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097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趣味科学教案全.docx

9趣味科学教案全

“趣味科学〞校本课程内容安排表〔2021.9〕

内容

自备材料

1

蒸汽船

2

水的浮力

3

水和大气压力

4

简易电扇

5

水果电池

6

万花筒

7

反冲小车

8

地震报警仪

9

下雨报警器

10

电磁铁

11

潜望镜

12

抢答器

13

刷刷车

14

红绿灯

1、蒸汽船

实验准备:

塑料船体、玻璃瓶、蜡烛、塑料管底座、铁丝架、瓶盖

实验目的:

1、观察能量转化过程;

2、了解蒸汽机原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

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力,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蒸汽机的创造,使得人类的生活与世界文明改观了。

过去有人们用劳力所做的事情,或由牛马、水车、风车等的力量来转动的机器,全部由蒸汽机来代替。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蒸汽的能量。

揭示课题——蒸汽船

二、组装蒸汽船

1、认识实验材料

塑料船体、玻璃瓶、蜡烛、塑料管底座、铁丝架、瓶盖

2、组装蒸汽船:

1〕将底座的两个局部组装成一体,插上铁丝架;在小平内倒入适量的水〔别超过半瓶〕,盖上瓶盖,插入塑料管〔插入瓶内三分之一处即可〕。

2〕把小瓶颈部按入铁丝架内夹住,拿蜡烛在底座调整蜡烛俞小瓶底部的距离位置,预想蜡烛燃烧时的火焰,与小瓶底部接触的最正确状态最后定位。

3、把小船放入水中,在把以上装置放入小船内保持平衡。

最后拿出蜡烛点燃放回原处,微调让火焰与瓶底的接触最正确即可。

稍过一会儿水开了,小船就能行动了

提示:

本实验玻璃小瓶易碎,请小心;同时涉及用火、蜡烛无比小心以免烫伤。

三、了解实验原理

1、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这个物体对那个物体有力的作用,那个物体也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这一对力互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人推墙壁时,这个力是作用力,墙壁也会给你一个相同大小的就是反作用力,用力拍桌子手会疼,往地板上用力摔乒乓球,会发现力气大乒乓球就会跳得高,就是这个道理。

2、了解本课实验原理

本课实验做得风力小车是通过车身上的扇叶旋转产生向后推动的风,风会给车身前方的空气一个作用力,而车身前方会给小车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从而使小车前进。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还有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现象吗?

2、水的浮力

实验准备:

测力计、大塑料杯、螺母、小塑料杯、铜丝

实验目的:

1、简单测量物体收到水的浮力;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揭示课题——水的浮力

二、实验步骤

1、认识实验材料:

测力计、大塑料杯、螺母、小塑料杯、铜丝

2、实验步骤:

1〕用铜丝穿过小塑料杯的小孔两头拧住,做成一直小桶,把两个螺母放入〔再找一些配重物〕,用测力计测量此时桶的重量并记录。

另外再找其他重物做测量也做好记录。

2〕再大塑料杯内倒上水〔约7-8成满〕。

3、把小船放入水中,在把以上装置放入小,把提有重物的测力器,移到水杯上,把重物慢慢进入水中,仔细观察测力计指针发生什么变化?

提示:

测力计是有一定的侧重范围,不能超过50克,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三、了解实验原理

1、了解本课实验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当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它受到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下沉;当它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或漂浮在液体外表上。

四、知识拓展

3、水和大气压力

实验准备:

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实验目的:

1、感知大气有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2、培养学生学会做大气压力的实验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概念导入

大气压力的概念:

大气压力是地球外表覆盖有一层厚厚的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层。

在大气层中的物体,都要受空气分子撞击产生的压力。

也可以认为,大气压力是大气层中的物体收大气层自身重力产生的作用于物体上的压力。

揭示课题——水和大气压力

二、实验步骤

1、认识实验材料:

圆片、塑料杯、餐巾纸、乒乓球

2、实验一:

*实验步骤

1〕餐巾纸放入塑料杯底部倒置不掉;

2〕把塑料杯倒立放置,与水盆的水平面保持平行地把杯子用力往水下压,直到杯口接触盆底。

3〕观察现象后把杯子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复步骤2的方式,再次把塑料杯进入水中,当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步骤2中水没有流进杯内,杯内几乎还是枯燥状态;步骤3杯内的纸几乎没有变湿,仍然保持枯燥;步骤4中一串串气泡从杯口中跑出来,上升冒出水面,水陆续流进杯内,最后纸巾浸湿了。

