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小岛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591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15 小岛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 小岛教案.docx

《15 小岛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小岛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 小岛教案.docx

15小岛教案

15小岛

1.会认“瞒、域、艇”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能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

4.准确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感受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用将军的口吻讲述岛上发生的故事;了解岛上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

●难点

体会战士们的精神品质,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字词教学。

本课要求的会认字有12个,其中“艇、哼、咙、勺、搅”特别容易读错,要重点强调和指导。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识字能力比较强了,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识字,如查字典、问别人,学会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大胆猜读、跳读。

2.阅读理解。

《小岛》主要写了一位将军登上小岛,看到了岛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但是战士们却凭借着一腔热血和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想尽办法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尽量改善生活条件,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将军为此而感动,向战士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文章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特点,并引出岛上的战士。

中间部分主要写将军登上小岛后的见闻,重点写了小菜园和吃饭两个场景,其中有伏笔、有照应,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将军离开小岛时的表现,从中可以体会出将军对边防战士那崇高的敬意。

教学时,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

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学生可以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

3.表达运用。

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让人敬佩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坚守岗位,克服艰难困苦,为社会、为祖国、为他人做着无私的奉献。

学习了本文后,同学们要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那些令人敬佩的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和高尚品格,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

1.预习提纲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和其他工具书解决。

(2)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试着用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3)找出埋下伏笔的句子,重点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播放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请大家看看海岛上的环境。

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海岛的视频,视频主要介绍海岛的位置、大小、气候、菜园、站岗的士兵等。

(2分钟左右)

学生看完视频,然后教师引导:

同学们,这个海岛大不大?

这个海岛上的自然环境条件怎么样?

学生回答自己的看法。

教师叙述:

我国有无数这样的海岛,那里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但却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多么偏远、多么荒凉,我们的战士都坚守在那里,保卫着祖国的海疆。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相关的文章——《小岛》。

(教师板书课题)

这样设计的导课,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比较直观形象,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海岛的自然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愉悦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生字词查字典或问别人,然后多拼读两遍。

把课文读通,不通顺的地方再读一遍。

2.汇报交流自读情况,解决生字词。

(1)学生交流预习成果。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课件:

(指名读、开火车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组词读。

带拼音读:

瞒mán、域yù、艇tǐng、矛máo、盾dùn、炊chuī、哼henɡ、喉hóu、咙lónɡ、

勺sháo、搅jiǎo、舀yǎo

去拼音读:

瞒、域、艇、矛、盾、炊、哼、喉、咙、勺、搅、舀

组词读:

瞒着、海域、快艇、矛盾、炊事员、喉咙、汤勺、搅拌、舀饭

教师适时强调读音,如“艇”易错读成“tínɡ”;“搅”易错读成“jué”。

(3)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分角色读。

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要表扬到位,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精确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鼓励。

这是对同学们预习成果的检查,也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同学们有了成就感、收获感,才会愿意预习。

把集中识字与随文识字相结合,突出重点,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因人施教;注意形象性和直观性,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故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以将军的口吻讲述自己登上小岛后发生的故事。

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适时指导复述方法:

首先要以将军的口吻,把第三人称的讲述变成将军以第一人称来讲述。

其次要抓住重点,理出文章的纲要。

即:

将军刚上小岛不久就发现了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将军为什么决定留在岛上吃饭?

吃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结果怎样?

另外,复述故事要语言简洁、高度概括。

根据教师的指导,学生复述故事。

教师适当评价、鼓励。

复述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

复述的训练是语感的训练,也是语言张力的训练。

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会、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教师恰当的引导,起到了“授之以渔”的作用,学生会有很大的收获。

四、以问促读,深入学文。

1.学生读第1自然段,概括小岛的特点。

学生读完第1自然段,概括提炼小岛的特点。

(教师板书:

特点:

小、无名、荒凉、贫瘠)

教师引导、启发:

本段中有一个比喻句,能找出来品析一下它的表达效果吗?

学生找出句子,教师出示课件。

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学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

这个句子把小岛比作天边的云,天空无限大,白云相对来说非常小,这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岛很小的特点。

(过渡)

师引导:

在这荒凉的小岛上,有人来吗?

来的是什么人?

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2.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1)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出示课件)

小岛上有哪些人?

在小岛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读完课文后,交流、讨论、回答。

生1:

小岛上有驻防的海军士兵。

生2:

发生的事情是:

将军视察海岛,他发现虽然这里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战士们思念家乡,但是他们热爱祖国,克服重重困难,自力更生,想办法尽量改善岛上的生活条件。

将军被战士们忠诚于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困难的精神所感动,并向战士们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过渡)教师引导:

在这一部分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能将这些情节设计成问题,并加以分析吗?

(2)深入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读第二部分,寻找印象深刻的地方。

交流、讨论:

将军在小岛上转到第五分钟的时候,发现了什么问题?

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特点?

