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315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桩基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1工程设计内容

1)成桩顺序原则:

总体考虑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则,相邻桩间距太小时采取隔空施工。

2)本工程桩基采用冲击成孔灌注桩和旋挖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施工时应加强工程桩基过程中检测,控制沉渣厚度。

3)在核实各控制点坐标、高程准确无误后,方可施工放线。

4)桩基施工全过程必须有专职记录员做好施工记录,成桩完成后应向设计院提供桩位竣工平面图。

5)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桩顶混凝土泛浆应充分,凿除泛浆后,必须确保设计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6)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应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和自由落下,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7)钻孔达到设计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

8)泥浆护壁灌注桩清孔应分两次进行。

一清在成孔完成后进行,一清应充分;二清在钢筋笼和导管安放完毕后进行。

二清完毕且孔底沉渣厚度和泥浆比重、粘度等指标符合要求后0.5h内应浇筑混凝土。

9)成桩后应休止一段时间再进行基坑开挖,具体休止时间及开挖日期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及超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确定。

10)成桩过程中如发现地质条件与勘测资料不符,或其它意外情况,请与设计院联系。

2工程地质条件

2场地及现场情况

拟建站址区为丘陵地貌,由众多丘包及丘间沟、洼地组成,冲沟多呈宽阔的“U”字型。

站区一般地面标高787~877m,场地初步整平标高约830.4m,场平完成后形成挖方区和填方区,挖方区地质条件较好,不需地基处理,填方区最大厚度约35m。

3地质条件

站址区地基岩土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堆积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粘土、第四系坡残积粘土和二迭系下统灰岩及少部分泥岩构成,其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第四系人工堆积层(Qs):

(1)层素填土:

褐黄、浅灰等杂色,主要成分为灰岩碎块、碎屑和可塑状粉质粘土。

其结构多较松散,均匀性较差。

该层仅局部分布于房基、田(地)埂一带,分布厚度较小。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sl+pl):

(2)层粘土:

褐灰、黄褐、褐黄等色,含灰岩、泥岩碎块。

湿,可塑状态。

该层普遍分布于场地东北侧之冲沟底部,局部表层由于长年被水浸泡而呈软塑状态,但厚度不大,软塑层厚度一般0.5m左右。

第四系坡残积层(Qsl+el):

(3)层粘土:

褐黄、浅桔黄色,含大量灰岩碎屑(在泥岩分布区则含大量泥岩碎屑)。

湿,可塑状态。

该层零星分布于丘体表层,而在丘间平地表层分布较为普遍,其分布厚度均较小。

二迭系下统(P1):

(4-1)层泥岩:

浅黄、褐黄色为主,泥质结构,层状构造。

岩层多为薄层状,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

强风化。

(4-2)层泥岩:

浅黄、褐黄色为主,泥质结构,层状构造。

岩层多为薄层状,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中等风化。

(5)层灰岩:

青灰、灰色为主,隐晶质结构,层状构造,局部夹泥质灰岩、泥灰岩。

岩层以中、薄层状为主,局部夹厚层状,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芯以短柱状为主,少量为长柱状和碎块状。

2.4.4地下水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与现场勘测、调查结果,结合场地地基岩土层水文地质特性与埋藏条件,将站址区地下水分为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

(1)碳酸岩裂隙溶洞水

根据地勘部门的地质报告,站址所在区碳酸岩裂隙溶洞水埋深大于100m,其溶洞、暗河发育,暗河流量大于100升/秒,泉流量10-100升/秒,地下迳流模数大于5升/秒×平方公里。

由于该类地下水埋藏深度大,可不考虑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2)基岩裂隙水

由于站址区岩溶裂隙不发育,故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其富水程度与裂隙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裂隙通道以泉的方式向地势低洼处排泄。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按弱透水层考虑),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2.4.5不良地质条件

2.4.5.1岩溶

根据现场地质调查:

站址区地表岩溶不发育,未见明显的溶沟、溶槽,区内地表仅发现两处小型溶洞,编号为R1、R2,平面位置见本报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其发育特征分别描述如下:

溶洞R1:

洞口高程约834m,洞口长约2.5m,高约1m,向内延伸约5m,并逐渐尖灭。

洞内未见石笋、石钟乳发育,也未见支洞发育,勘测期间洞内未见地下水痕迹。

见下图

溶洞R2:

