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03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中图版 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节 单元测试5Word格式.docx

脱落酸不只存在于衰老的植株体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4.科学家最新研制的疫苗是病原微生物中一段编码抗原的基因,这段基因编码的产物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以下关于该疫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射该疫苗,会引起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B.该疫苗引起免疫反应前必须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

C.注射该疫苗后,如果感染该病原体,机体内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将变短

D.注射该疫苗后,B淋巴细胞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过程中,内质网膜会减少,高尔基体膜保持不变,细胞膜会增加

【解析】

5.下列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

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往往不同

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促进根的生长

D.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答案】B

【解析】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性,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而超过一定的浓度后促进作用下降,甚至抑制生长,A错误;

由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同,B正确;

根对生长素的作用最敏感,所以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C错误;

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D错误。

【考点定位】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名师点睛】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6.今春,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

下列关于对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抵制作用

D.该免疫过程需要有抗体和淋巴因子等的作用

试题分析:

抗体化学本质是球蛋白,不能进入细胞中,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A正确。

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产生,而不能由效应T细胞产生,B错误。

体液免疫对通过血液循环散播的病原体起抵制作用,C正确。

效应T细胞于靶细胞接触,并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D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免疫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能诱导α—淀粉酶的产生,促进种子萌发;

6—甲基嘌呤是mRNA抑制剂,分别用三种方法对萌发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如下图所示,下述正确的是()

A.6—甲基嘌呤可抑制α—淀粉酶基因的翻译

B.α—淀粉酶含量随着赤霉素浓度升高而增加

C.温度对①组中α—淀粉酶的合成有促进作用

D.脱落酸的作用机理可能与6—甲基嘌呤相同

6—甲基嘌呤是mRNA抑制剂,抑制转录,A错误;

实验没有研究赤霉素浓度与α—淀粉酶含量的关系,B错误;

实验也没有研究温度与α—淀粉酶的合成的关系,C错误;

从图可分析出,单独用赤霉素处理,α-淀粉酶的量是上升的;

同时添加赤霉素和脱落酸,α-淀粉酶的量有少量上升后就不变了;

添加赤霉素和6-甲基嘌呤和第二种情况差不多,体现6-甲基嘌呤和脱落酸都有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的作用,D正确。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及作用原理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8.8.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B.该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C.该病可以通过注射减毒疫苗的方式进行治疗

D.患病原因可能是B细胞分化受阻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一种免疫缺陷病,A正确;

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而T细胞产生正常,所以细胞免疫正常,B正确;

根据题意可知该病B细胞受损,即使注射抗原也不能产生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

小儿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由于个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D正确。

9.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

其原因是

A.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B.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

C.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

【解析】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插枝生根,所以保留芽和幼叶是为了使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枝条尽快生根,A、B错误,C正确;

扦插时由于插枝未生根,不能吸收水分,因此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其目的是减少插枝失水,D错误。

10.10.能够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①吞噬细胞②T细胞③B细胞④记忆细胞⑤效应B细胞⑥效应T细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

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物质:

抗体.

解:

①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①正确;

②T细胞能识别抗原,②正确;

③B细胞能识别抗原,③正确;

④记忆细胞能识别抗原,④正确;

⑤效应B细胞能合成和分泌抗体,但不能识别抗原,⑤错误;

⑥效应T细胞能识别抗原,⑥正确.

故选:

C.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1.如图表示用云母片(不透水性)插入掩埋胚芽鞘的尖端的不同部位,从右边用光照射,胚芽鞘的生长状况将是()

A.甲和乙都向右弯曲B.甲和乙都向左弯曲

C.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D.甲向左弯曲、乙不弯曲

【解析】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但甲图向下运输途径被云母片阻断,而乙图正常,所以甲向左弯曲,乙向右弯曲。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分析此鼠的免疫状况,正确的是

A.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B.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丧失

D.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答案】A

胸腺是T淋巴细胞形成的场所,没有胸腺,就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参与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体液免疫。

所以没有胸腺,细胞免疫功能丧失,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考查免疫调节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胸腺的功能。

1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促进细胞分裂

B.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

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到侧芽

D.生长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

赤霉素是促进细胞伸长的,细胞分裂素是促进细胞分裂的,故A错误。

生长素因为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所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故B正确。

