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79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docx

新课标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

201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课时学案(世界古代史部分)

【课时】第1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古代史

(1)上古人类文明、中古人类文明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

①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②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③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④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⑤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⑥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⑦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⑧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考点辅导】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约公元前3000年,埃及形成统一国家。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力的象征,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剥削、压迫努力的历史见证),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下游。

其中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2、古巴比伦的《汉漠拉比法典》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漠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1)目的: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漠拉比制定了法典。

(2)内容:

宣扬“君权神授”,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

还规定了惩罚奴隶的办法。

(3)实质:

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4)意义:

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世界史上P9新月沃地、p10“汉漠拉比法典石柱”图

3、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即两河流域),古中国文明产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所以四大文明都处于大河流域,因为大河流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土壤肥沃,有利于从事农业生产,气温适宜,有利于早期人类生存。

所以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了不同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

各个不同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个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能通婚。

(3)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表格;见世界历史上册P11)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1)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最着名的是雅典。

(2)在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表现为:

A、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B、全体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3)评价:

伯利克里毕竟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家,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专政,民主权利只是占少数人口的奴隶主阶级才能享有。

6、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1)公元前8世纪建立罗马城。

(2)公元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逐步政府意大利半岛。

(3)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发动三次“布匿战争”,打败了迦太基,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

(4)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严重的社会危机。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不久被杀。

(5)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皇帝。

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7、日本的大化改新

(1)历史背景:

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外----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开始:

7世纪中期,政变成功后,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2)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

容的改革。

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8、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1)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改革:

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采邑制)。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

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3)罗马教廷的地位:

在西欧,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表现为:

A、政治上------鼓吹神权高于王权,与王权分庭抗礼;

B、经济上------罗马教会接受国王的赐赠地产,再加上本身巧取豪夺,占有西欧三分之一的土地,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丕平献土);

C、思想文化上----垄断文化,神权高于一切。

P29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9、西欧城市的兴起

(1)10世纪开始,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海湾地区、渡口附近、堡垒周围)

(2)城市自治的两种方式:

金钱赎买和武力(法国琅城的例子)

(3)历史意义:

A、在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市民阶级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B、在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

城市还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国家的统一;

C、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2011·江西)7.陈文同学准备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

他探究的内容应包括()B

①古代埃及文明②古巴比伦文明③古代印度文明④古代希腊文明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1·山东威海)21.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l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B

A.恺撒B.汉谟拉比C.伯利克里D.屋大维

(2011·山东青岛)28.《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

“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A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C.《刑法典》D.《商法典》

(2011·山东青岛)29.“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但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却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B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

(2011·广东深圳)24.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下图中的()B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011·湖南岳阳)13.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在两河流域孕育的古代人类文明是()A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印度文明C.古希腊文明D.古埃及文明

(2011·湖南长沙)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C

A.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B.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2011·湖北荆州)15.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B

A.雅典卫城B.金字塔C.空中花园D.长城

(2011·江苏南京)21.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某人“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象征罗马已刷共和国转变为帝国。

此人是()D

A.伯利克里B.凯撒C.亚历山大D.屋大维

(2011·江苏徐州)11.罗马共和同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

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D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C.陪审法庭D.元老院

(2011·浙江杭州)4.由男性公民参加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国家大事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B

A.古代埃及B.古代雅典C.古代斯巴达D.古代罗马

(2011·山东东营)15.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A

A.雅典的民主政治B.印度的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2011·湖北鄂州)10.一位英国历史学家说:

“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

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2011·江苏泰州)14.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C

A.对外交流频繁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D.农耕文明发达

(2011·四川自贡)25.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

其中“汉化”是指()B

A.汉漠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2011·四川自贡)26.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8世纪中叶时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该帝国是()A

A.阿拉伯帝国B.古希腊C.古代波斯D.奥斯曼土耳其

(2011·广东佛山)12.7世纪早期,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

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

(2011·湖北黄石)25.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D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2011·江苏常州)24.右图反映的是()A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2011·湖北孝感)30.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

其根本原因在于()C

A.封建城堡的修建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D.交通事业的发展

(2011·江苏盐城)18.对右侧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

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的方式向帝王效忠

C.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D.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二、填空题

