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 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08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论民主 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民主 资料.docx

《论民主 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民主 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民主 资料.docx

论民主资料

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论民主》读书札记

(一)(2011-11-2409:

29:

22)转载▼标签:

科恩《论民主》读

书札记分类:

法海泛舟

几个月前,在书店购买了科恩的《论民主》一书。

科恩是美国密执安大学哲学教

授。

1984年他曾应邀来我国讲学。

该书于三十多年前在美国首次出版。

近日我抽时间读完了此书。

我本应该读得更快些,外界无聊的诱惑多,学习的热

情也不比从前。

尽管如此,两年里我还读了密尔的《论自由》一书。

人生四十,总算读了两本系

统论述民主与自由的书籍。

想及此,不觉汗颜。

22年前那个非常时期,我坚持在大学

按部就班学习,没有落过一节课。

自我反省,我的思想并不保守。

但我对当时身边那

些热情盲目,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同学们投去批评的目光,因而没有盲从之。

同时我也明白,加之于同学身上的“没有民主修养和自由思想”的评价,同样也适用

于我。

怎么办?

学习就是了。

于是就有了20年后阅读有关“民主和自由”的学术著作

读它们,是要解开我心中的结。

我的读书史,其实就是解开我的心结的历史。

这就

是我读书的动机和兴趣所在。

对于自由,台湾李敖在大陆演讲时说得十分精辟。

他说自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

反求诸己,一部分反求诸于宪法。

反求诸己的部分,李先生举了郑成功如何对待被清

兵奸杀的他的生母一例。

反求诸宪法的部分,李先生的建议不过是让纸上的宪法条文

,在现实生活中得以真正实现。

但是他没有以同样精辟的言论去论述民主。

大概是对

民主难以一言以蔽之。

民主的定义。

科恩说,民主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即人

民自己管辖自己。

科恩认为,如果所有或大多数成员的确参与了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

的任务,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社会称之为自治的。

在政治的和非政治的社会中都可以

实行民主。

我的感想:

科恩反对政治民主一词。

他认为应该称之为政治社会中的民主。

这给

我的启发是,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就是一种人民自治的制度。

我称之为社区自治制

度;小区业主委员会制度,也是一种人民自治制度,我称之为居民小区社会中的民主

人民要想搞民主,应首先争取在小范围内实现民主,并在这一过程中经受民主的系

统训练。

再由小社会推及大社会,进而在条件成熟时施之于全国。

民主是一个渐进的

过程,而且应该以和平的方式,整个过程完全取决于人民的自觉。

科恩有一句话恰好对我写的以上一段做了总结。

他说,关于民主的理论如欲令人

满意,必须能适用于任何类型或大小的社会,而不仅仅是民族国家。

在类型上或规模

上大不相同的社会都可以以民主方式管理。

民主的广度。

科恩认为,民主广度的实质是社会成员中参与决策的比例。

他举例

道,如其他情况相同,百分之九十的公民参加投票的选举所取得的结果比百分之六十

的公民参加投票的选举要更为民主。

我的感想:

今年哈尔滨市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悄然结束。

九月份,我所住单元楼

门口,曾贴有一张号召所有选民进行选民登记的告示,并公布了投票日期。

又过了半

个来月,小街电灯杆上张贴两张标语,内容是“请珍惜民主权利,投好庄严一票”等

等。

在中国居民社区,如果仅仅张贴这样几张告示、标语,只不进行真正的选举动员

,不激发出公民民主参与的热情,选举活动是难以组织起来的。

在我看来,此次选举的问题有:

1、选民登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

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

和我一样在这个社区生活了十多年居民很多。

何让所有人去登记?

匪夷所思。

2、没有发放选民证。

违反了《选举法》第二十七条。

我像楼里所有居民一样,漠然视之,没有参加这次选举活动。

我认为,被选举人至少应该走访所在选区内的各个社区,分别召开见面会,与各

个社区的选民见个面,介绍一下他自己,宣传一下他的竞选主张,并听取选民们的意

见和建议。

连候选人长什么模样都不知道,光凭几行字的简历,你就让我投你一票,

这不太荒谬了吗!

