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289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docx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

室内设计师必读之经典理论教程之七

第二节多色功能

春、夏、秋、冬

春:

严冬刚去,雪融冰解,气温上升,万物复生,植物发芽。

粉红、淡黄、新绿,山初青,水湛蓝,大地潮湿,空气滋润。

夏:

万木繁茂、郁郁葱葱,大雨倾盆,到处滴翠。

或烈日当空,炎炎如火,一切都是明确、旺盛、饱满、火热。

秋:

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田野金黄,到处铺红挂绿,满地金黄。

秋阳把万物晒干,坦露熟褐、土红、灰黄,一片

丰收繁忙的景象。

冬:

北风吹,大雪飘,白茫茫、灰蒙蒙、冷飕飕。

雪压枯枝败叶,山林松涛怒吼,一派北国风光。

(以上为北方色彩,南方色

彩有别)

酸、甜、苦、辣

酸:

柠檬黄、橘子橙、青梅绿、葡萄紫,鲜黄、生绿、尖锐、单薄。

甜:

熟透的苹果是红的,熟透的西瓜是红瓤的,橘子、香蕉是黄的,杏子是橙的,蜂蜜是黄的,樱桃是红的。

看来红、橙、黄

有甜味感,但要鲜、浓、纯、透明、温暖。

苦:

鱼胆紫中带蓝、苦瓜绿;腐烂的东西黑色、生赭、灰。

辣:

辣椒大红大绿,热烈、刺激,补色对比。

早、午、晚、夜

早:

空气清新,晨雾蒙蒙,绿树丛丛,阳光融融,色彩清冷。

午:

光感分明,色彩艳丽,烈日当空,树木郁郁葱葱,对比强烈。

晚:

天渐暗,晚霞满天,太阳很快落山,空气中炊烟缭绕,色彩偏暖。

夜:

万籁俱寂,万家灯火,明月当空,繁星稀少;新月一弯,繁星满天,黑暗笼罩大地。

清冷、寂寞、恐怖、阴森。

男、女、老、少

男:

体魄大,肌肉结实,皮肤粗糙,体态多直线条,见楞见角。

性格刚毅、主动、激烈、沉着,有暴发力和耐久力,直率、坦

荡、外露、方形、红色、明快、热烈、简朴,有重量也有力量。

做事果断。

黑、蓝、红作象征色,明度对比为中长调。

女:

体态娇小,肌肉丰满,皮肤细润,体态多曲线条。

性格温柔、被动、轻盈、柔媚、娇小、飘动,如杨柳扶风。

多爱好娇

艳、柔和、淡粉的色彩,桃红和淡绿为其象征色。

明度对比为高短调。

老:

体力与精力不如青年人旺盛,老态龙钟,怀旧,有阅历,经验丰富。

朴素、敦厚、老练、老成、坚定、有远见、喜怒不形

于色。

素净、含蓄、沉着色、低纯度。

赭色、黑色为其象征色。

明度对比为低中调。

幼:

娇嫩、细弱、天真、活泼、单纯、好动、多跳跃、善变,对什么都新奇。

思维简单,爱鲜明、艳丽、活泼、高纯度的明亮

色彩。

明度对比为高中调。

喜、怒、衷、乐

喜:

轻松、愉快、温暖、柔和,与女性色相近,但有甜、暖之感。

怒:

激动、强烈、爆炸性色彩。

哀:

消极、暗淡、冷漠、悲哀、痛苦色。

乐:

活跃、跳动、兴奋、明朗、鲜艳色,但要轻快,且勿浓重。

轻、重、软、硬

轻:

空气、棉花、气球、薄纱、炊烟、晨雾,都是高明度,色相冷、淡、轻、薄。

明度对比为高短调。

重:

钢、铁、岩石、煤炭等。

体积大,厚重、稳定、不易变、原则、坚毅、内向。

黑、红、赭等为象征色,近于男性色。

软:

与轻关系相近,多曲线,富弹性、柔和,对比弱,纯度低,与女性相近。

但有时较女性暖些。

硬:

