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826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Al27Ca40Fe56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体的肌肉细胞与神经细胞明显不同,是因为

A.它们的DNA组成不同B.它们的核糖体结构不同

C.它们使用不同的遗传密码D.它们表达不同的基因

2.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间的一个区别是

A.癌细胞不能合成DNA

B.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停止在间期

C.即使癌细胞处于紧密堆积时,它仍能继续分裂

D.自然存在的X射线使癌细胞不能行使细胞功能

3.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4.科研人员为研究生长素对根尖生长的影响,以琼脂块和水稻根尖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2组与第4组说明单侧光照引起根尖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B.第3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琼脂块对根尖生长无影响

C.第5组根尖的生长状况应该是“向贴琼脂块对侧生长”

D.第2组根尖背光弯曲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根尖生长有抑制作用

5.下图表示某农作物的两种育种方法,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过程中E幼苗的获得是利用了细胞的全能性

B.过程④⑤的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l/4

D.若C为水稻,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经过③形成的花粉粒加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的颜色及其比例,是为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6.在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

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10年内得到如右

图所示的曲线(图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

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

样方法

B.0~2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4年后开始

D.第4年和第8年种群数量相等

7.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甲苯、甲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除去乙烷中的乙烯时,通入氢气并加催化剂加热

C.C3H8的二氯代物共有3种

D.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以鉴别乙酸、葡萄糖两种溶液

8.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molBrCl与H2O完全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溴酸,转移的电子数为NA

B.锌与一定浓度的浓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SO2和H2的混合气体22.4L,锌失去电子

数为2NA

C.常温常压下,20gD2O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A

D.标准状况下,44.8LNO与22.4LO2混合后气体中分子总数小于2NA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漂白粉的水溶液中:

Fe2+、Cl—、Ca2+、Na+②滴加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K+、NH+4、Cl—、S2—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

Fe3+、Al3+、SO2—4、K+④常温下pH=2的溶液中:

NH+4、Na+、Cl—、Cu2+⑤无色溶液中:

K+、CH3COO—、HCO—3、MnO—4

A.②③B.①③C.③④D.①⑤

10.如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量数,B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B

B.C单质是氧化性最强的非金属单质

C.A的氢化物中一定只含有极性键

D.B在第三周期ⅦA族

11.室温时,pH=3的HA溶液V`1mL,与pH=:

11的KOH溶液V2mL混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V1=V2,则反应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B.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小于V2

C.若反应后溶液呈酸性,则V1一定大于V2

D.若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液中一定存在

12.下列事实与结论(或推论)均正确的是

A.将浓氨水加到盛有AgCl固体的试管中,AgCl固体完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

c(Ag+)·c(Cl—)>KSP(AgCl)

B.物质的量之比为1:

2的Na2O2和NaHCO3的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反应后,残留的固体是Na2CO3

C.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那么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D.将某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不褪色,该气体中无Cl2

13.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①是镁一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

Mg+ClO—+H2O=Cl—+Mg(OH)2↓,图②是Cr2O2—7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②中Cr2O2—7离子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附近的OH—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

B.图②的电解池中,有0.084g阳极材料参与反应,阴极会有336mL的气体产生

C.图①中发生的还原反应是:

Mg2++ClO—+H2O+2e—=Cl—+Mg(OH)2↓

D.若图①中3.6g镁溶解产生的电量用以图②废水处理,理论可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

二、选择题:

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16、17、19、20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5、18、21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滑行,

利用速度传感器在计算机屏幕上得到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物块

A.0-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B.0~1s内加速度的数值是1s~3s内加速度数值的6倍

C.0~3s内的位移为4m

D.所受合力在0~3s做的功为32J

15.如图所汞,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

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16.我国志愿者王跃曾与俄罗斯志愿者一起进行“火星-500”的实验活动。

假设王跃登陆火星后,测得火星半径是地球半径的

,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g,地球的半径为R,王跃在地面上能向上竖直跳起的最大高度是h,忽略自转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的密度为

