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87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docx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

清明节主题队会

三(7)中队郑敏

活动时间:

2013年4月2日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

全体学生

主持人:

钱彦霖呼筱菡

活动目的:

1、通过队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3、通过教育,让学生感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准备:

清明节来历和风俗等资料的介绍

活动过程:

全体立正!

出旗!

奏乐(放录音)!

敬礼!

礼毕!

请坐下!

引入:

师朗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问:

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对,是《清明》。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清明时节忆先烈”革命传统教育主题班会。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班会中有所收获。

主持人甲:

春天,万物复苏,盎然春意。

主持人乙:

春天,是最令人向往的季节。

主持人甲:

人们总不会忘记,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

主持人乙:

看烈士事迹,学烈士精神,踏上红色之旅。

主持人甲:

看到了吗,聆听了吗,感受到了吗?

主持人乙:

革命烈士的英勇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介绍清明节:

主持人甲: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的4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主持人乙:

对,那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说起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就会想起一个人——介子推。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介子推的故事吧。

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

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

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

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

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

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清明节习俗的介绍

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关于清明节习俗,能来介绍一下吗?

主持人甲:

谢谢为我们做的介绍,现在,我又多了解了一些关于清明节的知识了。

  主持人乙: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我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一种形式了。

四、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

 主持人乙:

王二小真了不起,年纪虽小却那么勇敢。

  主持人甲: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

  主持人乙:

是他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主持人甲:

下面,再让我们聆听一个关于夏明翰的故事。

五、诗歌朗诵《英雄赞歌》:

  鲜花   像灿烂的火把燃烧在眼前……

  五星红旗  像熊熊的烈焰映红了苍穹……

  面对庄严的墓碑  我们心如潮涌

  面对先烈的英灵  我们热泪盈眶……

  耳边,仿佛还震荡着激烈的枪炮声

  眼前,好像还弥漫着战斗的浓浓硝烟……

  永远不会忘记    身先士卒,革命志士逞英豪

  永远不会忘记    力战顽敌,一片丹心照乾坤

  一个声音高喊着  勇往直前,战斗不息……

  是你们  使天空变得晴朗高远

  是你们  使大地变得瑰丽斑斓

  是你们  使阳光变得灿烂辉煌

  是你们  使春风变得和煦温暖

  高亢的国歌在耳边响起  鲜艳的国旗在空中飘扬

  听,革命先烈  鲜红的热血

  谱写的英雄赞歌  是多么的嘹亮,多么激昂……

 主持人甲:

先烈们的故事,我们记在心里,我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主持人乙:

先烈的爱国精神让我们动容,更应在我们身上延续。

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主持人甲主持人乙:

我宣布,《清明时节忆先烈》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师:

今天,在《清明时节忆先烈》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同学既了解了清明节的一些知识,又知道了一些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的事迹。

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你们能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正直无私的人,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1)到了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祭祖扫墓了。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唐代杜牧的名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2)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个放风筝的习俗。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在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六、“忆先烈英雄”故事会。

每组推荐一个人来讲事先搜集好的英雄故事。

 辅导员总结:

今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希望同学们在这个以纪念为主题的情绪节日中,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

呼号。

大队长:

全体起立,请辅导员老师带领我们呼号!

辅导员: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

时刻准备着!

退旗:

(播放退旗曲。

全体队员静立、敬队礼,目送队旗退出会场)

队会结束。

 

 

 

 

忆先烈英雄故事

沂蒙革命先烈廉洁故事

三年级7班----钱彦霖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

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

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

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

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

“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

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

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

“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

”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忆先烈英雄故事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三年级7班----杨丽红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

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

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

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

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

 

忆先烈英雄故事

邱少云的故事

三年级7班----田博屹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1931年出生于四川铜梁(今重庆市铜梁县)。

13岁那年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

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

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

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

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

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

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

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伪装茅草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

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一动不动,像一块巨石。

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

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

才过了二十分钟,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

40多年来,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然而,人们却不知道,这样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英雄,却差点成了无名英雄。

次日中午时分,敌人向潜伏区打来几发燃烧弹,烈火烧着邱少云的衣服、鞋袜,直至烧遍他的全身,可他至死都是一动不动。

牺牲时,他年仅26岁。

忆先烈英雄故事

葛振林:

