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920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docx

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2021年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

2021年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1

  关心关注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牢固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意识,优先刊登校内教师的科研基金项目成果和优秀论文,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较为便利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12期、330余万字的编辑、校对、出版、发行工作,办刊质量和水平上了新台阶。

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的评比中,荣获优秀编辑质量奖,只有编校差错率在3/10000以下的期刊才有可能获此殊荣。

  编辑部管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所有事务实行民主决策,对单位大事由编辑部全体人员讨论协商解决,日常工作由编辑专家组成的决策小组讨论协商解决。

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大家说了算,全体编辑每人都是决策者。

坚持稿件的3审6校制度,择优录稿,严格控制关系稿和人情稿数量。

财务公开,账目清楚,收支两条线。

两学报起用了反剽窃软件,为稿件识别增添了新工具,使用效果不错。

更新了编辑部页。

  坚持质量第一、择优录用的原则,进一步扩大了供稿的专家学者络,积极约请、吸引名校名家的高水平成果。

社科版全年共发文258篇,刊发名校博士、教授、副教授稿件144篇,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次、教授42人次、博士83人次、副教授61人次,占全部__近60%。

共组织笔谈7个,特稿1篇。

自然版全年刊发__200篇,其中教授24篇、副教授26篇、博士41篇,基金项目__83篇,基金刊载率为41.5%,比上年略有增长。

  社科版的笔谈栏目是我校学报的一个亮点,既新颖又有特色,其中不乏学术质量很高的__。

水文化研究栏目在社科学报中独具特色。

有关人员为这两个栏目作了大量的工作,也注入了新思想、新思路、新理念。

特别在上半年人手紧缺的情况下,承担了社科版的全部编辑工作,敬业精神值得肯定。

为使社科版更好更快地发展,尚需在领导艺术、内部管理、和谐相处、编校质量、以老带新等方面继续完善。

自然版积极争取优质稿源,严格编校,从版式设计、__结构层次到语言修辞表达、图表公式的规范等方面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高度体现了编辑们的敬业精神。

另外,自然版在规范管理、和谐相处等方面可圈可点,有关人员在以老带新方面做了突出的工作。

为使自然版更好更快地发展,尚需在勤于思考,开拓新思维、新理念,营造活泼诙谐的工作环境等方面继续完善。

总而言之一句话,社科版向自然版学习,自然版向社科版学习,自己所没有的正是对方所具有的,一个好的编辑部,是目前的社科版和自然版的综和。

  在完成编辑任务的同时,全体人员积极从事科研。

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核心刊物以上论文8篇,一作或独著14篇。

立项、在研、鉴定、获奖项目共计17项,其中主持省级项目4项,参加省级项目8项,厅级奖1项。

  20__年12月17日

2021年学报编辑部工作总结2

  一年来,学报编辑部全体同事在学校党委和学报编委会的领导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务实,努力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取得较好的成绩。

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主要工作回顾

  1.1编辑出版工作

  1.1.1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20__年全年共出版学报正刊6期,增刊2期(1期为高教研究专辑,1期为教务处委托出版的学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

共处理来稿418篇,刊登稿件221篇(学报正刊124篇,高教研究增刊55篇,学生优秀毕业论文集44篇)。

以编辑部现有编辑人员5人计,平均每人处理来稿约84篇,加工、编辑、校对文稿约44篇。

面对繁重的编辑工作任务,编辑部全体同事任劳任怨,勤恳工作,按时按质完成出版任务。

尤其是第4期学报和高教研究增刊专辑,许多老师需要__评职称。

但其出版时间在8月份,正值放暑假。

为了能让老师们的__赶上评职称,编辑部全体同事放弃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使学报按时印出,满足了老师们评职称的需要。

  1.1.2积极组稿,广拓稿源

  充足的稿源是办好学报的根本保证,但稿源不足是当前高校学报普遍面临的困境,我校学报也不例外。

为了获得充足的稿源,20__年,我们继续既往的做法,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稿。

首先是积极挖掘校内稿源,一方面,跟踪老师们的科研动向,及时组稿,尤其是主管校长、编委会主任吴灶和教授,主编刘楚吾教授,亲自向有关的课题组老师进行约稿,组织到多篇海洋水产科学和珍珠研究方面的稿件;另一方面,通过细心指导、精心加工、快速发表等形式做好作者服务工作,吸引作者尤其是年轻作者投稿。

其次是加强与校外海洋水产科研院所作者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投稿。

第三,采取在元旦给校外审稿专家、作者寄送新年贺信和征稿启事等形式,邀请校外审稿专家、作者向他们的同事、朋友、学生推荐组稿。

积极的组稿措施,保证了学报比较充裕的稿源。

  1.1.3严格把关,保证质量

  质量是刊物的生命。

20__年,我们继续把提高刊物质量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首先是坚持落实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严格审稿,并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提供的“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对每一篇来稿进行检查,杜绝抄袭、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

