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3524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实验中学2012届3月份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检测(理综)Word格式.doc

A.人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适应B.氨苄青霉素诱导病菌基因突变

C.病菌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抗药基因D.病菌基因库中抗药基因频率增加

5.下列是对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大量流汗后,应及时大量饮用纯净水,以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

B.高温环境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C.体内失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D.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人体散失的热量大于产热量

6.下图表示某种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原因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菌种数量,则b点肯定增加了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崩溃

D.图④表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种鱼,d点表明捕捞过度

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一些劣质瓶装水中溴酸盐超标,长时间饮用可能致癌

B.日本东部地震造成了核电站的核泄漏,释放了,其所含的中子数为137

C.由于氮原子不易得失电子,所以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一些农作物、食品等的保存

D.为减少碘元素缺乏引领疾病,我国目前在市售食盐中强制加入碘单质以补充居民碘摄入量

8.某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两倍,则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在该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C.其单质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化学反应

D.其最高价氧化物不支持任何物质的燃烧,可以灭火

9.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羟基,均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B.苯和乙烯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现象相同

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D.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物理变化

10.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对于我们化学学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分层运动

B.可以根据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由氟氯两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推知,氟元素非金属性强于氯元素,所以氢氟酸的酸

性应强于盐酸

D.在实际生产中,多在元素周期表的过渡元素区寻找新型半导体材料

11.下列有关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氯元素非金属性比氧元素更强,所以氯气不能在自然界稳定存在

B.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加热制氨所的离子方程式:

C.含下列离子的物质在溶液中混合,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沉淀生成:

、、、、

D.铝粉和氧化镁混合,可剧烈反应生成金属镁,此类反应被称之为铝热反应

12.有关水的电离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通常用来表示,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只适用于纯水,在稀盐酸中数值会变大

B.在纯水中加入硫酸会抑制水的电离,加醋酸会促进水的电离

C.盐溶于水对水的电离平衡均没有影响

D.在纯水中加入氢氧化铁固体对水的电离平衡会有微弱的影响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铅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在阳极得到氯气,阴极得到金属钠

C.给铁钉镀铜可采用CuSO4作电镀液

D.生铁浸泡在食盐水中发生析氢腐蚀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质量为M的斜面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m的小球B置于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

A.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B.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C.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

D.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

15.如图所示,真空中M、N处放置两等量异号电荷,a、b、c表示电

场中的3条等势线,d点和e点位于等势线a上,f点位于等势线c

上,df平行于MN.已知:

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点移动到f点

时,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处放置的是正电荷

B.d点的电势高于f点的电势

C.d点的场强与f点的场强完全相同

D.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沿直线由d点移动到e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16.下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各种图象,其中v、a、F、Ek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加速度、所

受到的合外力、动能,则该物体一定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17.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

1,原线圈输入电压的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副线

圈所接电路如图乙所示,P为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向右移动时,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将增大

B.P向右移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增加

C.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31lsin(50)V。

D.副线圈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31.lV

18.在2010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

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

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同一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B.卫星甲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乙

C.卫星甲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功为零

D.因为不知道地球的质量,所以无法求出卫星甲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

B的时间

19.用水平力F拉一物体,使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撤去拉力F,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t2时刻停止.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且>,若拉力F做的功为W1,平均功率为P1;

物体克服摩擦阻力Ff做的功为W2,平均功率为P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W1>W2;

F=2FfB.W1=W2F>2Ff

C.P1>P2;

F=2FfD.P1=P2;

F=2Ff

20.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ab、cd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阻值为R的电阻与导轨的两端a、c相连。

滑杆MN质量为m,垂直于导轨并可在导轨上自由滑动,不计导轨、滑杆以及导线的电阻.整个装置放于竖直方向的范围足够大的勾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滑杆的中点系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绳绕过固定在桌边的光滑轻滑轮后,与另一质量也为m的物块相连,绳处于拉直状态.现将物块由静止释放,当物块达到最大速度时,物块的下落高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物块由静止开始下落至速度最大的过程中

A.物块达到的最大速度是B.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是

C.电阻R放出的热量为D.滑秆MN产生的最大感应电动势为

第Ⅱ卷(必做129分+选做24分,共153分)

第Ⅱ卷共18个小题。

其中21—30题为必做部分。

31—38题为选做部分,考生必须从中选l个物理、1个化学和1个生物题作答。

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先后顺序只判前面的1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必做部分】

21.(13分)

(1)图一中螺旋测微器读数为mm。

图二中游标卡尺(游标尺上有50个等分刻度)读数为cm。

(2)发光晶体二极管是用电器上做指示灯用的一种电子元件.它的电路符号如图甲所示,正常使用时,带“+”号的一端接高电势,带“一”的一端接低电势.某同学用实验方法探究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现测得它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它的电流I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①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除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外;

实验用电压表V:

内组Rv约为10k,电流表mA;

内阻RA约为100)

②在图(丙)中的小方格纸上用描点法画出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③根据②中画出的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简要说明发光二极管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的关

系:

22.(15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水平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的A点,随传送带运动到B点,小物块从C点沿圆弧切线进入竖直光滑的半圆轨道恰能做圆周运动.已知圆弧半径R=0.9m,轨道最低点为D,D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m.小物块离开D点后恰好垂直碰击放在水平面上E点的固定倾斜挡板.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3,传送带以5m/s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g取10m/s2),试求:

(1)传送带AB两端的距离;

(2)小物块经过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3)倾斜挡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的正切值.

