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333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docx

渠顶道路与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漳河北~古运河南

中线建管局直管工程

磁县干渠工程第二施工标段

15+190~22+200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水电十三局有限公司

南水北调中线直管工程磁县段二标项目部

15+190~22+200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漳河北~古运河南中线建管局直管工程磁县干渠工程第二施工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1.2《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河北省邯邢段主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1.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1-2000);

1.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1.5《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1.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1.7《公路沥青施工技术规范》(JTGF40/1-2004);

1.8《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1.9《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

1.10《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10);

1.11《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2010);

1.12《通信管道手孔和手孔图集》(YD5178-2009);

1.13《地下通信管道用硬聚氯乙烯(PVC-U)多孔管》(YD/T1324-2004);

1.14《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YD/T841.1-2008);

1.15设计下发的有关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的施工图纸;

1.16现有施工设备及人力资源的情况。

2、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漳河北~古运河南邯邢段第二施工标段,标段起自磁县西槐树村,桩号15+190;止于磁县白村,桩号29+056,总长13.866km。

渠顶道路工程:

渠道左岸渠顶交通道路为泥结碎石路面,由上至下依次为1cm厚粗砂保护层(粒径宜为2~5mm)、3cm厚磨耗层(粒径小于2cm)、11cm厚泥结碎石基层;渠道右岸渠顶交通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厚度为5cm,沥青标号为AH-90,基层为3:

7灰土垫层,厚20cm。

路面宽均为3.4m,平石铺设在道路两侧,路缘石A、警示柱A布置在渠顶道路的内侧,路缘石B、警示柱B布置在渠顶道路的外侧。

平石、路缘石、警示柱均为混凝土预制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警示柱沿渠长方向与路缘石间隔5.0m布置。

具体结构尺寸如下图所示:

通信工程主要为硅芯管道敷设。

选用规格为Φ40/33mm高密度聚乙烯(HDPE)硅芯管,穿越沿线建筑物交通桥、跨线桥及特殊位置时铺设Φ114×4.5mm镀锌钢管,硅芯管从内穿过。

干线管道的容量为:

沿渠道两侧,分别新建2孔(1用1备)干线硅芯管;在引接管道与干线管道同沟敷设段,管孔容量为2孔干线+2孔引接(2用2备)。

干线硅芯管的排序左岸为:

白、红;右岸为蓝、绿。

引接段自渠道左岸至右岸(水流方向)干线硅芯管排序左岸为白、红,右岸为:

蓝、绿;引接管道为紫色。

干线硅芯管施工采用明敷及混凝土包裹两种布置,同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沿线设置手孔井,手孔井采用90×120mm和120×170mm两种尺寸,基础采用C15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墙体采用砖砌结构。

本次申请开工的为渠道单位工程中的分部工程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分部工程编号为ZG7.1/S2/03/14。

本项分部施工方案主要针对15+190~22+200段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施工。

3、工程施工条件

3.1场内外交通

场外交通利用当地县乡公路,场内交通利用渠道左右侧7.0米宽施工便道和堤顶道路进行生产及生活物资材料的运输。

3.2施工用水

主要采用项目部提供的洒水车为道路施工提供施工用水,施工便道的洒水降尘,并为施工期间人员的日常生活提供用水。

3.3施工布置

15+190~22+200段道路由于施工战线较大,施工过程当中将把15+190~22+200段道路分成若干段进行施工,对道路施工的其它材料,同样根据不同段的情况,合理布置材料的堆放地点。

在实际施工当中可依次由两侧向中间延伸。

3.4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5+190~22+200段渠道分部工程渠顶道路及通信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考虑在2013年6月15日至2013年12月31日完成通信工程硅芯管施工;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完成渠顶道路工程施工。