其次是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责任编辑对审查通过的稿件,必须认真审核审稿专家的评审意见,指导作者做好稿件的修改工作,并对稿件进行细致的编辑加工,同时主编认真做好每篇加工好的稿件的.最后审查把关工作。

第三是对稿件的校对坚持“三校一读”制度(编辑初校、作者复校、编辑再校,主编(副主编)通读),把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1.2评奖申报工作

  20__年3月,教育部科技司开展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

为了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和检验学报的质量水平,也为了更好地从评比中总结经验,学报编辑部积极参与了评奖活动,根据评比办法的要求,认真组织参评材料和填写参评申报书,按时寄送参评材料。

  1.3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20__年2月,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管理规定》(总署37号令),对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登记,规定出版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须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才能从事出版专业技术工作;责任编辑人员必须注册领取责任编辑证书才能从事责任编辑工作;责任编辑注册有效期为3年,3年后续展注册,必须提交近3年继续教育证明材料,否则不予续展注册。

编辑部全体人员已于20__年办理了责任编辑注册手续,为了保证3年后顺利续展注册,也为了编辑业务水平的提高,编辑部非常重视编辑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除了安排上自学之外,还分阶段安排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于20__年7月18日至8月14日分4期举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顺利取得了继续教育培训合格证书。

  2主要成绩

  2.1学报评奖获佳绩

  在20__年教育部科技司开展的第3届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奖评比活动中,学报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这是学报继20__年获“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__年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学报的获奖不但表明我校学报的质量水平得到业界的认可,也是对学报编委会和全体编辑人员长期以来付出的努力的肯定。

近年来,我们针对高校学报普遍存在办刊效益低下的情况,对学报的办刊定位作了深入的思考,明确“以质量为生命、以特色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刊方针,把质量、特色、服务作为学报的价值追求,并以《提高质量,彰显特色,强化服务,努力实现办刊价值——<广东海洋大学学报>办刊实践》为题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__年第3期介绍了我们的办刊体会。

而学报相继获得“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可以说就是我们的办刊方针实践的结果。

  2.2学报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影响力是科技期刊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衡量科技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期刊的影响因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__版)》,我校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达0.601,比20__年的0.430提高了0.169(20__年报无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0.385,比20__年0.280提高了0.105;基础研究类影响因子0.318,比20__年的0.204提高了0.114。

  基金论文比是学术期刊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__版)》,我校学报20__年的基金论文比达0.71,比20__年的0.58提高了0.13。

  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也是衡量科技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20__年,我校学报除了继续被国内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之外,根据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发布的《国际重要检索系统收录中国期刊一览表(20__年版)》,我校学报还被美国《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其中《化学文摘》已收录文摘24篇,《剑桥科学文摘》20__年收录__45篇。

  2.3编辑学研究取得较好成果

  编辑学研究是提高编辑理论和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对编辑人员学术修养的基本要求。

长期以来,我部编辑人员都自觉地参与编辑学的研究。

20__年,学报编辑部共发表了编辑学研究论文4篇,其中3篇发表在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分别是陈庄的《学术期刊络版质量改进研究》(《科技与出版》20__年第6期)、《论络科技期刊的凭证权威性》(《出版发行研究》20__年第10期),禤胜修的《“相关链接”在期刊编辑中的应用》(《编辑学报》20__年第5期)。

此外,禤胜修的《文化传播还是信息传播?

——关于编辑传播对象的思考》(原载《出版发行研究》20__年第7期)被中国编辑学会主办的《中国编辑研究(20__)》年刊全文收录,《编辑彰显论》(原载《编辑之友》20__年第6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出版业》20__年第1期全文转载。

全年发表的论文虽然数量不是很多,但质量进入了比较高的档次。

  3存在问题和20__年工作设想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高质量稿源不足。

通过编辑部的积极组稿,稿源虽然还算充裕,但高质量的稿件却不是很多。

其中的原因既有学报地位本身的局限,也与当前国家乃至学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和相关政策有关,造成作者不愿意把高质量的稿件投诸我校学报。

  其次是编辑部与学校各单位部门的联系有待加强。

检讨学报目前的工作,大多是在与作者之间运行,与学校各单位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联系不多,致使一些部门和教职员工对学报的认识模糊。

比如在图书馆,就找不到学报的位置;比如有的老师,就有对学报应该投稿必发的误解;再比如校内组稿,基本上是与老师们私下的交流,缺乏一种组织层面的机制,因而效果不是很明显。

  3.220__年工作设想

  

(1)加强与学报与学校各单位部门和教职员工的联系,尤其是各院系、研究所、科研处、图书馆等单位部门的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

  

(2)继续做好校内组稿工作,争取校内的优质稿源;继续加强与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水产研究所等校外科研院所以及校友的横向联系,拓展校外稿源。

  (3)继续加强学报的质量把关,除了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之外,还要加强编委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反馈意见的收集,进一步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

  (4)继续做好学报的络传播工作,进一步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

  (5)加强学报的英文编辑工作,提高英文水平,以扩大学报的国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