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04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2.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Word文档格式.docx

空调运行期间地下水的最大开采量为5452m3/d,满足本项目设计的最大取水规模—夏季取水量5452m3/d。

现状水平年内地下水资源的天然补给充足,规划水平年内受到城市建设的影响,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减少为9065m3/d,仍然满足本项目最大取水量。

同时,本项目的取水实质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差,取水后全部回灌,对本地下水天然资源总量不会改变,可以持续的开采地下水,因此,本项目取水可靠。

取水水源可行性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整体规划,已完成立项备案手续,项目的用地、选址得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许可,采用水源热泵技术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经济可行,节能减排,同时本项目所去地下水采取全部回灌和同层回灌几乎不消耗区域水资源,长期取水不会造成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采取全封闭回灌也不会造成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本项目取水可行。

取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它用户的影响

本项目设计的日取水量符合区域内地下可开采量要求,不会造成过量开采,由于采取完全回灌、同层回灌,对区域地下水水位变化影响不大,不会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

取水分析范围和论证范围内无大型地下水取水用户,也没有其它取水设施,并且项目所处某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本项目取水对其他取水户影响微弱。

退水影响

水源热泵机组空调退水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地下水的扰动、温差以及对邻近工程影响。

对地下水的扰动是暂时的,全部回灌有利于地下水维持动态稳定的水平衡模式;

温差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地热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具有自然恢复和再生能力,且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只在冬、夏季运行,其它季节不运行,地下水源进行调节、蓄能、恢复,温差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是微弱的;

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主要是使土体产生附加压缩变形或抽水引起的土体有效应力增加产生的地基土附加变形都是非常有限的,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本项目退水影响是微弱的。

水资源保护措施

水源热泵系统运行中,要切实做好保护地下水资源,维持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水量和良好水质,可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以施工中提高成井质量、对地下水进行沉砂过滤、合理布置取回灌井等工程手段来保障地下水的全部回灌,并做好水源地的卫生防护,布置观测地下水动态监测点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非工程措施包括业主单位要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井点的安全维护,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本证允许的开采取水量为标准,不得擅自取水,严禁过量开采。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来源1

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1

1.2.1水资源论证的目的1

1.2.2水资源论证的任务2

1.3编制依据2

1.3.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2

1.3.2标准、规程及规范3

1.3.3参考文献4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取水地点5

1.5工作等级5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6

1.6.1分析范围6

1.6.2论证范围6

1.7水平年8

1.8论证委托书、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9

1.8.1论证委托书9

1.8.2委托单位9

1.8.3承担单位12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13

2.1建设项目名称及性质13

2.2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13

2.2.1建设地点13

2.2.2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14

2.3实施意见14

2.4建设项目业主提出的取用水方案14

2.5项目业主提出的退水方案14

第三章区域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15

3.1基本概况15

3.1.1区域地质构造15

3.1.2地形地貌16

3.1.3气象水文16

3.1.3社会经济概况19

3.2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分析19

3.3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0

第四章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22

4.1取水合理性分析22

4.1.1项目规划的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分析22

4.1.2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22

4.2用水合理性分析23

4.2.1地源热泵技术23

4.2.2地源热泵经济节能性24

4.2.3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环境效益25

4.3节水潜力与节水措施分析26

4.4建设项目的合理取用水量26

4.5取水井布设的合理性分析28

第五章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30

5.1水源论证方案30

5.2地下取水水源论证31

5.2.1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31

5.2.2地下水资源量分析32

5.2.3地下水可开采量计算35

5.2.4开采后的地下水水位预测37

5.2.5地下水水质分析40

5.2.6底层温度及其变化42

5.2.7取水可靠性与可行性分析43

第六章取水的影响分析44

6.1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44

6.2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44

6.3综合评价44

第七章退水的影响分析45

7.1对地下水扰动的影响45

7.2对地下水温差的影响46

7.2.1对区域地下水温的影响46

7.2.2对场地地下水温的影响46

7.3水源热泵回灌技术影响分析48

7.3.1水源热泵的回灌的目的48

7.3.2水源热泵回灌的主要问题49

7.3.3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的应对措施49

7.3.4某市水源热泵技术回灌实例50

第八章水资源保护措施52

8.1工程措施52

8.2非工程措施53

第九章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影响补偿建议55

第十章水资源论证结论与建议56

10.1取用水的合理性56

10.2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和可行性56

10.3取用水对水资源状况和其他取用水户的影响57

10.4退水影响及水资源保护措施57

10.5取水方案58

10.6退水方案58

10.7建议58

附件:

1、任务委托书

2、关于某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酒店滙點项目一期核准的批复文件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5、关于某大道侧新建项目地块进一步协调意见

6、某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滙點项目地下水源热泵空调应用有关问题的函

7、某市环境保护局关于未来广场B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批复

8、关于同意四川港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某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未来广场B区项目更名通知

9、水质分析报告

附图:

1、某区滙點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某区滙點项目区水系图

3、某区滙點项目区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图

4、某区滙點项目区综合水文地质图

5、某区滙點项目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取退水井位布置图

6、某区滙點项目地源热泵地下取水工程试验井位布置图

7、某区滙點项目地源热泵专项水文地质勘察钻孔综合成果图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来源

拟建项目位于某大道,三环路和绕城高速之间,具体地址:

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41896m2,规划总建筑面积262700m2。

负三层和负二层为地下停车场,负一层到五层为商业用房,六层到十五层为写字楼(SOHO式公寓),其中商业用房建筑面积约100000m2。

滙點项目(城市综合体),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该项目不属于其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同时根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第十三条“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为允许类。

”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本项目与2012年某市某区发展和改革局立项(成发改核准[2012]26号)。

同时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某市某区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见某市某区规划管理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成规用地[2007]424号)。

该项目拟采用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来承担商业用房冬季制热、夏季制冷,根据业主单位提供的《滙點项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系统循环最大需水量约为660m3/h。

根据需要,由我院施工试验水井3口,其中取水井1口,回灌井2口,取水井、回灌井平面布置图见附件7。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取水井井深为40m,回灌井井深40m,井内径均为300mm。

本次除开展必要的水文地质试验外,同时按照要求对回灌井的回灌能力进行试验。

现场试验工作完成后,对收集的资料和试验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

本建设项目性质为新建项目,根据水利部第15号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要求,应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四川港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滙點项目建设项目地源热泵地下水取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工作。

1.2水资源论证的目的和任务

1.2.1水资源论证的目的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和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手段。

根据水利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2年3月24日发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管理办法》15号令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25)的要求,对于直接从地下取水并需申请取水许可证的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要求建设项目业主单位应进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使其达到合理开发、节约用水、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符合江河流域或区域的综合规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遵守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按规定取用水。

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旨在深入研究该项目取用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取水水源的可靠性,分析项目取水和退水对区域水资源功能及其它用水户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利用水要求,为取水许可的科学审批提供技术依据。

1.2.2水资源论证的任务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管理办法》规定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25)的技术要求,遵循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原则,本次水资源论证的工作任务和主要内容有:

1、对项目建设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勘查;

2、合理分析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水资源规划、功能区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3、调查、收集和分析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等相关成果,收集区域内相关的水文、水质资料,明确水量、水质是否满足取用水要求;

4、明确项目论证等级;

5、合理划分论证工作的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6、根据项目退水方案,分析能否满足区域水资源保护的要求;

7、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取、退水对区域水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影响及其补偿措施。

1.3编制依据

1.3.1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颁布,2002年修改);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颁布);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颁布,2008年修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颁布);

5、《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60号令);

6、《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发改委、水利部[2008]79号文);

7、《中华人民共各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发改委2005年制订);

8、《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2006年颁布);

9、《关于大力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49号);

10、《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第34号令);

1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2002]第15号令);

12、《四川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实施办法》(四川省政府第99号令,2005年);

1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川府发[2007]8号);

14、《四川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要求(试行)》(四川省水利厅川水函(2004)100号);

15、《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1]39号)。

16、《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川办函(2005)110号);

17、《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条例》(2000年颁布,2011年修正);

18、《某市水资源管理条例》(1992年6月实施);

19、《某市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2007年9月实施);

20、《某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2009年1月实施);

21、《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国发[2012]3号);

22、《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11]39号);

23、《四川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省政府258号令,2012年8月1日实施);

24、《四川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要求(试行)》(四川省水利厅川函(2004年)100号)

1.3.2标准、规程及规范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

2、《四川省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实施细则》(DB51/5067-2010);

3、《水文调查规范》(SL196-97);

4、《水资源评价导则》(SL/T322-1999);

5、《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T50027-2001);

6、《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公告2001年第5号);

8、《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9、《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DZ/T0225-2009);

1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2.4-1890);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1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4、《注水试验规程》(YS5214-2000);

15、《地下水资源勘察规范》(SL454-2010);

16、《水资源监控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426-2008);

17、《水资源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技术导则》(SL349-2006);

18、《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3.3参考文献

1、《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长期用水规划》(1997年);

2、《四川省水资源中长期供需趋势研究》(2003年);

3、《某平原水文地质综合勘查评价报告》(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4、《滙點项目水源热泵水文地质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滙點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四川省川建院);

6、《滙點项目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4取水规模、取水水源、取水地点

某区簇桥乡顺江村2、3组、机头镇果偃村6组,符合城市规划布局要求,交通条件便利,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

本项目拟建的滙點项目需利用地下水通过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来实现夏季空调与冬季采暖,拟定夏季最大需水量5452m3/d(系统运行14h/d),冬季最大需水量3511m3/d(系统运行14h/d),过渡季节不取水,年取水总量约为99万m3(按空调夏季使用4个月,冬季使用3个月计)。

根据地下水取水规模,本项目取水井与回灌井数量采用1:

2的比例设计,拟布置8口取水井,16口回灌井,设计井位考虑在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内,取水地点在项目建设区域内。

