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798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语文湖北省鄂州市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4年秋季湖北省鄂州高中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骆静

考试时间:

2015年1月31日上午试卷满分:

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错误的一组是(C)

A.孱(càn)头勒(lè)杀休戚(qì)相关贿赂(lù)

B.列观(guān)虬(qiú)曲歼(qiān)灭沮(jǚ)丧

C.撇(piě)下嫉(jì)妒铁箍(kū)肖(xiāo)像

D.月杪(miǎo)提(tí)防脑髓(suǐ)荒谬(miào)

答案:

C【解析:

A.勒(lēi)杀休戚(qī)相关B.列观(guàn)歼(jiān)灭C.撇(piē)下嫉(jí)妒铁箍(gū)肖(xiào)像D.提(dí)防荒谬(miù)】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B)

A.决择树阴容光涣发肝脑涂地

B.和霭倦缩别出心裁见风驶舵

C.静谧合拢衔冤负曲忧心忡忡

D.犄角纂夺砰然心动残羹冷炙

答案:

B【解析:

A.抉择容光焕发B.和蔼蜷缩见风使舵C.衔冤负屈D.篡夺怦然心动】

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D)

A.英国女作家伍尔芙著作等身,是意识流文学的始作俑者,应当在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

地。

B.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是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

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C.我举起沉重得像铁棍似的单管猎枪,冒冒失失地朝天上开了一枪,随着砰的一声振聋发

聩的巨响,一道红光直冲云霄。

D.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他胸怀坦荡,光风霁月,是众人仰慕的

对象。

答案:

D【解析:

A.始作俑者: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B.相濡以

沫: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多用于夫妻之间。

此处应为:

休戚相关,指彼此之间祸福互

相关联。

C.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此处应为: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D.光风霁月:

比喻人品高洁,胸襟开阔。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学习写作可不可以从模仿开始?

从一些人的经验来看,这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不能忽视。

B.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结合河南实际,突出河南特色为中心,发挥河南优势,锐意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每项工作。

C.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莎士比亚是敏锐的学习者,同时又是伟大的创新者。

D.中国气象局昨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北半球的极寒天气不代表全球变暖趋势发生改变,而是长期趋势中的短暂阶段,“小冰河期”的说法毫无根据。

答案:

C【解析:

A.“这”指代的内容不明。

B.句式杂糅,可删去“为重心”,或将“突出”改为“以”。

D.“极寒天气”是“短暂阶段”搭配不当。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A.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

的曲子。

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被称作是元曲四大家。

B.“前四史”是指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C.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品有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青年》,长篇小说《母亲》。

D.朱自清先生在《谈美》的末篇《慢慢走,欣赏啊!

》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

他用这种人生观规劝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答案:

B【解析:

A.“王实甫”改为“马致远”C.《青年》改为《我的大学》D.“朱自清”改为“朱光潜”。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8题。

随着空气质量的下滑,城市中灰霾天气现象增多,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灰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雾霾天气”。

去年9月以来,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冷空气活动偏少,且强度偏弱,地面风速小,有利于水汽在大气低层集聚,易于形成雾霾。

另外,青藏高原南侧暖湿空气活动偏强,使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极其活跃,这股暖湿气流沿西南路径将丰沛的水汽输送到我国中东部地区,并且能达到北京附近,使这些地区湿度明显增强,容易导致雾霾天气。

专家指出,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目前一些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超过全年的30%,有的甚至达一半。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导致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而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灰霾的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

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细颗粒物PM2.5对空气能见度的影响更大,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专家指出,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导致灰霾天气。

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都能降低能见度,不过,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对2010年试点城市灰霾监测结果显示,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PM2.5浓度明显增加,而且细粒子与能见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细粒子多,则能见度低;细粒子少,则能见度高),这表明灰霾天气状况与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颗粒物浓度增加是气象条件以外,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科学博士谭知还介绍,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人类活动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燃烧。

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他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等。

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选自《中学生阅读·高中版》2014年第二期)

6.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A.与粗颗粒物相比,细颗粒物PM2.5更能降低能见度,对空气能见度的影响更大,是灰霾天能见度降低的原因。