方、直线、多楞角。

对比强,色阶大。

作业:

各以30个方格色块作象征,或用其他形状色块作象征,但要求只用抽象手段,不用具象手段,排除形象语言对内容的干

扰,充分发挥色彩的独特功能:

①男、女、老、少;

②喜、怒、哀、乐;

③酸、甜、苦、辣;

④轻、重、软、硬;

⑤早、午、晚、夜;

⑥青岛、和田、昆明、西藏、广州;

⑦工人、农民、干部、学生;

⑧痒、痛、舒适、难受、恶心、头晕、爽快。

①在圣经故事中有这样一个传说:

始祖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耶和华逐出伊甸园,该隐杀弟,揭开了人类罪恶的序幕,

以至人世间越来越充满强暴、仇恨、嫉妒和残杀。

上帝见此情景,决定将此罪恶的世界毁灭。

于是他选择了义人挪亚,要他制

造一只方舟,并把亲属及其动物昆虫每选一对公母置于方舟之中,以免遭洪水之灾。

待方舟造成后洪水袭来,世界毁灭,大雨

下了四十昼夜,洪水泛滥了一百五十天,舟中食物尽缺,挪亚心急,先派出一只乌鸦打探水情,乌鸦出后不得回归。

后又派出

一只鸽子,鸽子衔回一枚橄榄叶,以示洪水已退,并带领寻到陆地。

自此鸽子被誉为信鸽,橄榄色是象征和平、邮电事业之

色。

鸽子与橄榄象征和平,而乌鸦被视为背信的小人。

第六章色音类比与色音构成

第一节从色音类比看色音同感

早在19世纪,西方艺术家就从实践中逐步发现色彩与音乐之间有着极相类似的基源,当它们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之时,对应地

产生着相同的感情波动,这不能不使他们怀疑它们之间是否因为同是艺术的孪生姐妹而存在着如此相类的亲缘关系,或者说,

他们通过视觉或听觉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器官而作用着同一类系统。

康定斯基认为:

色彩不只可作音乐的类比,一种色彩能够唤起对某一乐器音色的联想,因为视觉的刺激能带动别的感觉区域共

同波动,而且存在着“内在的必然性”。

法国作曲家奥利维?

马新说:

色彩对我十分重要,因为我有一种天赋,每当我听音乐或看到乐谱时,会看到色彩。

西方现代派画家,差不多都对色彩与音乐之间的共性做过研究,但更为痴心的要算是康定斯基,他将每一色彩形象地比喻为某

种乐器声。

这不能不使我们发生兴趣,通过各方面的类比来寻求它们之间共同的对应情感,从而作更深入的研究。

1.色音属性的类比

(1)色音在物理与生理特性上的类比:

杨?

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认为人眼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含红、绿、蓝三种感光色素蛋白。

而我认为这三种感光色素蛋白并非

红、绿、蓝,而是红、绿、紫(蓝紫)。

通常人们为了研究色彩混合规律,人为地创造了便于寻找原色、间色、补色的色相

环,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还安排了一个紫色偏位。

实际上太阳光谱并不是一个环形,而是首尾不相接的带形。

在720纳米波长以

上的电磁波不是紫红,而是看不见的红外线;380纳米波长以下的电磁波也不是紫红,而是紫外线,我们同样看不见它。

1802

年,生理学家汤姆斯?

杨根据人眼的视觉生理特征,提出了自己的三色理论,这就是红、绿、紫。

这种理论后来被物理学家马克

思威尔证实了。

也就是说,人眼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中也同样有三种感光蛋白,即红、绿、紫。

在640~720纳米的光波刺激下

只能使感红蛋白发生破裂,它产生的与红色光波相应的神经脉冲传到大脑皮层的兴奋信息使我们能感知是红光;若在600~640

纳米的光波刺激下,可以使大部分感红蛋白和小部分感绿蛋白发生破裂,而这种交叉干扰形成的新型兴奋信息传到大脑皮层,

使我们感知是橙色;在550~600纳米的光波刺激下破坏红、绿感光蛋白的比例形成的相互干扰波所产生的兴奋信息,能使我们

感知是黄色;在480~550纳米范围内的光波,红色感光蛋白的破坏骤减,而绿色感光蛋白的破坏骤增,所产生新的干扰波激起

并传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使我们可感知不同绿色;在450~480纳米的光波刺激下开始破坏一部分紫色感光蛋白,而红色感光蛋白