分析:

将军发现的问题是:

在岛那边有一块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油布遮挡着的菜地。

小岛远离大陆,蔬菜供应困难,战士们生活很艰苦,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

为了克服困难,改善生活,战士们自己开辟了一块菜地。

另外,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太阳炽晒,庄稼难以成活,所以战士们就用油布盖住菜地。

由此可见,战士们不怕困难并勇于面对,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改善生活条件。

战士们的菜地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特点?

分析:

菜地的土、种子都是战士们从家乡带来的,菜地构成一幅中国地图的形状。

这表现了战士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将军为什么临时决定留在岛上吃饭?

表现了将军怎样的特点?

分析:

将军想把岛上种菜的方法推广出去,改善海岛驻守士兵的生活,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可见将军是一个责任心强、热爱军队、关心士兵的好领导。

在饭堂里,将军一开始称战士们为“同志们”,后来又叫“孩子们”,这是为什么?

分析:

将军对战士们称呼的变化,说明了将军太热爱这群可爱的战士了,他把战士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过渡)将军除了热爱这群战士外,还怀有怎样的情感?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

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

将军除了热爱这群战士外,还怀有怎样的情感?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回答:

将军对战士们怀有崇高的敬意,从他离开小岛时,他向着小岛敬礼这个动作,就可以看出他对战士们崇高的敬意。

此环节的整体思路是:

先整体感知内容,然后紧扣本文的学习重点,之后着重探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以阅读实现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适时的引导和点拨,能打开学生的思路,起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述给家长听。

2.小练笔:

给守岛的战士们写一封信,表达对战士们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课前,我让学生充分地预习了课文,学生已经非常熟悉课文,基本解决了字词方面的问题,所以这堂课进行得比较顺利。

熟悉阅读提示,紧扣学习重点。

课文前边的阅读提示给我们指出了本课的学习重点,学习课文前,先充分阅读阅读提示,牢记本文的学习重点,以此为总目标,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立足教材,以问促读,以读促悟,是学习本文采用的主要方法。

紧扣本文的重点和难点来设计问题,每个问题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导向性,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章可循,容易达成阅读目的。

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不要强求达成一致的意见和见解。

不足之处是:

①忽略感情朗读。

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得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

②评价激励不够。

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学生的情绪自然也不会高涨。

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③缺乏课堂机制。

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其实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

此外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拖延了不少的时间。

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制,想上好一堂课还是有困难。

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谢谢

3桂花雨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1.字词教学。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2.阅读理解。

注意“缠”是翘舌音,读“chán”,“浸”读“jìn”,不读“qīn”。

左右结构的字有“懂、糕、饼、浸、缠、捡”6个,都是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的字有“兰、箩、婆、茶”4个,书写时注意上下的比例。

对“糕饼”的理解可以进行看图识字,对“浸”字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3.表达运用。

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在讲到这句话时,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以便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

如:

这里的环境很好,母亲会怎么说?

再如:

这里的水很甜,母亲会怎么说?

课文全部学完以后,可仿照“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

(2)在文中画出2个会认字和10个会写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

(3)课前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叫“桂花雨”?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课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初读课文后,思考并与同学交流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回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识“桂花雨”,品读“桂花雨”的香。

一、导入课文。

1.(由“雨”这个词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

(板书:

雨)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它?

(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

春雨绵绵牛毛细雨细雨如烟

蒙蒙细雨瓢泼大雨狂风骤雨倾盆大雨

2.点出课题。

今天,当代女作家琦君将给我们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雨——桂花雨。

(补全课题,生齐读)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预设:

(1)为什么叫“桂花雨”?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桂花雨”?

(3)本文为什么以《桂花雨》为题?

4.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通过学生熟悉的雨导入新课,感受桂花雨落下的情景,引导学生质疑课文内容,为下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初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预习:

分类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针对学生的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浸”“缠”的读音。

不懂兰花箩筐婆婆糕饼

沉浸纠缠茶叶捡起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学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5.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只有投入了才能有所收获。

读了课文,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结合文中的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课文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6.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同时,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并且联系生活实际读好相关句子,这样的课堂才是扎实的、有效的。

三、精读感悟。

1.初识“桂花雨”。

(1)“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是指很多桂花一起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2)文中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关注感叹号,指导学生读出对“桂花雨”的赞叹。

(3)这是一场怎么样的“桂花雨”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写上批注。

(4)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5)集体汇报:

这是一场的桂花雨。

(请用上一个词概括说一说。

这是一场_________的桂花雨。

生1: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板书:

香)。

生2:

这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

(板书:

乐)。

生3:

这是一场难忘的桂花雨。

(板书:

难忘)

生4:

这是一场充满思念的桂花雨。

(板书:

思念)

2.品读“桂花雨”之“香”。

这是一场香喷喷的桂花雨,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①把这句话换个说法,变成肯定句。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②“浸”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指什么?

