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14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前测试试题二Word文件下载.docx

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的道家思想B.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C.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D.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的形成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B.①②④C.①④D.①②③

6.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7.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8.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对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9.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

汉元帝主张: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

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

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

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

10.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

11.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

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

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

12.某学者认为“皇帝居于社会的权力宝塔尖上,没有制度能够制约他,也没有人能制约他。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中国古代难以解决的政治问题。

□□□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

”□□□中的字可能是

A.韩非子B.董仲舒C.陆九渊D.黄宗羲

13.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14.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的争论,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了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不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5.《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人伦者,天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6.“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17.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18.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19.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

及致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更有何道?

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20.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时期

夏朝

商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定的历法

夏小正

殷历

太初历

大衍历

十二气历

授时历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

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21.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

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领域的成就的是

①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②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③战争中开始出现火药武器④出现了技术先进的灌钢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2.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B.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自觉的书法艺术

C.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新的高峰D.两宋时期出现追求书法个性的书法艺术

2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

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2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

太史公自序》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

署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经过鲁国,以太牢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征召孔子第十三代孙孔霸为帝师,封阙内侯,号褒成君,赐食邑八百户,以税收按时祭祀孔子。

这是封孔子子孙为侯,以奉祀孔子的开始……

汉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于太学及郡县学祭祀周公、孔子。

从此,朝廷所在地及各级地方官府也都在学校中祭孔,祭孔成为全国性的重要活动。

——--《西域忠魂:

清末关外三义士之孔才传》

材料四为下天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

请回答:

(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

(3分)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明其原因。

(8分)

(4)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

(3分)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和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做科学的解释和推广。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27.(15分)用“法”来协调社会关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为此作出了各自的贡献,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

——《管仲·

任法》

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心度》

故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之,使民以功赏而不以仁义赐;

严刑重罚以禁之,使民以罪诛而不以爱惠免。

……操法术之数,行重罚严诛,则可以致霸王之功。

奸劫弑臣》

材料二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末然以为之法。

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法愈密而天下之乱即生于法之中,所谓非法之法也。

……使先王之法而在,莫不有法外之意存乎其间。

其人是也,则可以无不行之意;

其人非也,亦不至深刻罗网,反害天下。

故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的实质及其历史地(6分)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黄宗羲在“法”的来源、目的等方面的进步主张,并扼要分析其意义。

(9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解析】“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目要求,应此选C。

A是商鞅变法的措施,B是墨子的尚贤主张,D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排除。

2.D【解析】从题干的两段话可知,庄子把事物的相对性绝对化了,从而抹杀了事物的相对性,走上相对主义,否定了各种事物的差别,必然走上了不可知论的道路。

3.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

4.D【解析】根据材料“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可知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所以C正确。

其他选项与此无关。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5.D【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独尊儒术”的原因和影响做出正确分析,另外儒学之外的其他各学派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是“独尊儒术”并非消灭其他各家。

6.B【解析】材料的意思天子就是天的儿子,天子祭天其实就是记住祖先,这就是人伦秩序的体现。

天子“承天”而“子民”也是这个意思。

故,正确答案选B。

另外,君主专制始于秦朝,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排除A;

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就有,那时候还没有皇权至上,排除C;

不是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而是祭拜自己的祖先强化了宗法制度。

7.C【解析】秦代焚书坑儒旨在消除法家以外的各家学说,统一人民的思想以便维护自己的统治,汉代独尊儒术也是希望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二者的做法都是出于政治上的需求,所以答案选C。

8.D【解析】“君权神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认为天子如果无道,上天便降灾难于他,两者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祭天”、“奉天承运”符合“君权神授”理论,A、B排除。

皇帝重视灾难,符合“天人感应”理论,排除C。

所以答案选D。

9.C【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反映了西汉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态度和政策,即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因此选C。

A灭绝其它思想,错误;

B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错误;

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错误。

10.C【解析】孔子主张“仁”,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

故本题选C。

11.C【解析】材料的主旨一方面是强调天下大乱,另一方面是强调通过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实现天下大同,所以上述材料体现的只能是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所以答案选C。

12.B【解析】韩非子提倡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与材料制约君主不符,故A项错误;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帝的暴政,故B项正确;

陆九渊提出心学,无法“使两千年的中国社会得以建立相对有序的环境”,故C项错误;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3.D【解析】材料并没有说明佛教的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只能说明佛教与儒家思想有冲突,所以答案选D,排除A。

B,C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14.C【解析】汉初,随着郡国并行制的推行,国家面临封国危机,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强调思想的统一,这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正是因为如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主张。

15.C【解析】将“己”解释为“私欲”,将“礼”解释为“天理”,“克己复礼”便可解释为“存天理,灭人欲”,这应该是朱熹对“克己复礼”的解释,C项正确。

B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的本性、私欲的关系,而B项则是天理与人伦的关系;

A、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16.D【解析】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

故选D。

A项明显与材料相左;

B项材料无法体现;

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而材料说的是积极方面。

17.A【解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在对“理”的认识方面有差别,但二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本质是一致的。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属于唯心主义,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18.C【解析】根据材料“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唐甄等人仍旧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没有跳出封建思想的圈子,提出的思想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故选C项。

19.C【解析】“悟性自足,不假外求”主张内心反省,心学代表王阳明。

20.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图表得出历史信息的能力。

从夏朝到元朝,制定的历法由夏小正到授时历,历法的内容越来越精确,故选A。

B“天人合一”材料中没有体现;

C制订历法与国家统一需要无关;

D项历法频繁制订说明技术的提高,与动荡无关。

21.C【解析】学生对中国古代史要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根据表格的信息可知,这个时期是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春秋时期;

②是战国时期;

③是唐末;

④是春秋时期。

所以答案选C。

22.A【解析】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故A项表述有误。

23.B【解析】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对文学形式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4.C【解析】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三五步走遍天下….”是夸张虚拟化场景,据此判断为戏剧。

25.

(1)认为儒学有助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3分)

(2)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或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

(3分)(3)现象:

孔子及儒学地位在汉代逐渐提高。

(2分)原因:

董仲舒更新儒学体系,建立“新儒学”;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中央设太学,传播儒学。

(8分)(4)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3分)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

西汉——儒学成为正统;

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

明清——儒学受到冲击,但仍是主流。

26.(本题不提供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給分,总分不超过12分。

答案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古代科技主要服务农耕经济并受儒家的影响中国古代科技集中于应用性强的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方面,体现的是重实用,服务于农耕的特点,推动早期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繁荣。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对人的研究,忽视对自然界的探索和科学探究,儒学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创新与发展。

近代科技转型缓慢。

27.

(1)实质:

通过厉行赏罚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分)地位:

是先秦“法”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3分)

(2)进步思想:

黄宗羲主张法由天下人出(天下人共同制订),反对法自君出;

(3分)目的:

黄宗羲主张法律应该维护天下人的利益,反对法律只维护君主的利益。

(3分意义:

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