3、实验二

*实验步骤

1〕把乒乓球放置在盆内的水面上

2〕把塑料杯倒立放置,并且使用塑料杯盖住乒乓球,然后用力往下压,直到杯口接触到盆底。

3〕把塑料杯垂直向上提出水面。

4〕重复步骤2,再次把杯子进入水中,杯口接触到盆底时,稍微倾斜杯身。

观察现象。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步骤2中水没有流入塑料杯内,乒乓球持续维持在盆底的位置;步骤3杯内几乎还是枯燥状态;步骤4中一串串气泡从杯口中跑出来,上升冒出水面,水陆续流进杯内,,乒乓球在杯内向上漂浮。

4、实验三:

*实验步骤

1〕将塑料杯装满水,装至水溢出为止;

2〕小心地把原片光滑的一面放在杯口上不留空隙。

3〕一手拿住杯子,另一手用手指按住原片,快速地奖杯子倒过来。

4〕轻轻地把手从卡片上拿开,观察现象。

*交流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一和实验二塑料杯内的空气阻止了水流进杯内,所以杯内的纸〔乒乓球〕没有被弄湿,倾斜杯身,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让水流进了杯内,占据了原本空气占有的空间;实验三中由于水的重量作用,杯子底部和水面会产生一局部真空,原片下方收到大气压力大于杯中的而水的重量,所以原片能承受水的重量且不让水外流。

三、知识拓展

4、简易电扇

实验准备:

电池盒、风扇叶、小电机、双面胶

实验目的:

1、认识简易电扇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电风扇是我们夏天不可缺少用于清凉解暑的家用电器。

但是你知道为什么翻开电扇就会有一股凉风吹来让人感觉很凉爽吗?

你知道风扇是根据什么原理转动的吗?

相信你学了本届实验就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了。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电池盒、风扇叶、小电机、双面胶

2、实验步骤:

1〕电池装至电池盒内,电池盒上的正极导线连接电机的正极,凌一根导线连接电机的负极;

2〕用双面胶把电机固定在电池盒上。

3〕把扇叶装在电机上,翻开电池盒上的开关,小风扇就转起来了。

提示:

电池盒导线的正负极不要直接接触,以免灼伤小孩子的手。

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插座中的二店做实验,以免引发触电事故,致人伤害。

三、了解实验原理

1、电风扇的构造

电风扇的主要部件是交流电动机。

2、电风扇的工作原理

通电线圈子啊磁场中手里而转动。

能量的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成内能。

3、拓展:

电风扇工作起来能使温度降低吗?

电风扇工作时,温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

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电风扇工作时,由于有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线圈,导线是由电阻的,所以会不可防止的产生热量向外放热,所以温度会升高。

但是人们为什么会觉得凉爽呢?

因为人体的体表有大量的汗液,当电风扇工作的时候,室内空气流动起来,所以能够促进汗液的激素蒸发,结合蒸发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人们会感觉凉爽。

5、水果电池

实验准备:

电解盒、二极管、柠檬酸、双面胶、锌丝、塑料板、杯子、导线、泡沫定位板

实验目的:

1、利用日常生活容易取得的水果制成电池;

2、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趣导入:

〔幻灯片显示〕水果和电池,这两样东西都认识吗?

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如果我把电路中的电池拿掉,用水果代替可以吗?

这节课我们就试试!

2、揭示课题——水果电池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电解盒、二极管、柠檬酸、双面胶、锌丝、塑料板、杯子、导线、泡沫定位板

2、实验步骤:

1〕先把铜丝和锌丝弯曲成U型的样式,取一根导线两端分别连接铜条和锌条。

2〕用双面胶把泡沫定位块固定在塑料板上,电解盒底部全部粘上双面胶整体的固定在塑料板的另一端。

3〕取一根红色导线一段连接二极管的正极〔较长的一只脚〕,另一端连接弯成U型的铜条另取一根导线,一端连接二极管的负极,一端连接U型定位块〔注意不要让两级的铜丝相接触,以免发生短路现象。

把处理好的导线逐次放入电解盒里,连成一个回路,观察其电路的连接。

4〕把柠檬酸用少许的水溶解后,分别倒入各个电解盒,观察二极管等亮不亮?

