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176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docx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

佛山市禅城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是禅城区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精神,实现城市发展目标:

努力将禅城建设成为佛山乃至广佛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的关键时期。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编制和实施禅城区“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对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禅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就业与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促进就业再就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劳动关系、提高劳动者收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就业工作成绩斐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1)就业规模逐年稳步增长

  到2008年底,全区社会从业人员50.4万人,其中城镇年末在岗职工达到25.58万人,比“十五”期末(即2005年末46.89万人)分别增加3.51万人和1.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

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0.12万人,比2007年减少0.01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6.96万人,减少4.14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8.63万人,增加6.0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禅城区产业转型的特点即作为中心城区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中心的发展趋向。

非公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2.04万人和6.32万人,比2005年期末分别增加9.3万人和0.64万人。

再就业与转移就业在经济增长促动和就业政策扶持下,规模也不断扩大,2009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28705个,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88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2846人(就业率90.8%),本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06人,接受本省外市转移就业10506人。

  

(2)就业公共服务得到强化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强大冲击,政府和企业积极应对,大力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全力保就业促增长。

一是建立健全失业动态监管制度,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失业情况。

二是大力开展企业用工需求状况调查,完善岗位申报和收集制度,通过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网络、媒体等途径广泛发布岗位信息。

三是区、镇街、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积极为城乡失业人员免费提供求职登记、就业指导、职业推介、政策咨询等服务。

四是大力开展“春暖行动”、“创充分就业社区”等系列促进就业的活动。

五是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大龄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群体实现就业。

  (3)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

  多渠道多形式大力宣传和全面实施《就业促进法》,并制定我区《南粤春暖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我区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截止2008年底,全区共为16642名下岗失业人员办理了《再就业优惠证》;受理3851人次兑现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共967.4多万元;为29490人员办理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3429.73万元;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55人,贷款额110万元。

优惠而又具体的政策,保证了就业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安定。

  (4)就业培训体系逐步建立

  进一步健全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创新了职业技能鉴定模式,加快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取得了职业培训事业较快发展。

一是对我区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考核评定,规范培训机构的从业行为,为职业教育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进行“订单式”培训,为产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利用中心城区职业培训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区内培训资源为依托,加强与企业合作,贴近市场用工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上门进厂培训,有效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是与企业合作推动创业培训。

2009年与瓷海国际佛山陶瓷交易中心合作创建我区首个“创业孵化基地”,并推出多项政策促进创业就业,目前已有310多家企业进驻基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取得良好效果。

  

  2、社会保障基本建立,保障程度逐步提高

  

(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对象覆盖到了全体劳动者。

形成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保合一,征缴基数统一、征缴方式统一、征缴管理统一的单位申报、社保经办机构审核、地税部门征收的社会保险基金筹措机制,初步实现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基本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险体系。

到2008年末全区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

其中,参保职工34万人;离退休人员8万人。

参加医疗保险42万人,增加5万人。

参加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均为34万人,分别增加3万人、2万人和5万人。

参加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26万人。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3.57亿元,增长30.8%;年末社保基金累计结余27.42万元,增长22.8%。

2008年0.29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发放低保金711.50万元。

全年解决719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中108户在册低保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全部解决。

  

(2)社会保障制度创新有新突破

  一是社保扩面征缴工作保持“双增长”势头。

狠抓宣传发动,加强部门联动,层层落实责任,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用工情况变化,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呈现实际缴费人数、基金征收额“双增长”,社保扩面各项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

二是顺利实施了居民和城镇职工门诊基本医疗保险业务。

全区居民门诊医保有17万多居民和40万多职工参保。

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将农村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禅康合作医保“三险合一”,整合为禅城区居民(住院)医保,做到基金合并运作,互补使用,使参保人住院总体费用报销水平由原来的40%提高到45%,年度最高报销金额从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增强了抗风险能力,也提高了保障待遇水平。

四是增加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补贴待遇。

五是在全市五区中我区率先开展推行企业年金制度。

2008年又增加9家企业实行年金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的程度和水平。

  (3)社会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认真组织开展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确保基金安全的长效机制,防范化解基金管理风险。

加强对定点药店的监管,合理布局,严格审批,认真落实资格年审制度,监督药店执行服务协议,进一步规范定点药店管理。

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医疗政策惠及广大群众。

总体而言,禅城区社会保障基金,在科学、合理、严密的监管体制下,运行安全,正在不断地为禅城区居民的安居乐业、健康生活而保驾护航。

  

  3、调整机制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1)三方协调机制基本形成

  以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推行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推动建立企业内部集体协商机制,不断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力度,实现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同时,加大监督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和预防劳资纠纷的发生。