传奇人生

三年级7班----李梦雅

60多年前,他在河北狼牙山的纵身一跃,被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最悲壮的一幕。

2005年3月21日晚11时11分,在湖南衡阳169医院,狼牙山五壮士最后惟一的幸存者葛振林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经抢救无效,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88岁。

他充满血与火的人生从此永远定格。

葛振林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

他1937年5月参加革命,1940年2月入党,参加过湘西剿匪和抗美援朝,历任参谋、连长、省军区警卫营长、衡阳军分区后勤处副处长等职。

离休后一直住在衡阳警备区干休所安度晚年。

离休后的葛老仍发挥余热,担任了驻地10余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经常去学校热心为孩子们说故事,讲传统、谈理想。

他还先后到北京、河北、河南、湖北、广东、广西等10多个省(区)的部队、机关、学校和厂矿,义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00余场次,听众40多万人次。

去年11月11日,葛老因病入院接受治疗,当时被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陈旧性肺结核、前列腺肥大”等多种病症。

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病情曾有所好转。

但今年3月15日老人病情突然加重,医院在向衡阳警备区干休所下达病危通知书的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全力抢救,并分别从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及长沙、衡阳等军地医院请来呼吸科专家会诊。

葛老病重的消息传出后,社会各界给予深深关注。

衡阳市委书记徐明华、市长贺仁雨,衡阳警备区司令员杜兆清、政委许金池等领导均赶到医院看望。

葛老病逝后,当地群众纷纷敬献花圈,前往殡仪馆悼念。

忆先烈英雄故事

抗战英烈:

赵尚志

三年级7班----图玛热斯

赵尚志(1908―1942)辽宁朝阳人。

1925年考入哈尔滨许公工业学校。

同年“五卅”运动中,积极开展募捐、抵制日货等活动。

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因参加反帝爱国斗争,被校方以“不守校规”之名开除学籍。

同年11月,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

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曾积极参与抗议活动和营救被捕的中共党员。

同年夏到哈尔滨,领导进步青年进行革命斗争。

1926年底至1930年4月,曾2次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经营救出狱。

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

曾与杨靖宇等到工厂、学校宣传抗日,组织工人、学生参加抗日义勇军。

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

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等职。

在东北地区早期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战斗中,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后英勇牺牲。

时年34岁。

 

忆先烈英雄故事

黄继光(1930~1952)

三年级4班----孙宇乐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

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

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

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

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

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

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

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

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忆先烈英雄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

三年级4班----罗羽柔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

“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

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

”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

“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忆先烈英雄故事

刘胡兰

三年级4班----藤诗桐

1、(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忆先烈英雄故事

朱德的扁担

三年级4班----桑晨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忆先烈英雄故事

王二小

三年级4班----滕诗桐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忆先烈英雄故事

《抗日小英雄王朴》

三年级2班----赵明阳

王朴生于1929年,牺牲于1943年,河北省完县人。

他生长的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4岁。

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

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

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拱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

“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

”。

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

“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

”“不知道!

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

”王朴面不该色得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

“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

”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

”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就这样,王朴英勇的为自己的祖国献出年轻的生命。

 

忆先烈英雄故事

刘胡兰

三年级2班----李想

1、(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

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

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

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

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忆先烈英雄故事

朱德的扁担

三年级2班----陈雨宣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忆先烈英雄故事

王二小

三年级2班----卓甜甜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

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忆先烈英雄故事

常恩多(1942年8月9日病逝,终年47岁)

三年级2班----买吾兰江

  常恩多原任国民党百十一师师长,后于重病中率部起义,病逝前一天将部队交给了党和人民。

他一生廉洁清苦,家庭陈设就象一家普通老百姓。

在南通驻防时,居室只有一床一桌,每天吃的是高梁米饭、菠罗叶饼、小豆腐等东北乡土饭食。

在他病危嘱托后事时,不提妻子和孩子,却关切地询问遭国民党顽固派逮捕后越狱逃走的三三三旅旅长、中共地下党员万毅什么时候回部队。

他把仅有的60元钱送给了服待他一年多的徐文斌,又把一套呢军装送给跟随他19年的副官刘唱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