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25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6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 地球与地图.docx

届高三大一轮复习教案中图版11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与地图

考纲展示

能力解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3.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4.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1.能利用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判断方向和计算球面距离等。

2.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进行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或计算。

3.能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由上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2.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的特点

纬线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赤道最长

相等

相互关系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间隔

任意两条纬线间的间隔处处相等

任意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不等,在赤道上最大

指示方向

东西

南北

读图实践

图中A点在B点的正东方向

图中B点在C点的正北方向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是无限方向,通常以劣弧(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为准;南北方向是绝对的,是有限方向。

(2)纬度和经度的划分

纬度

经度

起始点

赤道(0°纬线)

本初子午线(0°经线)

划分方法

向南、北各划分90°,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

向东、西各划分180°,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

度数变化规律

自南而北,北纬数值渐大,南纬数值渐小;反之亦然

自西向东,东经度数值渐大,西经度数值渐小;反之亦然

半球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

读图实践

图中A、B两点的纬度为30°N,C点位于南(南、北)半球

图中B、C两点的经度为30°W,A点位于东(东、西)半球

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经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0°和180°经线除外)。

以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趾点),其纬度值相等,南、北纬相反;两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即经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

如图中B点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为(30°S,150°E)

二、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1)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表示形式:

典例

①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5km

②1∶5000000

形状

文字式

数字式

线段式

(3)大小比较:

比例尺是个分子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上表中比例尺由大到小依次为①>②>③。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的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比例尺的地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比例尺的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方向

地图类型

方向判定

一般地图

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地图

根据指向标定向,一般箭头指示北方

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图例和注记

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844.43米”为注记。

三、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深)线:

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

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C、F两点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4)常见地形部位

部位

地形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剖面图示意

A

山顶

等高线闭合,等高线数值内高外低(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B

山谷

等高线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谷线低于两侧

C

山脊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脊线高于两侧

D

陡崖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一般图用“

”符号表示

E

鞍部

两侧均为闭合的等高线的山顶,中间相对较低

相比较而言,G表示缓坡部位,F表示陡坡部位。

请在B处或C处画出可能发育的小河的流向。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如C处虚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如B处虚线)为河流的集水线,且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2.地形剖面图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转绘而成,可以直观地表示地表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考点一 经纬度的判定

[要点精析]

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见下图)

(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纬度及南北纬的判断:

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适合极地投影图及其变式图。

(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

(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考点全训]

1.(2016·西安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

(1)~

(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实际面积小于乙区域

B.①地与③地自转线速度相等

C.②地与④地的距离为2220km

D.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2)关于图中各点所在地区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水资源短缺,干旱面积广大

B.②-地势较平坦,平原面积广阔

C.③-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④-太阳能、地热能等能源丰富

[审题答题规范专训]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答案:

 小 1922 热带季雨林

(1)A 

(2)D

2.(2016·山东实验中学模拟)读经纬网图,回答

(1)~

(2)题。

(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位于中纬度B.③④两地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关于图中阴影面积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     B.b=c>a=d

C.b=c>a>dD.d>c>b>a

解析:

 第

(1)题,中纬度的纬度范围是30°~60°,所以①地位于中纬度,②地位于低纬度;③地位于180°以西,属于东经,④地位于180°以东,属于西经;从东西方向看,④地位于②地的东侧,从南北方向看,④地位于②地的北侧,所以④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同理可判知,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2)题,图中四区域的纬度差相同,所以所跨南北距离相等;单位经度差纬度越低,所跨东西距离越大;图中四个区域所跨经度差相等,但纬度的高低是d>a>b=c,所以面积大小是b=c>a>d。

答案:

 

(1)C 

(2)C

考点二 经纬网的应用

[图解考点]

以常见经纬网图来理解经纬网的组成

题点一 定位置

[要点精析]

1.确定具体经纬度位置

(1)经纬网图上经纬度位置的确定:

在经纬网图上确定经纬度,首先要判断出经纬线,然后根据度数确定出经纬度。

如上图中A点为(23°26′N,70°E),B点为(23°26′N,135°W),C点为(66°34′S,45°W)。

(2)根据北极星仰角确定纬度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即为当地地理纬度。

2.确定半球位置

可根据经纬度确定半球位置,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水陆半球等。

3.确定区域位置

根据经纬度确定所在的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大洲、大洋等区域。

[考点全训]

3.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解析:

