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48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麦克风基本知识.docx

麦克风基本知识

1.麦克风基本知识

一、人声频率范围

实际人声频率

男:

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

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录音时各频率效果:

 

男歌声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 音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二、频率响应frequencyresponse

      频率响应又称带宽(frequencyrange),是指麦克风感应声波频率的范围,并将声波能量忠实的转换为电子讯号的能力。

麦克风接受到不同频率声音时,输出信号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放大或衰减。

一般以频率响应曲线图标之。

三、灵敏度(Sensitivity)

     灵敏度代表麦克风将声音能量转换成电压后所产生的输出讯号强度,是在麦克风单位声压激励下输出电压与输入声压的比值。

当输入信号固定时(1kHz),输出讯号越强,代表麦克风灵敏度越高。

      测试麦克风的灵敏度是将1kHz的讯号在94dB的音压电平位准(SPL)下量测开路的麦克风,取得的毫伏特(millivolt)值,单位为mV/Pa。

 

四、等效噪音电平(Equivalentnoiselevel)

    等效噪音电平又称内部噪声(selfnoise)。

麦克风的内部噪声在无声音讯号输入状态时可来自若干个方面:

  1.供给麦克风电源的电压波动(偏置电压)引起的电子噪音

  2.内部材质电阻(热噪讯),

  3.外部射频发射器的干扰等。

(手机)

  等效噪音电平采用由国际电工协会(IEC)所定义的一种测试音量的标准所标示的音量值,以dB为单位。

高质量的麦克风,内部噪声通常在15dB以下。

内部噪声也代表麦克风动态范围的下限。

在音源音量较小时,需要使用低噪声的麦克风,以免音频为噪声盖过。

五、信噪比(SNR)

     信噪比是原始信号和麦克风自身内部噪声强度的比值,以dB为单位。

一般可以94dBSPL减去内部噪声强度(A-weighted)来计算。

讯噪比越高,音讯放大越干净。

六、输出阻抗(Impedance)

      当一个设备的输出接到另一个设备的输入时,前面的输出阻抗和后面的输入阻抗已经串联在一起了。

形成一个分所谓的阻抗匹配,阻抗匹配要做的就是尽量将电压传到下一个设备,高质量的麦克风阻抗都很低,高频衰减低,可使用将近60公尺长的信号线而不至失真。

而且静电杂音较少、适合专业录音。

    高阻抗麦克风容易感应日光灯或马达产生的静电杂音,且有明显的高频衰减,不适合专业始用,讯号线长度不宜超过3公尺。

2.驻极体麦克风简介

一、基本概念

     1.驻极体(Electret):

能长久保持电极化状态的电介质。

这种电介质一般是高分子聚合物。

例如:

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

     2.麦克风(Microphone):

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换能器。

      3.ECM(ElectretCapacitorMicrophone):

驻极体电容麦克风,其分类如下:

        1)振膜式(Foil)

        2)背极式(Back)

        3)前极式(Front)

二、振膜式ECM

      振膜式ECM特点:

驻极体和振动膜合二为一。

      振膜式ECM静态原理示意图:

     镀金属层薄膜与背极板形成空气介质电容。

对驻极体充电形成电场,E=Q/C。

声波使薄膜振动,改变电容量和电场,产生电信号,△E=Q/△C。

     振膜式工作动态原理图:

三、背极式ECM

    背极式ECM特点:

驻极体与极板合二为一。

    背极式ECM静态原理示意图:

   背极式工作动态原理图:

四、全指向产品结构示意图

五、灵敏度(Sensitivity) 

1.基本概念

    灵敏度表示麦克风的声—电转换效率。

     在自由声场中,当向麦克风施加一个声压为1帕(Pa)或1微巴(unbar) 的声信号时麦克风的开路输出(以毫伏为单位),即为该麦克风的灵敏度。

     1微巴(ubar)约相当于人们正常音量讲话,并在离嘴1米远的地方测量所得到的声压。

     灵敏度的单位为:

    毫伏/帕(mv/Pa)——国际标准

    毫伏/微巴(mv/ubar)——日本标准。

    1帕(Pa)是指1牛顿(N)的力作用在1平方米面积上的压强. 

