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60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生活改错题.docx

经济生活改错题

《经济生活》改错题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1讲 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 货币的本质

1.废品是商品。

(  )

× 解析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废品是不是商品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也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  )

× 解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用于交换,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价值,因此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从起源看,货币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

(  )

× 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  )

× 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黄金,才能成为货币,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  )

√ 解析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6.纸币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  )

× 解析纸质之所以能够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7.在互联网上的“以物换物”属于商品流通。

(  )

× 解析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互联网上的“以物换物”属于商品交换,不属于商品流通。

8.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  )

× 解析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9.移动支付对货币流通的影响是货币周转次数减少。

(  )

× 解析移动支付可直接支付到位,减少了支付的中间环节,进而使货币的周转次数增加。

10.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1.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

()

×解析: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国家无权规定其购买力,其购买力主要由市场决定。

12.纸币的供应量越多越好。

()

×解析:

纸币的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供应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  )

× 解析人们在使用信用卡时,面临着信用卡被盗用等多种风险,并非十分安全。

2.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导致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  )

× 解析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可以加速货币的流通,增加货币的流通次数,从而减少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进口。

(  )

× 解析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不利于出口。

4.美元持续升值会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中国国内储蓄。

(  )

× 解析美元持续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持续贬值,中国居民出国旅游减少,但是国内储蓄并不一定增多,因为居民储蓄还受到社会保障等多种因素影响。

5.中澳货币直接兑换能够提高人民币汇率。

(  )

× 解析中澳货币直接兑换可以降低出口企业风险,但是与人民币汇率无关。

6.信用卡的使用可以避免通货膨胀,也十分安全,其在线支付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的职能。

()

× 解析信用卡的使用,减少了使用现金的麻烦,但并未减少流通领域的货币量,不能避免通货膨胀;信用卡的使用,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增强了安全性,但仍存在风险;信用卡在线支付体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

7.支票能购物消费,执行货币的职能。

()

× 解析支票作为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不可以用于购物消费,不能执行货币的职能。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和提高居民的国际购买力。

()

× 解析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进口和提高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但不利于我国商品出口。

9.在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增强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

()

× 解析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市场购买力才能提高。

对外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有助于规避汇率变动风险。

第二讲多变的价格

1.流通中商品价格的高低是由流通中货币的多少决定的。

(  )

× 解析价值决定价格,流通中的货币量只是影响因素。

2.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  )

× 解析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3.《管子·轻重篇》提出“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揭示了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反比例的规律。

(  )

× 解析货币流通量的多寡与货物价格的高低成正比例。

4.生猪出栏价格频繁波动违背价值规律。

(  )

× 解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生猪出栏价格的频繁波动由价值决定,受供求的影响,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5.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

× 解析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6.优质优价,所以商品的质量(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

× 解析一般来讲,质量高的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较多,所以价值量比较大,但质量不决定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7.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

× 解析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8.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

× 解析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9.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

× 解析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10.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

× 解析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考点二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清明节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

这有利于加快旅游发展,确保经济增长。

(  )

× 解析高速公路免费通行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但不能确保经济增长。

2.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会增加。

(  )

× 解析受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和政府开征资源税的影响,高能耗产品的需求量会减少,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高能耗产品的供给量也会减少。

3.一种商品价格降低,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  )

× 解析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从而导致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4.电力与煤炭是互补商品,二者价格变化方向应当一致。

(  )

× 解析煤炭属于电力的生产原材料,如果从能量产生角度看,二者互为替代品。

5.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对牛肉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  )

× 解析牛肉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其需求量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急剧增加。

6.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其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变化。

()

× 解析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其价格的变动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度变化。

7.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

()

× 解析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该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

8.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一定会减少。

()

× 解析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影响,还受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消费心理等影响,所以价格上涨需求量不一定会减少。

9.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

× 解析如果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而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但不一定引起替代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供求的对比关系才会影响价格。

第3讲 多彩的消费

考点一 消费及其类型

1.出国旅游热的根本原因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

(  )

×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多,是出国旅游热的根本原因。

2.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决定居民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  )

×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3.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  )

× 解析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减少市场中货币的投放量,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4.要避免贷款消费。

(  )

× 解析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以内进行的贷款消费是合理的,不应全部否定。

5.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步替代生存资料消费。

(  )

× 解析伴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降低,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所占比重增加,但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不可能被替代。

6.(2018·浙江11月选考)满足人们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

(  )

× 解析满足人们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的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高档奢侈的衣食住行消费则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7.伴随居民工资水平的提高,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增高。

(  )

× 解析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恩格尔系数。

8.居民收入决定消费水平。

()

×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9.恩格尔系数提高,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

× 解析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10.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

家庭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

× 解析应该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4讲 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 生产与消费

1.生产与消费相互决定。

(  )

×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消费不决定生产。

2.利益最大化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  )

× 解析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消费。

3.多样化的月饼消费促进了月饼质量的提高。

(  )

× 解析多样化的消费促进生产的多样化,但与商品质量无关。

4.凡是消费就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  )

× 解析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健康的、合理的消费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不健康的、不合理的消费对生产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5.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  )

× 解析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6.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一定提高。

()

× 解析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

但消费还受收入和物价影响,所以生产发展,消费水平不一定提高。

7.消费增长是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凡消费都会促进生产的发展。

()

× 解析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8.改革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 解析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考点二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  )

× 解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2.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中居优势地位。

(  )

× 解析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在个别地方和区域却有所差别。

3.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制度的基础。

(  )

× 解析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  )

× 解析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非公有制经济的主导性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  )

× 解析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是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

6.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7.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  )

× 解析在国民经济和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不平等,其中公有制是主体。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平等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地位平等。