因为侧芽生长素浓度高,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是通过主要运输到侧芽,故C正确。

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故D正确。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

1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A.恩格尔曼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同时标记噬菌体的

蛋白质和DNA

C.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温特利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进行实验发现了促进植物生长的是生长素

【解析】恩格尔曼运用水绵和极细的光束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场所,但并没有采用同位素标记法,A项错误;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项错误;

萨顿应用类比推理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研究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项正确;

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而该物质的化学成分未得到证明,D项错误。

15.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出现发烧、呕吐、腹泻等症状,死亡率高达9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毒可通过逆转录直接合成其遗传物质

B.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C.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体液免疫将其消灭

D.培养埃博拉病毒必须使用营养齐全的液体培养基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而其RNA逆转录形成的是DNA,不是它的遗传物质,A错误;

发烧患者在体温偏高,所以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B正确;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将其消灭,C错误;

培养埃博拉病毒必须使用活细胞进行培养,D错误。

病毒

16.如图所示,植物a端为形态学上端,植物的b端叫做形态学下端,请回答:

当植物正常生长时,a端将生长,b端将生长;

当植物水平放置时,a端将生长,b端将生长()

A.背地向地背地向地B.背地背地向地向地

C.背地向地向地背地D.背地向地背地向地

【解析】由图可知a端为茎端,竖直放置,a端背地生长,b端向地生长;

水平放置,a端生长素向地运输,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近地侧促进较远地侧大,因此背地生长,b端生长素向地运输,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近地侧抑制,远地侧促进,所以向地生长。

此题考查生长素的双重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功能应用的理解。

1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由于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

B.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C.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相同的MHC分子

D.效应B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解析】人体皮肤是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此人体皮肤大面积烧伤后,因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而容易发生感染,A正确;

哺乳动物的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错误;

MHC分子包括三类,即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Ⅲ类分子,因此同一种生物细胞的细胞膜上的MHC分子不一定相同,C错误;

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D错误。

18.在幼苗的尖端与尖端下部之间插入明胶,放置在黑暗条件下,幼苗生长方向为(  )

A.不生长B.直立生长

C.向左弯曲D.向右弯曲

【解析】生长素等物质是可以通过明胶的。

图中尽管幼苗置于黑暗条件下,但是其尖端仍然是可以产生生长素的,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明胶运输到下端,促进了下端的生长,所以该幼苗表现为直立生长,故选B。

19.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由体内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

B.都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

C.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

D.都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

【解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没有专门的腺体细胞分泌,A项错误;

只有蛋白质类激素才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B项错误;

激素都是含量微少但有高效的调节功能的有机物,C项正确;

动物体内的激素,都在其含量过高时进行反馈调节,D项错误。

20.如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物质a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

D.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

分析图示可知,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物质a是抗体。

T细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A项正确;

抗体的化学本质的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B项错误;

②、③过程是抗原的识别、呈递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C项正确;

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所以记忆细胞(细胞5)属于保留分裂能力的细胞,D项正确。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都是由胰岛内的两种细胞产生的激素,它们都能对血糖浓度起调节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促进作用D.抑制作用

【解析】胰岛素通过加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而胰高血糖素是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所以它们之间是拮抗作用,B正确,A错误。

这二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在调节血糖上的作用相反,所以不是促进作用也不是抑制作用,C、D错误。

22.下列对甲--丁生命活动或生物现象变化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中,生长素浓度大于B点时,开始抑制植物生长

B.乙图中,害虫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B点比A点高

C.丙图表示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时,低温和高温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D.丁图中,要提高农作物产量,光照强度应大于B点

23.下图为某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从左向右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1所示结构为反射弧的感受器

B.2所示结构中有三个突触

C.若刺激d处,在a—f中任何一点均可用灵敏电流计检测到电流变化

D.若a处兴奋,通过c和d的传递,e和f处一定会产生兴奋

【解析】D项错,a处兴奋通过c和d传递,使e和f兴奋或抑制。

24.挪威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提高人类患腺鼠疫的可能性。

这种疫病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外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腺鼠疫患者有显著疗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毒素是一种抗原,能引起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B.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

C.外毒素和抗毒素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D.该免疫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1、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将细胞(效应B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3、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4、分析题干:

外毒素相对于人体而言是异己成分,能引起人体免疫反应,是抗原,抗毒素是人体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A、类毒素属于抗原,能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A正确;

B、血清中的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B错误;

C、类毒素是一种抗原,不一定都是蛋白质,抗毒素是一种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C错误;

D、该过程中产生了抗体(抗毒素),属于体液免疫,D错误.