1.5工作等级

滙點(城市综合体)项目地下水源热泵需要取用地下水,拟定夏季最大需水量5452m3/d,冬季3511m3/d,过渡季节不取水,年取水总量约为99万m3(按空调夏季使用4个月,冬季使用3个月计)。

表1-1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

分类

分类指标

等级

滙點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相应指标

等级

地下取水

工业取水

(m3/d)

≥10000

3000~10000

≤3000

5452

地质条件*

复杂

中等

简单

中等

取水和退水影响

水资源利用

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对第三者取用水影响显著

对第三都取用

水影响轻微

影响轻微

生态

现状生态问题敏感、取水对水文情势和生态水量产生明显影响

现状生态问题较为敏感、取水可能对水文情势和生态水量产生一般影响

现状无敏感生态问题,取水和退水对生态影响轻微

无敏感生态

问题;

对生态影响轻微

退水污染类型

含有毒有机物、重金属或多种化学污染物

含有多种可降解化学污染物

含有少量可降

解的污染物

无污染物

说明:

*依据《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GB50027-2001)。

依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2.1.2条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由分类等级的最高级别确定,综合地下取水、取水和退水影响的分类、分级指标(表1-1),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

1.6分析范围与论证范围

1.6.1分析范围

本次论证工作为二级论证,工作区位于某某区武兴二路1号,场地视野开阔,交通方便。

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Ⅰ级阶地,处于处一狭长河间地块内。

本项目为取用浅层地下水,区域河网密集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系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密切。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2005),应以建设项目取用水有直接影响关系的区域作为基准,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区域确定分析范围,并以行政区为宜。

因此,这里分析范围的确定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水文地质单元,即西侧边界为江安河,东侧边界均为南河,北侧以清水河为界,综合地下径流特点、地表河流走向及某区的行政区地界,综合确定的地下水水资源分析范围(见附图3)。

1.6.2论证范围

在本次论证中,利用水均衡原理辅助确定该项目地下取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范围,即先假定水源地取水稳定后取水稳定后形成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影响范围F漏斗。

通过水均衡分析,建立水均衡方程,进而求解F漏斗。

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实际进行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论证范围应当是包含该影响范围F漏斗的相对大的区域。

一般情况下,考虑水源地开采情况下的潜水均衡方程的表达式为:

Q补—Q排=μFΔH/Δt

Q补=Qμ1+Qp+Qf+Ec+Qt

Q排=Qμ2+Eμ+Qd+(1—β井)Ql+Qg+Qr+Qc[1]

式中:

Qμ1——地下水侧向流入量;

Qμ2——地下水侧向流出量;

平原地区上下游水力坡度小,Qμ1、Qμ2基本一致;

Qp——降雨入渗补给量

Qf——地表水入渗补给量。

本次计算不予考虑;

Ec——水汽凝结补给量。

Qt——下伏承压含水层通过相对隔水层顶托补给量(为正值),或潜水通过相对隔水层向下伏承压含水层越流排泄量(为负值)。

Eμ——潜水蒸发量。

本次计算可以忽略;

Qd——潜水以泉或泄流形式向地表排泄量。

Ql——农业开采量。

本次计算可以不予考虑;

Qg——工业开采量。

Qr——人畜生活用水开采量。

Qc——水源地新增开采量。

作为本次地源热泵项目取水部分;

β井——井灌回归系数。

μ——含水层(组)给水度。

F——均衡区面积。

ΔH——均衡期潜水位变化值(上升为正,下降为负)。

ΔH——均衡期(a)。

如此,潜水水均衡方程式可简化为:

Qp—Qc=μFΔH/Δt[2]

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后,漏斗区面积和漏斗区地下水位在均衡期内将基本维持不变,即F趋于常数,ΔH趋于0,此时,不在消耗含水层的储存量,水源地的消耗量实际上等于含水层的补给量,形成新的地下水水量均衡状态。

实际上,在形成稳定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势必改变原来的地下水径流流向,在水源地周围形成指向中心的径向流,即形成水源地周边侧向径流补给。

地下水位稳定的降落漏斗形成后的潜水均衡方程式可以表达为:

Qp—Qc+Qz=0

Qz——水源地周边边侧渗补给量,Qz=KHI漏斗L漏斗t,式中:

K为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m/d);

H为含水层(组)厚度(m);

I漏斗为漏斗边缘地下水水力坡度;

L漏斗为漏斗区周边长度(km),平原区地形平坦,漏斗区可近似为圆形,则L漏斗=2

,F漏斗为地下水降落漏斗稳定后的漏斗区面积;

t=365d。

Qp=αPF漏斗,其中α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P为年降雨量。

则上式整理可得:

αPF漏斗—Qc+KHI漏斗2

t=0[3]

设:

a=αP,b=KHI漏斗2t

,c=-Qc,则上式整理可得

ax2+bx+c=0

求解二元一次方程,则F漏斗=x2;

井群开采的影响范围为:

R=

参数

K

H

I漏斗

α

P

QC

取值

12.9m/d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