B.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

C.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D.王跃以在地球上相同的初速度在火星上起跳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是

17.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以0为中心的椭圆上,有a.b,c,d,e五点,其中a、b、c、d为椭圆与坐标轴的交点。

现在椭圆的一个焦点O1固定一正点电荷,另一正试探

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d点的电势小于b点的电势

C.正试探电荷沿虚线运动过程中在b点的动能大于在e点的动能

D.若将正试探电荷由a沿椭圆经be移动到c,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但总功为零

18.如图甲所示,M是一个小型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1:

n2=11:

1,a、b端接有正弦交变电流,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变压器右侧部分为一火警报警电路原理图,其中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制成的传感器,R1为一定值电阻,电压表

和电流表

可视为理想电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变压器副线圈的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B.当传感器R2所在处未出现火警时,电压表

的示数为20V

C.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压表

的示数减小

D.当传感器R2所在处出现火警时,电流表

的示数减小

19.如图,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圆心为O,ab为

沿水平方向的直径。

若在a点以初速度v1沿ab方向抛出一小球,

小球运动t1时间后击中坑壁上的c点;若在a点以较大的初速度

v2沿ab方向抛出另一小球,小球运动t2时间后击中坑壁上的d点。

已知Oc、Od与ab的夹角均为60°,不计空气阻力,则

20.如图为一测量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的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长度为L、质量为m的均质细铝棒MN的中点与竖直悬挂的、劲度系数为k的绝缘轻弹簧相连,与MN的右端连接的一绝缘轻指针可指示标尺上的刻度。

在矩形区域abcd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当MN中没有电流通过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指针恰好指在零刻度;当在MN中通有由M向N大小为I的恒定电流时,MN始终在磁场中运动在向下运动到最低时,指针的最大示数为xm。

不考虑MN中电流产生的磁场及空气阻力,则在通电后MN棒第一次向下运动到xm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MN棒的加速度一直增大

B.MN棒及弹簧、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在最低点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为(mg+BIL)xm

D.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1.如图甲所示,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固定在匀强磁场(图

中未画出)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导线框所在平面。

定向里为磁感应强度的正方向,向右为导线框ab边所受安培

力的正方向。

已知在0~4s时间内导线框ab边所受的安培力

如图乙所示。

则图丙中能正确表示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

的图象是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账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O点,接着改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

(1)下列必要的几项实验要求是。

(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B.细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改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必须使结点与位置O重合

D.改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不必使结点与位置O重合

(2)若在保持结点与位置0重合及F1方向不变的条件下,将F2从图示方向(与OG垂直)开始逐渐减小其与F1的夹角,则关于F1和F2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F1一直增大B.F2一直增大

C.F1先增大后减小D.F2先减小后增大

23.(10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探究一种合金丝的电阻率ρ,所用器材包括:

A.待测合金丝ac:

长度约1m,电阻约20Ω;

B.电压表

测量范围0~5V,内阻约50kΩ

C.电流表

测量范围0~0.5A,内阻约0,3Ω

D.滑动变阻器:

电阻变化范围0~10Ω);

E.直流电源:

电动势约9V;

F.螺旋测微器、米尺、开关,导线若干。

(1)将合金丝ac拉直后固定在绝缘米尺上,其中a端点固定在米尺的0刻度上,c端点固定在米尺的另一端,并在合金丝上夹上一个可移动的小金属夹,b是金属夹与合金丝的接触点。

根据现有器材,图1中实验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D,示数如图2。

则D=mm。

(3)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调节金属夹的位置,将滑动变阻器触头调到适当位置,合上开关;

②反复调节滑动变阻器,让电流表的示数为I=0.360A,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同时记录ab间合金丝对应的长度L;

③断开开关,调节金属夹的位置,合上开关,重复②的操作。

(4)依据原理可知,U与L应遵从的关系是U=。

(用测得量和已知量的字母表示)

