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1451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品教案青山不老Word格式.docx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不紧不慢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

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

(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

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

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八条沟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

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

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

这就是——生:

“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

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

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

【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

“肆虐”,什么叫“肆虐”?

——任意残杀或迫害。

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

“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

)志:

文字记录;

县志:

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

(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

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

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

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

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

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

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

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

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

b.生活的简单清苦;

c.同伴离去的坚持;

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

e.有福不享;

f.选择青山为归宿;

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艰苦)

小结:

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

【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

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

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

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

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

【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向学生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

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受益,这也是新课标里要求的。

出示重点词语,加深理解课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内心世界。

抓关键句子,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读懂“县志”记载的事实,可以对晋西北的恶劣环境了解得更深。

这一事实能烘托出老人不怕艰苦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在了解到晋西北恶劣的大环境之后,再来引导学生看看老人面临的小环境,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老人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全部了解,才能使我们看到一位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老人。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

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

内容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

小环境艰苦

无私奉献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二、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 B.表语意转换 C.表声音断续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  )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  )

三、读句子,做练习

1.风大作时,能逆(  )吹牛马使倒(  )行,或擎(  )之高二三丈而坠(  )。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

__________ 逆:

__________ 擎:

__________ 坠:

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取得的成绩;

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答案】

1、茁壮粼粼肆虐恶劣宏伟起伏

二、1.B2.A3.C

三、1.

(1)nì

 dà

o qí

nɡ zhuì

(2)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3)大风刮起时,能将牛马吹得倒退,或将它们吹到空中两三丈高,然后又落下来。

2.

(1)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会老。

四、绿化山林,改造山沟 山沟大环境的恶劣险峻 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 村干部的介绍和老农的陪同参观

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

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

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

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

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介绍】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zà

i)     险恶(wù

è

  归宿(sù

 xiù

)     不禁(jīnjì

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不()不()不()不()不()

()()共存日月()()三()五()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他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先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

)。

接着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

一是山沟的大环境的恶劣险峻,衬托();

二是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

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

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

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zǎi载人è

可恶sù

星宿jīn禁止

二、不(紧)不(慢)不(知)不(觉)不(明)不(白)

(山)(川)共存日月(同)(辉)三(番)五(次)

三、1.梁衡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文章的中心意旨

四、1.爱护花草树木,不要破坏花草树木。

2.好。

这样的语言委婉,容易让人接受,比生硬的说教好。

创新教案

《七律·

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2个生字;

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

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

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谁愿意读?

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

这五岭是哪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

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

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

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

红军是怎样面对的?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

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

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

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B出示:

铁索桥【XX图片】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

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

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

(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

(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

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