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4671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 学案.docx

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图文(表文)转换学案

1.(2017·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

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B.门外平桥连柳堤,归来晚树黄莺啼。

C.学语莺儿飞未稳,放身斜坠绿杨枝。

D.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解析:

选D 首先,观察漫画构图要素,把握其体现的意境;其次,分析选项,找出符合漫画意境的诗句。

画面上有一艘小船,船家拿着长篙等待来人上船,准备开船。

来者是一老一少,他们走向小船,背后留下串串脚印。

二人后方是一棵垂柳,柳枝上立着一只黄莺,黄莺脖颈向前伸出,张嘴啼鸣,仿佛与行人相识,似是在问询行人去处。

A项,“小梅”“白马嘶”与画面不吻合。

B项,“门”“平桥”与画面不吻合。

C项,漫画中的黄莺停在树上,没有“放身斜坠”。

2.(2015·江苏高考)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志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B.标志中的太阳神鸟图案动感很强,既体现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也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标志中的神鸟与太阳光芒的数目,暗合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

D.标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阳,既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

解析:

选D 本题实质考查对图案及寓意的理解。

选项D中“也象征着我国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不合适。

 

3.(2014·江苏高考)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的实质是把握漫画的寓意。

首先要读懂漫画,漫画的中间是一个写意的人,代表手的线条抓着一些东西,而头部后转,代表眼睛的黑点紧盯着未被抓住的东西。

再比对选项,可以确定寓意为我们总是想不到我们已经得到的,而总是盯着(想要)我们未得到的。

4.(2013·江苏高考)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

20

岁前

21~

25岁

26~

30岁

31~

35岁

36~

40岁

41~

45岁

处女作

72人

95人

36人

7人

代表作

8人

31人

96人

50人

25人

答:

解析:

理解图表,要在分析图表的基础上进行。

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可知,作家发表处女作主要集中在三个年龄段:

20岁前,21~25岁,26~30岁;而发表代表作主要集中在26~30岁,31~35岁,36~40岁。

两者时间上相差大约十年,由此可推知:

从发表处女作到发表成熟作品,需要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

参考答案:

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5.(2012·江苏高考)阅读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一句话。

(5分)

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

参考答案:

家长在满足孩子的要求时,不能越过是非的底线。

   

1.考查能力

图文(表文)转换题看似只是两种表达形式的相互转换,其实涉及准确、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修辞等诸多考点,综合考查考生描述、提炼、概括等各方面的能力,更涉及考生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

2.命题形式

江苏卷在2012年和2013年均以主观题形式考查图文(表文)转换,2014年、2015年和2017年则以客观题形式呈现;由考题来看,漫画类和徽标类是热考类型。

一、2类常考题型——师生共研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幽默、诙谐的画面,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启迪人们领悟深奥的道理(寓意)。

漫画的构成:

①标题(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可以没有);②注释(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可以没有);③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常见的漫画题题型:

①描述(说明)漫画内容;②解释漫画寓意;③给漫画拟写标题;④综合考查(拟写公益广告语或评价漫画的特点、好处)。

[解题技法]

漫画题目解答3步骤

第一步:

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

读画面,要“4看”:

(1)看标题

标题对理解漫画寓意起着导向和引领功能,特别是当一幅漫画可能表达多种意思时,更有提示和画龙点睛的功效。

在看标题时,一定要和漫画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接分析,这样更容易把握漫画寓意。

(2)看画面

要仔细观察漫画的构图,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

(3)看夸张处

漫画的夸张之处即是漫画的弦外之音,往往也是漫画的真正寓意所在。

(4)看文字(注解)

漫画配有的文字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往往隐含观点,有时它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关键,需要我们仔细品味。

第二步:

深理解,想象作者“指什么”

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

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第三步:

细斟酌,分析选项“定正误”

逐一分析各选项与画面或寓意的关联情况。

与画面、寓意关联最密切者即为最贴切(恰当)选项。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要有统观全局的眼光,否则容易导致处事失当。

B.双方观点争执不下,最无辜的是处于争论中心的“牛”。

C.人生总是存在这样的怪圈,谁先谁后没有固定标准。

D.实践才能出真知,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解析:

选D 漫画中有两个人,一头牛,面对耕牛下田这一问题,老者坐在毯子上表示反对(坐而论道),理由是“不会耕田,怎样下田?

”;另一个人认为“不让下田,怎会耕田?

