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23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docx

届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轮复习专题六流程图题

专题六 流程图题

类型一物质的合成流程图

1.(’11安徽)医用氯化钙常用于合成药物。

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Fe3+等杂质)为原料生产二水合氯化钙(CaCl2·2H2O)的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第①步中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________(填“是”或“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钙,写出一种合理的补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5江淮名校一模)用金属铁制备自来水的新型消毒、净水剂Na2FeO4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溶质是________(写名称);写出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该实验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15合肥市包河区一模)铁、铜等金属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应用很广。

某工厂利用废铁丝、硫酸铜废液(含硫酸亚铁)和废铜粉制备硫酸铜晶体,具体过程如下。

(1)将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3)在氧化铜(含少量铜)转化为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下列化学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2Cu+O2

2CuO

B.2Cu+O2+2H2SO4

2CuSO4+2H2O

C.Cu+H2SO4===CuSO4+H2↑

D.CuO+H2SO4===CuSO4+H2O

4.(’10安徽)我省具有较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取乙二醇的产业化发展已被列入我国2009~2011年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煤制取乙二醇的流程示意图为。

(1)煤属于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合成气具有还原性,写出CO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与乙醇同属于醇类,推测乙二醇的一个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

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草酸(HOOCCOOH)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5)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5江西)炼铁产生的废渣中含有大量CuS及少量铁和铁的化合物,工业上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2的流程图如下。

(1)操作1:

粉碎。

粉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2:

焙烧。

高温条件下,通入空气,CuS和NaCl反应生成了CuCl2和Na2SO4,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3:

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4)流程图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6.(’15芜湖市29中二模)如图所示为工业上制备氧化铜的相关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程中操作①将铜块粉碎后再进行灼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②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

(2)请写出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3)固体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为了得到纯铜应向混合物加入__________进行洗涤分离。

(4)根据操作①和操作④的反应条件,请你从能耗角度评价该流程制备氧化铜的可行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5佛山)现代循环经济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污染和经济效益。

高纯氧化铁可作现代电子工业的材料,如图是用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SiO2)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铁(Fe2O3)的生产流程示意图[(NH4)2CO3溶液呈碱性,40℃以上时(NH4)2CO3分解]。

(1)实验室中,操作Ⅰ、操作Ⅱ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等。

(2)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是________等。

(3)加适量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题中信息,加入(NH4)2CO3后,该反应必须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Ⅱ中可回收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6)写出在空气中煅烧FeCO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5合肥市45中一模)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合成氨需要的氮气来自空气,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2)制取氢气的反应过程为:

①C+H2O

CO+H2,②CO+H2O

CO2+H2。

反应①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中表现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N2、H2反应生成NH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沸点不同的气体分离开来,常采用液化分离法。

如控制温度在-183℃时,可将空气中N2与O2分离。

根据下表中物质的沸点判断,要将产物NH3与N2、H2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

-195.8℃

-183℃

-33.35℃

答案

1.

(1)CaCO3+2HCl===CaCl2+CO2↑+H2O 

(2)是 (3)过滤 引流 

(4)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合理即可)

【解析】

(2)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钙会和氯化铁发生反应,生成Fe(OH)3沉淀和CaCl2,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3)操作a是将不溶物(滤渣)与能溶于水的物质分开,因而是过滤操作;在过滤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4)补钙的方法多样,主要有:

多吃富含钙的食物或通过药物补钙等。

2.

(1)硫酸亚铁 +6 

(2)过滤 引流 (3)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解析】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固体B是铜和铁;溶液A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即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即溶液C是硫酸钠溶液。

(1)溶液A的溶质是硫酸亚铁,钠的化合价为+1,氧的化合价为-2,设铁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有(+1)×2+x+(-2)×4=0,解得x=+6,即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2)操作Ⅰ得到固体和液体,所以该操作是过滤,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反应①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

(1)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 

(2)过滤 (3)C

【解析】

(1)将废铁丝投入到硫酸铜废液里,铁会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2)操作Ⅰ是将铜粉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因此该操作是过滤。

(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位于H的后面,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错误。

4.

(1)不可再生 

(2)CO+CuO

Cu+CO2 (3)能燃烧(合理即可) (4)c

 (5)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即可)

【解析】(3)通过回忆教材可知,乙醇可以燃烧,所以同属于醇类的乙二醇也能燃烧。

(4)由合成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但都发生了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是不变的,所以不会得到含有氮元素的尿素。

(5)可以从大的方面回答,例如:

化学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从某个具体方面回答,例如:

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掌握了煤制乙二醇技术,可以缓解我国的油、气(或乙二醇)的供需矛盾等。

5.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CuS+2NaCl+2O2

CuCl2+Na2SO4 (3)过滤 

(4)氯化钠(或NaCl)

【解析】

(1)粉碎可以增大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一方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另一方面可使反应更充分。

(2)焙烧时,通入空气,硫化铜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铜和硫酸钠,对比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可确定空气在焙烧时提供氧气,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氧气、硫化铜和氯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铜和硫酸钠,反应条件是高温。

(3)操作3得到难溶于水的Fe(OH)3固体和溶液,即操作3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操作,所以该操作是过滤。

(4)分析流程图可知氯化钠可循环利用。

6.