    1Pa=20log(1/0.000020)=94dBSPL

     Pa与ubar的换算关系为:

 1Pa=10ubar

         所以:

1mv/ubar=10mv/pa

2.计算方法

   ECM灵敏度参数一般用灵敏度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

   公式为:

Lm=20log(M/Mr)

   Lm:

为灵敏度级

   M:

为灵敏度,为灵敏度的绝对值

   Mr:

参考灵敏度(0db=1V/Pa)

   例:

M=10mV/Pa

   则Lm=20log((10mV/Pa)/(1V/Pa))=20x(-2)=-40(dB)

六、频率响应(FrequencyResponse)

    频率响应是指传声器正常工作的频带宽度。

                      

  1.ECM频宽:

    全指向产品——20~20KHZ    

    单指向产品——100~10KHZ

   2.语音频宽:

      300~3,400HZ

      200~5,000HZ

七、指向性(Directivity)

   指向性特性又称方向性,是表征传声器对不同入射方向的声信号检测的灵敏度。

八、等效噪声级(内部噪声)

     无外声场时,仅由传声器固有噪声引起的输出电压,可以看作能产生相同有效值输出电压的外部声压级。

九、消耗电流

   一般要求为≤0.5mA(500uA)

   内控要求为≤0.3mA(350uA)

十、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生产线要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电烙铁要有良好接地,最好用专用地线。

   2.焊接时温度不能过高、过低,一般为:

400±20℃;焊接时间不可过长,一般在3秒钟之内;尽可能使用散热板焊接;最好使用恒温电烙铁,三芯线,一芯专用地线

   3.贮存时应注意防潮和防有机化学溶剂/气体伤害;一般相对湿度最好不要大于85%。

存储温度-20~+70℃。

   4.安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选择不同的板面形式和连接方式。

     2)根据不同的安装方式选择不同的咪套

     3)安装时要装到位

     4)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尽量不要形成谐振腔

         b)进声孔的直径大小影响频响

         c)喇叭/受话器与传声器相距不能太近

         d)强电磁波会干扰ECM正常工作

3.WiFi基本知识

1.IE802.11简介

标准号

IEEE802.11b

IEEE802.11a

IEEE802.11g

IEEE802.11n

标准发布时间

1999年9月

1999年9月

2003年6月

2009年9月

工作频率范围

2.4-2.4835GHz

5.150-5.350GHz

5.475-5.725GHz

5.725-5.850GHz

2.4-2.4835GHz

2.4-2.4835GHz

5.150-5.850GHz

非重叠信道数

3

24

3

15

物理速率(Mbps)

11

54

54

600

实际吞吐量(Mbps)

6

24

24

100以上

频宽

20MHz

20MHz

20MHz

20MHz/40MHz

调制方式

CCK/DSSS

OFDM

CCK/DSSS/OFDM

MIMO-OFDM/DSSS/CCK

兼容性

802.11b

802.11a

802.11b/g

802.11a/b/g/n

2.频谱划分

    WiFi总共有14个信道,如下图所示:

 

    1)IEEE802.11b/g标准工作在2.4G频段,频率范围为2.400—2.4835GHz,共83.5M带宽

    2)划分为14个子信道

    3)每个子信道宽度为22MHz

    4)相邻信道的中心频点间隔5MHz 

    5)相邻的多个信道存在频率重叠(如1信道与2、3、4、5信道有频率重叠)

    6)整个频段内只有3个(1、6、11)互不干扰信道

3.接收灵敏度

误码率要求

速率

最小信号强度

PER(误码率)不超过8%

6Mbps

-82dBm

9Mbps

-81dBm

12Mbps

-79dBm

18Mbps

-77dBm

24Mbps

-74dBm

36Mbps

-70dBm

48Mbps

-66dBm

54Mbps

-65dBm

 

