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577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docx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三氧化硫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确认人类致癌物,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化

        

        

          特

        

        

          性无色透明液体或结晶,有刺激性气味。

有四种晶体变形体:

α、β、γ、δ。

γ-三氧化硫为胶状晶体,熔点16.8℃,沸点44.8℃,相对密度(水=1)1.9224,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8,β-三氧化硫为丝光石棉状结晶,熔点32.5℃。

α-三氧化硫为针状结晶,熔点62.3℃。

δ-三氧化硫为蜡状结晶,熔点95℃。

通常是混合物,熔点不恒定,熔融时均转变为γ-三氧化硫。

本品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

        

        

          主要用途:

有机合成用磺化剂。

        

        

          害

        

        

          信

        

        

          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不燃,能助燃。

        

        

          【活性反应】

        

        

          强氧化剂。

与水发生爆炸性剧烈反应。

与氧气、氟、氧化铅、次亚氯酸、过氯酸、磷、四氟乙烯等接触剧烈反应。

与有机材料如木、棉花或草接触,会着火。

吸湿性极强,在空气中产生有毒的白烟。

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健康危害】

        

        

          毒性及中毒表现见硫酸。

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可引起结膜炎、水肿、角膜浑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死亡。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的烧伤以至溃疡形成。

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肝硬变等。

        

        

          职业接触限值:

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

1;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

2。

        

        

          IARC:

确认人类致癌物。

 

        

        

          安

        

        

          全

        

        

          措

        

        

          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三氧化硫应急处置的有关知识。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工作场所注意通风,操作场所尽量机械化自动化。

工作场所禁止进食和饮水。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

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或自给式头盔,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耐酸长筒靴。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

        

        

          避免与还原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

远离易燃、可燃物。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特殊要求】

        

        

          【操作安全】

        

        

          

(1)开启三氧化硫容器时,确定工作区通风良好,避免让释出的蒸气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2)系统漏气时要站在上风口,同时佩戴好防毒面具进行作业并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漏气。

        

        

          (3)生产设备的清洗污水及生产车间内部地坪的冲洗水须收入应急池,经处理合格后才可排放。

        

        

          【储存安全】

        

        

          

(1)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避免直晒。

库房温度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存区内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2)三氧化硫贮存地点要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储罐要密封加盖,装有呼吸阀,应设有计量装置,储存时保留一定空间。

储存时间不宜过长。

        

        

          (3)在三氧化硫储罐四周设置围堰,围堰的容积等于单个储罐的最大容积,围堰与地面作防腐处理,围堰内应有泄漏物的收集设施。

        

        

          (4)每天不少于两次对储罐进行巡检,并做好记录,发现跑、冒、滴、漏等隐患,要及时联系处理,重大隐患要及时上报。

        

        

          【运输安全】

        

        

          

(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

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2)三氧化硫装于专用的槽车(船)内运输,槽车(船)应定期清理;用其他包装容器运输时,容器须用耐腐蚀材料的盖密封。

搬运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装卸时现场有人监护;夜晚、下雨天不宜搬运。

若遇特殊情况必须雨天搬运时,应有遮雨等相关措施;严禁在搬运时吸烟。

运输车辆应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运输车辆从物流大门进出厂区,保持安全车速。

严禁驾乘人员吸烟。

        

        

          (3)严禁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防雨淋、防高温。

        

        

          (4)输送三氧化硫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已敷设的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管道无关的建筑物和堆放易燃物品;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的规定。

        

        

          (5)液体三氧化硫槽车运输或管道输送时,容器或管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0℃~44℃。

        

        

          急

        

        

          处

        

        

          置

        

        

          原

        

        

          则【急救措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灭火方法】

        

        

          本品不燃,但周围起火时应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直至灭火结束。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

        

        

          【泄漏应急处置】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酸碱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覆盖泄漏物,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泄漏物,置于一盖子较松的塑料容器中,待处置。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隔离与疏散距离:

小量泄漏,初始隔离60m,下风向疏散白天400m、夜晚1000m;大量泄漏,初始隔离300m,下风向疏散白天2900m、夜晚570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