各月有效施工天数为25天。

每天按两班作业考虑。

4、资源配置

4.1设备配置

4.1.1机械设备配置原则

(1)满足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需求。

(2)确保工程所需设备及时进场,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机械配置先进合理。

(3)重点施工部位优先配置。

(4)针对本工程特点,依照施工工期投入充足的、技术性能相对优越、生产能力大、生产效率高、先进、新型的施工机械设备。

(5)优化组合,实行所有设备统一调拨,保证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性能。

4.1.2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拟投入的施工的机械设备见表1。

表1拟投入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一览表

序号

机械名称

规格及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挖掘机

PC200

5

土方开挖及铺料

2

装载机

3m3

4

材料倒运

3

摊铺机

2

摊铺

4

推土机

TY220

2

场地清理

5

压路机

8T

2

碾压

6

三轮光面压路机

12-15T

2

碾压

7

洒水车

5t

2

施工用水

8

自卸汽车

18t

8

材料运输

9

搅拌站

HZS90Q

1

混凝土拌和

10

小型压路机

3t

2

回填压实

11

汽油冲击夯

2

回填压实

12

柴油发电机组

R4105ZD7

2

临时用电

13

混凝土运输罐车车

6

混凝土运输

14

小型卡车

3

硅芯管敷设

15

φ30插入式振捣棒

8

混凝土振捣

16

空压机

英格索兰P400

2

贯通试验

17

GPS流动站

X90

2

测量

18

全站仪

2

测量

19

水准仪

DZS-5

4

测量

4.2劳动力计划

在劳动力组织中,本着均衡生产,减少浪费,人力资源充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则。

按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强度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优化配置调整。

在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的基础上再具体化、细部化。

汇总各工种劳动力投入情况见下表2。

表2主要施工人员表

序号

工种

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5

2

测量人员

3

3

质检人员

5

4

安全员

3

5

混凝土工

20

6

普工

80

7

修理工

3

8

电工

2

合计

5、渠顶道路工程

15+190~22+200段渠顶道路工程分为左右岸渠顶道路工程施工,左岸为泥结碎石路面工程,右岸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内容包括摊铺、整平、碾压作业施工及路缘石、警示柱、平石安装。

5.1施工准备

5.1.1施工前的检查

(1)施工前做好道路施工材料的储备工作,确保工程施工期间不受影响。

(2)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及给定的水准坐标控制基桩,提前做好道路施工边线的放线工作,保证施工道路线型的顺畅和衔接。

(3)施工管理人员是否到位,负责摊铺作业工人是否到位,摊铺机械是否检查完成没有问题,摊铺材料是否充足等。

(4)施工范围内安全警戒工作是否派专人对路口进行警戒。

(5)施工前要做好对道路施工的技术交底和安全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

(6)根据工程分布情况及施工总体方案,两个作业区同时进行平行交叉施工。

5.1.2基面整平

基面找平前,要先对基面的杂物进行清除。

找平作业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可填筑的壤土或其它粒径较小的材料对道路的基面进行找平作业。

找平作业时采用人工,根据区域每段内基面的情况合理调整找平施工的人数,找平材料的合理调配。

5.1.3基面碾压

基面在找平作业完成以后,然后18T的光轮压路机对找平以后的作业面进行碾压时,碾压时采用静压方式,压路机的行走保持匀速,且速度不能太快,以避免把找平材料挤出施工作业线以外,影响基面的碾压效果。

5.1.4测量放线

施工时依据施工图纸放出道路中心线两侧边桩,边桩采用40cm长的φ16钢筋头,布设时直线段纵向间距设为20m,涉及到圆弧段时间距可按5m进行布设,布置好里程桩,然后根据图纸设计高程,计算出灰土施工时的虚铺厚度,并在边线以外钢筋头上进行标识,拉上施工线,以便于施工时进行控制。

测量放线时,周围所用的水准点要进行闭合,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备性。

5.2泥结碎石路面工程

泥结碎石路面总厚度为15cm,由上至下依次为:

1cm厚粗砂保护层(粒径宜为2~5mm)、3cm厚磨耗层(粒径小于2cm)、11cm厚泥结碎石基层。

5.2.1原材料要求

碎石:

应新鲜无风化、级配良好;石屑采用新鲜无风化、级配良好的石屑,粒径应<10mm;粘土塑性指数12~15,粘土内不得含有腐殖质和其他杂物,粘土用量控制在混合物总重的15%~18%。

磨耗层材料宜采用粒径<20mm、新鲜无风化、级配良好的碎石;保护层材料采用粒径2~5mm、新鲜无风化、级配良好的粗砂,0.5mm以下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5%。

5.2.2施工方法

(1)泥结碎石路面施工

本工程泥结碎石路面采用灌浆法施工。

具体施工程序如下:

1)、施工前,先清扫整理下承层,根据设计高程进行测量,埋设指示桩。

2)、铺料整平:

路面设计级配碎石料采用自卸车运输到施工现场,推土机均匀摊铺碎石,挖掘机配合并整平,摊铺厚度为压实厚度的1.2~1.3倍。

然后用8t光轮压路机初步压实,碾速25~30m,轮迹重叠25~30cm,碾压6~10遍,至石料无松动为止。

路面铺筑分两层进行。

3)、调浆、灌浆:

按水土体积比0.9:

1拌制泥浆,在碾压完成后灌入初步压实的碎石层内,泥浆要浇匀、浇透,表面与碎石齐平,但碎石棱角要露在泥浆之上。

4)、洒铺嵌缝料、整形、洒水、碾压、找补:

灌浆1~2小时后,在表面未干前撒铺石屑嵌缝,石屑用量约1~1.5m3/100m2,最后用12~15t光轮压路机均匀碾压,至碎石接缝内泥浆翻出与所撒石屑粘成一个坚实的整体为止。

(2)磨耗层铺筑

磨耗层铺筑:

先清除泥结碎石路面上的浮土和松散颗粒,然后洒水,将拌和好的石料均匀铺撒在路面上,松铺厚度为压实厚度的1.3~1.4倍,用6~8t光轮压路机压3~4遍,至其密实即可。

(3)保护层铺筑:

保护层采用松铺施工,将粗砂均匀铺洒在路面上即可。

5.3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

5.3.1施工工艺流程

 

 

道路施工工序流程图

5.3.2基层灰土施工

5.3.2.1灰土材料选择

(1)无机结合料采用质量符合GB1594规定的Ⅲ级以上技术指标的消石灰或生石灰,并应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检验单。

石灰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2)土料采用粘性细粒土,其塑性指数为12~18,有机质含量≤5%,硫酸盐含量≤0.8%。

当土料含有砾石时,砾石含量不得超过20%,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5mm,其压碎值≤30%。

(3)土料中的杂草、树根以及备种有害物质必须给予清除。

5.3.2.2准备工作

(1)根据设计高程进行测量,埋设指示桩,桩距应适当。

(2)备好土料和石灰。

土料应翻松打碎,其中15~25mm的土块不超过5%;石灰应在使用前5~7天消解完毕,消解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含水量。

(3)进行生产试验,以确定石灰土的施工工艺和碾压参数。

5.3.2.3拌和

将土与石灰按照设计比例进行配料拌和。

拌和可采用机械在路上就地拌和(路拌法)或在材料基地集中拌和。

拌和完成后,混合料应色泽一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没有粗细颗粒“窝”,且水分合适均匀。

5.3.2.4摊铺、整型、碾压

(1)将拌和好的石灰土按松铺厚度均匀摊铺,根据压实系数和压实厚度确定松铺厚度,压实系数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为1.5~1.8。

(2)每层的压实厚度:

采用12~15t三轮压路机碾压时,不超过15cm。

结构层设计厚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应分层铺筑,每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为10cm。

(3)石灰土摊铺后根据设计断面进行初步整型,初压1~2遍后再逆行整型。

对整型后的石灰土应抓紧有利时机,在石灰土保持最优含水量时进行碾压,碾压遍数根据试验确定。

碾压至无明显轮迹,压实度达到规定要求为止。

(4)碾压时,如表面水分不足,应适当洒水。

发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要及时翻开重新拌和,或用其他方法处理,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5.3.2.5接缝处理

(1)用摊铺机混合料时,中间不宜中断。

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未端。

(2)人工将碾压完成的灰土末端混合料弄整齐,在紧靠混合料处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3)若停滞时间较长,应在靠近方木处配上1米长的灰土,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少许,以保证继续摊铺时有良好的接茬。

(4)采用人工摊铺时,在接茬处被压路机压过的部位,在下次进行碾压时要刨除掉,或洒水重新拌和,以尽量与新铺料的技术参数保持一致。

(5)应避免纵向接缝,如摊铺机的摊铺宽度不够,必须分两幅摊铺时,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约5~8米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前后靠近一起进行碾压。

5.3.2.6养生与交通管制

碾压完毕后进行养生并保持一定湿度,一般养生5~7d,养生期间封闭交通。

当采用覆盖措施,不能封闭交通时,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其他车辆车速不超过30km/h。

5.3.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5.3.3.1施工准备

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中粒式和粗粒式I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集料最大公称粒径不超过20mm。

沥青混凝土施工前,进行室内和现场生产性试验,以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施工工艺和碾压参数、机械设备运行程序。

(1)沥青、集料、填料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2)经配合比确定的各类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3)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和厂(站)采用拌和机械集中拌制。

拌和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

混合料应拌和均匀,沥青结合料应全部裹覆所有混合料的矿料颗粒。

5.3.3.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1)选用大吨位混合料运输车,有利保证混合料的运输质量,能有效防止混合料温降和离析现象,常用的混合料运输车在15t以上;为了防止粘板,应在自卸车底板、侧板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

水=1:

3),但不应有余液积累。

(2)拌和机向运料车卸料时,每卸一次混和料应挪动一下汽车位置,采用前后装料法以减少装料离析,运料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保证混合料供给。

