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334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3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凤凰山隧道至恭城车站段路基路基技术交底Word文件下载.docx

一般地段通过调整级配碎石厚度满足曲线超高要求,在弱风化硬质岩石路堑较长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应通过改善施工工艺在岩层上实现曲线超高要求。

3、与路基同步实施的站后工程详见“站后工程同步实施一览表”及相关专业设计地段一览表。

区间路基两侧路肩处设置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详见“《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图。

接触网基础、生屏障基础及综合接地用的引接线、接地端子、过轨管线等均应与路基施工同步施工。

4、路基稳定沉降观测布置详见“路基稳定沉降观测断面一览表”。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35”图。

5、区间水文地质特征:

D3K506+632~D3K507+100段,地表水水质类型为HCO3-Ca2+.Na+型,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水质类型为HCO3-Ca2+型,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D3K507+100~D3K507+200、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段,水质类型为HCO3-Ca2+型,对混凝土具有酸性侵蚀,侵蚀等级为H1。

施工前应对段内水质及施工用水进行复查,不得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若水质与施工设计图不符,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段内支挡工程所用混凝土性能、注浆技术要求等级必须严格“贵广施路专-06”图进行施工。

6、路基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施工中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必须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按相关要求对其加强防护。

7、路基基床加固设计技术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03”图。

8、D3K506+632~D3K507+200段弃碴;

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弃碴跟未名隧道出口合并弃碴。

3

填料性质

1、基床表层D3K506+685.8~D3K506+710.8、D3K506+855~D3K506+880、D3K507+147.5~D3K507+172.5段为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

D3K506+727~D3K506+799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

D3K507+077.5~D3K507+122.5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D3K507+367~D3K507+451.5段为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

D3K507+616.5~D3K507+663.5、D3K507+758.5~D3K507+801.5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其余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2、基床底层

正线路堤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筑,路堑地段当基床底层土质不满足基床底层材质要求时,换填A、B组填料。

基床底层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

路基基床底层加固详见“贵广施路专-03”、“贵广施路专-04”图。

3、路堤本体

路堤基床以下填料应优先采用A、B组填料。

路堤本体范围内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现场填筑时应作工艺性填筑试验,确定施工工艺。

主要技术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01”图。

4

填料来源

1、路基基床表层、过渡段级配碎石均价够。

2、D3K506+632~D3K507+200段基床底层填料为A、B组填料,采用本段弃碴中灰岩<

W2>

及附近凤凰山隧道贺州端弃碴中灰岩<

制作。

详见“贵广施路专-03”图。

3、D3K506+632~D3K507+200段路堤本体填料采用本段弃碴中灰岩<

制作详见“贵广施路专-03”图

4、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段基床底层填料为A、B组填料,采用本段弃碴中灰岩<

及附近未名隧道贺州端弃碴中灰岩中<

5、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段路堤本体填料采用本段弃碴中灰岩<

5

填料压实标准

路基各层填筑需满足相应部位压实标准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01”、“贵广施路专-03”图。

6

路基过渡段

1、D3K507+506+685.8~D3K506+710.8、D3K506+855~D3K506+880、D3K507+147.5~D3K507+172.5段为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按“贵广施路专-05-5”图8设计。

2、D3K56+727~D3K506+799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按“贵广施路专-05-3”图“贵广施路专-05-5”图8设计。

3、D3K507+077.5~D3K507+122.5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按“贵广施路专-05-3”图4设计。

4、D3K507+367~D3K507+451.5段为路堤与弱风化硬质岩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按“贵广施路专-05-3”图4、“贵广施路专-05-5”图8设计。

5、D3K507+616.5~D3K507+663.5、D3K507+758.5~D3K507+801.5段为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按“贵广施路专-05-3”图4。

分布情况见段内纵断面设计图。

7

水沟设计

1、路基地段排水沟、天沟、半坡平台截水沟D3K506+632~D3K507+100段采用C25混凝土现浇,D3K507+100~D3K507+200、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段采用C30混凝土现浇。

沟型、尺寸及技术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37-7~8”图。

天沟、截水沟地段:

D3K506+632~D3K506+758,左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6+632~D3K506+745,右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6+745~D3K506+879,右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6+758~D3K506+865,左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7+150~D3K507+200,右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7+150~D3K507+200,左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7+350~D3K507+375,左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D3K507+350~D3K507+375,右侧堑顶外设置天沟。