(5)该小组依据测得的多组U与L的数据,作出了图3的U—L图线,由图可求得该合金丝的电阻率的数值为ρ=Ω·m。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4.(13分)造船厂的船台是一座设在江边的水泥斜坡,在斜坡上装有木制的滑道,船体就放在船台上,船体与滑道之间还放有木板——滑板,滑板和船体用“止滑器”平行滑道向上拉住。

船体造好后,打开“止滑器”,整个船体连同滑板从涂满润滑油脂的滑道上滑下去,这就是传统的“下水”方式。

已知某船台水泥斜坡的坡度

,船体质量为M=4.2×106kg,滑板的质量m=1.0×104kg,滑板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03。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sina≈tana,cosa=1,g=10m/s2,问:

(1)在制造过程中为保证船体和滑板不向下滑动,“止滑器”在与滑道平行的方向上至少要施加多大的力?

(2)船体“下水”时,为保证船体与滑板不会相对滑动,船体与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应满足什么关系?

25.(19分)如图甲所示,在Oxy坐标系中,两平行极板P、Q垂直于y轴且关于x轴对称,极板长度和板间距均为l,紧靠极板的右边缘的等边△FGH区域内有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Oxy平面向里,F、H位子y轴上,边界FG、HG关于x轴对称。

位于极板左侧的粒子源沿x轴向右接连发射质量为m、电荷量为+q、速度相同的带电粒子,现在0~3to时间内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电压,已知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粒子恰好在t0时刻射入磁场、且恰好不会从边界HG、FG射出磁场区域,上述l、m、q、t0为已知量,

,不考虑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影响,将PQ间电场视为匀强电场,求:

(1)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射入磁场时的速度;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3)t=t0时刻进入两板间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16.(14分)酒后驾车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2013年1月1日起执行的新交规对酒后驾车作出严厉的处罚规定。

检测驾驶人员呼气中酒精浓度(BrAC)的方法有多种。

(1)早期是利用检测试剂颜色变化定性判断BrAC,曾用如下反应检测BrAC:

上述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

(2)受上述方法启发,后来用五氧化二碘的淀粉溶液检测BrAC,溶液变蓝,乙醇被氧化为乙醛。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已知: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4)如图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

控制的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

则该电池的负极反应

式为,正极反应式为。

(5)将0.2molCO2气体通入150mL、2mol·L-1的NaOH溶液中,

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7.(14分)工业制硫酸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早期造气时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同时生成一种红棕色固体,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但现在工厂生产硫酸用硫磺为原料,其原因是。

(2)已知298K时,

,在相同温度下,向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向另一个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为Q2。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填编号)。

A.Q2>Q1/2B.Q2=Q1/2C.Q2

(3)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

(2)中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填编号)。

A.vE(O2)=2v逆(SO3)

B.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4)某温度下,在容积为VL的容器中加入2nmolSO2和nmolO2,

反应10min达平衡时O2的转化率为a。

若此温度下

(2)中反应的平衡

常数为K,则K=(用含V、n、a代数式表示,下同),用

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5)精制炉气(含SO2的体积分数为7%、O2为11%、N2为82%)中SO2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关系如图所示。

在实际生产中,SO2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选择0.1MPa、450℃左右(对应图中A点),而没有选择SO2转化率更高的B点对应的反应条件,其原因是。

28.(15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填编号)。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非金属性强于碘,原因是。

(5)有人提出,装置F中可改用足量的NaHSO3溶液吸收余氯,试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请判断改用NaHSO3溶液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

29.(11分)

实验一:

分别取茜草种子100粒,称重,至培养皿中,

水浸1,2,4.8,12,16,20,24,36,48,52,56,60,

72h分别取出再称重。

称前用吸水纸将种子表皮水分吸干,

重复3次。

实验二:

随机取每份100粒种子均匀摆放在

发芽床上,置于20℃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每日光照12h,

每日记录发芽粒数,每种处理3次重复,每次重复100粒

种子。

实验三:

重复实验二各步骤,只需撤去培养箱内的光照装置。

种子吸水率=(吸水后质量—干质量)/干质量×100%。

种子的吸水情况如上图所示,光照、黑暗条件对茜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据图表回答:

(1)从茜草种子吸水率曲线可知,吸水率在处理过程的前24h阶段中,随处理时间的增加,吸水率呈,但处理时间达到28h之后,茜草种子的吸水渐渐达到状态,吸水率在36h达到。

这是由于在浸泡处理的初始阶段种子内外溶液的几乎达到最大值,所以造成种子快速吸水,种子吸水率随处理时间的增加面不断升高,但当种子细胞内外达到最小值,即平衡状态时,种子就不再吸水。

(2)由上表条件可知,在20℃的培养箱中,将种子分别置于和的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每日记录。

(3)由上表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茜草种子在黑暗条件下比在光照条件下的,在黑暗条件下和在光照条件下的发芽率。

因此在生产上播种后适当覆土有助于。

30.(10分)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某地区夏季晴朗天气条件下,某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甲装置)。

将甲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得一昼夜甲装置内该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如图乙。

(1)影响甲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两个主要环境因素是;在一昼夜中,甲装置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在图乙中有个,甲装置刻度管中的有色液滴右移到最大值的时刻是图乙点(时刻)。

(2)与d相比,e时刻的C3合成速率较慢的原因是。

(3)在某段光照时间内,根据有色液滴的移动,甲装置刻度管上读取的数据如下:

图乙曲线中与该组实验数据相对应的可能是段。

(4)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的真正光合作用速率,需要增设一个实验组(丙装置)。

设置方法:

除遮光外,其它条件与甲装置相同,设置丙装置的目的是。

数据处理:

将甲装置刻度管上读取的数据(填“+"或“一”)丙装置刻度管上读取的数据。

31.(10分)

下图是人类I型、Ⅱ型两种糖尿病的部分发病机理,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②表示的结构是。

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可知:

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

和。

(2)如果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脏细胞的激素主要是。

(3)在用15N标记的氨基酸研究①物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时,发现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结构有。

(4)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填“I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病。

在临床中(填“I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

32.(8分)白蚁建造的每一个土墩从地基到顶部,墙壁上都有平滑的、雕刻出来的坑道,这是通风系统,让土墩释放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空气。

其他的坑道能够辐射周围50米内的环境,成为白蚁抢食物时的掩护。

在土墩的内部深处,有半打的粘土架子,上面有些类似蜂房的纤维组织。

每一个土墩里面都住着上百万只白蚁,正是这些土墩使得白蚁能够在非洲的荒野上处于主导者地位。

有人提出“雪球效应”解释白蚁的这种同步性。

(1)非洲荒原上的白蚁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有一位生物学家曾经把工蚁从荒野中放到一个碟子里来,这个碟子里也有和荒野相同的土壤层。

这些白蚁开始也有点“不合作”,没有一只白蚁明确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它们用唾液和粘土混合,一口一口地来堆积“小球”o一旦小球达到了临界密度,雪球效应就会起作用。

白蚁的唾液中含有一种具有吸引力的信息素,能吸引其他的工蚁来一起增大“小球”。

这种积极的反馈回路使一个土墩形成了。

不同结构的外型并没有任何计划,而是由和因素及白蚁个体的影响而产生的。

(3)白蚁的食物为木纤维。

白蚁肠道中存在众多种类的微生物,包括一些细菌和真菌。

白蚁与微生物的关系是。

其中,白蚁为这些微生物提供,微生物为白蚁提供。

(4)请提出一种生物防治有害白蚁的方法: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选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纸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33.【物理一选修3-3】(15分)

(1)(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相同温度下的铁块和铅块的内能相等

B.10℃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都相等

C.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D.对一定质量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E.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增加

(2)(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