洞口高程约834m,洞口直径约1.5m,向内延伸约1.5m,并逐渐尖灭。

洞内未见石笋、石钟乳发育,未见地下水痕迹。

洞内干燥,现为当地居民堆放杂物处。

见下

图:

2.4.5.2岩溶

站址区共发现2个小型滑坡,平面位置见本报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个滑坡均发育于站区南东角之泥岩分布区,滑坡体体积均较小(未超过100m3),为小型顺层滑坡。

滑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人工造田形成顺层陡临空面,陡临空面上的岩土体在雨水和重力的作用下,沿岩层层面向下产生滑动。

3工程特点

由于是新建工程,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地上障碍物较多,施工设备、材料进场存在一定困难,所以监理部不仅应进行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而且也要对施工进度进行重点、有效的控制。

4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

4.1质量控制

4.1.1质量控制目标

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工程整体质量符合国家工程验收规范,质量合格。

施工质量满足国家及行业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并符合达标投产、优质工程条件。

桩基工程合格率【100%】。

各验收批钢筋焊接检验一次合格率≥【98%】。

各验收批混凝土强度评定合格率≥【100%】。

4.1.2质量控制要点

4.1.2.1灌注桩工程材料/构件质量控制要点

(1)钢筋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钢筋

1.钢筋的等级、种类和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若需代用应征得设计同意,钢筋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2.钢筋进场应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并应见证取样进行复验和物理试验,取样每批重量不大于60T,每套试样6根,3根作为拉力试验,另3根作为冷弯试验;3.试验时如有一项不符合质量标准,则应另取双倍的试样,对不合格项目做第二次试验,如仍有一根试样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不予验收、不能使用4.钢筋的堆放应防止锈蚀和污染,如有颗粒状和片状老锈者不能使用。

(2)商品混凝土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混凝土

①混凝土商品供应厂家必须经过报审批准的正规厂家;

②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在实验室做级配实验,其用料和配合比及导管的构造应满足现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

③混凝土必须连续灌注,每根桩的浇筑时间按初凝时间控制,对浇筑过程中的一切故障均应记录备案。

2

外加剂

①混凝土中参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②外加剂应有产品合格证书,进货时应对照合格证书进行验收,对产品有疑问应取样复验,外加剂应分类保管;

③外加剂种类繁多,使用时应参考与水泥成分和水质的相容性,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混凝土配方设计规定的种类和参量,不得超越。

(3)焊接材料质量要求

序号

项目

要求

1

焊接焊条

①焊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2012的要求,其机

械性能需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②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有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并应见证取样进行复验和物理试验,无出厂检验合格证及未经工地试验的焊条不准使用。

③焊条的主要技术性能应符合:

⒈焊条涂料应均匀坚固,无显著裂纹,亦未经潮浸湿损。

⒉在焊接时焊条均匀溶化,无扩散现象,⒊在焊缝上,填缝金属的组织,应成颗粒状,外表呈整齐鱼鳞状,不含砂眼窝穴,气眼及焊渣。

4.1.2.2测量定位放线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Ø全站仪及测量方案控制:

检查全站仪的计量合格证,审查施工承包商对基础工程测量定位方案,以便能保证桩位测量精度能满足规范要求;

Ø轴线桩布点控制:

应依据设计图纸及建(构)筑物按区域设置工程主轴线控制桩,每个区域控制桩不应少于4个,控制桩位置应不受施工过程影响;

Ø控制桩的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桩应符合二级导线的精度要求,高程控制桩应符合三等水准的精度控制要求;

Ø桩位测量控制:

桩基施工前,先由施工承包商依据实际打桩线路,根据每天施工进度放样10~20根桩位,在桩位中心点地面打入一支Φ6.5长约30~40㎝的钢筋,并用红漆标示;监理方应检查后方能投入使用。

Ø质量验评标准:

详见DL/T5210.1-2012之要求。

4.1.2.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A.钢筋笼的质量控制与检验要点

1钢筋笼的质量控制:

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纵向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加劲箍与主筋焊牢,螺旋箍筋与主筋绑扎牢靠。

l钢筋的代换应该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钢筋代换后,仍应满足设计规范中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要求。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主筋间距允许负偏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100mm。

2受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钢筋笼外侧须设砼垫块或采用其他有效措施(如加设定位钢筋环),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

