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4365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巴中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Word格式.doc

B.启迪引领安顿振奋

C.安顿引领振奋启迪

D.启迪安顿振奋引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杜鹃花开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B.《诗词大会》竞答过程扣人心弦,主持人风趣幽默,选手对答如流,嘉宾妙语连珠。

C.闻一多先生“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D.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程序,学生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称,结核病仍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社?

还是埋下了隐患?

D.屏也有大小之分。

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国房,皆可置之。

7.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

(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设问)

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 

B. 

C. 

D.

9.下面情景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学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班主任王老师让班长把这件事转达给本班其他同学,并动员大家尽可能参加此次活动。

班长回到班上,对同学们说:

A.同学们,我校将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积极参加。

B.王老师让我告诉大家,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

C.同学们,我校将于5月5日在操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大家为了班集体的荣誉,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风采,一起参加吧!

D.王老师说,我校将于5月5日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请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所以不能当“逃兵”,一个不许少!

10.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所称颂,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之别。

“愚见”“鄙人”“寒舍”属于谦辞,“惠顾”“赐教”“久仰”属于敬辞。

D.书法练习中的临和摹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各扬其长,各避其短。

(二)填空题(10分)

11.综合性学习(6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某校九年级开展“家•国•梦”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活动。

(1)

【家】幸福的家

感受亲情、孝亲敬老,让爱住我家。

请根据示例,为活动再设计两个内容。

(2分)

听成长放事 

看新旧照片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国】强盛的国

无悔青春,无憾人生,挺起国之脊梁。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补写对联。

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深探”(地球深层探测)事业,周5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年的道路,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实现弯道超车,完成了跨代飞跃,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

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上联:

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梦】复兴的民族

细流汇江,江河成海,我们凝聚力量,描绘民族复兴的蓝图。

厉害了,我的国!

作为追梦少年的你,写一句座右銘,激励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

(要求:

不得借用名人名言)(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每空1分,共4分)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按要求填空。

文段

作品

作者

主要艺术特色

我们踩着明亮的沙层走动,它是贝壳变成的粉末构成的。

像长长的暗礁一样出现的“诺第留斯号”船身,已经渐渐隐没不见了。

《 

(1) 

构思巧妙,科学与幻想结合

我走出了危险地带,略停了一会儿,拔出了手上、脸上的箭,擦上了些药膏,这是初到时利立浦特人给我的。

(3) 

乔纳森•斯威夫特

(4) 

讽刺辛辣

(1)《 

》 

(2)___________________

(3)《 

(4)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4分)

(一)古诗文积累(7分)

按要求填写古诗文中的句子。

(每空1分,共7分)

(1)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2)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子夏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

(5)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_________________。

(《孟子》)

(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现西湖春景美不胜收和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赏析(4分)

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答: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第15-19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

【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每空1分,共3分)

(1)其两膝相比者 

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所语 

(3)两股战战 

1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启窗而观 

俄而百千人大呼

B.佛印绝类弥勒 

群响毕绝

C.中轩敞者为舱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高可二泰许 

珠可历历数也

17.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每句2分,共4分)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译文: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18.【甲】文为了清楚而有条理地介绍核舟“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作者采用了______说明顺序;

【乙】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通过刻画“宾客”的神态、动等细节,运用_____描写烘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善”。

19.【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

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

(写出两条合理建议)(2分)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0-24题。

(18分)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

“儿子,咱们回吧。

”儿子玩得兴起,说:

“爸,我想再玩一会儿。

”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连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儿子害怕了。

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

儿子想哭,说:

“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

“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

“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

“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着见了点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于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了,说:

“爸,志么还没到啊?

“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于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忽然跟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

儿子说:

“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1“没事、被了=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1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速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扭伤了脚踩。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

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

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

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

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个:

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

儿子反复说着:

“怎么办?

怎么办?

“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

能有什么办法!

”儿子忽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

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欠款已付,提出撤诉。

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

“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

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

“爸,……”

“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

“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20.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1.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每小题2分)

(1)微弱的月光下、只能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选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22.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回答。

你认为父亲看到灯光了吗?

请说明理由。

(3分)

2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4.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25-29题。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

张贵勇

中秋遇国庆,对于中小学生们来说,本是好好放松的假期,没想到却被亲爸亲妈们“毁”了。

“8天时间太长,孩子学习过程中断那么久,思维也松懈下来,还没来得及巩国的知识点,回到课堂还得花更多时间找回来”,一些家长高大上的理由,使孩子的黄全周不再“黄金”。

假期补课真的有用吗?