(3)摊铺开始时,在施工现场至少应有5辆车等候卸料;在开始摊铺时,采用后到位的车辆先卸料,保证摊铺机起步的正常运行。

运抵现场的混合料,应逐车检测,并作详细记录,对温度过低、有夹团或有拌和不均匀的混合料,禁止摊铺。

5.3.3.3摊铺

(1)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检查确认下层质量。

当下层质量不符合要求时,不得铺筑沥青混合料。

(2)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采用专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机作业速度要均匀一致,作业过程中速度不可任意调整。

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的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

(3)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宜用人工反复修整。

(4)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最低不低于5℃,低温施工时,每次卸下的混合料应覆盖毡布保温。

(5)在雨季铺筑沥青路面时,应加强气象观测,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进行压实时应予铲除。

5.3.3.4碾压

(1)道路沥青混合料压实宜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三轮钢筒式压路机、轮胎压路机、振动压路机等机械。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2)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应按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

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1)初压:

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摊移、发裂。

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

初压应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装置的振动压路机碾压2遍,初压后应检查平整度、路拱,必要时应修整。

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得突然改变,压路机起动、停止应缓慢进行。

2)复压:

紧接在初压后进行。

复压宜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也可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

碾压遍数应经试压确定,并不少于4~6遍。

复压后路面达到要求得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

3)终压:

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终压不宜少于2遍,路面应无轮迹。

路面压实成型的终了温度,采用钢轮压路机不低于70℃;采用轮胎压路机不低于80℃;采用振动压路机不低于65℃;

(3)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

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停止振动。

(4)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挡墙等构造物接头、拐弯死角及某些路边缘等局部地区,应采用振动夯板压实。

(5)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路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6)开放交通沥青混凝土路面应待摊铺层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5.3.3.5施工接缝

由于渠道渠顶道路宽度仅为3.4米,通过对摊铺机配料仓的调节可满足施工要求,因此不存在纵向接缝处理问题。

横向接缝时,可将接茬处用切割机切割整齐,并对相接面打扫干净,重新喷洒透层油,以便于与下个施工面形成良好的连接。

横向接头处宜采用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并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如有不符合要求时整改。

5.3.3.6沥青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的检查应以钻孔法为准。

沥青摊铺施工完成后,承包人应将全线以1~3km作为一个评定路段,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的有关规定频率,随机选取测点,对沥青混凝土面层进行检测。

5.4路缘石、警示柱,平石等施工

5.4.1路缘石安装

按设计尺寸精确对渠道两侧进行测量放样,直线段可每10m一个点进行控制,曲线段按5m一个点进行控制,以此保证路缘石直线段平直,曲线段顺畅,安装时要及时,对若不能及时安装完成的路缘石,要沿开挖沟槽一侧依次摆放整齐。

路缘石开挖基础沟槽在找平前,要清理好基面,不能有杂物等散落在沟槽之内。

在沟槽清理完成以后可采用粗砂和细砂的混合料进行找平,采用人工用木锤等夯实设备进行基础夯实,夯实完成后进行下一步路缘石的安装工作。

路缘石安装时,砂浆垫层和勾缝砂浆严格按照实验室砂浆配比,砂子可选用细砂,标号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砌筑采用M7.5号砂浆,勾缝采用M10号砂浆,每段完成以后,要覆盖草席子并进行洒水养护3天。

采用坐浆法,安装时用线绳控制路缘石的顺直度,然后用水平尺进行检查,砌筑平顺,相邻两块路缘石采用木条控制,其缝隙的宽度不应大于1cm,砌筑时砂浆要饱满,安放时要轻轻的敲击顶面,使砂浆溢出少许即可,保证预制块安放牢固。

5.4.2警示柱安装

在顺渠道方向采用全站仪对布置的警示柱位置进行精确放线,在基槽开挖完成以后,要对槽底进行的找平,再后人工夯实沟槽基面,然后把渠道衬砌时预留的复合土工膜展平,把预制好的警示柱调整位置后安放整齐,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沟槽开挖基础夯实可参考路缘石安装施工)

5.4.3平石安装

核对道路中心线无误后,依次测量出路面边界,进行放样定线,定出边桩,按设计的路面纵坡,计算出侧石顶标高,放出施工线,并挂线施工线,相邻侧石接缝必须齐平,缝宽1cm,其坐浆可按照路缘石砌筑方法进行施工。