B.钢筋的跟踪管理

钢筋跟踪管理的重点核查内容与要求

核查内容

要求

1.钢筋出厂质量证明

(1)每批采购的钢筋必须有出厂证明,而且帐、物、出厂证明相符

(2)应有制造厂和供货商的盖章,如是抄件,应该有抄件单位盖章及抄件人签名

(3)出厂证明应该由供应部门负责编号

2.原材料复验委托单

(1)每批钢筋由供应部门填委托单,送试验部门复检。

委托单应该有编号

(2)委托单上应填明钢筋厂家、品种、规格、数量、原出厂质量证明编号、委托试验项目

(3)委托试验的检验批和试验项目,应该符合规程规范的规定

3.原材料复验报告单

(1)试验报告单应该与委托单相对应,并填明委托单编号与原质保书编号

(2)应该填明钢筋制造厂家、品种、规格、代表数量。

(3)试验项目应符合规程、规范规定。

数据准确、结论明确,并注明执行的技术标准编号

(4)报告签发手续完备、有试验机构盖章

(5)对检验不合格的钢筋,注明复检要求,并有复检报告单和复检结论

(6)应注明试验所用计量仪器设备的计量器具编号

4.焊工上岗资质证书

(1)参加本项工程施焊的焊工,均应持有上岗资质证书(原件或复印件)

(2)上岗证书须经有效核发单位盖章,并在有效期内

(3)实际操作的焊接类型、钢种、规格应和证件限定的范围相符

5.焊接试验委托单

(1)每批焊接接头,均应由施工部门(或抽检部门)填写委托单,送试验部门检验,委托单应有编号

(2)委托单应填明工程名称、结构部位、焊接种类、试验类别、钢筋种类与规格、接头数量、原材料复验报告及原质保书编号、委托试验项目及焊工姓名

(3)委托试验的检验批和试验项目应符合规程、规范和规定

6.焊接试验报告

(1)试验报告单应与委托单相对应,并填明委托单编号和委托单的内容

(2)委托批量和试验项目应符合规程、规范和规定。

数据准确,结论明确,并注明执行的技术标准编号

(3)应注明焊工的姓名或工号,并注明试验所用计量仪器设备的计量器具编号

(4)报告签发手续完备,有试验机构盖章

(5)如检验不合格,应注明复检要求,并有复检报告及复检结论

7.钢筋批次工程质量验评记录

(1)应填明工程名称、结构部位;钢筋原材料级别、规格;原材料复检报告编号;焊接试验报告编号;焊接检验记录编号

(2)应检项目的检验结果须填写齐全,数据准确,内容具体,有复(核)查意见和质量等级评定(核定)结论

(3)签证齐全

8.隐蔽工程(钢筋)验收记录

(1)工程名称、结构部位须填写具体、正确

(2)隐蔽工程的数量、质量情况应填写详细

(3)有验收意见、签证齐全

9.钢筋原材料质量统计汇总表

(1)按工程(或单位工程)或按年(季)分别进行统计

(2)按不同的钢种、规格,分别填明钢筋原材料数量、检验批数、合格率

(3)如有经检验不合格的钢筋,应注明制度厂家、供应单位、数量、品种规格、处置结果

10.钢筋焊接接头质量统计汇总表

(1)按工程(或单位工程)按年(季)分别进行统计

(2)按不同的焊接类型、不同的钢种规格,分别填明焊接接头数量、检验批数、一次合格批数、一次合格率

(3)如有经检验不合格的焊接批,应注明工程名称、结构部位、钢种规格、焊工姓名及处置结果

4.1.2.4混凝土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1)成孔

①机具就位平整垂直,护筒埋设牢固并且垂直,保证桩孔成孔垂直。

②要控制孔内的水位高于地下水位1.0米左右,防止地下水位高后引起塌孔。

③发现轻微塌孔的现象应及时调整泥浆的比重和孔内水头。

泥浆的比重按土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第一次清孔时,一般控制在1.4~1.48的范围内。

成孔的快慢与土质有关,应灵活掌握钻进速度。

④成孔时发现难于钻进或遇硬土、石块等,应及时检查,以防止出现严重偏斜、位移等。

⑤成孔时应做好施工纪录,详细记载全部桩的每根的开挖位置(坐标),持力层顶面标高,桩端底标高,清孔及地质验槽记录。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应由地质专业人员及监理签署书面确认意见,每根桩的净长应有明确的记载。

桩长为预估承台中心处桩长,实际桩长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控制。

桩端进入持力层灰岩不小于1米,具体见详细施工图纸说明。

⑥桩孔钻至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须通知会同地质人员及监理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灌注混凝土。