2009年我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7.23%,保持在全市前列。

  

(2)劳动权益得到基本维护

  一是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进一步强化。

政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一步加大对《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专题宣法讲座、现场法律咨询活动和派发宣法资料等宣传形式,送法到企业。

通过加强宣法,逐步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增强了劳动者的维权意识。

  二是劳动纠纷和劳动保障群体事件得到妥善处理。

2009年共监察检查企业9930家;组织专项执法行动15次;立案处理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2575宗,为12130多名劳动者追回工资、补偿、社保等待遇4366.96万元;妥善处置10人以上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94宗,涉及5340人,涉案金额2718.46万元;目前全区有165个建设单位按规定开设了保证金专户,缴存保证金1.15亿元,建筑业欠薪案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劳动仲裁结案率上升。

坚持“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的原则,深挖潜力,依法简化程序,加大调解力度,建立仲裁建议制度,建立准司法与司法互动机制,不断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2009年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2999宗,涉及人数3211人,涉及金额7377万元,结案2878宗,结案率为96%,调解率为31%。

  四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稳步推进。

2009年共受理工伤申请3203宗,认定工伤3072宗,受理结案率为100%;劳动能力鉴定1130宗,达到伤残等级526宗;审批工伤医疗期、二次手术和假肢安装271宗。

前述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因工伤(亡)劳动者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降低了工伤风险。

  

  4、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工资分配渐趋合理

  根据“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管指导”的原则,采取“限高、保低、扩中、控非”措施,注重公平与效率并行,建立了定期化、常规化的工资指导线制度、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

合理调控非竞争性企业收入水平,多渠道促进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随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提高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基础权益。

建立健全了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加大了对克扣和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无故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监督执法力度,逐步健全工资宏观调控体系。

“十一五”期间,“富民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职工收入得到较大提高,2009年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1万元,比"十五"期末的2005年2.54,增加0.77万元,增幅23.26%。

  

  5、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以建立健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按照强化服务功能、下移工作重心、推进社区功能建设的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属地化管理工作机制,在搭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启动“金保”工程的基础上,将社保登记、申报、缴费等各环节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社区延伸,积极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不断服务活动场所、服务范围和服务模式。

建成了设备完善、功能齐全的劳动就业服务大厅、社保综合服务大厅和区、街两级劳动力市场,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的新格局。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2011年至2015年是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富裕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黄金发展时期”和“矛盾凸显时期”并存的阶段。

这期间,我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机遇

  

(1)政府齐抓共管,为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目前国家、省、市和区委、区政府对劳动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尤其是国务院颁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为我区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政策支持。

区委区政府把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更是把就业视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号工程”,并且各级关部门和全社会也十分关注和关心这项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同关注的局面。

  

(2)经济快速增长,为实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促进就业、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产业转型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区的经济将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区的综合实力将明显增强。

这就为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3)框架初步形成,为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出台了包括税费减免、财政投入、信贷支持、就业服务和免费职业培训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的积极就业政策,在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与延伸提供了重要基础。

“十一五”期间,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这就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进行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创新创造了条件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挑战

  

(1)产业转型与升级,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产业转移和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更加突出。

集中表现为“两个不足”,即:

“高中端劳动力供给不足、低端劳动力需求不足”。

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能够适应岗位要求,具有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劳动力明显不足,而劳动力供给主体的失业人员、来禅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远不能满足新兴就业领域的要求,从而导致低端劳动力就业竞争激烈,而中高端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局面。

另外,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难度进一步加大。

一方面失业人员高龄化和低龄化同时并存,年龄结构上逐步演变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式格局。

另一方面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遭遇瓶颈制约,转移就业难度明显增加。

  

(2)社会保险发展不够协调,社会保险支付压力越来越大

  各类社会保险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

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进展不平衡,城区参保率较高,一些镇街道参保率较低;在各险种之间,养老保险扩面进展较为迅速,但失业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尚未跟上,生育保险等险种更是远远落后。

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筹集能力、使用效益和保障功能较为有限。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社会保险制度将面临着来自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多方面的影响。

老年人口增加,必然给养老保险直接带来巨大压力。

  (3)劳资矛盾日益突出,依法维权工作任重而道远

  未来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结构仍然处于较大变动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互交织。

随着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双方利益越来越明晰化,双方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化,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将更加占据主导地位。

经济结构调整将对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就业供求矛盾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就业形式多样化、复杂化,灵活就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将更趋复杂、多变。

再加上制度的不完善,用工缺乏管理、不签合同、不缴保险、克扣或无故拖欠工资,超限延长工时等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私营企业广泛存在,加上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薄弱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还难以根除。