显然,此次选举的民主广度极为狭窄。

根据《选举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在选

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

而易见,如果不伪造参加投票的选民人数,那么此次选举依法只能算无效。

因此此次

“选举”出的区人大代表的合法性很值得怀疑。

 

读书心得·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何地得到

Sunday,March13,201112:

10:

25PM

在读了科恩的《论民主》之后,我很庆幸及时地读到了这本书。

老实说,商务印书馆对于这本书的翻译非常烂,我也没有很好地把握这本书的脉络。

但是我能在这本书中看出来的是一个将民主和自由经济框在其中,加上暴力与宣传,

玩弄民众于鼓掌之上的理论。

简要概括一下,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条:

1.在政治精英看来,所有的政策,无论是民主也好,专制也好,只是用来排解民众怨

气,保证政权稳定的手段。

和平时期用民主和自由市场,战争时期用专制和计划经济

2.政治精英眼中除了反对派精英和大资本家,没别的人了。

3.中产阶级是一群乌合之众,他们之间的联系很弱,除了收入水平,而给他们立个假

象,把一群本不合作的人拉在一起,反而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4.象征的力量相当强大。

通过舆论适当的引导民众,将攻击、内疚、虚弱、喜爱等象

征映射到合适的地方,就可以充分地操控民众。

例如,将攻击引向日本人、韩国人,

将虚弱感映射到奥尔良飓风和汶川地震中,而喜爱则是映射到“齐心办大事”上面。

在一叶障目之下,p民永不见天日。

5.政治精英的权力欲非常人可以想象,各位洗洗睡吧。

 

读卡尔 科恩《论民主》

作者:

lxlxhongxing2007-05-2216:

21星期二大雨.  民主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

,有物质条件、智力条件、心理条件等。

  在有些社会中民主较容易实现,如比较松散的协会等民间组织;而在有些社会中

基本上是难以实现的,典型的就是家庭和课堂,甚至像小学课堂这样的社会,民主可

能会带来危害。

  民主的命运主要掌握在其成员自己的手中,这既是民主的弱点,也是民主的优点

,既是民主的危险,又是民主的光荣。

当政权最终取决于被治者的参与时,确定民主

成败的是他们集体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智慧。

分类:

读书笔记|评论:

0|浏览:

660|举报|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我将政体分为三种:

政权神授,政权人授,政权天授。

第一种乃人类社会初期之共通

现象,后二者较为特殊。

希腊海盗文明发展出强强妥协之管理模式——政权人授,名

为民主。

自波希战争之后,民主二字名噪天下,卒于西方发扬光大。

华夏农耕文明发

展出强治弱服之管理模式——政权天授,名为禅让。

禅让二字虽冠于虞夏,实则通行

中国数千年,至今未绝。

  

  民主国家多行殖民,今日犹然——此一社会人人享有均权,欲长久保有此完美状

态,总有一日需剥削国外。

证诸历史,凡民主国家长向奴隶制回归;禅让国家多行专

制,今日犹然——此一社会层层分享权利,必导致相互对立。

证诸历史,凡禅让国家

总有治乱循环。

  

  民主社会非止民主国家一种。

科恩从性质、前提、手段、条件解说民主,又按逻

辑为民主辩护、辩白。

  

  人之自治乃最难之事。

老子曰:

不治民而民自治。

真最妙之事。

然则为何见笑于

大众?

——人心散而多欲也。

人皆圣贤,则老子行矣,人皆凡俗,则老子不行。

人皆

寡欲,则老子行矣,人皆多欲,则老子不行。

故庄子仅求独放其心。

是知以凡俗多欲

之人而求其自治,难矣。

  

  西方有识之士如科恩者,则不仅言自治之可能,又言如何自治之方法。

自治即民

主,何为民主?