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

× 解析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9.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相同,相互促进。

()

× 解析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10.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 解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 解析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第5讲 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一 企业

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的上市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

(  )

√ 解析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一定划分为等额股份,能发行股票的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能上市的公司一定是股份有限公司。

2.企业经营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根本目的。

(  )

× 解析营利是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

3.提高市场份额才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  )

× 解析“提高市场份额”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表现,不是增强竞争力的条件。

4.要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必须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

(  )

× 解析“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企业规模”不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5.破产和兼并有助于压缩企业规模。

(  )

× 解析破产和兼并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并不是为了压缩企业规模,兼并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

6.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

× 解析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7.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在于规模大小和股票能不能公开上市。

()

× 解析两种公司的区别很多,比如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财务是否向社会公开等,其实并非所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都能公开上市。

8.企业经济效益好了之后,才可以考虑社会效益。

()

× 解析企业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分先后。

考点二 劳动者

1.企业能消除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的体制性障碍。

(  )

× 解析“消除进城务工人员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属于政府的职责。

2.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能够更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

(  )

× 解析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并不能更直接、有效地促进就业。

3.政府统筹安排劳动者就业。

(  )

× 解析劳动者自主择业创业就业,政府促进调节就业。

4.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  )

× 解析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可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5.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为前提的。

(  )

√ 解析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互为前提。

6.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会限制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  )

× 解析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进行双向选择,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7.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

× 解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促进就业是社会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

8.促进就业应以政府为主导。

()

× 解析促进就业应该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9.实现就业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

× 解析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第6讲 投资理财的选择

考点一 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余额越多越好。

(  )

× 解析储蓄存款余额增加,有利于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有利于增加居民利息收入,有利于居民计划消费。

但是,储蓄存款余额太多,不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2.利率高低决定银行储蓄存款数量的多少。

(  )

× 解析储蓄存款利率高低影响储蓄存款的数量。

储蓄存款数量的决定因素是居民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预期。

3.物价上涨,居民银行存款实际收益增加。

(  )

× 解析物价上涨意味着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导致居民银行存款实际收益减少。

4.储蓄存款信用度高,没有风险。

(  )

× 解析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5.随着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增加。

(  )

× 解析储户的实际收益受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影响。

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不一定增加。

6.高利率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  )

× 解析利率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利率的调整要以经济的运行状况为客观依据。

高利率不一定促进经济发展。

7.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

(  )

× 解析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考点二 投资与融资

1.风险越大的公司其投资收益率越高。

(  )

× 解析高风险的公司不一定有高收益,也可能亏损。

2.(2018·浙江4月选考)通常说来,银行存贷款利率下调,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也会下跌。

(  )

× 解析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通常来说,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会上涨。

3.股票投资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  )

× 解析企业经营的状况影响但不决定股票投资的收益。

4.企业重组对股价会产生有利影响。

(  )

× 解析企业利润影响股价,企业重组并不一定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5.国债以国家税收作为担保,购买国债毫无风险。

(  )

× 解析任何投资方式都有风险。

6.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  )

× 解析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7.人身保险是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解析人身保险是企业投保的,属于商业保险。

8.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是参加社会保险。

(  )

× 解析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是购买商业保险。

9.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  )

× 解析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降低自己所承担意外风险的损失,但不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10.农业保险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  )

× 解析农业保险可以使农民在遭受风险时获得一定经济补偿,减少经营损失,但是不能降低生产成本,也不能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

11.股票投资的收益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

× 解析股票投资的收益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

1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

× 解析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1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

× 解析国债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14.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任何公司都可以经营保险业务。

()

× 解析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途径,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只有依法设立的保险公司才能经营保险业务。

第八讲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 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

(  )

×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同、经济效益不同,个人收入分配也存在差异。

同样是在公有制企业中,不同企业付出了同等劳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也可能不同。

2.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  )

× 解析按劳分配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3.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  )

× 解析农村土地流转入股收入是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所以属于按要素分配。

4.按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  )

× 解析按要素分配,强调谁占有的生产要素多、谁获得的收入就多,可能会拉大收入差距。

5.居民购买的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  )

× 解析劳动收入主要包括按劳分配所得和按劳动要素参与分配所得,利息所得是按资本要素参与分配的体现。

6.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的分配形式都属于按劳分配。

(  )

× 解析按劳分配主要包括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

公有制经济中的技术入股、股票分红等都属于按要素分配。

7.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  )

× 解析鼓励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8.劳动收入都是按劳分配。

()

× 解析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而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9.按要素分配只存在于私营和外资经济中。

()

× 解析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也存在按要素分配方式。

10.按土地要素分配是当前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

× 解析按劳分配仍然是我国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11.在公有制经济中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

× 解析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还存在按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等非按劳分配的方式。

12.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

× 解析收入差距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激励作用,过大则不利于提高效率。

13.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

× 解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性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14.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 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15.收入分配中注重公平就是消除收入差距。

()

× 解析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考点二 效率与公平

1.提高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健全初次分配机制,协调国家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  )

× 解析通过财政补助提高医疗补助标准是再分配维护公平的体现。

2.逐步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有利于缩小区域工资差距。

(  )

× 解析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不是平均化。

3.调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能够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  )

× 解析提高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会减少企业收入,影响劳动者报酬的提高。

4.提高人民的幸福程度必须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  )

× 解析在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会导致个人收入水平降低,不利于提高人民幸福程度。

5.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  )

× 解析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6.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  )

× 解析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

7.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

(  )

× 解析提高效率是维护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8.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

× 解析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九讲财政与税收

考点一 财政及其作用

1.政府偿还国债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

(  )

× 解析偿还国债属于债务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而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

2.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大幅度提高税率。

(  )

× 解析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