陕南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

1.1.4项目开发内容及创新点

1、开发内容

(1)扩建一个良种乌鸡10000羽(套)的品种繁育场,良种乌鸡180万羽规模的孵化车间,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和10万只乌鸡的生产能力。

(2)在某市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某市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为当地养殖乌鸡农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为市场供应良种优质乌鸡及乌鸡蛋,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3)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计划年培训农民1000人次,提高农户养殖良种乌鸡、家禽疾病防治及管理技术水平,进而增加农户收入。

2、技术创新点

依托项目区适宜发展良种乌鸡养殖的自然条件和喂养乌鸡的饲料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的原则,采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管理手段,逐步形成良种乌鸡养殖、良种繁殖为一体的经营模式。

其突出创新点是:

1、据我们调查目前养殖良种乌鸡的场家在陕西省尽有为数不多几家,只是几百至二千只,形成不少规模,带动不了农户,但真正成功地将优质良种乌鸡引进并进行规模化养殖的企业,本企业属于首家。

2、公司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现标准化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发展,在陕西省属于首家。

3、本项目的技术人员通过对良种乌鸡蛋的选育,使孵化率、由60%提高到92%,采用优质纯黑羽乌鸡与国外引进的良种乌鸡杂交育种,使单一品种的产蛋量由500日龄的156枚提高到260枚,蛋重由42g提高到50.6g,纯合度、均匀度都明显改进,质量、性状遗传、抗病能力、环境适应上更趋于稳定。

4、公司成立有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从种鸡苗供应(有脚环)——技术指导(有档案)——饲料配送(有记录)——产品回收(有检测)——包装销售(有商标、有喷码)五统一的管理模式,使产品从源头到餐桌完全符合目前食品生产流程。

5、建立网络信息管理体系。

陕南良种乌鸡高效养殖配置有电脑、电视监控等;

实行数据联网管理,每天乌鸡的售价与收入数据进入电脑,现金进入公司账户,月报、季报、年报表数据真实可靠,包括工资、饲料、禽药等费用开支等都清楚明细,为统一管理结算提供了操作平台。

1.1.5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1、项目的主要用途

本项目主要建设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话示范园,从而生产出优质的良种乌鸡和乌鸡蛋,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补品及食品,从而满足人们日常对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的需求。

2、应用范围

本项目所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优质良种乌鸡和乌鸡蛋。

良种乌鸡具有黑丝毛、黑皮、黑肉、黑骨、黑舌以及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五爪十大特点。

更为奇特的是,其眼睛、血液、内脏、脂肪也近黑色,烧熟后象甲鱼一样略苦,味道鲜美。

良种乌鸡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等多种维生素和硒、铁等矿物质,还含大量极高滋补保健价值的黑色素,而且其胆固醇含量极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补品。

黑凤鸡的营养价值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极高,在民间广为应用,自古流传“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是妇女、儿童病后体虚及老人的最佳滋补珍品。

1.1.6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及目前进展情况

1、项目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产品市场分析以及经济效益分析可知,该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详见第七章第三到六节)

2、社会经济意义

(1)项目通过向社会提供优质良种乌鸡及乌鸡蛋,增加某县乌鸡产量及乌鸡蛋产量,提高某县养殖业防疫管理水平,提高农户的养植积极性;

(2)企业将自主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良种乌鸡高效养殖项目中,从而提高某县良种乌鸡养殖产业化整体水平和优质乌鸡和乌鸡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通过向生产基地周围的农民提供养鸡技术培训,可以降低当地良种乌鸡养殖的风险,增加农民收入;

(4)推进劳动就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5)增加地方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

3、项目目前进展情况

陕南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地处某县龙垭镇龙垭村,项目承建单位为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在市、县、镇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于2008年4月正式组建成立。

该公司成立后,主要发展良种乌鸡高效养业,为认真贯彻落实陕南突破发展战略,加快陕南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以陕西省重点发展畜牧养殖产业为依据,落实菜篮子工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某县养殖业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养殖,打造出“陕南绿色品牌”,经市场调研、论证分析,拟投资建设陕南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建设项目。

现养鸡场已初具规模,引进国外最优良的原乌鸡品种;

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饲养设备、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最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

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不管在养鸡设备、品种、饲养管理条件、技术力量及养良种乌鸡规模在全省都排在前列。

按照公司规划,本项目拟建扩建一个良种乌鸡10000羽(套)的品种繁育场,良种乌鸡180万羽规模的孵化车间,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和10万只乌鸡的生产能力。