6、通信工程

6.1硅芯管道布置

6.1.1渠道工程硅芯管布置

(1)渠道半挖半填段有纵向排水沟,硅芯管道铺设于一级马道的纵向排水沟外侧,管道中心线距排水沟中心线0.39m,埋深0.6m(管道中心线距排水沟顶高程);

(2)渠道半挖半填段无纵向排水沟,硅芯管道铺设于一级马道下,管道中心线距外侧路缘石B1.0m,埋深0.9m(管道中心线距成型路面顶高程);

(3)硅芯管道遇到沿线跨线桥时,若渠道马道低于跨线桥桥梁时,可按上述位置进行布置,否则硅芯管通过连接坡道外绕至渠道马道上,爬升时要缓慢放坡,同时在桥梁引道处距桥梁搭板外侧1.0m,深度1.2m处埋设1根外径为114×4.5mm的镀锌钢管,钢管两端应长于桥体0.5m,各桥梁钢管长度详见施工图纸,硅芯管从内穿过。

(4)渠道方向硅芯管引致各建筑物降压站时,采用5孔外径为114×4.5mm的镀锌钢管进行连接,5孔钢管按上层2孔下层3孔布置,采用扁钢焊接固定,扁钢每隔3m焊接一道,钢管长度详见施工图纸,硅芯管从内穿过。

(5)硅芯管道过各建筑物交通桥时,采用在交通桥一侧锚固角钢支架,距交通桥两端间隔0.3m,中间间隔0.8m进行布置,上部固定2孔外径为114×4.5mm的镀锌钢管,通过U型卡固定在角钢上,硅芯管从内穿过。

6.1.2滏阳河渡槽硅芯管布置

(1)渡槽进口与出口处新建左右岸联通管道,管道敷设于生产桥一侧,采用角钢支撑固定,角钢焊接于预埋钢板上,钢管管道经鞍型管卡固定在角钢上。

(2)渡槽槽身段硅芯管道铺设于槽式桥架内,选用300mm×150mm热镀锌槽身桥架,槽式桥架安装在渡槽顶右侧护栏内,槽式桥架采用在预埋铁件上焊接的方法固定,预埋件间隔应小于2m。

(3)左右岸联通管道为:

白、红、紫、紫;槽式桥架内硅芯管道由左至右(水流方向)依次为:

白、红、蓝、绿。

6.2硅芯管施工工艺流程

 

 

6.3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6.3.1混凝土拌合

渠道工程用于硅芯管包封及手孔井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为C15,滏阳河渡槽及马磁铁倒虹吸硅芯管所使用的混凝土标号为C20,混凝土采用拌合站统一进行拌合,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合比。

6.3.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6m3混凝土罐车,现场浇筑方量提前与拌合站进行联系,以便安排好混凝土罐车,采用人工进行卸料。

6.4硅芯管道施工

(1)按硅芯管设计图纸的位置先进行施工放样,直线管道,自手孔中心处开始,沿管线每隔100m宜设一桩;设计为弯道时,桩应适当加密。

(2)硅芯管在铺设前,应先检查硅芯管两端帽是否有脱落,并补齐、封堵严密。

严禁布防过程中有水、泥土及其他杂物进入管内。

(3)同沟布放2孔以上硅芯管时,应采用不同色条的硅芯管作分辨标记。

自渠道左岸至右岸(水流方向)干线硅芯管排序左岸为:

白、红;右岸为:

蓝、绿。

引接段自渠道左岸至右岸(水流方向)干线硅芯管排序左岸为:

白、红;右岸:

蓝、绿;引接管道为紫色。

(4)管沟开挖应平直,沟底平整无硬坎,无突出的坚石和石块,必要时管沟铺10cm的细土或砂进行找平,沟槽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通常比管群排列宽度每册各大于100mm。

沟坎及转角处应将管道沟清平、裁直,使之平缓过渡,转角处的弯曲半径应大于600mm。

(5)硅芯管可采用“固定拖车法”或“移动拖车法”等进行铺设,“固定拖车法”是先将硅芯管外端从盘上取出,并转动转盘,抬起硅芯管沿沟槽方向前进,待所需硅芯管全部从盘上取出后,将硅芯管由始端开始向前放入沟内;“移动拖车法”是先将盘上硅芯管外端拖出一定距离后,固定在沟槽适当位置的锚桩上,然后用汽车牵引装有硅芯管轴盘的拖车,沿沟槽方向前进,将硅芯管由始端顺序放入沟内。

铺设从设计的上一个手孔井开始,到下一个手孔井结束。

(6)开挖后沟槽内的硅芯管,每隔10m距离采用塑料扎带对管道捆绑一次,以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