劳动争议仲裁案件急剧增多,呈现出案情日趋复杂、群体性事件增多、社会影响扩大的趋势。

这些都加剧了劳资关系的紧张,增大了劳动者维权的难度。

  (4)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比较薄弱,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村劳动保障工作服务站缺乏专职劳动保障员。

禅城区人力资源培训机构规模较小、水平参差不齐,没有一个有品牌影响力,同时具备较强实力的专业培训集团。

职业教育学校的基础和实力与顺德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远不能满足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从当前禅城区社会保险系统的人力资源状况看,对社会保障非常熟悉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三、指导思想、原则、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认真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精神,牢固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安所在”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扩大就业再就业,统筹城乡就业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全面加强劳动保障系统能力建设,为我区建设成为佛山乃至广佛都市圈现代服务业、高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区,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而又全面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2、指导原则

  

(1)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协调原则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好,才能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可以构建和谐社会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更加激发民众的创造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做到既能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又不超越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2)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结合原则

  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要积极推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法制化建设,引导市场增加就业岗位,政府要增加对社会保险支出的预算,增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提供全面方便的公共服务,同时要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积极开拓和完善国家、单位、个人的筹资渠道,形成社会保险为主,商业保险为辅,鼓励互惠互济的社会保障责任机制,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兼顾原则

  我区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为重点,基本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权利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问题。

随着城乡统筹就业的推进,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成份多元化、就业方式多样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课题,要立足长远,着手研究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劳动就业与创业、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做实社保个人账户以及历史遗留等问题。

  (4)制度管理与以人为本相容原则

  劳动保障的目的就是使社会成员在遭受生活不测时,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保护,必要的医疗服务,使其获得生活的权利。

要使各项保障待遇按时、按标准支付给相关人员,必须制定正确的政策,合理的制度措施,但更要加强管理和落实,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把劳动保障政策落到实处。

  

  3、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和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全区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收入分配比较合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更加健全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把禅城打造成佛山市乃至珠三角的首善之区、安居之乡、乐业之地。

  ——控制登记失业率。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内,建立起基本覆盖全区,社会保险险种齐全、运作规范、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协调、稳定。

不断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仲裁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诚信评价机制,切实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2)预期具体目标

  ——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96%的社区达到广东省“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社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10万人,其中:

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员3万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员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员3万人,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万人;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8%、失业保险覆盖率9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85%,参保人员缴费率90%以上,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100%;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其中,被征地农民参保率达到100%;

  ——开展各类培训35000人次,其中:

职业技能培训15000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00人次,就业前培训10000人次;

  ——新建培训基地8个,就业基地8个,创业基地6个;

  ——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96%以上,调解率在50%以上、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6%,劳动合同鉴证率100%;

  ——建立以“金保工程”为主体,纵横贯通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

  4、发展战略

  

(1)就业优先战略

  就业是件民生大事。

既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发展经济的重要目的。

就业问题不解决,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就无从谈起。

全社会要齐心协力,突出抓住促进就业这个龙头,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长,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并以此推动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

要在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政策扶持鼓励创业、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还要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采取了专门的促进就业措施。

  

(2)创业带动战略

  创业是城乡各类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是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而且还能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要通过培育创业主体、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完善创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开展多种形式创业活动,推动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城市活力与竞争力。

  (3)协调发展战略

  一是针对城镇之间、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各类劳动者营造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平环境,缩小差异,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二是积极开展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其他省区以及国际间的就业与社会保障交流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是充分发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是加强就业与社会保障各项工作之间的协调发展。

  (4)体制创新战略

  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针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创新制度,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促进城镇就业的长效机制,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创新优势,增强发展后劲。

  

  四、主要任务与措施

  

  1、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1)大力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总量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改造传统产业,扩大就业容量。

禅城区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专业机械装备、高端汽车零部件、建筑卫生及美术陶瓷、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针织服装及童装等8大产业发展为先导,做强以建筑卫生及美术陶瓷、调味食品及饮料、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印刷包装、针织服装及童装和医疗制造等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群;做优以电子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做大以专业机械装备、高端汽车零部件、特种陶瓷以及节能环保等为主的都市型特色产业群。

通过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此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就业。

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要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孕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通过税费等政策方面的倾斜,鼓励发展社区服务、贸易、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就业容量大、就业前景广阔的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大型超市、物流配送、连锁经营,尽可能多地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

三是继续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要充分发挥禅城区民营经济就业主渠道的作用,运用税收等政策杠杆,大力扶持自主创业,积极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办各类创业培训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以创业促就业。

  

(2)落实就业政策,促进就业稳定

  继续贯彻落实小额贷款、弹性就业、自谋职业、公益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