民主并非一不变之物,而是一可变之事——因民众参与管理有其广度

与深度(我再加一纯度)。

越广、越深、越纯,则越民主。

故专制为最不民主状态,

而普通所言民主实为最民主状态之谓也(至于禅让则介乎二者之间)——其可能者,

有二前提:

曰共同社会,曰理性能力;又有五条件:

曰物质条件,曰法制条件,曰智

力条件,曰心理条件,曰安全条件。

其方法者,曰多数裁定,曰代表选举。

  

  此书中,科恩以“向善论”为指导,证明民主为目前较优之政治管理模式(在家

庭、军队、课堂等社会之中固无法实行民主),然科恩亦自知在逻辑上无法证明民主

必然合理。

因为欲证民主必然合理,必证人人平等——所谓人人平等,实质为人之生

命尊严平等(此尊严与智力、才艺、地位、财富、信仰无关),因为其他方面必然不

平等;而人之生命尊严亦不平等。

科恩之证,仅证此尊严不可测量、不能互换、不能

比较而已。

然疑问亦颇多。

此尊严虽无可度量之标尺,不存在互换之说,然似乎仍可

相互比较;又此尊严是天生即有,抑或后天习得?

婴儿无尊严乎?

乞丐放弃尊严乎?

奴隶出卖尊严乎?

罪犯被剥夺尊严乎?

  

  故科恩另辟蹊径:

以假设平等为前提,以效果最优为依据,证民主之最优。

此所

谓“人人平等之调节功能”也。

  

  纵观此书,科恩对民主之历史不无失望,而对民主之未来暗藏信心。

“民主的命

运主要掌握在其成员自己的手中,这既是民主的弱点,又是民主的优点,既是民主的

危险,又是民主的光荣。

”——若将此段语序颠倒,意味即截然相反。

悲夫!

 

关于民主可以谈论什么——读科恩《论民主》转发评论2008-04-0720:

00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我一直很喜欢波尔的那句话“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可以谈论什么。

”满怀真诚、自信、克制、谦卑,包含了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以及如何对待人类知识的态度。

类似的,没有人能说清民主究竟是什么,大家都是在自己的所知范围内增加我们谈论民主的内容。

《论民主》的作者也是如此,他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掌握的就是最正确的观点,他一直在强调,作为一种理想,我们可以如何探讨民主。

民主的本质是什么英语里,democracy,包含人民和治理两个词根,所以民主一词的字面意思即是民治。

但是,将民主看作人民自己统治自己,总有些奇怪。

社会上只有存在被统治者才能说得上统治者,人民不可能一方面是统治者,另一方面又是被统治者。

而现实则是明明有些人处于统治地位。

按这样的方式理解民主必然会有偏差。

因此作者认为应该从治理的另一个意思来理解民主才能抵达民主的内核,这就是治理在指导、引导上的含义。

从个人来说,自己为自己选择、决策与别人强加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

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人民自己对影响自身的问题进行决策,以此决策作为整个社会的指导原则,则是说得通的。

这便是作者提出的民主参与上的含义。

作者认为,民主就是社会全体成员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或允许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

参与是民主的核心,是民主的本质。

以参与来看民主才能更正确的评价民主。

评价民主有三个尺度,民主的广度、深度以及范围。

民主的广度是指参与决策的人占整个社会的比率。

但是许多时候问题往往并不是几个数字那么简单。

影响民主广度的因素非常多,要看具体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参与广度,还要看某种广度的降低是否带来了民主深度的增加。

民主的深度指的是社会成员持续,有效,有力的参与到影响他们的决策中去。

范围是社会成员在哪些问题上有发言权,对政策的选择和制定有多大的影响力。

民主要以社会和理性为前提民主必定是在一定的社会中实行的,但不一定是在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政治社会:

民族-国家。

作者将人类社会分成政治的和非政治的,当前人们谈到民主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层面的。

诚然,民族国家是最重要的社会,但是,小至一个家庭,一个社团,一个学校都是可以实行民主的,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对关切自身的问题进行辩论进行决断。

一个社会要实现民主,另一个前提是该社会的成员具有一定理性。

何为理性?

