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57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docx

八年级下册测试题详解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有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汉阳铁厂④安庆内军械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

C.《万国公报》创办D.光绪帝颁布诏书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华兴会D.共进会

4.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蔡元培

5.下列有关黄埔军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孙中山创办的一所革命学校B.它是国共合作建立的一所革命学校

C.学校建立在上海黄浦江边上D.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6.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位于哪两个省的边界

A.江西福建B.湖北湖南C.湖南江西D.安徽江西

7.《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流浪!

……”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8.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

9.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子是

A.1945年8月15日B.1945年9月2日

C.1945年9月9日D.1945年9月18日

10、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惨遭洗劫和焚毁是在哪次战争期间()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

平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C、《尼布楚条约》D.《南京条约》

12、八年级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四种意见。

正确的是()

A、清政府被西方列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它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1)《马关条约》

(2)《南条京约》(3)《辛丑条约》

A、

(1)

(2)(3)  B、

(2)(3)

(1)  C、

(2)

(1)(3)  D、(3)

(2)

(1)

14、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起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5、著名史学家陈旭簏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

A、洋务运动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B、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C、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洋务运动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16、“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提出类似的思想主张(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S、新文化运动

17、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下列口号最能反映其性质的是(   )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取消“二十一条”  D、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18、“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   )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1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二、材料解析题(共12分)

20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指武器——引者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哪三种政治主张?

(3分)

⑵这些观点分别是近代中国什么派别的主张?

实施这些主张发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各起了怎样历史作用?

(6分)

⑶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3分)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计15分)

21、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难”包括那些方面?

面对这些困难,你认为红军体现了什么精神?

(3)诗中描绘红军长征中跳出敌人包围圈及最惊险战斗的是那一句?

这句诗词反映的是长征中的哪两件事?

(4)“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哪三军?

他们胜利会师的地点在哪?

(5)既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区又是目前西部开发的省级行政区哪些?

(举出3个省即可)

二、非选择题

2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让我们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一段曲折历程。

请回答:

(1)1924—1945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可以分为哪几个时间段?

一并简要分析各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遵循了怎样的原则?

23、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结合有关史事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3分)

(2)、中国人民取得的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是什么?

简要说明它的历史意义。

(5分)

(3)、结束了中国百年以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根塘所学知识,你认为能够结束屈辱历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分)

24、活动与探究

中国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轾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

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作了哪些尝试?

(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

任意列举两个此次运动的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

“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

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

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

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

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

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

邓世昌牺牲。

2、结果:

①中国战败。

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

(内容: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

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八上P25-27)

1、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

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

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

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

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八上P33-34):

(1905年)

1、地点:

日本东京;2、领导人:

孙中山

3、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民报》

5、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

(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八上P40):

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八上P47)

1、导火线:

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

(P45)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

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上P47-48)

1、成立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八上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八上P51-52)

1、北伐的目标: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

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

叶挺独立团。

(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八上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八上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

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上P56)

1、建立者:

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二十、遵义会议:

(1935年在遵义召开)(八上P61)

1、内容:

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

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60-62)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

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

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二十三、西安事变(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八上P75)

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杀(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关大捷(八上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八、台儿庄战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八上P80)

三十、百团大战(八上P80):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三十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

(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十三、重庆谈判(八上P89):

“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

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

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

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三十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

(八上P90-91)

三十五、三大战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

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

(P93)

3、淮海战役: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P95)

4、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P95)

5、三大战役的作用:

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十六、渡江战役(八上P96):

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二、材料解析题(共12分)

17.⑴材料一: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二:

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专政。

材料三: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分)

⑵材料一:

洋务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材料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6分)

⑶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全都失败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

(言之有理即可)(3分)

三、简答题

18.原因: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分)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誓死争回青岛”等。

(4分)

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分)

性质: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2分)

五四精神是: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赤子之心等。

(言之有理即可)(2分)

19.事件: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3分)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6分)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低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

(3分)

四、探究与创新题(共计15分)

20.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施战略大转移。

(2分)

(2)恶劣的自然环境,左倾错误,敌人的围追堵截,复杂的民族关系等。

长征精神.①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

②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

③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精神。

⑤百折不饶、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分)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4分)

(4)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甘肃会宁.(2分)

(5)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等(任意3个可得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