孩子休息几天就是罪过?

孩子一刻不得闲地学习,才不负光阴?

其实,闲暇出智慧,苏霍姆林斯基就反复强调:

“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取决于他自主掌握的时间。

”不放过假期补课的机会,孩子成绩才会快速提升,此种想法或许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此种望子成龙之心情也能理解,但在经验与规律之间,后者才是值得坚守的不二法门。

许多家长常告诚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转向尊重规律。

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和智慧。

相对而言,孩子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

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

”这种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就像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结果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父母劳心费力、焦虑不堪,孩子没有闲暇,没有幸福感,变得厌学乃至厌世。

而赢家只有一个,那就是赚得盆满钵满的培训机构。

大到孩子的身心成长,小到某门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都要认清规律,懂点“科学”。

以外语学习为例,在许多家长的心目中,只要是外国人就是外教;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外教课;

中国老师不如外教,教不好英语……种种认识均陷入了误区。

懂“科学”的家长们不会过于看重牌子、招生宣传简章,而是审查外教资格证。

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之前提,是家长自己有一双火眼金睛,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让家庭教育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孩子多游戏,多感受世界。

学习外语时,给孩子找一个靠谱的外教,抑或陪伴孩子从听读英文绘本开始;

到了假期,不妨带孩子走出家门、走出校门,通过各种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眼下,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该过度宣扬“废寝忘食”“争分夺秒”的学习经,而是要回到教育常识上来,让孩子有玩耍、发呆的闲暇,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倘若家长们都有尊重规律的意识,家庭教育有了“科学”导航,兼顾孩子的年龄、性别等普遍规律和个性、爱好等特殊规律,那么家庭教育也该是另一番可喜的面貌。

(选自2017年10月9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第段有何作用?

27.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28.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年的切身经验。

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

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29.现实中,超前教育不再局限于中、高考竞争,已发展到从早教识字背诗,再到双语幼儿园、“小升初”选拔学生。

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么看待的?

四、写作(60分)

30.请以“__________让我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如:

微笑、勤学、他(她,它)……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字数不得母少于6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巴中市2018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10.B 

B

11.

(1)(2分,每空1分)示例:

忆点滴关爱 

集孝亲名言(送温馨祝福、写亲情作文……)

(2)(2分)示例:

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竟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3)(2分)略。

不得借用名人名言,较精练,具有激励、警醒之意)

12.(4分,每空1分)

(1)《海底两万里》

(2)凡尔纳(3)《格列佛游记》(4)想象奇异(本空要求:

意近即可)

13.(7分,每空1分。

)(要求:

错字、漏字、增字,该空不得分)

(1)人迹板桥霜

(2)月如钩(3)赢得生前身后名(4)博学而笃志(5)舍鱼而取熊掌者也(6)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4.

(1)(2分)思乡(怀乡

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

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

(意近即可)

15.(3分,每空1分)

(1)靠近

(2)说话(3)大腿

16.(2分)C

17.

(1)(2分)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2)(2分)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18.(2分,每空1分)空间侧面(间接)

19.(2分,每空1分)示例:

宣传倡导,全民参与。

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

(或:

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要求:

具有可操作性)

20.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

(2分)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21.

(1)(自然)环境描写。

(1分)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

(1分)

(2)动作描写。

(1分)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

(1分)(或:

外貌描写。

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22.父亲没有看到灯光。

(1分)理由:

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

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

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

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写出两点即可,每点1分)

23.示例:

沉着镇定。

面对困境,父亲并没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2分)充满智慧。

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他走出森林。

(2分)(或:

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要求:

答出两点,结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2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成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肯儿子一路前行,(1分)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25.家庭教要要有科学导航。

或:

家庭教育不能没有科学导航)(3分)

26. 

①自然地引出文章的论题。

(2分)②充当证明中心论点的(反面)论据。

27.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2分)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家长的话,证明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的无谓攀比,(1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要求、更有说服力。

运用比喻沦证,将家长无视孩子教育规律、只求脸上光鲜的做法比作大国之间的军备竞赛,证明其危害性,从而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8.A(3 

分)

29. 

略。

(言之成理即可)(4分)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