2、各级边坡平台在靠边坡侧设置带基础的平台截水沟,平台截水沟排水纵坡不得小于2‰,出水口必须在适当位置顺接入堑顶外天沟或截水沟内,通过天沟或截水沟引至路基排水沟、集水井、涵洞或桥台下排水沟内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沟型、尺寸及技术要求详见“贵广施路专-37-8”图。

3、路堑地段侧沟D3K506+632~D3K507+100段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注;

D3K507+100~D3K507+200、D3K507+350~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800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注,详见“贵广施路专-37-1”图。

4、线间集水井设置:

曲线地段线路方向每隔30m左右设置集水井一处,直线地段沿线路方向每隔50m左右设置集水井一处,并于桥头或隧道口外1m处设置一处集水井。

将路基面表水汇集于集水井内经底部排水管排出,集水井排水管出水口处在路堑处应接入侧沟内,在路堤地段必须接入截水骨架的主骨架或排水槽内,不得冲刷路堤边坡,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详见“贵广施路专-37-6”图。

集水井布置详见”纵向盲沟检查井、线间集水井设置地段一览表”。

现场进行手孔电缆井施工时应结合集水井出水口位置适当调整,避免相互干扰。

5、水沟设计、管理、施工质量验收必需严格按照“《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设计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管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铁路边坡防护及防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规定》(铁建设[2009]172号)”要求执行。

8

平台绿色通道

1、区间路基地段于路堤边坡平台、侧沟平台及墙顶平台处设置花坛,花坛内穴栽低矮灌木+撒草籽、穴栽低矮灌木+撒草籽+攀援性植物。

花坛布置及尺寸要求、花坛内栽植方式等详见“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专用图”,低矮灌木品种、穴坑尺寸及栽种技术要求等详见“贵广施路专-10-1~-3”图。

2、护墙墙顶平台采用0.3m厚M7.5浆砌片石封闭,侧沟平台、排水沟平台、路堤(路堑)边坡平台、除护墙外的支挡结构墙顶平台在图纸中未做个别设计地段均按《路基工程设计与施工专用图》中相关支挡防护形式图采用0.1m厚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强度等级详见“贵广施路专-06”图。

9

施工注意事项

1、岩溶地区路堤地段施工顺序:

平整场地→按岩溶加固处理设计图进行基底岩溶加固处理施工→岩溶加固处理质量检验→建设、施工、监理、设计进行现场签字确认→按图纸设计要求进行路堤分层填筑施工。

岩溶地区路堑地段先按设计图纸开挖至路基面→依据开挖的地质情况确定勘探及整治段落并补充勘察→根据补充勘察资料进行路堑岩溶整治设计→按图进行岩溶加固处理施工→岩溶加固处理质量检验→建设、施工、设计进行现场签字确定→进行个排水、基床表层、过渡段等施工。

为确保岩溶地区路堤地段路基工后沉降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避免造成工程浪费,要求建设、施工、监理必须严格要求按照以上施工顺序进行施工,不得倒序或无组织的野蛮施工。

2、合理组织,周密安排施工,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渣应符合当地环保要求,严禁乱堆、乱排,做到文明施工,确保各项生产的安全。

3、本段内各线间距离关系,只作为路基设计反映线与线之间位置关系,不得作为施工放线依据,施工放线必须以线路专业提供的资料为准。

4、施工前应清除地面杂草、淤泥和种植土,尽量用于绿化和复垦,平整场地,修筑排水设施。

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保证施工场地排水畅通。

施工过程中应核查地表、地下是否有泉点出露,有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进行处理。

5、土质、软质岩地层,边坡开挖后应及时防护,暴露时间不得超过半个月。

6、水塘、水田地段路基施工详见“贵广施路专-36”图。

7、本段内未计入路基横断面方(已计入路基诸表)的支挡防护工程、附属工程(如天沟、排水沟、挡碴墙等)、电缆沟槽等的挖基土石方,必须运至附近弃碴场集中堆放,严禁随挖随弃,危害环境和铁路主体工程安全。

8、路基支挡工程施工前必须先根据现场情况核实标高、相对位置,若发现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不得盲目施工、野蛮施工,确保工程稳妥、安全、可靠。

