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641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docx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DOC

《教师的教学技能》自学笔记

九江乡小刘福培

导论教学技能的习得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教学行为方式。

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对教学技能历来有种种不同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教学技能观:

①活动方式说,教学技能被视为一种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即“为了达到教学上规定的某些目标所采取的一种极为常用的、一般认为是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

②行为方式说。

教学技能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③结构说。

教学技能被认为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认知活动结合而成、相互影响的序列”。

④知识说。

教学技能被理解为用于具体情境(教学情境)的一系列操作步骤(程序性知识),包括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

以上几种看法其实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技能的性质。

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首先,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它依从于教学活动,表现在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

其次,教学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

教学活动就是由一系列教学行为、教学操作构成的;教学活动表现为教学行为,这正像前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所指出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教学操作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各层次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而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操作方式,正是区分各种技能的标志。

再次,教学技能的外在特征是相对明显的。

尽管教学技能是由内在的复杂心理支撑起来的行为方式,但它又确实地表现出一种可观察、可操作、可测定的外显特征。

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①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交融;

②教学技能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

③教学技能是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

还应当注意的是,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一些是闭合性的技能,而有一些则是开放性的技能。

就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来说,他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教学技能。

这些教学技能中,有的是由教师单个人行动就能完成的,如钻研教材、编写教案等,它们属于相对封闭的技能,一般只凭借个体的智慧操作就可实现;而有的技能则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行为,如导入、讲解、提问、语言、板书、变化和组织等,属于随情境而变化的开放性功能。

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来看,最基本的也是较难掌握的,是哪些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开放性技能。

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二、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获得的情境性;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操作化行为,它依附于教学的具体情境,离开了运用这种技能的情境去记取一些关于技能的知识或要领,是不可能真正获得技能的。

按照当代的情境学习理论“知什么”和“怎样知”是融为一体的,“去情境化”的技能学习只能记住一些呆滞的教条而难以具有实践的品格。

因此,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情境中,借助案例研究、行动参与等方式才有效。

2、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3、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结构,具有整体性特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如何一种行为方式或具体操作,都是被教学活动的整体所决定和支配的,这也就使得各种教学行为方式(技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个老师学习和掌握某一种教学技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学活动,他必须把各种教学技能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交融的复合行为结构,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1、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2、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3、从教学的行为方式看教学技能。

四、教学技能的掌握

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掌握教学技能必须依据其性质与特点,针对不同行为方式的价值、效用和机理,在“知”与“行”、“学”与“用”的统合中进行自主的建构。

(一)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与“行”的联系;2、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

(二)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构建

1、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2、教师要主动构建经验的意义;3、教师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三)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素养。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建构起来的;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上篇教学设计的技能

教学内容是贮存于一定媒体中有待加工转化为教学目标的信息,其外延相当于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资源”的外延,其实,在教师的日常用语中,教学内容指

第一章把握教学内容

第一节分析学情

一、从知识、情感、个性心理、方法和思维、环境等方面了了解学生状况;

二、采用自然观察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测验法等途径了解学生;

三、重视已有经验。

第二节研究教材

一、全面领会

1、学习课程标准;

2、认真钻研教材。

从步骤上看,可以分三步走:

①通过读教科书,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②根据各部分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③通览课本的插图、例题、练习、实验、注解、附录和索引等,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内容尚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加深认识;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教育,发展什么能力等。

从要求上看,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总之,钻研教材要做到既能钻进去,又能走出来。

钻进去,就是要领悟会教材的精华,全面、准确地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走出来,就是要全面审视、整体把握,做到讲课时能够深入浅出,左右逢源,灵活运用。

3、获取其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二、深度解读

1、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2、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

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

3、做好教学任务分析。

从国内外对学习任务分析的界定看,有以下一些共同的成分。

首先,任务分析是对教学目标或学习任务(教学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

这里的分解是将复杂的整体分解为简单的组成部分。

其次,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分类的过程。

这里的分类是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门别类地归人学习规律已经阐明的心理学类别中,如知识、技能、态度等。