桩端是否进入石灰岩(或中等风化岩)应由施工单位会同地质人员确定。

当桩基下基岩内存在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现象时,桩端一般应穿越不良岩层向下寻求合适的持力层。

(2)护筒埋设

①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

用回转钻时宜大于100㎜。

②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

③护筒埋设深度:

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米,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米。

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高出地下水位1米以上。

④护筒埋设可采用打入法或挖埋法。

前者使用于钢护筒,后者使用于混凝土护筒。

护筒一般高出地面30~40㎝或地下水位1.5米以上。

(3)护壁泥浆与清孔

①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时,可用空气吸泥机清孔。

②用原土造浆的孔,清孔后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5。

③孔壁土质较差时,宜用泥浆循环清孔。

清孔后泥浆的比重应控制在≤1.25。

泥浆取样应选在距离孔底0~50㎝处。

④第一次清孔在提钻前,第二次清孔在沉放钢筋笼、下导管以后。

⑤浇筑混凝土前,桩孔沉渣允许厚度:

Ø以摩擦桩为主时,允许厚度不得大于150㎜。

Ø以端承桩为主时,允许厚度不得大于50㎜。

Ø以套管成孔的灌注桩不得有沉渣。

Ø本工程设计要求沉渣允许厚度应小于50㎜。

(4)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①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②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和总长度计算确定,应确保钢筋骨架在移动、起吊时不变形,相邻两段钢筋骨架的接头按有关规范要求错开。

③应在钢筋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钢筋定位环(或砼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米,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并均匀布置。

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④大直径钢筋笼骨架制作完成后,应在内部加强箍上设置十字撑或三角撑,确保钢筋骨架在存放、移动、吊装过程中不变形。

⑤骨架入孔一般用吊车,对于小直径桩无吊车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等。

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人孔,起吊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骨架不变形。

⑥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装的允许偏差为:

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

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100mm。

Ø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11)的规定;

Ø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

Ø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内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以免妨碍导管工作。

Ø钢筋笼的内径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以上。

⑦钢筋笼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并保证在安放导管、清孔及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5)混凝土浇筑

①钻孔灌注桩施工混凝土开始灌注时,漏斗下的封水塞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塞、木塞或充气球胆。

②混凝土运至灌注地点时,应现场见证坍落度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第二次清孔完毕,检查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其时间间隔不宜大于30分钟。

工序应连续,清孔后及时浇注混凝土,应避免在邻孔成孔后浇筑,以免因孔距太近造成漏浆,影响桩身质量。

④首批混凝土灌注后,混凝土应连续浇灌,严禁中途停止。

⑤开始灌注时,应先搅拌0.5~1.0m3同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放在料斗的底部。

⑥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控制导管提升速度,若导管提升过快,可造成导管内进水或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够。

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上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3米。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上面,要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上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浇灌记录。

⑦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连续浇筑,并严格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不发生断桩、缩径、分离混浆等;施工过程应严格保证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10且不得大于1.30。

桩身混凝土配制中,其最少水泥用量不得低于275㎏/m³。

⑧在浇灌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观测孔内泥浆返出情况,倾听导管内混凝土下落声音,如有异常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⑨在灌注过程中宜使导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窜动,防止混凝土凝固,增加灌注速度。

⑩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离钢筋骨架底部1米左右,应降低混凝土的浇灌速度,当混凝土拌合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米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浇灌速度。

⑪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米,以保证桩头混凝土强度。

待承台施工时去除浮浆并凿至设计标高,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密实。

⑫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若发现承台中心实际桩长与设计预估桩长相差较大时(相差3米以上),施工方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再作处理。

同一承台内的相邻桩长差不能超过3米。

⑬应切实做好上部填土(特别是碎石填料)的止水封堵,避免漏浆塌孔,影响浇筑质量。

⑭根据试桩报告,在工程施工时,对孔底沉渣厚度,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工艺进行重点控制,避免沉渣超厚,混凝土离析、混凝土不均匀以及混凝土夹泥等问题的发生,以确保成桩质量;沉渣厚度不应大于50mm。

⑮钻孔灌注桩沉孔的允许偏差:

施工允许偏差:

桩径允许负偏差≤50mm,桩垂直度允许偏差1/100,桩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

