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656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x

肇庆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下列有机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内含铁B.血红蛋白内含镁

C.甲状腺素内含碘D.细胞膜中含纤维素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蚕豆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有全能性

B.神经元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再有基因表达

C.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D.癌细胞的出现与致癌因子有关,而与基因表达无关

3.如图为某一家族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下列关于此家庭成员的视觉以及是否携带色盲基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仅有男性成员携带色盲基因

B.视觉正常但一定携带色盲基因的男性成员有3位

C.视觉正常但一定携带色盲基因的女性成员有3位

D.视觉正常但一定不携带色盲基因的家族成员有5位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隔离机制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5.下列选项中,不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

A.骨髓、T细胞、B细胞B.脾脏、骨髓、扁桃体

C.生长因子、淋巴因子、抗体D.溶菌酶、淋巴细胞、胸腺 

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请回答下列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问题:

(1)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分析人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说明细胞膜就相当于一层      .

(2)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植物细胞的      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生理盐水是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等的      ,人体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用蛙做实验时,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65%.当人体需要输入药物时,应当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      (填“器官”或“组织”或“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      的状态,人和蛙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子数不一样是因为:

      . 

8.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能产生      种配子,基因型为      ,符合基因的      规律.

(2)该图若表示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      种      个精子.若有1000个这样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      种      个卵细胞(以上为理论值).

(3)该图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相交.后代有      种表现型,比例为      (排序不限).

9.以下两幅图说明了恒温动物(如兔)和变温动物(如鱼类)在体温调节上的不同.图A表示两类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B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比较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在应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方面的不同(图A):

      ;

(2)变温动物(不具有对温度的行为调节)仅限于在低于40℃的环境中生存:

高于40℃时,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极端高温时,      结构受到破坏.

(3)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为维持体温,耗氧量明显增加.动物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在环境温度高于35℃时,为维持体温,需要通过相关的代谢活动来      ,主要的方式是增加汗液的分泌和      .

(4)对变温动物来说,当外界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时,氧气消耗量随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增加,试解释原因:

      .

10.如图兔种群迁入一个澳大利亚后,该种群在一个时期内,种群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会形成急剧上升的      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      型,即对数增长曲线.稳定的种群会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在      (K值、

值)上下波动.

(2)引入新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产生的影响:

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      .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会      (提高、降低、不影响)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1.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及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

(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和      .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作为对照进行实验.

(4)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各种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

12.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苏门羚、穿山甲和小灵猫等32种,还有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桫椤,被誉为植物中的活化石.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依据生态工程的      原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需考虑周边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相关因素.

(2)在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采集卵母细胞时,需要注射      激素,对雌性苏门羚进行超数排卵处理.

(3)桫椤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其孢子存活率极低,为对其进行保护可通过      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其简易流程如图所示,通过A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韧皮部细胞形态结构      (相同/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4)紫杉与桫椤同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紫杉因其提取物紫杉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遭到严重破坏,为保护紫杉可利用工程菌合成紫杉醇,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      ,需要的工具酶有      .

2015-2016学年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下列有机分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素内含铁B.血红蛋白内含镁

C.甲状腺素内含碘D.细胞膜中含纤维素

【考点】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专题】正推法;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分析】细胞内的无机盐主要的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I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

【解答】解:

A、叶绿素中含有Mg,不含有Fe,A错误;

B、血红蛋白含有Fe,不含有Mg,B错误;

C、I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因此甲状腺激素中含有I,C正确;

D、细胞膜中不含有纤维素,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功能的理解并准确识记某些特殊化合物中的无机盐的种类. 

2.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蚕豆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不具有全能性

B.神经元是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再有基因表达

C.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D.癌细胞的出现与致癌因子有关,而与基因表达无关

【考点】细胞的分化;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生物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都具有全能性.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

A、蚕豆叶肉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仍然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仍然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神经元时已经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但仍有基因表达,B错误;

C、囊胚细胞进一步分裂和分化就会形成原肠胚,C正确;

D、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全能性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实质,识记胚胎发育过程,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如图为某一家族红绿色盲遗传系谱图,下列关于此家庭成员的视觉以及是否携带色盲基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仅有男性成员携带色盲基因

B.视觉正常但一定携带色盲基因的男性成员有3位

C.视觉正常但一定携带色盲基因的女性成员有3位

D.视觉正常但一定不携带色盲基因的家族成员有5位

【考点】伴性遗传.

【专题】正推反推并用法;伴性遗传.

【分析】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图示甲和乙是视觉正常,但他们的儿子即己和庚的父亲,是红绿色盲XbY,说明甲、己是视觉正常但一定是携带者,又因为丁和戊是视觉正常,但但他们的儿子是红绿色盲,也说明丁是视觉正常但一定是携带者.