保持稳定。

按绿、紫两色感光蛋白破坏的比例不同而形成新的干扰波形刺激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信息,能使我们感知到不同的

青色、蓝色或蓝紫色;在380~450纳米的光波刺激下,只能使感紫蛋白发生破裂,所以我们只能感知紫色。

低于380纳米的光波

是紫外线,不能产生色感。

间色和复色的感知都是因受不同比例的多种光波刺激,按其比例多少而形成的干扰波能使我们产生

不同的色感。

其光波比例是复杂的,形成的干扰波是复杂的,色感也是复杂的。

如果该复色是由某几种波长的色光混合而成,

那么这几种色光分别破坏其相对应的几种感光蛋白,而这几种感光蛋白破裂后产生的兴奋信息。

也恰恰是这几种光波形成的复

色干扰波形。

如在380~720纳米全色光波之下,三色感光蛋白都发生破裂,这种干扰波能使我们感知是白色;倘若这些全色光

波振幅小,我们可感知不同程度的灰色,倘若没有光波刺激,或光波很微弱,振幅也很小,我们即可感知黑色,这就是人眼对

光波感知的全过程。

音感,是发音物体的振动波频作用于人的耳膜所产生的感知。

人耳能感知不同音高,那是因声波频率不同所致。

人眼能感知色

光不同,那是因光波波长不同所致。

虽说一个是声波,一个是光波(电磁波),但声波也可通过电磁波互相转换。

色光的强弱

决定于光波的振幅大小;声音的强弱也同样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

在1/20次/秒~1/20000次/秒之内的频率的声波为可听

声波,在380~720纳米之间的波长的光波为可视光波。

钢琴的音域可谓乐器中音域最宽的,它能含32.7次/秒~4186次/秒之间的频率。

人们把这个范围内的音频分为七组。

即:

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至小字四组(最高的小字五组C音和最低的大字二组A、B二音通常省略不计)。

这七组恰与

奥斯特华得色立体中心轴8度色阶相类似,同时又与太阳光谱七色相类似。

人眼最适应七色光谱波长居中的绿色光刺激,同时也最适应明度中灰的辨认。

人耳也同样最适于小字组至小字二组的中音区的听觉辨认。

(2)色音同胞类比:

在艺术七姐妹中,产生最早的就数舞蹈、音乐和美术,到了奴隶社会,我国对音与色已经有了系统的总结。

五音:

宫、商、角、徵、羽。

五色:

赤、黄、青、白、黑。

七音: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doremifasollasi

七色:

红、橙、黄、绿、青、蓝、紫。

又如同琴键的七个音组,即:

大字一、大字、小字、小字一、小字二、小字三、小字四组。

(3)色阶与音阶的类比:

a.奥斯特华德色立体中心轴设8度色阶(实际上为7度,因白不算灰色系列)。

音乐中也设8度音阶(实际上也是7度,因第8度do为后一组所有)。

b.中国画墨分五色:

干、黑、浓、淡、湿。

西洋素描中五调子:

明暗交界线、投影、反光、亮部灰、高光。

c.钢琴的七音组划为:

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

色彩明度对比划为:

低明度、中明度、高明度。

d.音区确定能决定音高色彩的倾向性和表现功能。

色彩明度调子的确定也同样能决定色调韵律倾向性的表现功能。

(4)色音纯度类比:

色纯与否,主要看某种色相光波是否纯正。

单色光波最纯正,如:

红、绿、紫;间色光波因为是二色光波交叉,相互有干扰作

用,即欠纯正;复色光波因为是多种光波的长短、强弱的交叉干扰,最难辨别其种类和数量,也最欠纯正;白光是全色光波的

干扰形成,所以无色彩倾向性。

音纯与否,要看发音物体的振动状态,单纯振动产生单一的振动波频,音响纯正;复合振动同时产生两种以上的波频,其中的

分段振动对全体振动产生干扰作用,因而造成音响不同程度的混浊。

分段振动越多、越强,干扰作用就越大;反之,分段振动

越少、越弱,干扰作用就越小。

全音频同时振动无法辨别音高。

任何乐器的音都无绝对纯正的,如:

笛声与琴声各自的声波波形是不同的;水色与油色的同一色相,它们的纯度至少相差0.2

度。

孟塞尔色立体中5R4/14与5BG5/6虽都属最纯之色,但它们的纯度比相差8度。

康定斯基曾把不同的色用不同乐器的音响去象征,因为它们都带有不同音质形象。

2.调式与色调的类比

(1)从色相上分:

某一色相调子,即画面上某一色相的倾向性。

也就是说,对某种色光的反射率多即属某种色相调子。

某首乐曲中的基调,就是这首乐曲对主音的倾向性,也就是其他音以主音为准去确定自己的地位。

主音在这个临时组成的小集

团中任统帅。

现代派乐曲中有无调性音乐。

现代派绘画中也有无色调倾向性的作品。

(2)从明度上分:

色彩明度对比中的高短调,类高音区小调式。

它抒情、细腻、柔和、小巧、安详、弱不经风、曲线形、女性

化、温情。

色音相类。

高长调,类高音区大调式。

明朗、响亮、快活、兴奋、活泼、跳跃、闪烁,一般表现小河流水、春光明媚、青少年性格。

色音

相类。

中短调,类中音区小调式。

暧昧、抒情、梦幻、回忆、诉说、忧柔。

色音相类。

中长调,类中音区大调式。

高亢、明朗、进激、辉煌、雄壮有力。

方形,强硬,有楞角、男性化、主动、直率、坦荡、对比强

烈、节奏明确,呼唤力、号召力强。

色音相类。

低长调,类低音区大调式。

苍老、巨大、笨重、有力、朴实、纯厚、老练、稳重、博大,有时痛苦、悲哀,男性化。

色音相

类。

低短调:

类低音区小调式。

梦幻、深沉、悲哀,含混不清、混沌未开、阴雨绵绵、阴霾压抑。

色音相类。

(3)从主题上分:

①主题:

辉煌、博大、高亢、明朗、进激,有力、男性、主动、强硬、直率、坦荡、感情外露而迸发,有号召力。

色彩:

明度长对比,色阶大、色域宽、暖色多,色相对比强烈,纯度高。

音乐:

大调式,以中音区为中坚,音域宽,节奏强,音区对比强烈,但有过渡。

色音相类。

②主题:

暧昧、含混、柔和、细腻、抒情、优美、梦幻、温情、馨香、甜美、和善、女性。

色彩:

明度高,短对比,色阶小,色相对比弱,柔和、清淡。

音乐:

小调式,柔和、小音程、半音多、音域窄,音色、音区、力度对比都弱。

色音相类。

③主题:

欢快、喜庆、活泼、热烈、辉煌、跳跃、欢乐。

色彩:

明度中调长对比,色相中强对比,纯度强对比,暖色多。

音乐:

中音区,大调式,音域窄,跳跃、节拍短、快板型。

色音相类。

④主题:

苍老、厚重、缓慢、笨重、有力、沉重、不可动摇、稳定、朴素、老成、持重。

色彩:

明度低调中长对比,纯度中低对比,不宜过艳。

音乐:

低音区,大调式,节拍长。

色音相类。

⑤主题: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单纯。

纯洁、向上、明快、跳跃、闪烁、新奇、好动。

色彩:

明度高调中对比。

色相中强对比。

纯度强对比,面积对比小。

音乐:

高音区,大调式,节拍短、音域窄、跳跃性大、明亮、活泼。

色音相类。

⑥主题:

梦幻、暧昧、含混不清、优柔寡断,如梦如痴。

色彩:

明度、纯度、色相均属弱对比。

音乐:

小调式,音域宽,节拍长、半音多、形象不清、膝胧、模糊。

色音相类。

⑦主题:

恐怖、罪恶。

色彩:

明度属最长对比,大面积暗对小面积亮,大面积暖对小面积冷,大面积动对小面积静,补色对比多。

有时色彩出现生、

冷、脏、灰,不调和因素多。

音乐:

音域极宽,音色、音区、力度都对比强烈,节拍长短对比大,不协和音多,有时脱离调性。

色音相类。

(以上类比以共同的文学内容为参照,仅为了便于了解)。

(4)从冷暖上分:

在大调中主要的三个“正三和弦”,音响纯正、迫近,几乎可视为眼前的“物体色”。

这七个三和弦ⅠⅡ

ⅢⅣⅤⅥⅦ分别可类比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它的基调热烈、辉煌、明亮、快活、热情、奔放、蒸蒸日上,类

男性、方形、感情主动而强烈,外露而迸发,前进而不退缩,显英勇、奋发、顽强之气概。

小调中的三个“正三和弦”则倾向于冷区。

这七个三和弦:

ⅠⅡⅢⅣⅤⅥⅦ分别类比为天蓝、青紫、玫瑰红、淡橙、柠

檬黄、淡绿、海蓝。

它们较前者对比弱、冷而淡,似乎罩上一层纱幕,可视为远逝色。

虽也有暖色出现,但都被淡化、冷化,

其色相、明度、纯度对比皆弱,淡雅而柔和,属冷静型,女性表现,被动、曲线形、不辉煌、无进击力、无号召力、无强烈

感、喜怒不形于色,内向而不外露,柔情而不泼辣。

色音相类。

(5)基调确定之后,七音与七色个性品质的类比:

(设以DO大调为例)

“DO”,类红色(主干音,三原色之首)。

暗示正方形,迫近、纯正、响亮、肯定、明确、稳定、前进、直率、明亮、有原

则、易辨认,类方形,正大光明,有号召力,有爆发力,穿透力强。

同“宫”音,为七音之首。

康定斯基称红色是咆哮的火

焰,男性的力量,表现着肯定、高歌凯旋等。

色音类比贴切。

“RE”,如同橙色,属间色,较“DO”纯度差,稳定性也差,欠响亮、软弱,暗示梯形。

康定斯基说它像强壮的老喉咙或唱着

长音。

“MI”,属黄色,暗示正三角形,三原色最明亮者(减光混合),有刺激性,较“DO”软弱、单薄、无力量。

在大调中做

“DO”的辅助音,是DO-SOL之间音。

也是弱化红一绿二补色之间色(加光混合)。

康定斯基说:

它向观者迎面走来,向外放射

着,在亮度增强里提高着自己……它不自觉地向对象奔注,无目的地向一切方向倾泻,封闭在一个几何形里造成不安定感,它

刺激着、激动着,然后音响像吹得愈来愈高的喇叭声。

它和发疯盲目的癫狂、神经失常的感情状态相接近,它奢侈……比喻贴

切。

“FA”,类绿色,暗示圆弧三角形,听觉舒适,欠刺激,欠纯正,属减光混合之间色,也是红色之补色,因而它的个性与

“DO”正相反,无进激力、无穿透力、无爆发力、无号召力,属冷静型,曲线形,它柔和、软弱,善于表达感情,只做其他音

的辅助音,有特点。

康定斯基把它描写为:

自满自足,不要求什么,不呼唤什么……若向黄色方向去,则活泼、年轻、愉快,

若向蓝色方向去,则沉思、静默。

这正是一个缺乏稳定性的色间的个性。

比喻贴切。

“SOL”,主干音之一,类青色,实为减光混合色料三原色之一,暗示类圆形,是既舒适又安定之色,色音稳定,透明度强,有

浮动感,纯正,应用最多。

若把“DO”比作“矩”--有原则、无依赖性、阳性,那么“SOL”就是“规”--饱满、圆润、有弹

性、易适应,属阴性。

“LA”,类蓝色,正圆形,色音最亮,最透明、空旷、冷漠、深邃、开阔。

是描写蓝天、远山、海洋、太空最好的音色。

康定

斯基说它是:

呼唤人类进入无限,到超感性的深处和静穆里。

亮度增高时,它变得冷漠、无味、离人更远。

这正是蓝色的个

性。

“SI”,类紫色,暗示圆弧方形,穿透力最弱,无原则、稳定性差、软弱、易变,是小调式不可缺少的辅助音。

康定斯基说:

在紫色里是冷红经过蓝色从人向后退,表现熄灭。

比喻贴切。

(本段类比仅以各音与主音“DO”的关系阐述各自的性格特点,倘若主音调更变,其各自的个性也随之而变。

而且不包括各音

与其他音之间的结合关系,此一点十分重要)。

3.节律的类比

马蒂斯这样说过:

“假如我在白纸上画上一个黑点,这个黑点在纸上不管放置多远,总是一个清楚的记号。

但在这个黑点旁我

另画上一黑点,然后我又画上第三个黑点,就会产生一种混乱;为了维持那原来黑点的效果价值,就需要把它放大,和我后来

加进的黑点多少成正比例。

”如果我们把这三幅画面译成谱子,即出现节奏:

这种节奏体现在画面中:

一是上下左右平面展开,二是色彩明度的层次、纯度的灰艳、色相的冷暖以三维空间的形式纵深展

开。

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以下共同特点:

(1)第二幅画面,类似无重音的三连音的节奏形式,在画面中尽量避免(正如马蒡斯所说的“混乱”)出现。

因为固定节奏能

形成视、听神经的习惯性规律而对意识起麻痹作用,如催眠曲,平淡而无变化的列车轮轨碰击声,重复排列的团花二方连续纹

样等。

(2)如果破坏这种固定节奏,使其不断发生突变,即能给意识造成一种不懈的惊觉和紧张情绪的感知,从而能激发兴奋,产生

新鲜感即美感。

如果把这些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疏密有别、错落有序的点连成一条线,这就是一条韵律线,它肯定是条曲

线。

一条美的韵律线永远不会有等高、等距的重复升降。

这就是对比,而只有对比才能产生和谐。

在有调性,多声部乐曲中,

这许多条韵律线构成的特点是:

(1)强调反向、斜向,避免平行。

体现在色彩中即无论色相、明度、纯度都要强调对比,最忌相等。

(2)避免相交。

体现在色彩中即:

避免明度对比最长调;色相中补色交差;纯度里出现灰、脏。

但可用于惊觉强刺激、恐怖、

不和谐之处。

(3)不作严格的对称平行。

体现在色彩上即:

避免明度变化相等,纯度变化相等,色相变化相等,画面无重点。

(4)避免变化无对比。

体现在色彩中即:

面积相等,冷暖相等,无色调,无主次,无对比。

如同乐曲中无调性,无音色,无力

度、速度的对比,无高潮等。

色音相类。

有位新印象派画家这样比喻:

“在调子里,愉快产生于明亮占优势时,在色彩里是温暖占优势时,在线里是动占优势时,这动

是在横线上升起的。

它高亢、向上、进激、有力、号召、响亮,其韵律线是向上升起的。

他又说:

“沉静在调子里产生于明与暗的平衡,在色彩里产生于暖与冷的平衡,在线里产生于伸向‘横’的方向。

”如:

它平缓、舒适、无进激、优美、抒情,其韵律线虽有变化,但趋于平向波浪式发展,它不能激励人的感情迸发。

接着他又说:

“在暗占优势的调子里倾向于悲哀,在色彩里是冷占优势时,在线里是运动向下时。

”如:

它悲哀、哭泣、忧伤、压抑、痛苦不已。

其韵律线是向下滑动的。

美国心理学家阿恩海姆运用格式塔心理分析法解释说,这种形式与人心理的联系存在于人的大脑的力场中,每件艺术品都提供

了一种力的式样,这种式样会在人的大脑皮层中刺激起同样的力的图式,感情就这样被激发起来。

当然这只是图式分析与哲理

推断,它的存在无法用肉眼所观察,但可以从视听中感知。

他这样描写:

一棵杨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

去像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提供了一种与人的悲哀的心理相同的结构,正是这种相同的

力的结构完成了艺术形式直接的表达作用。

阿恩海姆的描述是有他的道理。

他前面提到的:

“悲哀的心理相同的结构”,当然是下滑、下垂,即他提到的“形状、方向和

柔软性”,但这种“结构”不是先天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

号召声都是由低升高的音形;心平气和的言谈总是平缓的

波浪音形,绝没有大起大落的声调,倘若有大起大落,那是演讲,或是对骂与吵架,也定是惊心动魄的。

哭泣声,叹息声却是

由高至低的下滑,冷色调是曲线形和柔软型的结构心理状态。

平缓的沙丘天际线与平缓的乐曲韵律线相类,险峻的山峰天际线与高亢激昂的乐曲韵律线相类;微风中的湖面波浪线与平静的

乐曲韵律线相类,狂风巨浪的波涛起伏升降线肯定像一部惊心动魄、排山倒海的乐曲的韵律线一样,舒畅而辽阔的蒙古族牧

歌,多像一幅辽阔无垠,平缓而时有起伏的绿色大草原的风景画……

综上所述,色与音虽是通过人体的不同感官所感知,但感知为信息传到同一大脑,激起的感情却是相同的。

我们只是成对地将

它们进行类比,以说明色与音的确存在着如此相通的亲缘关系。

这种亲缘关系使视觉和听觉之间具有情感作用的一致生,而这

种一致性又导致产生一种互换性,那么我们进而即可通过音乐去构成画面,或通过画面去谱成乐曲,自然也具有同样的感情内

容。

第二节从色音构成到色音转换

在前一节中我们已经较清楚地阐明了色彩与音响之间存在着相类以至相同的感觉。

所以我们认为欣赏者对应地同时接受视、听

两种艺术时要比欣赏单一艺术感觉要强得多。

具体说,比如我们在欣赏春光明媚的音乐时,同时出现春光明媚的色彩、形象,

这种欣赏效果自然要比只听到春光明媚的音乐要立体的多,MTV就这样创造出来了。

这一点我们在色音转换中再作进一步详述,

现在我们先做第一种试验--色音构成。

一幅画面,它的色彩构成如同一部庞大而复杂的交响乐,但以往的美术作品多被文学性掩盖着它的色音感知。

也就是情节性掩

盖着音响(具体说是视觉音响)。

不只是作者重视情节的描述,观者也同样以情节的欣赏去衡量一幅作品。

那么,它的画面音

响(具体说是画面构成中点的节奏与线的韵律以及色彩的音响等)也就成了次要的一面。

之所以说是次要,并不是说作者和观

者主观上把它放置在次要地位,甚至根本就不考虑什么叫音响,也从不承认在一幅美术作品中隐藏着色彩的音响在作用于欣赏

者的感知。

是的,的确是它自己钻进来的,或者说是它与形象、情节本来就同时产生。

只不过谁也没有发现它和承认它们罢

了。

这是主观世界中的客观,也是艺术的共同规律。

这也是姊妹艺术的内在共性。

不过,它终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被现代

派画家们发现了。

有人说这是自法国人达盖尔在1839年公布了他的照像术之后而把画家们逼上了这条色彩斑斓的艺术之路。

一观点可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并不反对该看法,而重要的是他们抛开文学内容的束缚,揭掉情节的掩盖,更直截了当地显示

出色彩在画面中的音响作用。

这就是他们提出“反文学”的目的。

印象派发现了,野兽派发现了,抽象主义画派做得更为彻

底。

为此康定斯基称它是“音响的宇宙”,还赋予不同乐器的音响以不同的色彩。

不过他们仍然借某种形象和一定的文学语言

去表达,而在这里我们是借色彩构成,完全抛开文学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