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113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0 大小:2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docx

精选五套模拟卷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六校联考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论述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意境一词的提出在唐朝。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文境秘府论》里介绍唐朝的诗论,在《南卷·论文意》里有“夫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

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

这里所说的“意”,同“情”结合,即情意。

所说的“境”,即境界,即把感情色彩着在景物上。

“以境照之”,即在境界上产生诗意,就可创作了。

托名王昌龄的《诗格》说:

“诗有三境:

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

这里讲的物境,主要讲山水诗,要写出泉石云峰之美,这种美的观点在诗人的心里,诗人一定要处身于泉石云峰中,掌握了泉石云峰之美,看得透彻,了然于心,才能够描绘出泉石云峰的形象。

所谓物境,主要有两点:

一要看到山水的“极丽绝秀”,即山水之美;二要“形似”,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

因为写出了诗人的美学观点,是形象和美的结合,所以构成物境。

情境、意境同物境的分别,只是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其实这三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情和意也往往结合着,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写山水里也往往有情意,所以这三境都是意境。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里说:

“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互相连接着,是无穷的,所以称为万象,只要在视听的范围里所接触到的,着上感情色彩,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流连指在欣赏景物时,不忍离去,这里就产生感情,给景物着上感情色彩,沉吟就在进入创作了。

又说: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

《人间词话》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这里提出境界出不出的问题,也就是哪些诗有境界,哪些诗没有境界。

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这些是诗人的独特感受,写出了这种独特感受,不论是情景交融,诗人把他的感情色彩着到景物上去也好,诗人写出了景物本身所具有的情态也好,都是有意境的。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诗句表现杜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丛菊两开”既描写菊花已经连续两年开放,又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的苦闷。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刻画了一个儒雅潇洒,镇定自若,极富军事指挥才能的周瑜形象。

C.“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该句写李清照思念丈夫,夜不能寐的孤寂,“凉”既指天气凉爽,也指词人内心凄凉。

D.“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诗句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倦,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池鱼”用池中的鱼来比喻身处官场的诗人自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日本僧人遍照金刚在介绍唐诗的诗论中提出了“意境”这一概念,这里所说的“意”即情意;所说的“境”,即境界。

B.王昌龄所作的《诗格》认为,诗歌可分为三境:

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C.刘勰认为诗人受到外界景物感触,这种景物只要在视听范围中可接触到,附着上情感,产生诗意,都可构成创作。

D.无论是诗人把自己的情感色彩附着在景物上,还是在诗中写出景物本身具有的情态只要写出了诗人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格》中提到的诗歌三境究其本质就是意境,因为三者都是抒情里有意,达意里有情,都是情景和境界的结合。

B.物境既要看到山水之美又要描绘出山水的形象来;情境写出了“娱乐愁怨”;意境写出了"意志”,把情意跟景物结合,就成了情境和意境了。

C.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提到的“写气”“属采”是指描写手法和对象的问题,“写气”指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

D.《人间词话》举“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闹”“弄”二字例子说明诗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独特感受,都是有意境的。

【答案】1.B2.B3.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意境分析。

根据原文对意境的分析,下列各项中引用诗句不属于意境的。

需要理解意境的特点,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诗句既描写形象,又表达情感,二者合起来就构成意境。

B项,只描写周瑜形象,没有表达情感,因此没有构成意境。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从原文中的“托名”可以看出,《诗格》非王昌龄所作。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项,结合文本内容“又说: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

’‘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景;‘与心’是表达情意,是抒情。

这两者结合,就做到情景交融,构成意境了,即情意同境界结合了。

‘写气’是描写气候,‘属采’是运用辞采,也是为写境界用的”分析可知,“写气”“属采”是指描写对象和手法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12分,选择题8分,每小题2分;翻译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张衡传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不行:

不去(应荐)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

文雅

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咸:

D.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

通“擒“,捉拿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B.虽才高于世,而误骄尚之情衡乃诡对而出

C.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向

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

指的是《诗》《书》《易》《礼》《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

B.孝廉:

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C.再迁:

再次升迁。

“迁”,古代常用来表示官职变动,—般指升迁,古代表示升官的词语还有“升、擢、拔”等。

D.阳嘉元年:

汉顺帝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常用帝王年号来纪年。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介绍了张衡的姓名、籍贯,让读者对他有—个整体的了解,接着介绍了他的文学才能、求学经历和渊博的知识。

B.张衡不慕权贵,总是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到了原籍。

C.作者选材和写作详略得当,说明张衡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评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其他方面则介绍得较简略。

D.本文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很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记叙,但也不乏精彩的描写,如写张衡任河间相一段,就用语简练,句式整齐,富于气势。

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答案】4.B5.A6.C7.B

8.