4.2.4GHz中国信道划分

 

    802.11b和802.11g的工作频段在2.4GHz(2.4GHz-2.4835GHz),其可用带宽为83.5MHz,中国划分为13个信道,每个信道带宽为22MHz

   北美/FCC     2.412-2.461GHz(11信道)

   欧洲/ETSI    2.412-2.472GHz(13信道)

   日本/ARIB   2.412-2.484GHz(14信道)

2.4GHz频段WLAN信道配置表

信道

中心频率(MHz)

信道低端/高端频率

1

2412

2401/2423

2

2417

2406/2428

3

2422

2411/2433

4

2427

2416/2438

5

2432

2421/2443

6

2437

2426/2448

7

2442

2431/2453

8

2447

2426/2448

9

2452

2441/2463

10

2457

2446/2468

11

2462

2451/2473

12

2467

2456/2478

13

2472

2461/2483

 5.SSID和BSSID

    1)基本服务集(BSS)

    基本服务集是802.11LAN的基本组成模块。

能互相进行无线通信的STA可以组成一个BSS(BasicServiceSet)。

如果一个站移出BSS的覆盖范围,它将不能再与BSS的其它成员通信。

    2)扩展服务集(ESS)

   多个BSS可以构成一个扩展网络,称为扩展服务集(ESS)网络,一个ESS网络内部的STA可以互相通信,是采用相同的SSID的多个BSS形成的更大规模的虚拟BSS。

连接BSS的组件称为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System,DS)。

    3)SSID

    服务集的标识,在同一SS内的所有STA和AP必须具有相同的SSID,否则无法进行通信。

    SSID是一个ESS的网络标识(如:

TP_Link_1201),BSSID是一个BSS的标识,BSSID实际上就是AP的MAC地址,用来标识AP管理的BSS,在同一个AP内BSSID和SSID一一映射。

在一个ESS内SSID是相同的,但对于ESS内的每个AP与之对应的BSSID是不相同的。

如果一个AP可以同时支持多个SSID的话,则AP会分配不同的BSSID来对应这些SSID。

    BSSID(MAC)<---->SSID

 

6.AP种类

FATAP和FITAP比较如下图所示:

 

7.无线接入过程三个阶段

     STA(工作站)启动初始化、开始正式使用AP传送数据帧前,要经过三个阶段才能够接入(802.11MAC层负责客户端与AP之间的通讯,功能包括扫描、接入、认证、加密、漫游和同步等功能):

     1)扫描阶段(SCAN)

     2)认证阶段(Authentication)

     3)关联(Association)

7.1Scanning

      802.11MAC使用Scanning来搜索AP,STA搜索并连接一个AP,当STA漫游时寻找连接一个新的AP,STA会在在每个可用的信道上进行搜索。

      1)PassiveScanning(特点:

找到时间较长,但STA节电)

           通过侦听AP定期发送的Beacon帧来发现网络,该帧提供了AP及所在BSS相关信息:

“我在这里”…

      2)ActiveScanning  (特点:

能迅速找到)

            STA依次在13个信道发出ProbeRequest帧,寻找与STA所属有相同SSID的AP,若找不到相同SSID的AP,则一直扫描下去..

7.2 Authentication

    当STA找到与其有相同SSID的AP,在SSID匹配的AP中,根据收到的AP信号强度,选择一个信号最强的AP,然后进入认证阶段。

只有身份认证通过的站点才能进行无线接入访问。

AP提供如下认证方法:

    1)开放系统身份认证(open-systemauthentication)

    2)共享密钥认证(shared-keyauthentication)

    3)WPAPSK认证(Pre-sharedkey)

    4)802.1XEAP认证

7.3Association

  当AP向STA返回认证响应信息,身份认证获得通过后,进入关联阶段。

   1)STA向AP发送关联请求

   2)AP向STA返回关联响应

   至此,接入过程才完成,STA初始化完毕,可以开始向AP传送数据帧。

 7.4认证和关联过程

7.5漫游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