B.灰霾天气状况,与颗粒物浓度密切相关。

细粒子与能见度呈明显相关关系。

发生灰霾天气时,PM2.5浓度明显增加。

C.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发展和机动车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所以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

D.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化为PM2.5,它们往往会附着工业污染因子,因而对人体的伤害很大。

答案:

C【解析:

A.“是……的原因”错误,应是“是……的主要原因”。

B.“呈明显相关关系”错误,应为“呈明显负相关关系”。

D.此项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大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往往会附着硫化物、氮氧化物、重金属颗粒等大多由工业污染源排放的污染因子……”。

7.下列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

A.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就会产生雾霾。

B.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已处于临界点,对气象条件非常敏感,一旦遭遇不利天气条件,空气质量就会下降。

C.灰霾的形成主要是人为因素和空气中悬浮微颗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D.人类活动直接排放PM2.5。

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质的燃烧,垃圾燃烧等。

答案:

D【解析:

A.“就会产生雾霾”有误,第3段为“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B.“城市的污染物……”有误,第3段为“目前很多城市的污染物……”;“空气质量就不会下降”有误,第3段为“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就会迅速下滑”。

C.表述错误,原文第5段为“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导致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引起灰霾天。

B.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低。

C.发生灰霾天气时,PM10及PM2.5浓度明显增加,颗粒物浓度增加是与气象条件相关而灰霾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D.空气中悬浮颗粒物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它们能降低空气的能见度。

细颗粒物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答案:

C【“与气象条件相关”错误,应为“气象条件以外”。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曹野人先生传

易顺鼎

曹野人先生,名宗先,字述之,野人其号也。

远祖官益阳,占籍焉。

曾祖某,迁龙阳之鹿溪,遂为龙阳人。

五世祖某,尝为明显宦,多藏书。

先生诵其清芬,记睹淹博。

性敏慧,下笔成文,时人美之。

蔡忠烈公为长沙推官,见其制艺①,以为古岸奇特。

入益阳县学,甫冠,即食廪饩②。

席③先业,资甚丰,一旦叹曰:

“士君子立身何等,乃驰逐于宗贵之场而已乎?

”遂弃家资,薄举子业,辟地读书,殚心濂、洛④,作乐饥之文以自勉。

乐饥者,非以饥为乐也,乐其所乐,虽饥而乐自在也。

其文云云,大抵皆言刻苦自修,淡名利,寡嗜欲,以蕲⑤及于乐天知命者之所为。

又好读仙佛家书,久之,自谓有得。

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人异之。

然志在用世,言事深中时弊,上邑令张际熙书数千言,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谓其理论至是,欲为下拜,高其名。

盖生平知己,忠烈一人而已。

事亲孝,以天下大乱,患无以全其母,每囊沙于足而行,人或以为狂。

崇祯癸未,流贼张献忠至,负母急走二百里外,得免。

色养慎终。

后自髡其顶。

初先生美风度。

无须,遇髯道人,脱其须赠之,遂美髯焉。

顺治甲申仲春卒。

山东人许尚忠者,好道,与友隐居鲁山之丹霞洞。

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

僧深穆寡言,问姓氏里居,不答。

居三年始去。

以所说经为一书,授尚忠,曰《通源集》,复留一偈,署“楚益阳曹氏行尸”。

康熙甲辰,尚忠官常德,以丈量役至鹿溪,宿曹氏,初不知即先生家,见案头有稿本,署“宗先野人著”,与《通源集》无异也。

大惊,讯之,始知所师事者,即先生化身矣。

(节选自《虞初近志》)

【注释】①制艺:

指八股文。

②廪饩(lǐnxì):

公家按月供给的粮食等生活物资。

③席:

凭借。

④濂、洛:

北宋理学的两个流派。

“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

⑤蕲:

祈求。

9.对下列剧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记睹淹博博:

广泛

B.作乐饥之文以自勉勉:

勉励

C.欲为下拜,高其名高:

认为……高

D.每囊沙于足而行囊:

用口袋装

答案:

C(高:

使……抬高)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奇其语”中的“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3分)

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予怪而问之③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④宁许以负秦曲

⑤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⑥忧劳可以兴国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④⑥D.②⑤⑥

答案:

B【奇:

以为……奇,意动,③④⑥为使动用法。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曹野人出身官宦人家,从小就广泛阅读,加上他天资聪敏,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B.蔡忠烈欣赏曹野人八股文的古朴不俗,对他写给张际熙的意见书更是赞赏有加。

C.曹野人空有一身才能,却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失望之余便转而迷上仙佛之道。

D.文章简洁而有力,如对曹野人的语言描写,用语不多便勾画出其淡泊名利的形象。

答案:

C【“无法实现其远大抱负”文中无依据。

1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⑴见于行事,多意料所不及,乡人异之。

(3分)

翻译:

表现在他所做的事情,大多是人们意料不到的,乡里人因此把他看做异人。

(见:

表现;异:

形容词意动,认为……奇异。

⑵穷治乱之原,具忠爱之志,蔡忠烈尤重之。

(3分)

翻译:

探究国家安定太平与动乱的根源,表达了忠君爱国的志向,蔡忠烈特别看重他。

(穷:

形容词使动,使……穷尽;原:

根源,来源。

重:

重视,看重。

⑶以是年遇髯僧,奇其语,师事之。

(3分)

翻译:

许尚忠在这一年遇到一个长胡子的和尚,认为他的言谈十分奇特,便像对待师长一样侍奉他。

(是年:

指示代词,这一年;奇:

形容词意动,认为……奇特;师:

名词作状语,像师长一样。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

当此/天下之君子皆之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而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选自《墨子·非攻》)

参考译文:

现今,天下君子都知道这些事,说它们不义。

今天最不义的事,是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反而称赞它,说它是义。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少年游·草

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①。

软衬飞花,远随流水,一望隔香尘。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注释:

①裀:

古同“茵”,垫子;褥子。

⑴词的上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写了怎样的一幅图景?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词的上片运用了拟人(随)、比喻(芳裀)等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梦中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图。

春风吹绿了芳草,在飘动的白云的掩映下显得那样葱翠可爱,草地伴随着流水伸向天际,花瓣轻轻地落在草上。

(3分)(赏析上片的修辞手法和图景,首先要回答诗句的手法,然后概括图景并加以具体描述。

)】

⑵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词的下片。

(4分)

【参考答案:

词的下片通过写草色实景来抒发作者的离愁别恨,(1分)“萋萋”“翠罗裙”的草色烘托了他对远隔香尘的伊人的思念。

(1分)通过写冷落的闲门、凄迷的古道以及烟雨的景物,写出了庭院之孤寂,心绪之凄黯,望眼之迷离,将草色、离情与迷蒙的雨色化为一片,抒发离愁别恨。

情景相伴,凄然无尽。

(2分)(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首先简要回答诗句内容,然后联系作品集体分析手法,然后归纳情感。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5小题)(5分)

⑴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

⑵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望海潮》)

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

⑷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赤壁怀古》)

⑻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黄蜂疗法

【意大利】卡尔维诺*

冬天过去了,它给人们留下了风湿病痛。

午间微弱的阳光给人们带来了欢娱,马可瓦多坐在公园里的一张长凳上看树枝发芽,以消磨时光,等着午后再去上班。

一个穿着打满补丁的大衣的驼背小老头走过来坐在他的旁边:

他是里齐耶利先生,已经退休了。

他孑然一身,一个人生活,也是坐在长凳上晒太阳的常客。

这位里齐耶利先生不时地抽动一下身子,嘴里喊着:

“哎哟!