(1)使铜充分氧化 漏斗 

(2)Fe+CuSO4===FeSO4+Cu

 (3)铁和铜 稀硫酸(或稀盐酸)

 (4)本流程需多次加热,会消耗较多的能源,从能源消耗角度看该流程不可行

【解析】

(1)将铜块粉碎可增大铜的表面积,有利于铜与氧气充分接触,使铜充分氧化;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铁的金属活动性较铜强,铁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3)固体2是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后过滤得到的,往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的目的是将硫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为了使铜完全置换出来,应该加入过量的铁粉,所以固体2的成分是铜和铁;为了获得较纯净的铜,需将其中的铁除去,铁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铜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所以应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对固体2进行洗涤分离。

(4)本流程需加热,会消耗较多的能源,因此从能源消耗角度看该流程是不可行的。

7.

(1)漏斗 

(2)H+、Fe2+ (3)中和滤液Ⅰ中的H2SO4

(4)反应时,控制体系的温度在40℃以下,防止(NH4)2CO3分解 (5)(NH4)2SO4 

(6)4FeCO3+O2

2Fe2O3+4CO2

【解析】

(1)操作Ⅰ和操作Ⅱ同为过滤,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2)Fe+H2SO4===FeSO4+H2↑,滤液Ⅰ中阳离子有Fe2+;因为H2SO4加入过量,滤液Ⅰ中阳离子有H+,所以滤液Ⅰ中主要的阳离子有H+、Fe2+。

(3)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中和滤液Ⅰ中的H2SO4,防止H2SO4与(NH4)2CO3反应干扰后面的实验操作。

(4)(NH4)2CO3在温度高于40℃会分解,所以反应时,控制体系的温度在40℃以下。

(5)FeSO4+(NH4)2CO3===FeCO3↓+(NH4)2SO4,滤液Ⅱ的溶质为(NH4)2SO4,所以从滤液Ⅱ可回收的产品是(NH4)2SO4。

(6)反应物为FeCO3和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物为Fe2O3和CO2。

8.

(1)78% 

(2)置换反应 CO (3)N2+3H2

2NH3 (4)-33.35

【解析】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

(2)反应①的反应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生成物一种是单质,另一种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②中一氧化碳夺取水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

(3)在催化剂作用下,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氨气。

(4)要将氨气从氮气、氢气和氨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根据三种物质的沸点,氢气最低,氨气最高,所以温度需控制在氨气的沸点温度,此时氮气和氢气均被蒸发除去,剩余的为氨气。

 

类型二确定混合物组成的流程图

1.(’15烟台)现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硝酸铵、硫酸钾、硝酸铜、氯化钠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现按如图所示进行检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请你依据实验过程和产生的现象做出分析与判断。

(1)气体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现象判断,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如果要证明混合物A中确实含有该物质,可用滤液F继续实验。

请简要说出继续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2.(’16原创)用石灰浆涂抹墙壁,一段时间后,涂层表面变硬了,涂层表面可能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九年级化学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实验。

(1)把石灰浆涂抹在墙壁上,过一段时间,发现石灰浆变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该涂层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步骤①和步骤②都要用到玻璃棒,分别起的作用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4)第④步除了滴加酚酞能达到实验的目的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某种烟花的火药可能含有C、CuO、KNO3、Ba(NO3)2、Na2CO3中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物质。

某化学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1)该烟花火药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__。

(4)写出无色气体A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5德阳)有一包粉末,已知由CaCO3、FeCl3、MgCl2、Na2SO4、NaOH、NaNO3中的几种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现进行以下实验,各步骤均已充分反应。

①取一定质量的粉末,加水搅拌后过滤,得到沉淀和无色溶液A;

②向①步得到的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无色气体和黄色溶液;

③将①步得到的无色溶液A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白色沉淀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包粉末中可能含有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16原创)食品包装袋中常有脱氧剂,可以除去袋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从而使食品保质期延长。

脱氧剂中黑色粉末可能含有炭粉、铁粉、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红色粉末可能含有氧化铁、铜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1)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肯定含____________;脱氧剂中的红色粉末肯定不含______,肯定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第①步溶液变成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步分离操作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

(4)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与袋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食品保质期延长,人们利用化学反应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NH3 

(2)H2SO4+Cu(OH)2===CuSO4+2H2O 

(3)硝酸铵、硫酸钾和硝酸铜 氯化钠 往滤液F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氯化钠

【解析】

要证明A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只要证明滤液F中是否含有氯氯离子就可以,检验氯离子一般用硝酸银,所以往滤液F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含有氯化钠,否则不含氯化钠。

2.