找到合适的类别以及该类别学习的规律,就可顺藤摸瓜找到促进学习的教学措施。

第三,任务分析还是一个对分解出的子成分进行排序的过程。

分解出的子成分不可能同时教学,需要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与终点目标的关系确定教学顺利。

三、精细加工

1、从教学内容质量、深度、广度等方面进行教材的取舍;

2、在教材内容的增补方面注意背景性材料、经验性材料、活动性材料、练习性材料和扩展性材料;

3、教材内容的调整上注意顺序、时间和素材的调整。

四、从排序、定点等方面进行教材的合理组织

定“点”的任务是对教学中应聚焦之处做到心中有数,有经验的教师通常很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知识关键点,即准确把握教材最本质的带有规律的知识关节点;

②找准最佳结合点,即理清前后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衔接;

③确定教学起讫点,即摸清学生已有知识的状况,确定教学的起点和教学目标的终点;

④考虑教学切入点,即从什么角度、通过什么联系、采用什么方式导入课题;

⑤把握课堂兴奋点,即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智力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⑥凸现教学着重点,即使教学的主线分明、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

⑦突破学习疑难点,就是预见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化解和引导突破;

⑧精心组织训练点,即组织好讲、导、练的有机结合,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和能力;

⑨设计教学收束点,即设计好讲授收尾,埋下“伏笔”,以便以后新旧衔接,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和无穷余味;

⑩预留课外延伸点。

五、教材的创造性加工注意体现认知性和情趣性。

第三节确定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注意目标的纵向关系;2、确立三维目标;3、拓展目标的弹性空间。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1、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2、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3、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4、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5、要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研读示例《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和《物理教学中的“借题发挥”》

四、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

1、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2、明确目标行为的主体;3、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4、等她刻画行为的动词;5、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第二章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节安排教学事件

一、教学事件的构成

1、学习过程:

注意、期望、提取到工作的记忆、选择性知觉、语义编码、反应、强化、线索性提取。

2、教学事件:

引起注意、明确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行为、提供反馈、评估持为、促进保持的迁移。

二、教学事件的变式

1、示范性;2、逻辑归纳型;3、逻辑演绎型;4、探究发现型;5、练习型

第二节创建学习环境

一、发挥情境的作用

情境的特征:

1、感情因素比较丰富具有直观性;2、内部蕴含主题,具有典型性;3、可以反复感知,具有稳定性。

二、积极创设情境,促进师生的交往

1、尽量把学习情境并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让学生与生活接壤;

2、尽量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模拟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加强语义知识与形象知识的连接;

3、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三、提供学习的支架

即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成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第三节制定教学策略

一、安排教学程序

1、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2、按课的类型确定教学步骤;3、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二、组合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多种类型

按教学方法的形态、教学活动的方式、学习刺激的类型、教学方法的功用等分类有不同类型。

2、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学习情境的合作性、价值取向的个体性、目标达成的全面性和选择使用的综合性。

3、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本门学科的内容特点、教学活动的规律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

三、选择组织形式

(一)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大致有全班上课、班内分组教学、班内个别教学有一种形式。

(二)辅助教学形式在实践中的发展

1、课外活动教堂;2、现场教学;3、复式教学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创新

1、课堂教学同实践活动、综合学习相匹配;

2、集体教学同小组学习、个体学习相融合;

3、同步教学同分层递进、分类指导相兼顾;

4、常规教学同个性化教学、开放性学习相结合。

四、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指直接加入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信息的手段。

(一)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1、目标控制原则;2、内容适合原则;3、对象适应原则。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

1、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确定媒体使用目标;2、媒体类型的选择;3、媒体内容的选择。

(三)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

视觉、听觉、视听、交互和多媒体系统。

2、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模式:

辅助式、直接式、循环式

3、遵循心理学原理用好教学媒体:

要遵循注意的规律,要利用知觉的特性,要促进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理解。

五、编制练习作业

(一)练习作业的功能:

1、练习作业要从只强调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熟练的作用,走向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习得策略和方法,版主构建知识的意义。

2、练习作业要从只重视在教学引导下掌握和运用教材知识的基本能力走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更加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练习作业要从只注意课业任务的完成,走向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

(二)编制练习作业的要求;