”他裹在大衣里的身躯显得更驼了。

冬天的寒冷和潮湿使他落下了风湿病、关节炎和腰痛病,病魔一年到头不断地折磨着他。

为了安慰这位可怜的老人,马可瓦多就对他谈论起他自己和他妻子以及他的大女儿伊索丽娜患风湿病的各个不同阶段的情况,他那可怜的女儿健康状况极为不佳。

 

有一天,就是在那张长凳上,两人读到了一篇介绍用蜜蜂毒汁治愈风湿病的文章。

两人兴奋不已,长时间地讨论着蜜蜂和它们的功用,还议论着采用这种疗法需花费多少钱。

马可瓦多开始捕捉起黄蜂来了,因为他在一个树洞里发现了一个完整的马蜂窝。

他随身带着一只圆柱形的玻璃瓶,瓶底还留着足有两指厚的果酱。

他打开瓶子,把它放在树旁边。

很快就飞来了一只黄蜂,在瓶子四周嗡嗡地飞动,在果酱甜味的引诱下,它钻进了瓶子。

马可瓦多动作敏捷地用一个纸盖捂上了瓶子口。

他一看见里齐耶利先生便说道:

“快,快,我这就给你扎一针!

”马可瓦多让他看那装着黄蜂的小瓶子。

小老头迟疑不决。

但马可瓦多说什么也不愿推迟试验,坚决要在他们常坐的那张长凳上给小老头治疗:

病人连衣服都不用脱。

里齐耶利先生怀着恐惧和希望撩起了大衣、上衣和衬衣的边角,从破棉毛衫的一个洞口露出他腰痛的部位。

马可瓦多把瓶口对准了,抽去了瓶盖。

起初没发生什么事,黄蜂在瓶子里不动。

马可瓦多敲了一下瓶底。

这一敲真管用:

黄蜂马上向瓶口冲去,把毒刺扎向里齐耶利先生的腰部。

小老头疼得直叫,猛地站了起来,像是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走起正步来。

马可瓦多感到十分满意,小老头可从来没有这样威风凛凛地挺起过胸膛。

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名警察一直在那里使劲地盯着他们。

马可瓦多挽起里齐耶利的胳膊,吹着口哨,远远地离开了那里。

 

他瓶里又装了一只黄蜂回家了。

要说服妻子接受黄蜂毒刺的治疗,可真太费劲了。

但最后他成功了。

过了一会,妻子只是抱怨黄蜂刺得她灼痛难忍。

 

马可瓦多尽心竭力地捕捉黄蜂。

他给女儿扎了一针,又给妻子扎了一针,因为必须按疗程治疗才能奏效,后来,他决定在自己身上也扎一针。

孩子们嚷嚷道:

“我也要扎一下!

我也要扎一下!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就是这样爱凑热闹的。

但是,马可瓦多让他们提着玻璃瓶子出去捕捉新的黄蜂,以满足每天的需要。

 

里齐耶利先生到家里来找他。

他是跟另一个小老头乌利科骑士一起来的,那人拖着一条腿,求马可瓦多马上开始给他治疗。

那年,风湿病痛像章鱼的触角一样在居民中蔓延,马可瓦多的疗法出了名。

每到星期六下午,他那简陋的阁楼里都挤着一群受病痛折磨的男女患者。

“快,”马可瓦多对他的三个男孩说道,“快,你们拿着瓶子,再捉些黄蜂来。

”孩子们去了。

 

那天阳光灿烂,米凯利诺为了逮得快点,逮得多点,就在树洞边逮起来了。

正当米凯利诺要把瓶子放在那里时,只觉着两只大黄蜂向他猛冲过来,像是要蜇他的脑袋。

他忙于躲闪,手里的瓶子掉到黄蜂窠里面去了。

开初的一刹那都没有飞出来。

而当黄蜂窠里涌出黑压压一大片东西并发出震耳的嗡嗡声时,米凯利诺连喊叫的力气也没有了,他往后退了一步:

被激怒的黄蜂全部出动成群地飞出来!

兄弟们听见米凯利诺发出一声吼叫,并见他没命地奔跑着。

跟在他后面的那团黄蜂群就像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一般。

 

一个被追赶的孩子往哪里跑呢?

当然往家里跑!