”,拉着牛就往外走(起而行之)。

这里说明,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2.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A.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B.胸怀大志,不应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

C.机会是均等的,但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D.脚踏实地方能成功,空谈只能误事。

解析:

选A 第一步,读画面,明白画中“有什么”——该漫画由两部分构成:

天空中有一只大雁,身上写着“机会”二字;地上两个拿着弓箭的人正在争论,一个说“炖着吃”,另一个说“烤着吃”,这时大雁即将飞过去。

第二步,深理解,想象作者“指什么”——寓意是讽刺人们在机会来临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以致贻误时机。

第三步,细斟酌,分析选项“定正误”——A项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与漫画寓意最相关,故选A。

[解题技法]

徽标题目解答3步骤

第一步,全析要素及关系

1.宏观把握图标的外形特点,明确构成要素。

注意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如第3题图中有数字、和平鸽,组成V字母的长城等。

2.分析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第3题图中数字“70”与时间“1945~2015”共同组成标志性符号,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母,图案上五只和平鸽由远及近飞翔。

明确了这种关系,就把握住了徽标的实质,为进一步挖掘寓意做好了准备。

第二步,深挖内涵和寓意

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解释。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尽量采用“一个信息点+一个内涵寓意”的联想方式。

第三步,分析选项定答案

分析选项与徽标构图要素、内涵寓意的关系,不契合徽标要素、内涵者为不恰当选项。

[针对训练]

3.下列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识以数字“70”、时间“1945~2015”等设计元素,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主题,警示中国及世界人民要铭记历史。

B.标识衬以长城图案组成展现胜利的“V”字,表现了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亦象征了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坚不可摧。

C.标识上方五只由远及近展翅飞翔的和平鸽象征着和平与希望,表现了对历史的纪念、对和平的向往,也象征着五大洲人民团结一心,共创美好未来。

D.飞翔的和平鸽还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飞向未来,以及控诉着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解析:

选D 此题中A、B、C三项的语言表达抓住了标志中的构图要素及其内涵和寓意,由表及里进行文字转换,想象合理,表达准确,符合创意。

而D项对标识的分析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一主题并不契合,“飞翔的和平鸽”与“控诉着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无关联,通过比对,此项为干扰项。

解答时应抓住标识主体中“胜利”“纪念”等关键词,结合标识的构图要素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不难判断本题选择D项。

4.下列对“中国网民节”标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标志图案整体呈现一个舞动奔腾的人形,彰显了中国网民节“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B.标志由字母“e”和汉字“文”结合而成,“e”象征着网络,“文”代表着文明和文化。

C.标志整体展现了中国网民的阳光与热情以及当下网络的普及与流行。

D.标志充分展现了中国网民文化节的时代魅力和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网民的豪迈与拼搏。

解析:

选C 第一步,全析要素及关系——本题标识图案主体由动感的“人”、字母“e”和汉字“文”结合而成。

第二步,深挖内涵和寓意——主题是“网民节”,展现了中国网民的阳光与热情。

第三步,分析选项定答案——C项中“当下网络的普及与流行”与内涵没有关系。

故选C。

[课时跟踪检测]“图文(表文)转换”2类常考题型重点练

题组一 漫画类

1.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告诫人们不要眼睛朝上、好高骛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B.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光靠自己的眼睛去判别事物的对错,有时候也需要听听看看别人的看法。

C.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时出现陷阱,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别正确与否。

D.人生的规划需要自己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是所有人走过的道路都适合你。

解析:

选A 漫画中,视力正常的狗掉进了窨井,而盲狗却躲过了窨井。

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最前面的视力正常的狗只用望远镜看远处,而没有注意脚下,所以才掉进了窨井,后面那些视力正常的狗一直跟着前面那只,所以也掉进了窨井。

因此漫画讽刺的是眼睛朝上、好高骛远和盲从的人。

2.阅读下面的漫画,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城管下跪是人性化执法,摊贩下跪是对城管的理解和尊重。

B.对跪双方实现了平等,权利和权力都保持了对等的姿态。

C.双方应该“站着对话”,从而实现“站着平等”。

D.双方被动无奈地对跪,避免冲突升级,化解了矛盾。

解析:

选C 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可以从读懂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读懂漫画的构图,读懂漫画中的要素等角度思考。

本题根据“请您理解我”,两人都是跪着的画面,可见是提倡实现平等。

3.下列对漫画《跳绳》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换一个角度看问题,长处或许正是短处。

B.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发展自己。

C.学会扬长避短,才能减少失败的可能性。

D.找到合适的竞争对手,才能砥砺自己成长。

解析:

选D 图中画了三个动物,三个动物各有其特点。

长颈鹿的脖子比较长,大象的鼻子比较长,兔子的耳朵比较长,这是它们的特点也是它们的优势。

但在跳绳中,长颈鹿的脖子、大象的鼻子、兔子的耳朵都挡住了绳子,优势变成了劣势。

据此信息不难看出A、B、C三项正确。

D项中的“竞争对手”“砥砺自己成长”从图中看不出来。

4.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的一生总是充满遗憾地看着一个个机会从眼前溜走。

B.人们往往不知足,吃着盘里的,还想着碗里的。

C.我们很少去考虑我们需要的太多,却总是抱怨机遇太少。

D.要想取得成功就得眼疾手快,当机会来临时把它抓住。

解析:

选C 这幅漫画由三部分组成:

中间一个人手拿渔网站在水中,正跃跃欲试;下方三条小鱼正从他眼前游走;上方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一条大鱼。

此人眼看着小鱼从眼前游走而无动于衷,却想着网到一条大鱼。

由此可知,这个人在抱怨机遇太少,却没想到是自己需要的太多,故选C项。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解析:

选D 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

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

要注意:

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

通过围成圈的竹简和里面伸出的双手这一画面,可知其隐性信息即为束缚。

6.对下面漫画的寓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动起来才能采摘果实,遇难而退只会空手而归。

B.抬头才能看见丰硕的果实,低头只能看见自己的脚印。

C.成功时千万不要得意洋洋,失败时也不要垂头丧气。

D.同一块石头,在弱者面前是绊脚石,在强者面前是垫脚石。

解析:

选D 画面内容是两个人都想摘果实,一个人站在石头上摘到了,另一个人只是绕着石头走,显得垂头丧气。

7.右面是一幅讽刺性漫画,作为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劈波斩浪做豪杰

B.挥汗如雨斗自然

C.行舟茫茫大海中

D.以钱做桨“好行舟”

解析:

选D 给漫画选恰当的标题,首先要读懂漫画。

漫画的主体部分是一艘行驶在茫茫大海中的“办事”小船,一个挥汗如雨的船员在奋力划桨,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船桨是用金钱标志做成的。

漫画讽刺了以钱办事不走正道的歪风邪气。

所以D项最为恰当,最具讽刺意味。

题组二 徽标类

8.下列对“江苏省徐州地铁”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M”既是地铁英文首字母,又形似地铁隧道口;交集部分形似“X”,表明徐州地区。

B.两个白色三角组成“∞”符号,象征地铁隧道向远处延伸,地铁建设蓬勃发展。

C.黑色三角及下方的空白形似山峦、湖水,象征徐州山清水秀、山水相依,人民安居乐业。

D.设计立意鲜明,简洁明快,图文结合,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识别。

解析:

选C C项,“人民安居乐业”体现不出来。

9.下列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会徽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会徽中心图形由“残疾人”三字的汉语拼音首字母CJR组成,与国际上通用的残疾人标志相近,使人一看便知是代表残疾人。

B.会徽外形是我国人民喜爱的梅花,既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又象征残疾人拥有梅花一样高洁的品格和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

C.梅花的花瓣以五个相互连接的“人”字组成,象征残疾人团结携手,生活在友爱、互助的社会之中,得到理解和尊重。

D.会徽的主体是一朵盛开的梅花,其寓意是残疾人事业的春天,梅花盛开也代表着全国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希望。

解析:

选B B项,“象征残疾人拥有梅花一样高洁的品格”错,应是象征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

10.下列对“北京申办2022世界冬奥会”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志整体突出一个书法“冬”字,彰显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B.标志中的“冬”字的上半部分变形为一个滑雪的人的形态,指出了冬奥会运动项目。

C.标志中的“冬”字的下半部分与后面的图形组成了“2022”,指出了冬奥会举办时间。

D.标志中的五环凸显了冬奥会运动的主题,并且象征着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

解析:

选D 该图中有“北京”的拼音和“候选城市”的英文,还有用书法书写的“冬”字、“2022”、“奥运五环”,结合标志的名称,关注构图要素形态变化上的特点,即可准确理解。

D项中“象征着我国蓬勃发展的体育事业”和主题关系不大,引申过多。

11.以“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竹文化节在江西宜春举办,下面是这次文化节节徽的主体部分,整个构图的色彩全为绿色。

下列对其构图特征及文化内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图案由两片饱满的竹叶构成汉字“竹”,点明了文化节的特色内涵。

B.“竹”像两个“个”字,寓意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

C.图案外形由变形的数字“6”构成,代表了今年的竹文化节是第六届。

D.图案色彩为绿色,彰显了“弘扬竹文化,低碳先行”的主题和文化精髓。

解析:

选B 节徽并未体现“为创办文化节‘个个动手,人人有责’”的寓意。

12.下列对“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标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识由“浪花”、似“鱼”又似“鸟”的海洋生物、“手”以及“珍珠”的图形组成。