1、目的性和针对性;2、系统性和层次性3、全体性和适度性;4、记性性和多样性;5、诊断性和补救性。

(三)练习作业的类型:

摸底型、尝试型、习得型、分层型、践履型、综合型与研究型

第三章拟定实施方案

第一节清理运作的思路

一、形成主线:

教学设计只有凸显操作的主线,明确全过程从哪里切入、怎样展开、怎样深入、达到什么目的……才能做到课堂教学中脉络清晰、不枝不蔓、收讫自如。

研读示例《从题眼中提炼主线》

二、抓住关键:

研读示例:

《草船借箭》的三种不同教学思路

三、适当调整

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学习进程中的情况变化,根据各种新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做到有的放矢讲求实效。

研读示例:

《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重点》

第二节保持必要的弹性

一、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二、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三、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第三节写好设计的文本

一、教学计划的类别:

学期(或学年)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二、撰写教案的要求

1、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案应给出的重要内容信息;

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个人撰写;

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三、教案格式的选定

1、文字式: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直观教具、板书设计、课的过程;

2、表格式:

结构与文字式相同;

3、程序式:

教学方法以记叙为主,不重复教材的内容,形式简明;以学生活动情况决定教学进度,通过教学反馈,随时调整教学。

中篇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激发动机

第一节激发动机的意义

激发动机的意义(唤起内在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第二节学习的动力机制

一、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二、动机过程的模式(内在需求、外在诱因和自我调节三者之间的作用理解为一个动机过程)

三、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针对性、建立自信心、创设满意感;需要、刺激、强化;创设具有激励性的学习环境)

第三节激发动机的方式

一、设置刺激情境(目的的唤起学生注意)

二、运用目标激励(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

研读示例:

《知道学习的意义》与《在目标引领下步步前进》

三、激起内发需要(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研读示例:

《引起学生好奇,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与《利用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四、发挥成功效应:

成功带来的兴奋和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

研读示例:

《成功,让孩子扬起前进的风帆》

五、引导学生参与:

从行为投入、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三个方面进行

研读示例1:

《引导学生参与到课题学习中来》

研读示例2:

《让学生设身处境,推动认知与情感卷入》

第一章导入新课

第一节导入新课的意义

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立疑激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未知渴求,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引起认识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

第二节导入新课的要求

一、导入的要素:

1、语言:

亲切得体的态势语、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生动有趣的书面语

2、信息:

有关信息、背景信息、指引信息、经验信息等

3、活动:

操作性或娱乐性活动,如演示、实验、游戏、模拟、表演、作业;电教媒体,如幻灯、电视、电影等活动

二、引入的结构:

1、引起关注:

提供注意的“线索”、增加刺激要素、组合各种刺激;

2、组织指引:

组织注意、认知定向;

3、建立联系:

与中心问题联系紧密

三、导入的原则:

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艺术性及机智性原则

第三节导入新课的方式

一、做好新知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时,他的生理发展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对新学习的准备性和适合性。

研读示例:

《全面做好学习准备》

学习策略的准备,其实质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进行对策性准备,这种对策性准备对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采用“始前教学策略”:

1、始前测验:

主要是检查学生对新的学习已经知道什么和知道得怎样,其主要作用有二:

是可以了解学生的状态,老师由此决定教什么,教多少和怎么教;

是增强学生对新学习情境的敏感性,帮助他们在新的学习中积极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转化。

2、陈述目标:

能激发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期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定势。

3、呈示概要:

可以帮助学生事先熟悉或了解学习材料的关键内容,特别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心向。

4、先行组织者:

帮助学生稳定地接收和保持正式学习材料中更详细和分化的内容,架构已知和未知间的桥梁。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研读示例:

《从元素周期律到元素周期表》

四、揭示矛盾引发悬念

1、悬念是一种认知的张力,具有很强的激发作用;2、研读示例:

《重心两边的重量相等吗?

