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科普征文3.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14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科普征文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震科普征文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震科普征文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震科普征文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震科普征文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震科普征文3.docx

《地震科普征文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科普征文3.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震科普征文3.docx

灾 难 的 呼 唤

马可·奥勒留说过:

“纵使你能再活三千年或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生失去的生活都是他现在正在过的,任何人所过的生活也是他正在失去的,因此最长的最短的生命都是一个样。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

”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一种力量来直视现在的意义和死亡本身,明白“死亡不过是自然的一种运行,若有人被自然的运行所吓倒、他就是个孩童!

地震是地球上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其中大多数震级较小或发生在海底等偏远地区,不为人们所感觉到。

而一些大的地震可直接造成建筑物的破坏甚至倒塌,破坏地面,产生地面裂缝、塌陷等。

发生在山区还可能引起山体滑坡、雪崩等,而发生在海底的强地震则可能引起海啸。

余震会使破坏更加严重。

汶川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

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同胞罹难,举国同悲。

5月本是美丽的季节,然而因为汶川地震死亡、伤痛取代了绿肥红瘦,泪水侵湿的日历记录着我们的国殇。

在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满脸是血的北川3岁的朗铮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

当我看到这条消息时震惊了,郎铮才3岁就懂得感恩太感人了。

汶川地震感人的事数不甚数。

灾难可以毁灭一切物质,却无法摧毁人的意志。

既然生命如此短暂且充满变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享受幸存的生命,有什么理由长久颓废下去呢?

一位3岁的孩子,一名不谙世事的娇小子,他本该在父母的怀里撒娇。

然而无情的天灾让他的童年变得深沉而成熟,他从一个小男人的阳刚之气,解读了人生的坚忍不拔——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房屋,毁坏我们的家园,但永远摧不垮我们的意志。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中华民族钢铁般血性在此得到了最完美最真切的展现和诠释。

人们刚走出地震的阴影,更大的灾难又来临了,只因沉睡的山脉伸出了个懒腰,世间的秩序顿时乱了套。

大地蚕噬,泥水洪流,悲伤已成了定局——青海玉树。

原本鲜美的花儿垂下了张扬的头,原本翻腾的湖里搅动着浑浊的泪水。

大地泣诉着,用它那嘶哑的喉音,没有鸟鸣,不见生灵,只有浑浊、潮湿、滴答的雨泪。

然而这一切却见证和记载了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的奋斗历程。

眼前的荒凉是历史的遗痕,更是唤醒我们生命自觉的力量。

既然命运驱赶着我们来到了人生的断裂层,并将我们放置于命运的跌落点,面对触目惊心的荒惊,惊吓与沉沦只会使我们瘫软在地。

何不抛开我们对命运的不满之情,启动生命储藏的全部力量奋力一跃?

珍惜我们唯一所拥有的现在,平静地调节自已每一天的行为和念头,好好地生存,正是逝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这场大悲痛所带给我们的淡定。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叶秋香 指导老师:

苟家起)

地震能预测吗

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数不清的地震,死者已矣,却让生者恐惧。

于是想起我小时爷爷讲的一件事:

大约是70年代初期,在大理至保山的320国道上,有数不胜数的大小蛇只横绝公路,向着点苍山的方向爬去,绵延三日方绝迹。

不久,邻近地区传来有地震发生的消息。

近日,随手翻阅了一本关于地震方面的宣传册子,里面提到唐山大地震时,有一列载人列车驶入唐山前,驾驶员偶然看见城市上空出现奇异光团,就紧急刹了车,这一刹车就将一车人从死亡的边缘挡了回来。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由此可见地震之前或多或少往往是有一些征兆的。

那么地震能预测吗?

如能像天气预报一样该多好啊!

据大理州地震局宣传材料称:

我国目前地震预报还处在多学科经验性探索阶段,目前我国地震中期预报准确率约50%,短期预报准确率约15%。

我国地震研究人员对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以及1995年云南孟连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报,且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

此外,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也作出了成功预报。

因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作为唯一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的国家,我国还被载入史册。

由此可见,诸多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也阐述过类似的观点,他反对“地震不可预测论”。

虽然如此,但由于受经验、科学技术的限制,我们对地震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因此,还得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地震知识素养的提高。

从人民群众方面讲,我们知道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有一些异常变化的,因此要特别注意一些异常现象。

如井水出现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冒气泡;动物方面出现:

老鼠搬家往外跑,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冬眠麻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植物无故大片枯死等;此外发现奇异的声光现象也要特别引起注意。

如发现以上现象时,能尽快上报政府职能部门,对地震的预测是有很大帮助的。

从地震科技工作者方面讲。

因为地震监测的主要内容有测震、地形变、地电、电磁、重力、水位、水化学、流量、水温等的观测外,还有地应力、电磁波、地声、地光、气象因素等。

所以不仅要认真监测,还要不断促进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同时能加强新的科技成果运用于地震预测的水平,以适应观测的需要。

当然,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目前,像全球卫星定位仪、卫星遥感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也逐步应用到了对地球的科学观测研究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群众防震知识的普及提高。

像清朝冯可参在1668年山东郯城发生8.5级地震后的《灾民歌》中所写的:

“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

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吓哭祈新魂。

”这种由地震带来的悲惨局面是会一去不复返的。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白银芬 指导老师:

李家伟)

地震的警示

在自然灾害中,有个令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地震。

它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个个鲜血淋漓的标记,也给予人们一次次警示。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发生了特大地震,24万余人在灾难中丧生,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一座工业城市毁于一旦……2008年5月12日,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四川的汶川县,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上万人死伤。

曾经美丽的家园顷刻间化为废墟,曾经完整幸福的家庭刹那间支离破碎,多少人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多少心灵将受到无法弥补的创伤。

在地震面前,人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无法阻止亦不能控制,其可怕之处在于此,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掌握地震的规律,做好地震避险工作,防患于未然。

我们必须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防震和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

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在来临之前都有一些预兆。

通常,在地震发生之前,地下水往往会发生异常,如:

水位上升或下降,地下水发浑,变味、冒泡。

另外就是动物异常,如:

牛马不进圈,嘶鸣不止,老鼠搬家,蛇出洞等。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如发现异常,则一段时间内不可疏忽大意。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一般的有感地震或者远震不用外逃,因为这种情况对人身安全不会造成威胁。

在遇到强烈破坏性的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或者墙角处,不管躲在哪里,一定要避开墙体薄弱部位,躲过主震后应迅速撤离至户外开阔地,千万不要跳楼或者站在窗子外,撤离时候要保护好头部、鼻、耳等重要器官。

应就进躲避可以把伤亡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这是值得庆幸的事,切不可冒着大地颤动的危险往室内取物或救人。

要等地震危险期过后,再设法去抢救。

如果不是在空旷地,则需避开周围的建筑,双手抱住头部蹲下。

地震中不幸被埋在废墟下的人员,即使身体不受伤,也可能会有吸入烟尘导致窒息的危险最后,因此应用手、衣服或衣袖捂住口鼻。

另外,应该想办法把手脚挣脱开来,用砖块木头等支撑可能塌落的重物,尽量将“安全空间”扩大,保持足够新鲜的空气呼吸。

无力自救时,应减少体能消耗,坚持的时间越长,得救的希望越大。

地震是可怕的,它破坏力大,所到之处,哀鸿遍野;但同时它给予我们一次次警示:

地震虽无法阻止,但可以防范。

让我们重视地震避险工作,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

(巍山县职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孙云仙 指导老师:

郑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