三、了解实验原理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水果汁,水果汁中含有丰富的本酸性物质,称为果酸。

果酸是一种很好的电解质,其解离产生氢离子与金属反响发生置换作用,它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它是电的良导体。

当两种化学活泼性不一样的金属片〔如锌片和铜片〕插入水果中,就会发生置换反响,带正电荷阳离子移向铜片、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移向锌片,从而在水果中形成了电流,两篇金属件就会产生电压。

6、万花筒

实验准备:

塑料镜片、不干胶纸、纸筒、塑料色片、包装纸、镜头盖、镜头盒

实验目的:

1、体会动手制作万花筒过程的乐趣;

2、感觉科学变化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激趣导入:

玩过万花筒吗?

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万花筒,谁想看看?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塑料镜片、不干胶纸、纸筒、塑料色片、包装纸、镜头盖、镜头盒

2、实验步骤:

1〕先把包装纸卷在纸筒外,连接处用不干胶粘贴即可;

2〕把三张塑料镜片,镜片朝内组成三角形用不干胶粘贴定性,然后放入纸筒内。

3〕把塑料色片放入镜头盒内,盖上镜片,镜头盒组装完成;

4〕把镜头盖、镜头盒分别套在镜筒的两头,整个万花筒的组装工作完成。

三、了解实验原理

万花筒的图案是如何来的呢?

原来是靠镜子反射而成的。

它是由三面玻璃镜子组成的一个三棱镜,再在一头放上各色玻璃碎片,这些碎片经过三面玻璃镜子的反射,就会出现对称的图案,看上去像一朵朵盛开的花儿。

四、知识拓展

万花筒利用平面镜的成像原理制作,通过光的折射而产生影像。

1816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创造了万花筒。

布鲁斯特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研究,他在童年时代就十分喜欢光学实验,一生中的大局部时间都用在它所喜欢的光学上。

一次,他用多面镜子研究光学的性质时,看到了几面相对放置的镜子里经过屡次反射呈现出来的景象,便放了一些花纸在镜子组成的空腔里,结果他看到了一些对称的图案,而且没变动一下花纸的位置,图案就会变换一次。

为了能使图案不断地变换,他将三面成角度的镜子放在一个圆筒里,再将花纸放在筒端的两层玻璃间。

随着三角镜中镜子的角度变化,影像的数目也随之变化;影像重叠你后形成各种图案,不停转动万花筒就可以看到不断变换的图案。

就这样制作出了只要轻轻转动就能看到图通图案的万花筒。

万花筒在一夜之间获得了意外地成功。

这个一动就能产生美妙图案的小东西,算得上是当时的小小电视机。

更有意思的是,一旦某个图案消失,要转动几个世纪才能出现相同的组合。

7、反冲小车

实验准备:

轮子、直角轮轴、气嘴、小方框、小气球

实验目的:

1、了解什么是反冲运动和特点;

2、通过了解反冲的应用,促使孩子热爱科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

早在八九百年前的宋代就已经创造了爆竹,其中有一种“起花〞,当火药急剧燃烧,生成的气体以很大速度从起花筒下端喷出时,起花筒本身就向上升起。

现代火箭的飞行原理与此相似,也是利用高速喷出的气体的反冲作用来使火箭获得巨大的速度的。

现在我们利用气球释放的风力来推动玩具车,会有什么现象呢?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轮子、直角轮轴、气嘴、小方框、小气球

2、实验步骤:

1〕组装小车;

2〕套上气球;

3〕吹起;

三、了解实验原理

1、反冲运动:

某个物体向某一方向高速喷射出大量的液体、气体或弹射出一物体,从而使物体本身获得一反向速度的现象,叫反冲运动。

2、反冲运动的特点:

1〕物体间的相互运动突然发生,时间短,作用强。

2〕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为0;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栋梁守恒。

四、拓展

通过实例的分析,明确了反冲既有有力的一面,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

除了我们上面介绍的反冲实例和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火箭、喷气式飞机、灌溉喷水器、还击式水轮机

8、地震报警仪

实验准备:

长立柱、短立柱、电池盒、接线套、接线器、玻璃球、蜂鸣器、梢子、二孔平扣极片、蘑菇铆钉、导线、方形底座

实验目的:

1、认识地震现象了解地震报警器的原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学习地震自救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地震是一种正常的自然地质运动,但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有时它发生的很突然,为了测量地震,地质学家也使用了各种仪器,其中地震仪就是常见的一种,可是地震报警仪到底是怎样工作的呢?