米凯利诺也这样。

过路人都来不及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看见一群黄蜂和一个拼命在街上奔跑的小孩,还伴有震耳的嗡嗡声。

此时,马可瓦多正在对他的病人们说:

“你们再耐心地等一会,黄蜂马上就到。

”当门打开时,一窝黄蜂闯入了屋子。

他们居然都没有看见把脑袋一头扎在脸盆里的米凯利诺:

房间里到处都是黄蜂,病人们挥动胳膊竭力想赶走它们,但无济于事。

不过风湿病患者的动作却奇迹般地敏捷轻巧,那僵硬的关节在剧烈的运动中也变得灵活自如了。

 

消防队员们来了,而后红十字会的也来了。

马可瓦多在医院的病床上,他那被黄蜂蜇得红肿起来的脸人们都认不出来了。

对于躺在医院其他病床上的患者们的大声咒骂,他连气都不敢吭。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C)(4分)

A.他们“长时间地讨论着蜜蜂和它们的功用,还议论着采用这种疗法需花费多少钱”,这句话突出了小说人物的吝啬小气和对黄蜂疗法的好奇。

B.同样是用黄蜂给人治疗风湿病,小说却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驼背老头采用繁笔,对妻子女儿采用简笔,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剪裁的功力。

C.“但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名警察一直在哪里使劲地盯着他们”,这句话是为了说明当地的治安状况不好,警察在公共场合高度戒备以防不测。

D.用清逸的笔调来表现沉重的话题,这是卡尔维诺小说的主要特点,“孩子们嚷嚷道:

‘我也要扎一下!

我也要扎一下!

’”看似轻松,实则包含着人们的辛酸。

E.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有惊无险,“消防队员们来了,而后红十字会的也来了”给作品中的人们带来了一丝温暖,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安慰。

答案:

AC【解析:

A.“突出了……吝啬小气……”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是一种希望用最廉价的方式消除病痛的特有心理。

C.“为了说明当地的治安状况不好……”错误,应是警察对他们的注意,说明黄蜂疗法的独特性让陌生人不明就里。

17.作者在小说开头部分花了较大篇幅描写驼背老头和马可瓦多妻女的风湿病,这有什么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

引出后文马可瓦多在树洞边捉黄蜂为老头和妻女治风湿病的情节;(2分)②结构上:

为高潮部分黄蜂供不应求,不得不发动孩子去捉,以致一窝黄蜂闯入屋子的情节做铺垫。

(2分)

18.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马可瓦多的形象特征。

(6分)

参考答案:

①乐观。

孩子多,贫病交加,但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勇气,仍然尝试黄蜂疗法,给老人治疗后满意地吹起了口哨;(2分)②乐于助人。

给老人、妻女治疗后,还给其他的人热心治疗。

(2分)③忠厚善良。

在做好事捅了娄子后,面对别人的咒骂,“他连气都不敢吭”。

(2分)

19.卡尔维诺是二战后意大利最具独创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常在科学、哲学以及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给读者带来了思考。

请分别从以上三个方面,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科学方面:

黄蜂疗法可以治疗风湿病,这是一种以毒攻毒的办法,虽然麻烦一点,但花费较小,疗效甚好。

(2分)

(2)哲学方面:

老头第一次接受黄蜂疗法后“猛地站了起来,像是受检阅的士兵一样走起正步来”,以及小说末尾部分写风湿病患者在用胳膊驱赶黄蜂以后“动作却奇迹般地敏捷轻巧,那僵硬的关节在剧烈的运动中也变得灵活自如了”,这些都说明应急状态下的举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分)(3)社会生活方面:

反映了战后的下层人民生活困难,又受到疾病的困扰,值得同情。

黄蜂疗法在作者笔下虽然新鲜有趣,但无不透露出历史的沉重,透露出下层人民的辛酸。

(2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根据图表内容,完成后面题目。

(4分)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

瑞典、丹麦

巴西

印度

中国

经济增长率

1.5%-3%

5%-6.5%

6%-7.3%

9.67%

教育、卫生两项

公共支出占

GDP的比例

13%-15%

6%-7%

5%

4.5%

请根据图表内容,从中国的角度写出一条结论。

(不超过45个字)

答:

中国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或中国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其他国家),(2分)但教育、卫生两项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其他国家。

(2分)

21.下面是一首解字诗,请根据语境补足画线处的诗句。

要求:

①与原诗诗意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