(2011·四川内江)4.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经过十年征战,建立起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13世纪中后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马可·波罗是(国家)人。

4.亚历山大;意大利;

(2011·山东青岛)4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代)开始的。

秦始皇统一文字,把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古代埃及使用文字,对后来的字母文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使用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1.商朝;小篆;隶书;象形;楔形。

(2011·江苏无锡)30.最早诞生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希腊雅典在▲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

30.古埃及;伯利克里。

三、改错题

(2011·安徽芜湖)12.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前的【】内打“√”,错误的在题前【】内打“×”。

(6分)

【】(5)马可·波罗在元朝朝廷里任职,还到各地视察,他曾出使日本,他在《马可·波罗行纪》里记述了日本的情况。

(5)【×】;

(2011·福建龙岩)24.7世纪中期,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进入了奴隶社会。

24.错误:

奴隶社会;改正:

封建社会。

(2011·湖南长沙)1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国王是最大的封建主。

14.F

(2011·湖南株洲)27.古代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

(2011·湖南娄底)25.《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四、材料分析题

(2011·湖南邵阳)2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政权更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史上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名称。

(6分)

材料二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存在的重要因素。

汉字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等演变过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4分)

①材料二中的

字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

②我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除古代中国外,全球其他地区的王朝覆灭后往往意味着人种、文化、宗教的更替,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等都是如此。

但中国的王朝却仅仅意味着坐天下者不同,其他一切照旧。

这使中国文明获得了使西方史学家十分称奇的连续性。

使中国文明连续不断的原因是很多的,有制度、文字、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缪人凤《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的内在原因及启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两个小题。

(7分)

①用直线连接下列文明古国与其相关内容,使之正确对应。

古埃及种姓制度

古印度金字塔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②归纳材料三中作者的基本观点,并用材料一、二中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21.

(1)秦朝、西晋、隋朝和元朝。

(2)①D;②由繁到简,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

(3)①古埃及——金字塔;古印度——种姓制度;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②观点:

中国文明具有连续性;史实:

中国政权的更替并没有使中国汉字发生更替,汉字自古至今仍一脉相承。

(2011·山西)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

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机构管理贸易。

高宗末年,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十一二世纪,西欧城市居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

法国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起初,琅城市民用巨款向城主赎买了自治权,但城主挥霍掉赎金后,背信弃义地取消了城市自治权。

被激怒的市民拿起武器,进行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后来,总市民阶级中分化出富裕商人和银行家,这些人发展成早期的资产阶级。

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哪句话反映了开封城商业的发达?

(1分)

(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说的是什么现象?

(1分)

(3)宋朝对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4)《宋史》曰: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说明了什么?

(1分)

(5)材料二叙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

(6)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

(1分)

18.

(1)“每一交易,动辄千万”(1分)

(2)城内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商业繁荣,买卖兴盛等)。

(1分)(3)政府重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1分)(4)国家的经济重心移至南方(国家财政依赖于南方)。

(1分)(5)琅城起义(法国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1分)(6)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分)

【课时】第2课时

【复习内容】世界古代史

(2)文明的冲撞与融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

识记层次:

①了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征服地中海世界等基本史实;

②知道马可波罗来华,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③了解了解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④知道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⑤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⑥了解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考点辅导】

1、希波战争

前5世纪早期,崛起于西亚的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希腊军民顽强战斗,彻底战胜波斯侵略军,赢得战争的胜利。

奥运会上的“马拉松长跑“项目就是为了纪念其中一次重要的战役“马拉松战役”的英雄菲迪皮茨。

2、亚历山大东征

(1)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强大起来,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亚历山大东征:

扫荡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波斯帝国→远征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评价:

亚历山大的东征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伴随着暴力和血腥,但在客观上又使希腊文明与古代东方文化相结合,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罗马帝国的扩张

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到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幼发拉底河,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4、马可·波罗来华

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在元朝任职。

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到意大利后,根据他的口述有人写成了《马可·波罗行记》一书,在欧洲广为流传,书中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5、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