理性是成员可以顺畅无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并且能正确客观评价别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

参加公共事务的辩论,必然要求一定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且能够估量各种决策实施后的代价。

理性与民主的智力条件有重合之处,而民主的智力条件将在后文具体论述。

民主的手段——决议规则和代表制民主需要产生结果,也就是到最后需要有行动,需要对现状进行调整或改变。

最好的结果是决策同时具有保护和效率的作用。

保护作用,就是不伤害成员的利益,所有的意见对这一决定都有影响;效率就是可以更快的做出决定并且付诸行动。

但是,保护和效率刚好是此消彼涨的关系,不可能同时达到。

于是多数决定规则就成了民主的手段之一。

多数决定规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少数服从多数。

只是少数服从多数也有很多技术上的不同规定。

比如基数是指社会的所有成员,还是仅指有权参与决策的社会成员,甚至只是参与投票的成员。

选择的基数标准不同,多数的数量也非常不一样,以至可能出现少数社会成员决定公共事务的现象。

民主的另一个手段是代表制。

对民族-国家而言,整个社会规模是十分庞大的,要让每一个公民对社会上的每一件事务都有直接决定权是不现实的。

因此,选举代表表达自己的声音就是不可少的手段。

就代表的基础来看,假设我们面前有一条直线,线的最左端表示候选人代表的是完全同质的社会,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有同样的利益诉求;线的最右端则表示候选人代表的社会是混杂的,没有同样或相似的利益团体。

当然这只是极端的情况,现实常常是处于这两极中。

这两个极端各有优缺点,同质型社会比如说某一行业,代表人更容易分辨选民的需求,更容易负起责任,选民也更容易实行对代表的监督,但是,这样的代表较容易忽视更大层面的利益,眼光相对狭隘。

相反的,异质性社会的代表眼界开阔,会注意社会不同人群的利益需求,但他们不容易分辨选民的相同需要。

同质型社会的代表可采用比例选举,异质型社会的代表可采用划区选举。

因此,选举不过是民主的一种手段,与民众参与讨论影响自身利益的问题,对各种见解观点进行辩论探讨最后通过妥协选择某种策略行动的民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不要被西方竞选中出现的党派间的相互指责迷惑,而害怕民主,那些只是实行民主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整个社会的民众有理性和信心,竞选也会变得成熟起来,最终选出妥当的代理人。

民主的条件对一个想要实行民主的社会来说,具备了一定前提,采取了实行民主的手段,民主却未必能顺利进行,它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民主各条件间的界限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确定无疑的,民主的条件往往相互作用和影响,但总的来说,实行民主需要有物质条件、法制条件、智力条件、心理条件、保护条件。

不过,并不是说一个社会只有完全具备这些条件后才能实行民主,就现实情况来看,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完全具备了这些条件。

民主与这些条件之间实际上也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民主的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地理条件、一定的设施、经济条件。

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直接决定其选区划分,代表的程度。

投票箱、计票方式则是实行民主不可少的设施。

在民主的物质条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条件。

一个社会必须具备一定的福利基础才有可能实行民主,如果民众连自身的生存都成问题,又如何指望他们关心公共事务。

但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只有实行经济民主才能实行政治民主,作者认为这是不对的。

经济民主既非民主的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制度,私营的,国家的,合作的,应该由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参与决定,在一些所谓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国家根本就没有实行民主。

而一些民主社会却不得不提倡某种程度上的经济不平等。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经济福利对民主的作用,这恰是西方国家较少考虑到的,但是经济福利绝不能作为决定民主的唯一条件。

民主的法制条件。

在民主的法制条件中,作者讨论最多的是自由。

什么是自由?

光是这个问题就可以写好几本书了。

简单来说,自由就是一个所处环境以及他在此环境中的活动能力。

前者是消极自由,也被称为客观自由,这是法制条件主要探讨的部分;后者是积极自由,也被称为主观自由,这与个人的理性发展有关,将在民主的智力条件中探讨。

关于消极自由,作者论述的重点在言论自由,包括建议的自由和反对的自由。

言论自由是民主的重要条件。

因为民主的本质在于参与,在于讨论公共问题。

为言论自由的辩护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诉诸人的感官直觉,也就是将言论自由看作是上帝赐予的,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不证自明的;二是以密尔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观点,言论自由是为了保护和追求真理。