(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多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B项,“雅”,结合后面内容“闻衡善术学”分析可知,应该译为素来、常常。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A项,代词,代张衡。

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从。

C项,连词,才;连词,就。

D项,介词,用;连词,来。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

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再迁”表示两次升迁。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B项,结合文本内容“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分析可知,张衡不是回到原籍,而是回到太史令任上。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

(1)“奇”译为以……为奇(意动用法),“累”译为多次。

(2)“至”译为到、来,“果地震陇西”(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点睛:

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

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

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

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

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

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入京师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

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

(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

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迁升后为太史令。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

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

外面有八条龙。

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

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

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发生时虽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然而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

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曾经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

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

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同时逮捕并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

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三、古诗文默写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9.默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文字。

(1)杜甫在《登高》中抒发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惆怅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师说》中韩愈认为士大夫们耻学于师,是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彼此“年相若”、“道相似”而相互学习,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局面。

【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2).百年多病独登台(3).江山如画(4).一时多少豪杰(5).位卑则足羞(6).官盛则近谀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常”“独”“羞”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

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词人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所见,描绘了一幅________的画面,“少年豪放。

莫学衰翁样。

”一句词人告诫年轻人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雄浑壮阔

(2).豪放,胸怀大志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词句内容及情感分析。

用一个“横”字,与“万里”相应,描写出江河烟浪的宽阔和无边无际。

“万里”,喻其广远,指吴兴以北直至沦陷了的中原地区,此时宋室南渡已八个年头了。

“烟浪”形容烟云如浪,与“万里”相应。

北望中原,烟雾迷茫,不知恢复何日。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衰老之人的模样。

是示人,也是律己。

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

“少年豪放”一句与第二句的“笑谈”二字相呼应,针线绵密。

勉励下一代并寄希望于下一代的爱国情怀。

点睛: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如本题,“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这里的“衰翁样”指的是“空惆怅”,借“少年豪放”借回复到“天涯想”的豪情壮志上去。

四、现代文(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法官赫哥黎(英)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住在一所有4间屋的房子里。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所以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那年他16岁。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人、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法官多恩把钱给了他。

然后,法官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给我?

”法官问。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他说,“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干活。

到了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气太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说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这样能够挣很多钱,但是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捕猎用的绳、网,以及在树林里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法官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塞夫几年前搭建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会了追捕野兽和怎样在树林里生存。

大森林考验了他的毅力,使他变得勇敢,也使他的体格更加健壮;同时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约翰决定自己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这一天,当约翰快步走在树林中时,他开始考虑起他的将来。

他要去读书和学写字,他要给家里买一块大一些的农田。

也许有朝一日,他也会像镇里的法官一样有权势,并受人尊敬。

背上沉甸甸的东西使他考虑起到家后要做的事情:

给他母亲买一身新衣服,给弟弟妹妹们买些玩具,他还要去见法官。

约翰恨不得马上就把法官说的他父亲借的钱全部还清。

到了下午晚些时候,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它的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

约翰取出斧头砍倒大树。

树倒下来,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

沉到水里,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具也从他的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

然后,他爬了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

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

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办公室里。

约翰敲门进去,他浑身冰冷,衣服潮湿。

他向法官讲述了所发生的事情。

等他把话讲完。

多恩说:

“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

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约翰拼命干活。

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

但是他还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10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

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

”约翰羞愧难当,好半天才开口说:

“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

一直到4月底。

回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

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

然后他又慢慢地、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的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

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狩猎向他借钱的那天。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

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

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

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说选刊》)

1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虽然仅给家人留下一小块土地,4间屋的房子,但是他传给约翰的勇担责任的精神,却是约翰一生的宝贵财富。

B.约翰从16岁开始就勇敢的面对生活的挑战,最终经受住了命运的考验。

小说借此歌颂了一种自立自强、艰苦创业、诚实守信的美好人格。

C.约翰经过多年的努力,30岁的时候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积极的抗争,就肯定能收获人生的成功。

D.法官多恩没有后代和其他亲人,去世后,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十分喜欢和看重约翰,约翰也通过了考验。

12.小说画横线的段落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13.法官多恩明知道约翰家境困窘,还是慷慨借钱给他,这是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约翰,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11.B12.①这段描写写约翰第一次狩猎后回家路上对未来的憧憬和安排,生动地表现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