9、过轨管、声屏障基础、综合接地系统需与路基填筑同步实施,电缆槽、电缆井采用切割施工。

10、施工中应按铁道部建工电[2004]92号《关于施工单位加强施工图核对工作的通知》进行现场核对,若设计图纸与现场地质情况(尤其是岩层产状、土石分界面)不符,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二、软基加固桩段落及设计说明

CFG桩参数表

段落

桩间距m

桩长m

桩布置形式

复合地基承载力

D3K506+892~D3K506+980

1.5

3~14.1

正三角形

≥350KPa

D3K506+980~D3K507+070

D3K507+070~D3K507+125.6

≥320KPa

CFG桩设计说明

设计里程

D3K506+892~D3K507+125.6段长233.6m。

概况

本段为溶蚀孤峰、平原地貌。

地表高程145~180m,相对高差10~40m,山坡自然坡度一般20~50°

,山坡覆土较薄,植被较发育,大部分为荒地,缓坡平缓地带开垦为果树林。

附近有村庄分布,有乡间公路、便道从测区通过,交通较便利。

地质概况

1、地层岩性

段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1+P1)软粉质粘土、膨胀土;

下伏石炭系下统大塘黄金组(C1h)灰岩夹呢质灰岩、下统英塘组(C1YT)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2、水文地质特征

地表水较发育,D3K506+892~D3K507+100段水质属HCO3-Ca2+Na型,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D3K507+100~D3K507+125.6段水质属HCO3-Ca2+型,对混凝土结构具酸性侵蚀,侵蚀等级为H1

地下水D3K506+892~D3K507+100段水质属HCO3-Ca2+型,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设计依据

1、路堤稳定安全系数:

考虑列车荷载(ZK荷载)时Kmin≥1.25,架桥荷载条件下Kmin≥1.15,预压荷载条件下Kmin≥1.15。

2、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无碴轨道路基一般地段不大于15mm,桥台台尾过渡段差异沉降不得大于5mm。

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3、地层物理力学指标

(1)软粉质粘土:

γ=17.2KN/m3,C=8kPa,φ=6°

,Es=2.6MPa,fi=20KPa,σo=50KPa。

(2)松软土:

γ=17.5KN/m3,C=12kPa,φ=7°

,Es=4.2MPa,fi=35KPa,σo=100KPa。

(3)膨胀土:

γ=18.5KN/m3,C=18kPa,φ=13°

,Es=6MPa,fi=50KPa,σo=150KPa。

(5-W2)灰岩夹泥质灰岩:

γ=26KN/m3,φ=60°

,σo=800KPa。

(6-W2)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经检算分析,天然地基工后沉降不能满足无碴轨道工后沉降要求,需采用地基加固处理。

工程措施

1、D3K506+892~D3K507+125.6段长233.6m,桩顶铺设0.6m碎石垫层夹二层双向土工格栅。

2、D3K506+980~D3K507+070段,长90m,当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先在填筑面上铺设一层土工布(重量100~150g/㎡)然后进行堆载预压填筑,预压填土高2.5m,预压时间不小于6个月,待沉降观测并且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分层进行卸载。

详见“贵广施路专-31”图。

3、按“贵广施路专-34”图设置沉降、位移检测断面并进行监测。

设置里程详见“路基稳定沉降观测断面一览表”,观测结果纳入竣工文件。

施工准备

1、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表水、地下水检验,查明是否满足施工用水要求;

若复查结果不能用于施工,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不得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2、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2根,以检验设备、工艺是否适宜,确定选用的技术参数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要求

1、CFG桩要求打至基岩面<

5-W2>

、<

6-W2>

2、桩体材料:

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石屑或砂、粉煤灰、水泥加水配合而成。

桩身水泥采用P.0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参入量不大于200Kg/m3,掺加优质粉煤灰(等级不低于Ⅲ级),粉煤灰参量为70~90Kg/m3,石屑率一般在0.3左右,碎石粗骨料,满足级配要求,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500Kg/m3。

碎石最大粒径:

振动沉管法不大于40mm,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法不大于25mm。

要求混合料28天标准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

3、为保证施工中混合料的顺利输送,施工中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坍落度控制标准为:

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法为160~200mm。

4、CFG桩经质量检验合格后,桩顶填筑垫层夹土工格栅加固。

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且级配良好的砂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mm,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垫层碾压满足地基系数K30≥130MPa/m,孔隙率小于31%的要求。