建立科研推广和良种繁育体系。

1.1.7申请创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担负着全县良种乌鸡的生产与推广任务,由于近年来不断更新品种,改善改造饲养管理设施,良种乌鸡群规模需不断扩大,乌鸡的生产性能指标不断提高,本项目将建成某县最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

但是良种乌鸡的生产还远远适应不了生产发展的需要,全县2007年乌鸡饲养量6万只,产乌鸡蛋600吨,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良种乌鸡生产还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由于生产条件的制约,不能满足良种乌鸡发展的需要,良种乌鸡生产要大发展,产品要优质高效,良种必须先行,这是必然的选择。

1、本项目的实施是提高消费者生活水平的需要

多少年来某县乌鸡生产还处于传统生产模式,采用地方乌鸡繁殖后代进行,其鸡肉的营养价值差,不被消费者欢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人们对乌鸡肉品质及乌鸡蛋营养要求随之提高。

不仅要求营养丰富、滋补价值高,而且还要求乌鸡肉中没有抗生素,动物激素,农药,重金属,有机磷等残留。

这就是要求我们采用先进饲养管理技术,使生产出的良种乌鸡营养价值高、品质好、满足人们的消费要求。

同时按照食品准入制度的要求,做好鸡肉食品及鸡蛋食品质量的认定,完全有可能使某市的乌鸡肉及乌鸡蛋打入国内大中城市和进入国际市场。

2、本项目的实施是进一步提高乌鸡饲养经济效益的需要

在传统乌鸡养殖模式中,一般采用地方乌鸡繁殖后代育种,生长速度慢,饲养周期长,产蛋率低,饲养期一般在一年左右,而良种乌鸡高效养殖将乌鸡的出笼率和产蛋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60%以上,更重要的是缩短了饲养期,产肉乌鸡饲养期由过去的9个月以上缩短到现在的6个月,节省饲料100公斤以上,节约饲料费用100元以上,料肉比由过去的3.6:

1降低到2.3-3:

1,能够大幅度降低乌鸡饲养成本,提高乌鸡饲养效益。

3、本项目的实施是加快家禽养殖产业化步伐的需要

传统乌鸡养殖明显的特点是饲养规模小,乌鸡种源质量差,产蛋率低,饲养周期长,饲料报酬低,而兴办起点高,规范化程度高、规模大的良种乌鸡高效养殖繁育场,能够有效地促进专业化乌鸡饲养村、专业乌鸡饲养户的形成,带动农户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实行良种乌鸡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把广大的乌鸡饲养户组织起来,建立生产基地,形成优势产业,化解市场风险,促使良种乌鸡产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4、本项目的实施是有效地保障农民经济增收的需要

某市委、市政府把养鸡产业列为全市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是通过市场消费需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若干个产业相对效益的比较后做出选择,一个农户多出笼十只乌鸡,将增效益300元,乌鸡饲养规模越大,相比较效益越大,这在农户经济增收中,其产业是不可比的。

因此,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实施,对促进某县乌鸡产业的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力的促进某县良种乌鸡饲养业向产业化、无公害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将使项目实施区域的乌鸡产业化由目前相对落后的状态一跃跨入全省先进水平的行列。

1.1.8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1、本单位实施项目的优势

(1)管理优势

本公司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科技创新型高新技术实体企业。

公司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功能划分合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

不但在良种乌鸡繁育、生产营销等方面培养了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善经营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员工队伍,而且还建立与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

(2)技术优势

公司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某学院为技术依托单位,有3名家禽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长期同企业签订有技术服务协议,组织某县科技人员共同参与,抽调一名县级领导任组长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抽调1名家禽兽医技术人员组成技术队伍分片包干,负责基地建设和技术培训。

(3)生产优势

公司生产基地交通便利,供排水、供电、生活设施齐全。

公司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且专门成立了良种乌鸡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组,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人,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可以为本项目提供人员、生产技术和管理支持。

本项目在充分利用原有动力、三废处理、仓储、质检等设施基础上,利用某绿色禽业有限公司现有乌鸡养殖资源,购置先进加工设备和装置,建设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达到年年出笼10完治乌鸡,年孵化180万羽乌鸡,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的生产能力。

既节省投资,又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4)资源优势

一是乌鸡饲养是项目区和某县农村的传统优势养殖项目,项目区90%以上农户都养,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是资源充足,饲草饲料丰富,仅某县内每年生产有3.2万吨玉米和5万吨小麦的农副产品可供乌鸡食用,其发展潜力巨大;