作者认为这两种为民主辩护的论点都有不足。

将言论自由看作是神赐的,不证自明,但是如果这个人的不证自明和那个人的不证自明不可调和怎么办,即使是一个人,他在不同时间也会信守不同信仰,甚至当科学发展以前不证自明的现在有了可以解释的论据,不能因为人的一时无知而把所有都归于不证自明,这是很没有说服力的。

功利主义以追求和捍卫真理作为言论自由的好处所在,但是如果有一种好处大于真理,比如社会的安定秩序被人比追求真理更重要(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我们是否就应该放弃言论自由了呢?

当然不可以。

所以作者提出有条件的捍卫言论自由,这就是以坚持和保护民主为条件。

只要接受社会的广泛、持续、有力的参与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就应该毫无条件的捍卫言论自由。

民主的智力条件。

智力条件主要包括充分完备的信息资料、社会成员的教育以及与讨论有关的交流技巧。

为民众提供充分完备详尽丰富的信息,才能让民众了解各种不同的观点,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和判断,支持反对或提出新的建议。

这就是新闻传媒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政府保护言论自由,尽可能取消新闻预审制度的意义所在,更是传媒保持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性所在。

只有获得真实的报道,社会成员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当然,仅仅有这些信息还不够,民众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解、判断、清晰表述自己的能力,这就要诉诸教育。

社会教育分为三种,一种是基本的常识教育,这是个人在与社会文化接触时就能感受到的,这是正常人在社会行为中应有的礼貌、持重,待人接物标准;第二种是技术教育,这是某些专业领域所需要的,但并不是整个社会所有成员都要学的;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是人文教育,对实行民主来说,社会成员只有普遍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关怀,才会更关心公共事务,才会懂得悲悯、宽容和妥协,才能具备民主所需的心理条件,表现出实行民主的社会气质。

最后,智力条件还包括讨论中的沟通技巧。

记得林达《一路走来一路读》里有篇文章提到美国有一本书就是专门说会议中的论辩技巧的。

不要为辩论而辩论,要懂得倾听对方的观点,懂得表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当然,也要有让对方接受自己观点的技巧。

民主的心理条件。

民主的心理条件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的性格特征和处事习惯。

实行民主,社会成员必须要知道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存在,任何措施或决策都只能是相对较好的结果,人不能到达真理的彼岸,这就是心理条件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实行民主,社会成员也要懂得妥协,懂得任何人都不可掌握真理,懂得人都会出错,也就是自己的观点未必是完全正确的,正因如此,要倾听别人的观点。

实行民主,社会成员还有随时有改变现有生存现状的心理准备,民主最终都是要以一定行动告结,社会产生变化是必然结果。

总之,民主要求成员既要有信心,凭借大家的智慧可以最大程度的解决公共问题,但是,也要求大家有包容之心,明白人与神始终有距离,怀着敬畏充满信心的生活。

民主的保护性条件民主会遭到来自社会外部的侵略压迫以及内部的分裂,社会的安定自然是大家参与公共事务不可少的条件。

为民主辩护何以要接受民主作为我们的政治体制?

在社会中实行民主的合理性何在?

亚里士多德以居于统治地位的人数多少为依据划分了几种政体,这是他根据雅典几十个城邦国家的治理形式得出的结论,几千年过去,在政治学中他的这种划分一直都没有过时。

社会上只有一个人居于统治地位的是君主制,一小群人居统治地位的是贵族制,大多数人居统治地位的是民主制,这三种政体如果实施不妙均会产生变体,分别是僭主制、寡头制以及暴民政府。

相对一人独裁或多数人独裁的政体,民主更容易产生长久持续的明智的决策。

因为遇到明君总需要运气,一个人即便再有才智也难保他的下任与他一样。

而且居上的统治者很难真正了解民众的需要,即使他们有心要帮助民众改变现状。

不如让民众参与政策制定,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出需要改革的地方,集体讨论,这样才能符合他们的利益。