当垫层位于基床底层厚度范围时,上应满足相应的压实标准。

土工格栅为聚丙烯双向土工格栅幅宽不小于5.0m,网孔直径80~120mm,纵、横向每米屈服抗拉强度≥80KN/m,对应纵、横向伸长率≤10%。

铺设土工格栅时,必须拉直拉平,幅与幅之间要对齐对好。

为了保证复合地基结构质量,土工格栅必须耐碎石挤压,不得在填筑碾压垫层时出现折断。

5、CFG桩施工完成经检测合格后,采用机械切除桩头部分,在切除过程中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在铺设桩顶垫层及进行上部路基施工。

6、CFG桩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放置不小于9个月。

7、施工中应做好泥浆处理及时将泥浆运出或在现场短期堆放后作土方运出。

CFG桩施工步骤及工艺

1、设计高程以上预留0.5m作为CFG桩施工高程,待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龄期强度的80%后,清除桩头桩间的保护层,凿除桩顶0.5m桩头至桩顶设计标高,待检测合格后进行桩顶垫层铺设等后续工序施工。

2、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的施工顺序为:

钻机就位→钻进至设计深度→停钻→泵送混合料→均匀拔管至桩顶→钻机移位。

质量控制

1、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施工在钻至设计深度后,应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合,遇到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不得停泵待料。

2、CFG桩施工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0.5m,对桩顶以下2.5m内进行振动捣固的措施。

施工完成后按设计标高截除桩头。

3、施工中桩位(纵横向)偏差不大于50mm,桩体有效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

10

质量检验

1、CFG桩的桩身质量、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0%的桩,根据《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进行低应变检测,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

2、CFG桩处理后的单桩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宜在成桩28d后进行。

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

3、CFG桩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承载力检验采用复合地基平板载荷实验,荷载实验必须在桩身强度满足实验荷载条件时,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

检验数量为桩总数的2‰,且每检验批不得少于3根。

11

1、CFG桩路基工点必须提前施工,在填至基床底层顶面时进行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确定稳定后方可进行基床表层施工,铺轨前必须进行沉降评估。

2、褥垫层铺设宜采用静力压实法,当基础底面下桩间土的含水量较小时,也可采用动力夯实法。

3、CFG桩施工后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

4、按要求埋设地面沉降观测设备并进行观测。

旋喷桩参数表

D3K507+592.7~D3K507+699.966

=D3K507+700~D3K507+735.5

1.2

4~5.68

≥240KPa

旋喷桩设计说明

D3K507+592.7~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760段长167.266m。

地表高程146~168m,地形平坦,地表多为水田、旱地、村庄;

孤峰地表高程150~200m十分陡峭,基岩裸露,长有杂草。

村庄大面积分布,乡间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段内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1+P1)粉质粘土、粗圆砾土及卵石土;

下伏石炭系下统大塘黄金组(C1h)灰岩夹呢质灰

地表水较发育。

水质属HCO3-Ca2+Na型,对混凝土结构具酸性侵蚀,侵蚀等级为H1

(2)粉质粘土:

γ=18.5KN/m3,C=20kPa,φ=16°

,Es=605MPa,fi=50KPa,σo=150KPa。

(3)粗圆砾土:

γ=22KN/m3,φ=35°

,Es=15MPa,fi=90KPa,σo=250KPa。

(4)卵石土:

γ=23KN/m3,φ=40°

,Es=40MPa,fi=120KPa,σo=300KPa。

(10-W2)灰岩夹泥质灰岩:

1、D3K507+592.7~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760段长167.266m,桩顶铺设0.6m碎石垫层夹二层双向土工格栅。

2、D3K507+592.7~D3K507+699.966=D3K507+700~D3K507+760段长167.266m,当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先在填筑面上铺设一层土工布(重量100~150g/㎡)然后进行堆载预压填筑,预压填土高2.5m,预压时间不小于6个月,待沉降观测并且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分层进行卸载。

2、现场试桩:

施工前进行现场成桩试验,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泵压、泵量、提升速度、旋转速率等施工参数,要求旋喷桩桩身水泥土试块(边长70.7mm立方体)在标准养护条件下28天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不小于4.0MPa。

3、旋喷桩路基工点应安排提前施工,在路基填筑成形后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变形观测,铺轨前应进行沉降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