【解答】解:

A、图中甲、丁、己是携带者,A错误;

B、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不可能是视觉正常的携带者,B错误;

C、图中甲、丁、己一定是携带者,C正确;

D、视觉正常但一定不携带色盲基因的家族成员有:

乙、庚、戊,丙和辛不能确定,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熟练运用口诀判断其遗传方式,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

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隔离机制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A错误;

B、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正确;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识记进化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选项中,不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一组是(  )

A.骨髓、T细胞、B细胞B.脾脏、骨髓、扁桃体

C.生长因子、淋巴因子、抗体D.溶菌酶、淋巴细胞、胸腺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器官包括:

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

【解答】解:

A、骨髓属于免疫器官,T细胞、B细胞属于免疫细胞,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A错误;

B、脾脏、骨髓、扁桃体均属于免疫器官,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B错误;

C、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主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不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C正确;

D、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胸腺属于免疫器官,都是免疫系统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系统的组成,对免疫系统组成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6.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

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强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抵抗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种的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则是生态系统被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大小和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解答】解:

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A正确;

B、抵抗干扰,保持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错误;

C、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其抵抗力稳定性,否则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C正确;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是一旦遭到严重的破坏后,很难恢复,所以恢复力稳定性较低,D错误.

故选:

AC.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及种类,掌握抵抗力稳定性及恢复力稳定性之间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7.请回答下列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相关问题:

(1)根据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分析人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说明细胞膜就相当于一层 半透膜 .

(2)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植物细胞的 原生质层 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生理盐水是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等的 氯化钠溶液 ,人体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用蛙做实验时,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65%.当人体需要输入药物时,应当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 细胞 (填“器官”或“组织”或“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 相对稳定 的状态,人和蛙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子数不一样是因为:

 人和蛙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也不一样 .

【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专题】正推法;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

(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

(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2、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解答】解:

(1)动物的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内外具有浓度差时,能发生渗透作用.

(2)根据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就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3)生理盐水是和动物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相等的氯化钠溶液,人体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当人体需要输入药物时,应当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的溶剂,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人和蛙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也不一样.

故答案为:

(1)半透膜

(2)原生质层

(3)氯化钠溶液细胞相对稳定人和蛙细胞的细胞质的浓度不一样,因此,所使用的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也不一样

【点评】本题探究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8.根据图回答问题.

(1)该图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能产生 4 种配子,基因型为 AB、ab、aB、Ab ,符合基因的 自由组合 规律.

(2)该图若表示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 2 种 4 个精子.若有1000个这样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 4 种 1000 个卵细胞(以上为理论值).

(3)该图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相交.后代有 4 种表现型,比例为 3:

3:

1:

1 (排序不限).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专题】模式图;减数分裂;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分析题图:

图示表示某种动物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该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1和2、3和4),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应该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解答】解: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图示表示的生物在减数分裂时,将产生4种配子,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若有1000个这样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将产生4种1000个卵细胞.

(3)该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与基因型Aabb个体杂交,后代有2×2=4种表现型.其中Aa×Aa杂交后代2种表现型比为3:

1,Bb×bb杂交后代2种表现型比为1:

1,AaBb

×Aabb杂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3:

1)×(1:

1)=3:

3:

1:

1

故答案为:

(1)4AB、ab、aB、Ab自由组合

(2)2441000

(3)43:

3:

1:

1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9.以下两幅图说明了恒温动物(如兔)和变温动物(如鱼类)在体温调节上的不同.图A表示两类动物体温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图B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比较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在应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方面的不同(图A):

 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

(2)变温动物(不具有对温度的行为调节)仅限于在低于40℃的环境中生存:

高于40℃时,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极端高温时, 蛋白质(或细胞) 结构受到破坏.

(3)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为维持体温,耗氧量明显增加.动物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放能 .在环境温度高于35℃时,为维持体温,需要通过相关的代谢活动来 增加散热量 ,主要的方式是增加汗液的分泌和 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 .

(4)对变温动物来说,当外界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时,氧气消耗量随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增加,试解释原因:

 在一定范围内(低于40℃),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酶的活性和代谢强度也相应升高 .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坐标曲线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分析图A: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恒温动物的体温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分析图B: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恒温动物的耗氧量逐渐减少,后又逐渐增多,变温动物的耗氧量逐渐增多.

【解答】解:

(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在应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方面的不同是:

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2)高于40℃时,体内酶的活性下降;极端高温时,蛋白质(或细胞)结构受到破坏.

(3)对恒温动物来说,在环境温度低于15℃时,为维持体温,耗氧量明显增加.动物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放能,环境温度高于35℃时,为维持体温,需要通过相关的代谢活动来增加散热量,主要的方式是增加汗液的分泌和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4)对变温动物来说,在一定范围内(低于40℃),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酶的活性和代谢强度也相应升高,故当外界环境达到一定温度时,氧气消耗量随环境温度的不断升高而增加,

故答案为:

(1)恒温动物体温相对恒定,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

(2)蛋白质(或细胞)

(3)细胞中的有机物氧化放能增加散热量增加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

(4)在一定范围内(低于40℃),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酶的活性和代谢强度也相应升高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识记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分析曲线图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如图兔种群迁入一个澳大利亚后,该种群在一个时期内,种群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会形成急剧上升的 J 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 ;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 S 型,即对数增长曲线.稳定的种群会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在 K (K值、

值)上下波动.

(2)引入新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产生的影响:

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 降低 .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会 提高 (提高、降低、不影响)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分析】“J”型曲线:

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

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

处种群增长率最大.

【解答】解:

(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会形成急剧上升的J曲线,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S型,即对数增长曲线.稳定的种群会以一种有规律的方式在K值上下波动.

(2)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值降低.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环境条件适宜时,会提高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故答案为:

(1)J曲线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SK

(2)降低提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J”型和“S”型种群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5分)

11.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