民主制还可以促进民主的智力条件和心理条件,还可以保持社会的稳定。

社会成员在不断的参与中,会感受到这一次自己处于多数,下一次处于少数地位,因此他们会更懂得妥协宽容的重要性。

况且民主给了所有人说出自己意见的机会,暴力变得不必要,且民主制下也不允许暴力的合法性。

至于社会中实行民主的合理性,最根本的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尊严平等上。

如果说人与人都是平等的,而平等的人应该被平等相待,那么只有民主能实现平等待人的原则。

人与人的平等,是抽离了人在体貌、天赋、出身、财富等条件,指的是人在最本质上在人之为人的尊严上的平等。

民主赋予社会成员同等的参与权利,这是在根本上维护了人的平等。

关于民主的未来民主能否在世界范围内实现?

如果人类社会真的可以达到那样的程度,那将需要怎样的包容,各个成员将成长到怎样的成熟程度,这都是我们无法看到的了。

只是作为一种理想,民主是我们永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在目前的情况下,信息传播技术越来越发达,民众可以掌握的信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海量,这是民主必不可少的智力条件。

但同时,平等与自由总是不那么协调,如果给与人充分自由,某些人以自己的才华智力必然创造出别人不能拥有的财富,不平等随之出现。

而对于人类来说,我们总难以说清以牺牲多大程度的自由来保护平等是合理的,当然,反之也是同样的困难。

也许,我们最后总要诉诸宗教,将难解的问题交给我们的信仰,上帝给我们的难题不是那么好解的,谦卑自信的活着,并且满怀希望。

 

45、科恩之《论民主》

在图书馆的角落,发现了科恩的《论民主》,商务1988年出的,拿来一读,颇为受益。

个人以为,与其做个政治理论家,科恩更适合做个政治评论家。

《论民主》整篇线条清晰,语言非常流畅,处处闪现着作者的机智,令人耳目常新,不忍释卷。

科恩在一些政治观点上非常明晰机智,但是他也丝毫不掩饰在某些问题上的力所不逮。

我觉得他治学的态度非常好,明快而清晰,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科恩之《论民主》有几点特别闪光之处我认为是:

对民主毫不掩饰的信奉和辩护、关于选举制和代表制的观点、关于自由意志特别是言论自由的研究、对民主的氛围(条件)的分析。

我尝试按照他的体例来做思考与评述。

一、关于民主的含义及尺度

(一)民主的含义

科恩简单明了地指出,民主就是民治,是人民自治的制度。

那么在这里,马上遇到一个问题:

自治的矛盾。

密尔、李普曼、格莱斯通等人都看到了这一政治现象: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总是有着比较清晰的区分,大多数人是被统治者,而非统治者。

——这是精英主义者经常出示的证据:

历史上的任何政治形态,都是精英主义的。

科恩先把“自治”用于政治以外,认为自治就意味着个人自己管理自己;然后把“自治引入政治之内,认为,民主就是这样一个目标:

全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来参加制定共同追求的目标。

虽然,在现实经验中,民主这一终极目的从来没有实现过,但是并不阻挡人们把民主视为一种可欲的东西。

科恩给民主下了一个定义:

民主是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或可以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

(二)民主的尺度

科恩把民主的尺度分为1、广度;2、深度;3、范围。

关于广度。

广度就是实际参与或可能参与决策的社会成员在社群中的比率,简单的说,就是人数的问题。

科恩着重提到了四种被排斥出参与之外的情况:

a、官方法令禁止的,——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家在这一方面达到了同一步调:

除非触犯法令之外,几乎所有的具有行为能力的公民,无论其出身、性别、职业、信仰等,都具有民主的权利;b、虽有权参与,但是厌倦的——只要体制没有剥夺其权利,就是民主之进步;c、官方虽未禁止,但社会情况所阻而不能参与——这一方面所包含的问题甚多,成为民主严重缺陷的多发地带(就个人经验来说,我很认可此论断,中国目前的民主,缺的不是口号和法律,而是缺少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行动);d、弃权——这是现代西方选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大家对民主的认可。

关于深度和范围,主要是在民主程序和制度在运行方面的问题,科恩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