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239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docx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填空题集锦月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B)

(2)填空题集锦

(2014年7月-2007年7月)

1.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2.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3.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宫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4.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5.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6.登临咏史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都是他的咏史名篇。

7.江湖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戴复古,他的《江阴浮远堂》体现忧国之心,写得极为悲怆。

8.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变了《莺莺传》中莺莺被张生抛弃的结局,赋予这一爱情故事新的生命。

9.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灵魂脱体的形式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10.白话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描写了京师名妓杜十娘和世家公子李甲的爱情悲剧。

11.《四声猿》是明代著名作家徐渭四种杂剧《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的合称。

1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璟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3.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4.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5.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6.清代诗人黄景仁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即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7.元末明初高明的南戏《琵琶记》通过男主角蔡伯喈的遭遇反映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18.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张岱的名作《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9.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其中的《夜奔》一折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经常搬演的剧目。

20.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方苞、姚鼐都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

1.北宋作家欧阳修的《盘车图》一诗是“以文为诗”的成功之作。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苏轼名作《前赤壁赋》中的句子。

3.南宋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革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4.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山谷体”,江西诗派就是在他影响下形成的重要诗歌流派。

5.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学习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

6.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写窦娥因恶汉张驴儿的诬陷而被问成死罪斩首的故事。

7.苏轼诗歌擅长比喻,如《和子由渑池怀旧》就用“雪泥鸿爪”这样的比喻来表现飘泊无定的感慨。

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9.元代杂剧作家宫天挺的《范张鸡粟》歌颂了范式、张勋生死不渝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信义的追求、坚守。

10.明代作家凌漾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为“二拍”。

11.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12.明代公安派的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明代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描写了名门闺秀杜丽娘对书生柳梦梅超越生死的真挚爱情。

14.清代钱彩、金丰编写的英雄传奇小说《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大。

1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诗《竹石》中的句子。

16.《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派古文姚鼐的代表作家的名作。

17.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18.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19.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戏曲《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20.杨执中是长篇小《儒林外史》中塑造的一个表里不一、矛盾复杂的“名士”形象。

1.宋初“白体”诗人最重要的代表是王禹偁,他的名作《村行》学习白居易,但又避免了白体诗内容浅薄、语言浅俗的毛病。

2.南宋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创作,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3.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4.北宋词人秦观被认为是最“当行本色”的典范,《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5.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6.王国维称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7.李千金是白朴杂剧《墙头马上》塑造的一个带有市民女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8.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9.“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写了书生蒋世龙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10.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从灵魂、躯体两个角度表现了倩女的爱情,表现了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11.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2.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戏曲《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3.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4.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15.清代著名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通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表现了科举制对文人精神的戕害。

16.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7.《少年中国说》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18.晚清作家吴趼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见闻,揭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现实。

19.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提倡“神韵说”,主张诗歌追求冲淡闲远的韵味。

20.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通过妓女赵盼儿解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赞美了赵盼儿的机智和侠义。

1.西昆派诗人杨亿的《汉武》一诗借汉武帝的好神求长生映射宋真宗的求仙祀神,有鲜明的批判时政的现实意义。

2.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多平易流畅、情韵悠长,《晚泊岳阳》就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描写杭州的名作《望海潮》中的句子。

4.《寄黄几复》一诗集中体现了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歌特色,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不仅用典,声律上也打破常规。

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6.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女主人公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7.明代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表现了闺阁女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常理、超越生死的感人爱情。

8.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理论,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9.杨执中是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10.清代作家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故事、人物都上承《水浒传》而来。

11.“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姚鼐是其代表

12.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诗《竹石》中的句子。

14.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5.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借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离合之情,写出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感。

16.《聊斋志异》中的《王子安》一篇借主人公梦里中进士、点翰林写出了读书人对

功名富贵的热望;借秀才如考场的“七似”写出了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异化。

17.“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一剧写了书生蒋世隆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18.《夜奔》是明代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中的一出,剧本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9.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20.《少年中国说》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1.北宋作家王安石的咏史名著《明妃曲二首》在当时诗坛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2.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3.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4.赵盼儿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的女主角,剧本通过她解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妓女的精明与情义。

5.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6.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7.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8.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9.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0.近代诗人龚自珍的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11.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2.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第四折借诗歌传统中的大雁意象强化了元帝的孤独和思念。

13.《婴宁》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娇憨爱笑的少女形象。

14.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6.“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传奇的合称,其中《邯郸记》据“黄粱一梦”的故事改编而来。