三是劳力充足,全县有6万多剩余农村劳动力,长期从事养鸡生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四是市场潜力巨大,全县年平均饲养5万只左右的乌鸡,本县仅销售1万只乌鸡,向县外销售4万只乌鸡。

五是某县交通发达。

信息畅通,产品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融于全国市场。

2、本单位实施项目的风险

本项目实施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风险等(详见第八章风险分析)。

1.2计划目标

1.2.1总体目标

项目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期为1.5年,到项目完成时,扩建一个良种乌鸡10000羽(套)的品种繁育场,良种乌鸡180万羽规模的孵化车间,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和10万只乌鸡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劳动定员为65人,项目实施新增就业45人。

1.2.2经济目标

项目计划完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660万元,上交增值税126.67元,企业所得税126.90万元,净利润380.69万元,投资净收益率57.10%。

1.2.3技术质量指标

1、卫生防疫

鸡舍内外要用20%的火碱水消毒,墙壁用10%的石灰水刷白。

垫草要勤晒勤换。

食槽、饮水器等每天要洗刷干净,每半个月要用1-2%苛性钠溶液消毒一次。

清扫出的粪便和垫草要远离鸡舍深埋。

2、药物控制

雏鸡孵出后的前两周,每天在饲料中加万分之四的痢特灵或4000单位的氯霉素控制副伤寒和白痢。

15日龄后,每天喂万分之一的痢特灵或按饲料量的千分之二喂5天磺胺二甲基嘧啶。

然后停1-2天再喂。

45日龄后,要防治蛔虫。

另外,8日龄、25日龄、66日龄要接种鸡新城疫苗。

  3、精心喂养

乌鸡成活率的高低、育肥的快慢与管理好坏的关系很大。

应及时将病鸡隔离饲养。

发现快慢不一,体质强弱不均的鸡,要分群饲养。

鸡舍的温度在幼雏阶段要保持在摄氏30-32℃,以后可随幼雏的生长,每周降温1-2℃,最后保持在20℃左右,夜间室温应比白天高2℃为宜。

  4、饲料配方

根据鸡在不同生长时期对蛋白质的需要量供给全价饲料,比例是:

玉米50%、高粱10%、鱼粉12%、豆饼8%、肉粉8%、麦麸5%、叶粉2%、矿物质磷和钙1.5%、生长素适量。

为了加快育肥,一般每昼夜喂3次,长期光照。

这样,一般90日龄的乌鸡就可达到出售标准。

1.2.4项目实施阶段目标

1、建设工期

该项目建设期1.5年,计划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2010年5月建设完成。

2、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实行动态管理主动控制。

主要通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对项目的不同目标进行分解,根据项目的特点制订出进度控制计划。

项目建设内容在1.5年内全部完成。

各阶段任务如下:

第一阶段:

2009年1月—2005年4月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2、落实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

3、办理土地、环保、安全等相关手续及备案;

4、建筑施工图、工艺图设计规划,工程预算和招标,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5、建筑工程正式施工,争取各项工程有条不紊地同时进行;

第二阶段:

2009年5月—2010年2月

6、良种乌鸡10000羽(套)的品种繁育场扩建,良种乌鸡180万羽规模的孵化车间建设、年加工、包装1200吨乌鸡蛋和10万只乌鸡生产线建设;

7、设备考察对比,签订设备买卖合同;

8、动力、锅炉、水处理等基础设备安装调试;

9、设备操作人员岗前培训;

第三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6月

10、良种乌鸡高效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

11、各单项生产技术组装集成;

12、进行营销体系策划,组建销售网络,项目产品全部投产上市,建立企业门户网站,大力开发市场。

项目实施进度表

2009

20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第一

阶段

第二

★★

第三

第二章 申请单位情况

2.1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1、社会条件

某市位于陕西东南部,在北纬31042′--33049′,东径108001′--101001′之间,国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国土面积的11.4%。

某市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构成“两山夹一川(江)”自然地貌。

某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省际之间,处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

即东与湖北省追接,南与川渝两省市接壤,位处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被称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

在陕西省内,某北与省会西安市和商洛地区毗连,西与汉中市为邻。

项目所在某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某市汉滨区、紫阳县,石泉县、宁陕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古称西城、安阳、汉宁、某,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某至今,全县辖18个乡镇,179个行政村,版图面积1347平方公里,总人口29.2万人,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某“鱼米之乡”美誉。

2、自然条件

秦岭为我国亚热带和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