A.

25.图中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错误的是

A.甲AB段与乙ab段相比,甲的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

B.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

C.乙cd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

D.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降低

【解析】甲为糖尿病患者,乙为健康人,甲AB段与乙ab段相比,甲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其胰岛B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活动较弱,分泌的胰岛素较少,A正确;

葡萄糖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在水浴加热(50~65℃)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当血糖的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mg.dL-1)时,多余的血糖会随尿排出,出现糖尿,B点对应的血糖浓度已经超过肾糖阈,而b点对应的血糖浓度低于肾糖阈,所以用斐林试剂对B、b点时尿液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水浴加热后只有B点出现砖红色,B正确;

运动时细胞呼吸加强,血糖大量参与氧化供能,导致乙cd段血糖浓度下降,C正确;

运动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多,糖氧化分解加强,血糖浓度降低,随之胰高血糖素浓度升高,D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一种高效的酶

B.在植物的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CO2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因而它也可看作一种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因而它们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解析】略

27.I.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共同调节的结果。

(1)受寒冷刺激后,冷觉感受器兴奋,导致其膜内电位变化为。

(2)已知寒冷刺激会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ATP合成减少,据此分析:

分解等量葡萄糖,机体在寒冷时比常温下产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寒冷刺激能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请用箭头和文字写出该反射弧。

(4)由下图可知,免疫细胞接受的信息分子有。

II.下图为雄性激素——睾酮(T)的分泌调节机制。

请据图分析回答:

(5)激素T的化学本质是。

(6)有研究表明吸食毒品会影响人体性腺功能,于是有研究者对某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进行相关激素的检测并与健康人比较,检测结果均值如下表。

组别(人数)

平均年龄

(岁)

吸毒史

(年)

吸毒量

(g/d)

LH(lu/L)

FSH(lu/L)

T(lu/L)

健康者(30)

32

4.65

6.3

6.6

吸毒者(17)

平均4

平均1.5

1.44

2.86

4.1

①据表可知,与健康者相比,吸毒者在图甲中的③过程__________(选填“较强”、“较弱”)。

②为了确定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睾丸受损还是LH和FSH减少所致,可将体内LH和L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再与健康者比较,若T的含量与健康者接近,则说明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调查发现,吸毒者易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结合中学知识,说明吸毒最可能使受损。

【答案】

(1)正

(2)分解葡萄糖释放的能量(1分)更多转化成热能(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强调能量更多转化成热能)

(3)(寒冷刺激)冷觉(或温度)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括号中文字可写可不写,步骤有错或少写不给分,温度感受器写成感受器不给分,甲状腺写成效应器不给分)

(4)神经递质和激素(答对一个1分,有错不给分,用“或”不给分,“、”可以给分)

(5)(类)固醇(答脂质给1分,固醇类不给分)

(6)①较弱

②LH和FSH减少(只答一种不给分)

③(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

I.

(1)冷觉感受器受寒冷刺激后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导致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化为正电位。

(2)在寒冷环境中,寒冷刺激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ATP合成减少,所以分解等量葡萄糖,释放的能量更多的用于增加产热。

(3)寒冷刺激能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写反射弧要从温度感受器开始,经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到甲状腺。

(4)图中免疫细胞接受神经未梢产生的神经递质与激素信息分子的作用。

II.(5)激素T是睾酮,化学本质是固醇。

(6)①与健康者相比,吸毒者产生的LH和FSH、睾酮数量都较少,③过程较弱。

②将吸毒者体内LH和LSH的量补充到健康者水平,一段时间后测定T的含量,再与健康者比较,若T的含量与健康者接近,则说明吸毒者T水平低的原因是LH和FSH减少。

③吸毒使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不能正常调节体温,会出现怕冷、寒热交替等症状。

本题考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体温调节与免疫调节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8.(18分)右图为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抗体产生量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图,请分析回答

⑴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当B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抗体的本质是。

⑵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鼠的背部,10天后因_______________免疫而脱落,这是细胞所起的作用。

⑶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

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

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_________,该抗体产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