(1)Ca(OH)2+CO2===CaCO3↓+H2O 

(2)CaCO3、Ca(OH)2 (3)不同 (4)测溶液pH

【解析】

(1)石灰浆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使石灰浆变硬。

(2)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成分中含碳酸根离子,则可判断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aCO3,即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用无色酚酞溶液进行检验,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此溶液显碱性,则含有Ca(OH)2。

(3)步骤①是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步骤②过滤利用玻璃棒起引流作用,两者的作用不同。

(4)第④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有没有Ca(OH)2存在,根据Ca(OH)2溶液呈碱性的性质,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也可以利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

3.

(1)C、Na2CO3、Ba(NO3)2 CuO 

(2)Ba(NO3)2+Na2SO4===2NaNO3+BaSO4↓ 复分解反应 

(3)过滤 玻璃棒 (4)灭火(或冷藏食品、人工降雨、制作饮料、光合作用等)

【解析】

(1)根据实验过程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可推知含有碳酸钠;过滤后得黑色固体和无色溶液,可以判断没有氧化铜,所以推断该黑色粉末为碳单质;加入硫酸钠后得白色沉淀,可以确定无色溶液中含有硝酸钡。

(2)无色溶液C中的Ba(NO3)2与加入的Na2SO4相互交换成分生成NaNO3和BaSO4,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操作I是为了分离黑色固体和溶液,所以是过滤;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4)无色气体A是Na2CO3与HCl反应生成CO2气体,CO2的用途有:

灭火、冷藏食品、人工降雨、制作饮料、光合作用等。

4.

(1)BaSO4 

(2)Na2SO4、NaCl

 (3)NaCl+AgNO3===AgCl↓+NaNO3 (4)MgCl2、NaNO3

【解析】由①和②可知,沉淀中含有CaCO3,因为沉淀和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沉淀中含有Fe(OH)3,因为溶液为黄色,进而由此可知原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FeCl3、NaOH,①中发生的反应为FeCl3+3NaOH===Fe(OH)3↓+3NaCl。

对无色溶液A中其他成分确定实验,根据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和无色酚酞得到白色沉淀B和无色溶液C,说明A中一定含有Na2SO4,不含NaOH,由无色溶液C滴入硝酸银溶液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E可知,C中一定含有Cl-,即含有NaCl,综上所述,无法确定原粉末中是否含有MgCl2、NaNO3。

5.

(1)铁粉、炭粉 铜粉 氧化铁 

(2)Fe2O3+3H2SO4===Fe2(SO4)3+3H2O (3)漏斗

 (4)制造新物质(或产生能量)

【解析】

(1)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由于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后,少量黑色粉末没有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黑色粉末中肯定含有铁粉;溶液变为黄色说明肯定含有氧化铁、肯定不含氧化铜;通过对少量不溶性残渣(黑色粉末)的灼烧,根据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知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可确定原物质中肯定含有炭粉,肯定不含铜粉。

(2)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Fe2(SO4)3,故溶液呈黄色。

(3)第②步分离操作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漏斗。

(4)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造新物质,或者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等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

 

类型三混合物除杂流程图

1.(’15揭阳)某金属冶炼厂的工业废渣中含有泥沙和某些单质,其中单质含有铜、锌和少部分硫。

现欲回收铜和锌,并对硫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废气A中,一定含有的有害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操作①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溶液D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加入Zn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其中之一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原创)一包NaCl固体,其中混有Na2CO3和CaCO3,为除去杂质,设计如下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NaCl、Na2CO3、CaCO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都属于________(填“酸”、“碱”或“盐”)。

(2)步骤①和步骤③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

(3)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芳提出步骤②加氯化钙溶液不妥,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SO2 过滤 

(2)ZnSO4、CuSO4和H2SO4 

(3)Zn+H2SO4===ZnSO4+H2↑(或Zn+CuSO4===Cu+ZnSO4)

【解析】

2.

(1)盐 

(2)玻璃棒 (3)除去CaCO3

(4)CaCl2+Na2CO3===CaCO3↓+2NaCl

(5)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钙

【解析】

(1)NaCl、Na2CO3、CaCO3从组成上看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2)步骤①是过滤操作,需用玻璃棒作引流,步骤③蒸发需用到玻璃棒搅拌。

(3)步骤①是过滤操作,是分离不溶性物质和可溶性物质,在NaCl、Na2CO3、CaCO3中NaCl、Na2CO3易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过滤除去不溶物CaCO3。

(4)滤液A中含NaCl、Na2CO3,其中Na2CO3与C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CO3和NaCl。

(5)氯化钙除去滤液A中的Na2CO3,但氯化钙多余时,会混在溶液B中,蒸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