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23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docx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教案

周次

第16周

第13次课

备注

章节名称

第八章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

授课形式

理论课(√);实验课();实习()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生命和生命意义的探讨,知道生命的存在形式,对生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了解常见的心理疾病的种类与常见症状,让学生掌握基本病态心理学的常识,有利于心理疾病及早发现、预防与治疗;同时掌握健康心理维护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态,树立心理保健的意识。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

I组织教学

II主要教学内容

一、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二、健康心理的维护

1、要有勇气面对改变

2、不要对自己说不可能

3、生活中多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三、狐狸的故事

III作业与小结

5

30

10

15

15

10

5

 

难点: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重点:

营养与健康

讨论

练习

作业

 

作业与练习: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运用多媒体教学

《让快乐伴我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房素兰、郭瞻予,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大学生心理健康》张大均吴明霞,清华大学生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心理医生》,易法建,重庆大学生出版社,1996年

音像资料

注:

教案按授课次数填写、每次授课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授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第八章生命教育

一、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导入:

如果上帝赐你成功、幸福、金钱、美貌与健康五种财富,不知在座会选择什么?

或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健康,你就无法享受其它的四种财富。

健康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何为健康?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构成了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精彩。

而在所有生命存在中,人是超越一切其他生命现象之上的存在物。

生命主要包括: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运动等。

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种形态。

1、生物性的存在

人的生命作为一个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而存在,人的生长和发展就必然要服从生物界的法则和规律。

所以,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也是每一个人无法逃避的。

2、精神性的存在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然生命而活着,还要追求超越生物性存在的精神性存在。

人要规划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价值,指导和提升生物性的存在。

正是有了生命的精神性的存在,才使人的生命有了人文意义和价值,有了理性的意蕴和道德的升华

3、社会性的存在

每个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参与和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在与人的沟通、交往和互动中保存自己的生命,追求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正是这种社会性存在使人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能够使自己有一种生命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使人面对有生有死、有爱有恨、有聚有散、有得有失的有限人生和无奈命运时,使自己有一种豁达的胸怀和安然的态度。

(二)生命的特征

1、生命的不可逆性

从胚胎起,生命便一直生长、发育,以迄衰亡。

它绝不会“倒行逆施”,返老还童。

2、生命的不可再性

生命,对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世间常说,“人死不得复生”,便道出了这个真理。

3、生命的不可换性

生命为个体所私有,相互不得交换,彼此不可替代。

4、生命的有限性

二、如何保护生命

(一) 平衡饮食

1、饮料的选择

2、食--亚州金字塔

3、说说幅射

(二) 有氧运动

(三) 心理调节

1、心理健康的标准

许多人认为自己没有神经症和精神疾病就是心理健康,许多学生也经常说自己心理没有问题,不用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其实没有疾病并不能证明他就有健康的个性。

下面我们看一下心理健康情况的常态分布曲线图:

2、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判断的标准: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人看到狗就跑;没有狗却看到了是幻觉,是异常的心理过程。

(2)、心理活动的内在统一性原则:

知情意应该协调一致(愉快时手舞足蹈是正常,父母去世却有说有笑,流着泪唱愉快的歌曲)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一个吝啬的人忽然挥金如土;一个很内向,少言寡语的人忽然变得热情奔放。

应激反应是导致心理异常的诱因:

如亲人去世、遭人强暴、飞机失事等天灾人祸。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频繁发生都说明这个人的心理异常。

3、异常心理的成因与类别

遗传因素;素质因素;理化、生物性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4、具体的心理疾病介绍

心理困扰;轻度的心理疾病(神经症官能症或神经症)

治疗方法:

放松疗法、认知疗法、体育疗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三、拥有幸福的人生

1、幸福四大标准之一——寻求快乐

2、幸福四大标准之二——人生价值

3、幸福四大标准之三——投入工作

4、成功(遇到挫折、克服困难)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小游戏:

新版伊索寓言《狐狸与葡萄的故事》,听完故事后,请思考自己是哪知狐狸?

你有什么启发?

在幽静的农庄,有一棵葡萄树,树上挂满了饱满的葡萄,晶莹剔透,很是让人垂涎欲滴。

第一只狐狸来了,看到了这么诱人的葡萄,就想我一定要吃到它,我这么聪明有能力,没有我狐狸办不到的事,试跳了一下,够不到,就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梯子,就搬过来爬上去,饱餐一顿,高兴地走了。

农民发现了葡萄被偷吃了,就想肯定是狡猾的狐狸干的,就将附近所有能攀爬的东西都收拾走了

第二只狐狸来了,也看到了令它流口水的葡萄,但是环顾四周,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吃到葡萄,就转念一想,这些葡萄很可能是酸的,让那些馋嘴的鸟儿吃吧。

高兴地走了。

第三只狐狸也来到了树下,看到满树的葡萄,就下决心一定要吃到它们,我是男子汉大丈夫,有志者事竟成,于是反复地跳起,但是只能是一下比一下低,最后就累死在树下了。

第四只狐狸来了,看到这么诱人的葡萄,就是吃不到,心中特别得难受,就开始骂,谁这么缺德,种了这么高的葡萄树,就开始砸葡萄架,农民听到了声响,就赶过来,把它拍死了。

第五只也吃不到葡萄,也很生气,在抱怨自己如此倒霉后,一气之下,就想我吃不到,别人也甭想吃到,我放放火将它烧掉。

农民看到烟火,赶来了,把它打死了。

第六只狐狸来了,绞尽脑汁也吃不到,就很痛苦,想有的人能吃到,自己却吃不到,都说狐狸很狡猾,狡猾就是聪明,人家都吃鲍鱼海参,我却连点葡萄都吃不到,活着有什么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于是就一头撞树了,自杀成功。

第七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心中极端地不平衡,就很抑郁,最后得癌症而死。

第八只狐狸也因为自己的目标没有实现,变得很脆弱,天天念着“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最后患了精神分裂症。

第九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想我可以吃点别的东西,就环顾四周,发现了柠檬,柠檬虽然很酸,但人家这位狐狸先生吃得也很甜。

第十只狐狸也没能吃到葡萄,就想我如果会爬树,就一定能吃到葡萄,于是就回去报了一个爬树课程班,“练就过硬的本领,就不怕没有葡萄吃”。

第十一只狐狸是只母狐狸,长得挺妩媚,自己吃不到葡萄,但想回头嫁一个高大点的狐狸老公,就不愁吃不到葡萄。

第十二只狐狸自己吃不到,就买了点毒药,请了许多狐狸在葡萄树下喝茶,其实茶里已经放了毒药,当狐狸们中毒而死的时候,它就踩着这些尸体爬上了树,美美得吃了一顿。

但随后就被森林警察抓走了。

作业:

请问你是哪知狐狸?

在生活中有没有不健康的应对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