通过下面的实验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了!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长立柱、短立柱、电池盒、接线套、接线器、玻璃球、蜂鸣器、梢子、二孔平扣极片、蘑菇铆钉、导线、方形底座

2、实验步骤:

〕取一根导线剥掉一些皮,抽出一根细铜丝,系上玻璃球穿过下端极片上的孔,再穿过上面蘑菇铆钉的小孔;

2〕调整适当的高度后,夹在上端的接线器内,调整铜丝在静止的时候是正好在下端极片的中间位置。

3〕这时蜂鸣器与发光二极管都不工作,如一出现晃动,铜片就把两极片联通,电器就报警。

三、了解实验原理

地震报警仪的原理,利用笔盒电路的原理,完成声光电为一体的电子小制作“地震报警仪〞。

当悬挂于空中的小球,受到震动既会碰到其上端的铜圈,随之发光二极管不停的闪烁,扬声器的音乐就会响起,从未起到报警作用,利用了垂体摆动力学原理和物理声光电磁运动原理。

当地震仪受到震动时,垂体发生摆动并带动悬垂的裸线间接的接通他未闭合的电路系统,蜂鸣器与二极管边同时工作,发出“嘟嘟〞报警声和出现红灯闪烁警示,提醒人们及早防震避灾。

四、拓展延伸

地震生存手册:

1、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颖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寅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

2、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鼻炎,以防异物伤害;保护抠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具体可参照?

地震生存手册?

9、下雨报警器

实验准备:

电池盒、盐包、铜片、固定底板、杯子、纸巾、泡沫双面胶、接线器、蜂鸣器、导线

实验目的:

1、帮助儿童掌握导体和绝缘体的知识;

2、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春雨绵绵的天气,室内的衣物,食物等,兴高采烈的吧东西拿到外面去晒,一觉醒来发现外面早已大雨滂沱了,如果能够在下雨的时候警报就好了。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电池盒、盐包、铜片、固定底板、纸巾、泡沫双面胶、蜂鸣器

2、实验步骤:

1〕把电池盒、蜂鸣器、铜片依次用泡沫双面胶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2〕去掉导线的外皮,把电池盒和蜂鸣器上的红线和红线,黑线和黑线连接在一起;

3〕将盐放入水中溶解后倒在纸巾上,模仿下雨,报警器就响了。

三、了解实验原理

在温暖的日子里,下雨前空气中的水气接近饱和,当水气遇到底板、石块这样外表温度低的地方,水气就会结成小水滴;食盐很容易吸水变成导体。

在寒冷的日子里,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因为低温不能使空气中的湿度到达饱和的浓度。

四、拓展延伸

回家材料试验,看还有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和绝缘体。

10、电磁铁

实验准备:

电池盒、指南针、漆包线、铁钉、小铁片、导线、开关、砂纸

实验目的:

1、学会制作铁钉电磁铁;

2、了解电磁铁的结构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在校园里,都是听着铃声上下课的,电铃没人用手敲。

怎么会发出铃声呢?

或许有的同学知道是电磁铁,但是电磁铁又是怎样让电铃发出声音的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电池盒、指南针、漆包线、铁钉、小铁片、导线、开关、砂纸

2、实验步骤:

1〕把漆包线捋直,用砂纸把两头外表油漆磨掉〔否那么不能导电〕;

2〕把磨好的漆包线绕在钉子上留出两头接线——线圈;

3〕把电池盒的一头与线圈的一个漆包线头连接,另一头与开关连接,然后把开关与线圈的另一个线头连接,电路连接完成,最后装上电池。

4〕一首拿着钉子没缠线的一头,一首按住开关解婷婷电源,把钉子一道放有小铁片的地方,看看是否能把小铁片吸起来;

5〕与实验5相同,把钉子一道指南针附近或晃动钉子,看看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三、了解实验原理

电磁铁是由铁芯和线圈组成表。

电磁铁只有在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流后电磁铁没有磁性;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可以通过电流的强弱和线圈的多少〔匝数〕来改变,匝数多时磁性增大,电流增大时磁性增大,反之减小。

电磁铁也是有南极和北极之分的;电磁铁的磁极是可以改变的;导线两端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改变了,磁极就会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了,磁极也会改变。

四、拓展延伸

电磁铁的优点:

电磁铁磁性的有无可以用通、断电流控制;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也可以改变电阻控制电流大小来控制磁性大小;它的磁极可以由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控制,等等。

即磁性的强弱可以改变、磁性的有无可以控制、刺激的方向可以改变,磁性可因电流的消失而消失。

11、潜望镜

实验准备:

双面胶、椭圆镜片镜筒、镜头、接头

实验目的:

1、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双面胶、椭圆镜片镜筒、镜头、接头

2、实验步骤:

2〕将椭圆形镜片上的塑料保护膜借调后与镜头椭圆处对准后粘贴固定;

3〕将两只镜筒分别连接到接头的两端,并将两只镜头分别与两只镜筒的另外两端连接即可。

三、了解实验原理

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局部光返回原理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把反射的物体再投射到另一种物体中,景象旧城乡出来了

四、拓展延伸

思考:

光线经过潜望镜时是否会改变前进的路线?

12、抢答器

实验准备:

纸板、导线、蜂鸣器、海绵垫、电池盒、双面胶、接触式开关、发光二极管

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的串联电路

2、认识抢答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视频再现在竞赛中抢答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抢答器会响,抢答器是怎么连接的?

二、实验步骤

1、把纸板按照折痕折好。

2、把开关扣在海绵垫上,分别在电池盒、开关、蜂鸣器二极管反面贴上双面胶。

3、分别把开关、电池盒和蜂鸣器粘在纸板上,电池盒上正极导线和蜂鸣器上正极相连,负极导线连接开关,开关的另一根导线和蜂鸣器的负极导线相连,在纸板上协商自己的名字。

简单的抢答器就做好了。

安东开关,你会听到嘀嘀的声音,同时二极管也会发光。

三、实验原理

本节实验的自制抢答器,反响的是一个根底并联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一般的抢答器是不一样的,一般抢答器要复杂的多。

一般抢答器有单片以及外围电路组成,分为八路、十路等不同,八路和十路的差异是,抢答器反面的借楼有几组和外形没有区别。

13、刷刷车

实验准备:

双面胶、棉签、电池盒、刷子、电机

实验目的:

1、认识刷刷车了解刷刷车的结构;

2、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马路上会有清扫车对马路进行一次性的洒水和清洁,是不是感觉马路一下子干净了呢?

你想自己动手做个刷刷车吗?

来吧!

一起动动手,看你做的这个刷刷车能把什么刷干净?

你能说出它用的是什么原理?

二、组装刷刷车

2、将弯曲的棉签插在电机的轴心上,然后将电机用泡沫双面胶固定在刷子尾部的面上,接通电源完成。

拨动开关,观察实验效果。

三、实验探究——

学生实验,思考,汇报,再实验,再思考,调整实验方案

四、知识拓展,了解实验原理

这套材料是利用偏心轮原理设计的,那个小小的棉签就起到偏心轮的作用。

所谓偏心轮就是指轮子的轴不在轮子的圆心上,此时轮子运动时就不在同一平面上,从而使物体产生振动。

偏心原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的振动……

14、红绿灯

实验准备:

导线、小米泡、电池盒、扁立柱、后盖、开关底座、灯罩座

实验目的:

1、认识电子元件并了解其应用;

2、接触简单的电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红灯停,绿灯行,斑马线上才平安。

是不是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时,就会想到马路上的红绿灯呢?

但你知道红绿灯为什么一会儿红一会儿绿吗?

学完本课的实验你就会知道其中的奥秘。

二、认识个元件及其作用

1、出示电路元件:

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盒

2、认识各元件的作用:

电池——提供能量

灯泡——将电能转化成光能;

导线——连接电路元件及传导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

电池盒——放置电池

三、组装红绿灯

1、将红黄绿三个小米泡依次分别穿入后盖中,再与灯罩座扣住即可。

2、电路连接;先用小剪刀把小米泡的三根白线剪短去皮,把三根铜线拧在一起,再与一根导线连接加长后连接电池盒的一端;

3、把小米泡三根红线,分别与开关上一端的三个极片连接。

4、最后把开关与电池盒连接,电路连接完成,装上电池即可。

5、根据实验画出电路图

四、知识拓展,了解实验原理

1、

 

2〕红色叉形或者箭头灯亮时,禁止本车道车辆通行;

 

5〕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有两个红灯交替闪烁或者一个红灯亮时,表示禁止车辆通行,红灯熄灭,表示允许车辆、行人通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