23.(18分)如图,直线MN上方有平行于纸面且与MN成45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未知;

MN下方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今从MN上的O点向磁场中射入一个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MN成45角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的轨道半径为R.该粒子从O点出发记为第一次经过直线MN,第五次经过直线MN时恰好又通过O点.不计粒子的重力.

(1)画出粒子在磁场和电场中运动轨迹的草图;

(2)求出电场强度E的大小;

(3)求该粒子再次从O点进入磁场后,运动轨道的半径r;

(4)求该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所需的时间t.

24.(10分)图甲表示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乙表示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变化量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图甲中,细胞器a为。

(2)图甲中物质④在的情况下,全部进入c中被分解。

(3)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上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的)据此回答:

若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都是葡萄糖,在25℃、4千勒克司光照条件下,该植物在充分光照下1小时总共积累葡萄糖毫克。

(4)从图乙中可发现,影响A点光合速率的因素是。

(5)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一段时间后,装置内出现了,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

25.(11分)

(1)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该变化称为。

(2)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I,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在一起,如图2所示。

I在纯合(、Y)时能使胚胎致死。

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将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型有种,雄性占

②若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

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与之杂交,得到的F1代有3种表现型,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若经X射线处理后的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细胞中,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

26.(10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

请分析回答:

(1)右图所示为一个健康人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

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某人因自身免疫反应而破坏了胰岛B细胞。

如果用班氏试剂对此人和健康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比较,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3)如果某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却在体内检测到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则他

(填“能”或“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27.(10分)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

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储量大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

下图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局部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递质,使饱中枢的兴奋性;

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

若图中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此时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电位是

,g神经元不能将信息传递到而无饱感,机体不断摄食而导致肥胖。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的。

图中共有条反射弧。

28.(12分)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钝钛和以钛为主的合金是新型的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天工业和航海工业,下列是有关钛的冶炼及应用的问题。

(1)金属钛冶炼过程中其中一步反应是将原料金红石转化:

TiO2(金红石)+2C+2Cl2TiCl4+2CO

已知:

C(S)+O2(g)=CO2(g)H=-393.5kJ·

mol-1

2CO(g)+O2(g)=2CO2(g)H=-566kJ·

TiO2(s)+2Cl2(g)=TiCl4(s)+O2(g)H=+141kJ·

则TiO2(g)+2Cl2(g)+2C(s)=TiCl4(s)+2CO(g)的H=,

(2)钠热还原法是冶炼金属钛的方法之一,主要反应原理为:

4Na+TiCl44NaCl+Ti,该反应不能在水溶液中进行,一是因为TiCl4会强烈水解生成TiO2,另一原因

(用适当化学方程式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

(3)镁还原法也是冶炼金属钛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反应原理如下:

MgCl2Mg+Cl2TiCl4+2Mg2MgCl2+Ti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先在海水中加入熟石灰,沉淀出Mg(OH)2,写出Mg(OH)2溶度积表

达式:

可加入适当过量的熟石灰,从Mg(OH)2溶解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

(4)TiCl4与LiOH在水溶液中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Li4Ti5O12(钛酸锂),Li4Ti5O12可与LiMn2O4(锰酸锂)等正极材料组成理离子二次电池,工作时Li+在电池内定向移动,其电池反应为:

使用时先充电,写出其充电式的阳极反应,放电时Li+的移动方向。

29.(14分)合成气是以H2、CO等为主要组成的供化学合成的原料气,回答有关问题:

(1)甲烷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可得合成气,该反应中每转移1.2mol电子,所得合成气在表况下的体积为L。

(2)合成气在合成氨气时需除去CO,可利用以下反应:

CO(g)+H2O(g)CO2(g)+H2(g)H=-41.16kJ/mol

对于该反应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缩小体系体积增大压强时反应速率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b.绝热条件下,若测得该体系温度不再改变,则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c.温度升高,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d.为提高CO转化率,可适当增加水蒸气用量

某温度下,H2O和CO按体积比5:

l充入某恒容反应器,平衡时测得CO与CO2体积比l:

9,则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为除去

(2)中生成的CO2,可用碳酸钾溶液吸收,常温下pH=10的碳酸钾溶液中水电离的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碳酸氢钾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4)CO2和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尿素

[CO(NH2)2]:

CO2(g)+2NH3

(1)=H2O

(1)+CO(NH2)2

(1),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则该反应

H0(填“>”或“<”),从合成塔内出来的气体中仍含有一定量的CO2、NH3,应如何处理。

30.(l6分)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时讨论:

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像H2那样还原CuO呢?

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

请你参与该小组的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1)制取氨气

①写出实验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在实验室中,还可以用浓氨水与(填写一种试剂)快速制取少量氨气;

③有同学模仿排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的方法,想用排饱和氯化铰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

你认为他能否达到目的?

(填“能”或“否”),理由是。

(2)该小组中某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探究氨气的还原性:

①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缺陷,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②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色,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写出氨气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

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

Cu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

在酸性溶液中,Cu+的稳定性比Cu2+差(2Cu+Cu+Cu2+)。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选做部分】

31.(8分)

【化学——化学与技术】

海水的综合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

(1)海水淡化沿海缺水地区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列举出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

(2)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生产中,透过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为,氢氧化钠产生于

(填‘“阳极”或“阴极”)。

(3)氯化钠为工业制纯碱的主要原料,制碱反应过程中法中析出NaHCO3的原因是;

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除提高食盐利用率、无氯化钙生成的优势外还有、

从而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32.(8分)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碳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基础元素。

(1)写出碳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

(2)甲烷与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差距不大但溶沸点却有很大差距,原因是。

(3)分析甲烷、乙烯、乙炔中碳原子杂化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