17.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灵魂脱体的形式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18.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写窦娥因恶汉张驴儿的诬陷而被问成死罪斩首的故事。

19.明代作家凌潆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为“二拍”。

20.《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派姚鼐古文的代表作家的名作。

1.宋初诗坛的西昆体诗人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诗歌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内容上比较单调。

2.北宋作家欧阳修的名作《秋声赋》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贼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3.北宋词人柳永的一些词作展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4.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山谷体",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北宋古文名家苏轼的作品,作品很好的体现了其文"文无定法,文成法立"的特点。

6.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7.《四声猿》是明代著名作家徐渭四种杂剧《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的合称。

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9.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0.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11.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12.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3.明代冯梦龙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

14.所谓"玉若堂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的合称。

15.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洗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或昆腔)演唱的戏曲作品,扩大了这种声腔的影响。

1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7.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8.清代作家袁枚继承了明代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理论,创"性灵派"。

19.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20.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万望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偁《村行》一诗中的句子。

2.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4.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5.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宋代作家范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7.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8.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9.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10.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11.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璟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3.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合称为四声猿。

14.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作为文学理论核心。

15.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7.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8.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19.《少年中国说》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20.清代作家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故事、人物都上承《水浒传》而来。

1.北宋初年流行的西昆体诗歌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

2.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宫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3.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绝句,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千锤百炼,古人称之为"半山体",《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

4."点铁成金"说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诗歌理论,这个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5.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6.元代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多鲜明生动,如《望江亭》一剧中智胜花花太岁杨衙内的谭记儿。

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维护自己尊严的女性形象。

8.《倩女离魂》是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剧本借倩女灵魂、躯体的分离写出了当时女性的压抑痛苦。

9.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闻党魏忠贤的斗争。

10.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1.白话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12.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冰心的爱情故事。

14.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6.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17.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18.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9.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20.明代剧作家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借帝释点化吝啬鬼卢至的故事表现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1.北宋作家欧阳修的名作《秋声赋》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2.北宋作家王安石咏昭君的名作《明妃曲二首(或明妃曲)》在当时诗坛引起很大反响,欧阳修、司马光等人都有和作。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描写杭州的名作《望海潮》中的句子。

4.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5.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7.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8.赵盼儿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中的女主角。

9.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10."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写了书生蒋世隆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11.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2.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3.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狂鼓史》描写了祢衡在阴间击鼓骂曹的故事。

14.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5.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冰心的爱情故事。

16.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7.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8.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9.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桐城派,姚鼐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20.近代诗人龚自珍的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1.宋初“白体”诗人最重要的代表是王禹偁,他的名作《村行》学习白居易,但又避免了白体诗内容浅薄、语言浅俗的毛病。

2.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爵宠幸伶官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3.苏轼诗歌擅长比喻,如《和子由渑池怀旧》就用“雪泥鸿爪”这样的比喻来表现飘泊无定的感慨。

4.“点铁成金”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诗歌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5.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6.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7.南宋后期的“四灵诗派”学习晚唐诗人贾岛、姚合,标榜野逸清瘦的诗风。

8.赵盼儿和李千金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和白朴杂剧《墙头马上》中的女主角。

9.高明的南戏《琵琶记》通过男主角蔡伯喈的遭遇反映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10.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1.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12.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13.白话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蒋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14.明代徐渭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合称为《四声猿》。

15.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6.清代长篇英雄传奇《说岳全传》是岳飞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在民间影响很大。

17.清代剧作家洪升(或洪昇)的传奇《长生殿》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18.近代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9.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2.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4.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他晚年的怀古名作。

5.戴复古是江湖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的《江阴浮远堂》体现忧国之心,写得极为悲怆。

6.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变了《莺莺传》中莺莺被张生抛弃的结局,赋予这一爱情故事新的生命。

7.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8.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9.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0.白话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描写了京师名妓杜十娘和世家公子李甲的爱情悲剧。

n.明代作家康海的杂剧《中山狼》谴责了忘恩负义的行为,为其赢得了文学史上不朽的声名。

12.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用魏良辅改革的昆山腔演唱,扩大了昆山腔的影

13.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璟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4.《四声猿》是明代徐渭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的合称。

15.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作为其文学主张的核心。

16.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7.“玉茗堂四梦”是汤显祖四部传奇《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的合称。

18.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9.清代诗人黄景仁(或黄仲则)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诗人杨亿是宋初“西昆体”诗的代表,西昆体即因他所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2.北宋作家欧阳修的《盘车图》一诗是“以文为诗”的成功之作。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是苏轼名作《前赤壁赋》中的句子。

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宋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