“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投入的、陶醉的、忘我的、沉醉的感觉。

)想象一下,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借助老师激情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老师再小结:

不论走到哪里,房前、屋后,左邻、右舍,村里、村外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不论白天干活,还是晚上休息,都会闻到桂花的香味。

总之,香气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③让芬芳的桂花香飘满整个教室,飘满整个校园,飘满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都浸在这浓浓的桂花香中吧。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你独特的理解。

(2)课件出示: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用“挑”而不用“捡”。

(“挑”是有选择、有目的地挑选,而“捡”只是拾取。

)分别用“挑”和“捡”说一句话。

(放在文中感受词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说话,这都是理解形近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的好方法。

②“浸”是什么意思?

在这句话里又是指什么?

这里的“浸”和前面的“浸”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抓住“全年”“整个”“浸”等词体会桂花香气散发得久、散发得远、散发得广、散发得深入。

③生齐读,读出桂花的浓香。

(3)课件出示: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

“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①想象一下摇落桂花时那纷纷扬扬的情景,大声喊……

②看桂花纷纷落下的图片或视频,再大声喊……

桂花雨

③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边摇边大声喊……

你喊出了什么?

请一起再把小作者的感受喊出来!

此环节围绕一个“香”字,紧扣“挑”“浸”两个字,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品析课文,感悟桂花香的浓郁和香气的醉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想象课文中描写“摇花乐”的情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一、精读感悟。

1.品读“桂花雨”之“乐”。

过渡: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桂花雨”的香,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场奇特的桂花雨。

这还是一场快乐无比的桂花雨,(师板书:

乐)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请圈画出来,说说你的理解。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交流,触摸文字的温度。

(1)课件出示: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①指名读。

说说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我”的乐。

②引导学生抓住“可乐了”“帮”“抱”“使劲地摇”这些词语感受作者难以言表的快乐。

③为什么说“我可乐了”?

联系上下文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读第2自然段,知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它的香气太迷人。

使学生明白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课文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④辅以表情、动作,再次朗读。

(2)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①引导学生抓住“大事”“总是”“缠着”这些词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我”盼望摇桂花时的急切心情。

什么样的事是大事?

“我”会怎样缠着妈妈?

②发挥想象,完成填空。

______(时间),“我”就______(动作),______地问:

“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母亲说:

“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

③师生即兴表演。

(3)现在终于可以摇桂花了,所以“我”可乐了。

我们也快来和作者一起摇桂花吧。

(出示“摇桂花”的动画。

)师生互动采访式对话:

师:

咦,你怎么这么开心,你在干什么呀?

生:

摇桂花。

师:

哟,瞧你乐得,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

桂花真香呀!

师:

快看,桂花从树上落下来了。

这桂花像什么呀?

生:

真像下雨呀!

师:

呀,看,一些桂花落在你的头上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瞧,又落到了你的脖颈上,你有什么感受?

哈哈,又落到了他的身上了,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

为什么说是“好香的雨”?

引导读出“我”心中的快乐。

(5)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一下“我”现在的心情?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快乐的词?

(生说,师出示课件)

欣喜若狂兴奋不已欢天喜地

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笑逐颜开心花怒放

2.品味“桂花雨”之“思念”。

(1)这场“桂花雨”又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请默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画一画,想一想。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3)品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①指名读。

把这句话改成反问句。

(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想象说话。

如果我说:

“这里的水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说:

“这里的橘子真甜啊!

”母亲会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多年过去了,我和母亲到了外地,我对母亲说:

“这里的生活真好呀!

”母亲会说: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这里,你感受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

(板书:

思念故乡)让学生带着这种思乡之情再读母亲的话。

“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二、回归整体,积累拓展。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

2.课件出示,配乐简介作者琦君。

作者写这篇散文的时候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自从离开家乡后,她一直不能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而且再也看不到她的父亲和母亲,再也看不到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再也看不到那阵阵的桂花雨……此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怀念家乡,这就是桂花香中弥漫着的淡淡的“乡愁”。

3.老师配乐朗诵《乡愁》。

4.交流关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维《杂诗》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推荐阅读。

花是故乡香,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对亲人的思念,因而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思乡的名篇,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鲁迅的《故乡》、琦君的散文集《桂花雨》。

请同学们在课下多读一读这些书,到时我们再一起分享阅读心得。

6.仿照描写“摇花乐”的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童年的生活趣事。

通过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搜集更多的阅读材料,更有利于走近作者,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思乡情。

1.抓住文本。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在概括“这是一场怎样的桂花雨”的统领下,按照“香、乐、思念”的线索,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体会桂花雨香的滋味、乐的滋味、思念的滋味,最终悟出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2.多样朗读。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多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上下文导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掌握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

3.语言表达。

不失时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演得投入,说得充分,读得到位。

这样的教学,不仅让学生懂得阅读散文可以用边读书边想象画面的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学习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表达生活的真实与亲切,为仿照“摇花乐”片段,以《________乐》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童年生活作了指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思维及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