桩身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预留试件进行试验。

每浇一根桩基必须有一组试件。

(6)动力检测

工程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高应变和低应变等动力检测要求:

高应变动力检测范围:

不小于总桩数的5%,并不小于5根;

低应变检测范围:

抽测数不小于该总数的30%,且不得小于20根,柱下一桩或两桩的承台,桩须全部检测,柱下三桩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小于一根。

4.1.2.5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1)成孔检查

成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垂直度进行检查,不合格时采取措施处理。

成孔检查方法采用测绳对孔深进行检查,如果孔底虚土厚度超过规范要求或者有蹋孔现象,要用钻机重新进行清孔,直到满足规范要求。

经质量检查合格的桩孔,及时灌注混凝土。

导管安装完毕,灌注混凝土前,要再一次量测孔的深度,如果有蹋孔现象发生,要提出钢筋笼重新进行清孔处理.机具就位平整垂直,护筒埋设牢固并且垂直,保证桩孔成孔垂直。

其他与混凝土钻孔灌注桩相同。

(2)护筒埋设

①护筒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

用回转钻时宜大于100㎜。

②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护筒与坑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20㎜。

③护筒埋设深度:

在粘土中不宜小于1米,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米。

④护筒埋设可采用打入法或挖埋法。

前者使用于钢护筒,后者使用于混凝土护筒。

护筒一般高出地面30~40㎝。

(3)清孔

孔底虚土厚度超过规范要求(50cm)或者有蹋孔现象,要用钻机重新进行清孔,直到满足规范要求。

(4)钢筋骨架制作与安装

①钢筋骨架的制作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②长桩骨架宜分段制作,分段长度应根据吊装条件和总长度计算确定,应确保钢筋骨架在移动、起吊时不变形,相邻两段钢筋骨架的接头按有关规范要求错开。

②应在钢筋骨架外侧设置控制保护层厚度的定位环(或垫块),其间距竖向为2米,横向圆周不得少于4处,并均匀布置。

骨架顶端应设置吊环。

④大直径钢筋笼骨架制作完成后,应在内部加强箍上设置十字撑或三角撑,确保钢筋骨架在存放、移动、吊装过程中不变形。

⑤骨架入孔一般用吊车,对于小直径桩无吊车时可采用钻机钻架、灌注塔架等。

起吊应按骨架长度的编号人孔,起吊过程中应采取措施确保骨架不变形。

⑥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装的允许偏差为:

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允许偏差±20㎜,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

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100mm。

Ø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15)的规定;

Ø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

Ø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不设弯钩,以免妨碍导管工作。

Ø钢筋笼的内径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以上。

钢筋笼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并保证在安放导管、清孔及灌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位移。

(5)混凝土浇筑

①放好导管一次性浇筑完成,若混凝土不够,则要求混凝土满足要求时在浇灌;

②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控制导管提升速度,若导管提升过快,可造成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够。

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上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宜控制在2~3米。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上面,要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上面的高差,填写混凝土浇灌记录。

③混凝土浇筑高度应连续浇筑,并严格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实,不发生断桩、缩径、分离混浆等;施工过程应严格保证混凝土的充盈系数不小于1.10且不得大于1.30。

桩身混凝土配制中,其最少水泥用量不得低于275㎏/m³。

④在浇灌过程中,倾听导管内混凝土下落声音,如有异常必须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⑥灌注过程中宜使导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窜动,防止混凝土凝固,增加灌注速度。

⑦桩身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按规范要求预留试件进行试验。

每浇一根桩基必须有一组试件。

⑦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应高出设计标高不小于0.5米,以保证桩头混凝土强度。

待承台施工时去除浮浆并凿至设计标高,以保证桩顶混凝土密实。

⑧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保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

若发现承台中心实际桩长与设计预估桩长相差较大时(相差3米以上),施工方应及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再作处理。

同一承台内的相邻桩长差不能超过3米。

⑨施工允许偏差:

桩径允许负偏差≤50mm,桩垂直度允许偏差1/100,桩中心位置允许偏差不大于100mm。

(6)动力检测

工程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高应变和低应变等动力检测要求:

高应变动力检测范围:

不小于总桩数的5%,并不小于5根;

低应变检测范围:

抽测数不小于该总数的30%,且不得小于20根,柱下一桩或两桩的承台,桩须全部检测,柱下三桩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小于一根。

4.2进度控制

4.2.1进度控制目标

按照业主工期要求按期完成桩基工程施工。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