古代印度人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并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单的计数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16世纪初,“阿拉伯数字”的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次后,“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成为世界上共同使用的数字。

(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6、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友谊;

(2)传播了先进的文化与生产力,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3)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息息相通的整体;

★在古代世界,充满住强国与弱国,以及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和碰撞。

这个过程伴随着暴力、奴役和压迫,但是在客观上也导致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7、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1)埃及象形文字:

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两河流域楔形文字:

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在前3000年左右创造的,被西亚各民族所采用。

(3)腓尼基字母文字,22个字母,为以后的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埃及象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希腊字母→罗马人的拉丁字母(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8、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

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他发明的螺旋式水车,可用来排水或灌溉。

名言:

“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9、了解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产生和传播

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出现了佛教。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称释迦牟尼。

汉朝时传入中国。

佛教后来成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

公元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地区。

创始人耶稣,他出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出生的那天为圣诞节。

公元7世纪初,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伊斯兰教。

创始人穆罕默德。

他及继承者通过多年的传教和征战,建立了阿拉伯帝国。

【直击中考】

一、选择题

(2011·四川自贡)23.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

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D

①亚历山大东征②阿拉伯数字西传③希波战争④马可·波罗东游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011·山东青岛)30.不管世界各国的文字多么不同,阿拉伯数字却不需要翻译,人们都能认得。

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首创,它的创造者是()B

A.古代苏美尔人B.古代印度人C.古代埃及人D.古代犹太人

(2011·福建福州)15.右图中第三行记数符号的最早发明者是()C

A.古埃及人B.古巴比伦人

C.古印度人D.古希腊人

(2011·山东威海)2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是古代()D

A.阿拉伯人B.埃及人C.巴比伦人D.印度人

(2011·山东临沂)17.右图中,国际通用的10个数字最初是由下列哪一古代人发明的?

()A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中国人

D.埃及人

(2011·湖南岳阳)14.下列人类文化成就与古代印度相关的是()A

A.阿拉伯数字的发明B.杠杆原理的发现C.《荷马史诗》D.《天方夜谭》

(2011·山东淄博)5.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被誉为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的是()A

A.阿拉伯人B.希腊人C.印度人D.罗马人

(2011·河南)12.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C

A.阿拉伯人充当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

B.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

C.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向单一,即西方向东方学习

D.马可·波罗是促进东西方交流的杰出代表

(2011·安徽芜湖)9.右图所示的路线传播的是()A

A.佛教

B.阿拉伯数字

C.活字印刷术

D.基督教

(2011·江西)8.右边示意图描述的是()A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2011·四川内江)23.右图是哪一宗教的传播线路()B

A.佛教B.基督教

C.伊斯兰教D.道教

(2011·湖南邵阳)10.圣诞节、复活节都与纪念耶稣有关。

奉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是()D

A.道教B.佛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2011·山东东营)16.如果有人在清真寺里朗诵《古兰经》,那么该人信奉的宗教应是()D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011·山东潍坊)15.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三大宗教。

其中最早传人中国的是()B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011·湖北荆州)16.随着中西文化碰撞的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传人中国,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其中“圣诞节”与下列哪一宗教有关?

()C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2011·广东深圳)21.阿拉伯借助宗教的号召力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这一宗教是()C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2011·安徽)6.科学家智慧的火花照亮了人类前行的步伐。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A.阿基米德——杠杆定律

B.牛顿——相对论

C.爱因斯坦——万有引力定律

D.袁隆平——制碱工艺

(2011·山东聊城)23.要了解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首先应查阅()B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马可·波罗行纪》D.《哈姆雷特》

(2011·新疆乌鲁木齐)11.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下列选项中,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是()D

A.《汉谟拉比法典》B.《马可·波罗行纪》C.《天方夜谭》D.《荷马史诗》

(2011·福建莆田)14.下列图片中的建筑物风格各异,其中反映伊斯兰建筑艺术典型风格的是()D

A.希腊帕台农神庙B.罗马圆形竞技场C.巴黎圣母院D.麦加清真寺

(2011·江苏无锡)14.“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托起。

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

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跑了出去,大声喊着‘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