五、开展尝试学习活动

强化学生主体活动,在尝试探索中发现矛盾、获得经验、掌握学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读示例:

《引导学生尝试探求》

第三章呈现教材

第一节呈现教材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强化课程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发展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第二节教材呈现的要求

一、课程、教材与教科书

二、新课程的“教材观”

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价格构建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内容。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与教材呈现

(一)基于对课程的生成性、不确定性的认识,教材已成为师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圣诞的文本和材料。

(二)创造性使用教材应着重于哪些方面?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2、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3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4、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的原则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和归宿。

(三)创造性使用教材必须注意

1、要有统领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

2、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

3、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有效教学为出发点。

4、不能游玩形式做表面文章。

5、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等于放弃学生生疏的内容,尽可能避免主观随意行为。

6、量力而行,不追求一蹴而就。

第三节呈现教材的方式

一、联系师生的经验

研读示例:

《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积的近似值”》

二、引入“先行组织者”:

1、了解“陈述性组织者”定义,研读示例:

《荷塘月色》学习的“先行组织者”

2、了解“比较性组织者”定义,研读示例:

《运用“比较阅读“组织学习》

3、了解“具体模型组织者”定义,研读示例:

《活鲫鱼——形象的先行组织者》

三、设置一定的问题

有了问题,就能激发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需要,就能唤起一系列的探索研究行为。

研读示例: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课文》

四、组织相关的素材

素材处理策略更看重在归纳推理过程中学生得到的思维锻炼,以及由此进行的多向探究、发现。

研读示例:

《运用身边的素材》

五、采用标志的技术(一目了然)

第四章活动变化

第一节活动变化的意义

活动变化的意义:

提高效率、唤起兴趣、稳定注意、缓解疲劳

第二节活动变化的要求

一、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

1、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

2、师生交互作用方式的变化;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三、活动变化应遵循的原则

1、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变化技能确立具体的目的。

2、选择变化技能时要针对深造的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

3、变化技能之间,变化技能与其他技能之间的联结要流畅,有连续性。

4、变化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

5、变化技能的运用要有尺度,不宜太夸张。

第三节活动变化的方式

一、多姿多彩的教态变化:

1、表情变化:

面部变化、目光接触;

2、姿势变化;

3、位置变化。

二、声情并茂的语言变化:

1、音调变化;

2、节奏变化;

3、表述变化;

4、伴语变化。

三、相互配合的媒体变化:

视觉通道式、听觉通道式、视听结合式、触嗅觉通道式

四、活泼有趣的活动变化:

情景式、表演式、模拟式、游乐式、操作式、商议式、参与式

五、水乳交融的组合变化

第五章反馈调节

第一节反馈调节的意义

一、调节的意义:

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促进学习,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实施补充与补救即“双补”。

二、调节的基本功能是强化。

三、调节技能有以下的功用:

1、反馈调节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2、反馈调节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的重要因素;3、反馈调节对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4、、反馈调节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是组织课堂活动、稳定学生注意、维持学习秩序的有效手段之一;5、反馈调节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双补才”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第二节反馈调节的要求

一、反馈调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二、反馈调节要以教育目标为尺度

三、反馈调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四、反馈调节要讲究科学性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强化、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节反馈调节的方式

一、捕捉反馈信息:

1、观察:

观察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动作姿态、手势及学生与自己保持的距离

2、谈话:

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谈话、讨论,了解学生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

3、考查:

可分为听写、默写、板演、提问、小测验和写学习小结等。

4、作业:

、书写、演算、阅读和作文等。

5、操作:

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状况。

二、选择强化方式:

1、言语式:

表扬、鼓励、评述、批评等

2、符号式:

运用醒目的箱号、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教学行为。

3、动作式:

如老师运用非语言方式肯定或否定学生课堂表现等

4、活动式:

诱导学生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刺激,从而促进学习。

三、及时纠正差错

1、研讨示例:

《找准学生学习中易错之处》

2、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差错,适时校正,同时要把学生的差错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利用差错去澄清模糊的认识,辨析混淆的问题,突破教学的难点,强化关键的记忆;

3、教师要让学生从差错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体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做好“双补”工作

1、补救:

依据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对学习中没有解决的普遍问题和需要加以强化的重点难点进行“再次教学。

2、补充:

是对教学中生成的新问题或拓展学生智能而进行的扩充教学。

第六章结束授课

第一节结束行为的意义:

一、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注意三点

1、是随机性,即能根据下课铃响时的教学情况,随机应变,使之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