 根据北极星的仰角为当地纬度可知图中北极星仰角小于30°,故摄影师拍摄地点位于低纬地区。

答案:

 A

4.下图所示为以38°N、0°为极点的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

“水半球”的极点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D.南半球、西半球

解析:

 由题意知,“水半球”和“陆半球”的极点关于地心对称。

“陆半球”的极点为(38°N,0°),则“水半球”的极点为(38°S,180°),再根据半球的划分方法,不难选出D选项。

答案:

 D

题点二 定方向

[要点精析]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确定南北方向: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

若分别在东西经,如图所示:

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西北方向;若下图中A、B两点经度差>180°时,A在B的东北方向。

2.弧线式经纬网图(以极地经纬网图为例)

(1)如图中A、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2)B、C位于同一直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3)C、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方法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3.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的判断

若已知两点不在同一经纬网图上,或只告诉两点的经纬度,需要把两点转绘到同一经纬图上再来判断方向。

如甲在乙的什么方向可以通过下面转绘来判断。

[考点全训]

5.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

若在甲、乙两地GPS接收机显示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为北纬36°08′27″、东经118°54′08″和北纬34°08′09″、东经116°53′34″,则甲在乙的(  )

A.东南方B.东北方

C.西南方D.西北方

解析:

 根据两地经纬度可绘制下图,从图中不难看出甲在乙的东北方。

答案:

 B

6.下列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A点到B点方向是向西南

B.由C点到D点方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同

D.由A点到B点的方向与由C点到D点的方向相反

解析:

 读右图,设圆心为O,因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O点为南极点;作OM⊥AB、ON⊥CD,M、N为垂足;连接OA、OB、OC、CD。

第一,确定南北半球。

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南半球极地投影图。

第二,确定南北运动。

在线段AB上,M点最靠近南极,因此从南北方向而言,由A点到M点是靠近南极、向南运动,由M点到B点是远离南极、向北运动。

第三,确定东西运动。

OA、OM、OB分别是A、M、B三点所在经线,沿劣弧由经线OA旋转到经线OM、再由经线OM旋转到经线OB,旋转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因此从东西方向而言,由A点经M点到B点是一直向西运动。

第四,综合判断方向。

从南北方向而言,由A点到M点是向南运动,由M点到B点是向北运动;从东西方向而言,由A点经M点到B点是一直向西运动。

因此,由A点经M点到B点是先向西南运动后向西北运动。

同理,由C点经N点到D点也是先向西南运动后向西北运动。

答案:

 C

题点三 定距离和范围

[要点精析]

1.定距离

(1)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度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约是111km,如右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度1°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约是111×cosφ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AC。

(3)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估算出。

注意:

也可以根据距离计算经纬度差,从而确定经纬度位置。

2.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图,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如图中A、B两区域相比,实际区域范围大小为A>B。

当A、B两区域的图上面积(即图幅)相等时,则比例尺大小为A<B。

[考点全训]

7.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km。

M点的纬度为(  )

A.23°NB.67°N

C.23°SD.67°S

解析:

 图中N为北极点,根据MN为2553km可计算出MN跨23°,根据N点为90°N可知M点的纬度为90°-23°=67°N。

答案:

 B

8.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题。

图示区域(  )

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 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

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 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先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乙城市位于印度半岛西部,甲城市位于南美洲秘鲁西部,所临海洋、所在东西半球即可确定;甲城市沿海海域秘鲁寒流与乙城市附近北印度洋冬季洋流流向大致相同;甲城市所在区域纬度比乙城市低(跨经度范围相当),故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答案:

 B

题点四 定最短航线

[要点精析]

1.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劣弧,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该弧线的确定可分两个步骤进行:

(1)确定“大圆”:

“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如图所示:

①在地球仪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

一是赤道(图A),二是经线圈(图B),三是晨昏圈(图C)。

图A       图B      图C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见图D、图E中的PQ);

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见图D、图E中的P′Q′)。

(2)确定“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是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180°,如图D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P′Q′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如图E中从Q到P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从P′到Q′沿最短航线的航向是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考点全训]

9.下图中,

为晨昏线,C点位于格陵兰岛上,则飞机从A点飞往B点,最近的航线是(  )

A.从A地点出发沿纬线向东飞到B地点

B.从A地点出发沿

飞到B地点

C.从A地点出发沿

飞到B地点

D.从A地点出发沿经线向北飞到极点,再沿B地点所在经线向南飞到B地点

解析:

 最近航线为地球大圆的劣弧,晨昏线为大圆,图中

为劣弧。

答案:

 C

10.右图中,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上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  )

A.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

B.M、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交

C.M、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D.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

解析:

 此题解题关键是:

(1)明确是一天内的不同时刻;

(2)证明Q1和Q2之间的经度差最大为180°。

如下图所示步骤:

根据题干意思,先画出MQ1是晨线的光照图(左图,M点地方时为6时、Q1为12时);再画出MQ2为昏线的光照图(右图,M点地方时为18时、Q2为12时)。

M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Q1和M、Q2,可知为一天内的不同时刻(同一时刻晨线和昏线不可能同时经过M点)。

Q1、Q2在同一纬线上且两点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即相差180°,也就是处在同一经线圈上。

地球上同一经线圈上两点最短路线一定过极点。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就是此两点与地心构成的扇面(圆心角小于180°)与地球表面相交的线。

从转绘图中可看出,M、Q1之间连线并不与地轴相交,M、Q1、Q2三点也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都朝北。

答案:

 A

考点三 地图的三要素

[要点精析]

1.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较比例尺大小的几种方法:

①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

②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

③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

④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2)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10000,比例尺变大。

②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分数倍)。

例如,将1/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4,即比例尺缩小到3/4,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3/4×1/120000=1/160000,比例尺缩小。

③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原图面积×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3,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9。

比例尺缩放后,原面积之比变为缩放倍数的平方。

2.地图上方向的判断方法

常用方法

辨别方向的技巧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

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

时针法

表示自转或公转时,北半球逆时针方向为东,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为东

右手法

拇指指向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东;

拇指指向南极,弯曲四指指示方向为西

海陆轮廓法

极地为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

经纬度法

经度法

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

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

纬度法

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

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

[考点全训]

11.(2014·重庆高考)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

m2;高度单位:

m)。

读图,完成

(1)~

(2)题。

(1)若该图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B.②

C.③D.④

(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cm×21cm)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D.B3纸(51.5cm×36.4cm)

解析:

 第

(1)题,据图可以看出,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内容为喷水池,其建筑面积最小,对比可知④为喷水池,而①为食堂,②为教学楼,③为学生宿舍。

(2)题,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由题干可知,平面图所采用的比例尺表示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m,故该学校局部用地的长和宽在图上的长度应分别为30cm和22cm,对比各选项即可判断出B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

 

(1)D 

(2)B

12.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

读下图,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东B.南

C.西D.北

解析:

 准确获取指向标及图例是关键,不能正确认识图例“断道施工”易错选。

选择最短距离应把道路长度数字累加,比较得出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四 等高线地形图

题点一 常见的地形类型与计算

[要点精析]

(一)常见的地形类型(部位)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山地(山峰)

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符号▲

四周低中间高

盆地(洼地)

闭合曲线外高内低

四周高中间低

山脊

(山脊

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

山谷(山谷线)

等高线凸向高处,

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

鞍部

由一对山脊等高线和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陡崖

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处

悬崖壁立

(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H高-H低。

2.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如图中甲处,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4,d=100m,H大=400m,H小=100m,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

计算公式为(n-1)d≤ΔH<(n+1)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用为300m≤ΔH<500m。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H顶<H大+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m≤H顶<500m。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d<H底≤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H底≤100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公式计算法:

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n-1)dm<H<(n+1)dm。

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2)直接计算法:

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m,B点海拔为0~100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

[考点全训]

13.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m。

读图回答

(1)~

(2)题。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B.山谷

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mB.178m

C.220mD.255m

解析:

 第

(1)题,林木密集区应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山谷土壤水分条件较好,为林木密集区。

(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林木分布在山谷地区,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因此该区域西高东低。

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m,假设图中西侧海拔最高的等高线数值为x,则西侧最高处海拔大于x米、小于(x+30)m,东侧最低处海拔应小于(x-180)m、大于(x-210)m,故图示区域内西侧与东侧的高差大于180m、小于240m。

答案:

 

(1)B 

(2)C

14.(2016·合肥高三一检)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m),完成

(1)~

(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先向东,再向东南B.先向西南,再向南

C.先向北,再向东北D.先向西北,再向西

(2)该区域的东面临海,区域内有一个村庄夏季能看到海上日出,而冬季看不到,这个村庄可能是图中的(  )

A.甲村B.乙村

C.丙村D.丁村

解析:

 第

(1)题,河流形成于山谷,其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再结合指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