B.“浪花”象征海洋,“手”象征关爱、保护,“珍珠”象征海洋资源的珍贵,鸟颈的空白处象征海湾,与“碧海行动计划”相呼应。

C.各种图案要素有机、和谐地统一在圆形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刚健有为,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D.标识旨在号召全人类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来关爱、保护人类珍贵的海洋资源,进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解析:

选C “刚健有为,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理解有误。

13.下列对“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标志的主体图形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一标志左边的图形看起来像是中文的“互”字,点出互联网的主题。

B.这一标志右边有中英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和“乌镇峰会”。

C.图形中的“互”字中心由若干个图形交织而成,寓指互联网世界信息的复杂性。

D.图形整体看起来像一只眼睛,意指通过互联网看世界,在会议中能够开拓见识。

解析:

选C C项,“寓指互联网世界信息的复杂性”理解有误,应该只是指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

14.下列对“健康山东”标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标志以“山东、人、健康”为基本元素,以图形化的“山”字为核心,三个健康活动的人形构成了拥抱生命、拥抱阳光的动感造型。

B.标志主体是三个“人”,下面“山”的形状体现了山东多山的特点;上面“太阳”的形状又体现了山东人因健康而阳光的心态特点。

C.标志中的三个人形动感十足,与下面的“健康山东”的汉字搭配,很好地体现出了“我行动我健康”的“健康山东”行动主题。

D.标志蕴含着积极向上的特色,集中体现了“健康山东”行动促进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目标。

解析:

选B B项,分析脱离了“健康山东”标志设计的理念,“山东多山”与“健康山东”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

二、3类低频题型——自主学习

在媒体信息交流和传递中,图表是主要的表现形式,它能直观鲜明、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常见的图表形式有表格、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

简洁的图表包含着大量的文字和数字信息,分析图表要注意区分信息的差别及其表达出的事物趋向。

[解题技法]

读懂图表,把握要素

解答图表类图文转换题,要注重两个方面:

1.读懂图表

图表由表头和具体数据组成,读懂图表,就要把握表头的实际意义和数据体现的特点等。

2.分析数据

分析图表中的具体数据,首先要关注不同数据所代表的类别;其次要注重数据间的比较,尤其要注重比较最大值与最小值,看其具体的差别,思考数据反映出的问题或事物趋向。

[针对训练]

1.(2017·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

(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

注:

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下列对图表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图表内容,我们能够了解到男性收看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比例要高出女性很多。

B.根据图表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

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图表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解析:

选D D项,由图表目标观众年龄“55~64岁”集中度的比值最高,且“65岁及以上”集中度的比值有所下降可知,选项所述“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错误。

此类题采用结构式图表,将事物或某些概念连接起来,要求考生根据这种结构关系,用语言将所示内容表现出来。

 

[解题技法]

流程图题目解答3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流程图表达对象

如下面[针对训练]第2题中显示的对象是“中华文化体验”。

第二步,认清图示,细分流程图环节构建

要注意弄清流程图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各环节和各要素间是何种关系(常见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从属关系”等)。

如“中华文化体验”的初步构思框架总体分“活动”和“讲座”两个并列环节,每个环节又包含多项并列的具体内容。

第三步,提炼要点,按顺序全面概括

概括时要选择恰当的过渡语和关联词连缀几个环节或概念,选择恰当的动词准确概括流程的具体方式,按总分式或分总式来说明事件或行为的步骤过程。

如对第2题先提炼出“活动内容”和“活动实施方式”两个要点,后依次介绍这两个重要环节,中间用“并”一词连接。

概括活动内容是“总”,恰当地选用了动词“开设”“开展”;概括活动实施方式是“分”,用动词“体验”“举行”说明了流程。

[针对训练]

2.(2016·全国卷Ⅰ)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答:

参考答案:

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画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这里的图片主要是指绘画、摄影或剪纸等艺术性很强的作品。

因为是艺术,所以在转换时就特别要凸显艺术的形象性,要尽可能使语言鲜明、生动。

[解题技法]

图片类图文转换题解题2个注意点

1.注意观察画面构成

第一步,要观察画面整体,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画面大体描述了什么内容。

第二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画面背景、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画面中的文字说明等。

2.注意把握画面的深层内涵(主题)

把握画面的内涵(主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一想作者的创作意图,仔细体会画面显示的情感倾向或揭示的现象、道理等。

[针对训练]

3.下列对所给照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张照片被称为新版的“背影”。

照片上是一位父亲带着孩子走在人行道上的背影,这时大雨滂沱,父亲全身湿透,左手提公文包,右手举伞,伞斜举在儿子头上。

A.父亲湿透为儿撑伞的“背影”与朱自清的《背影》一样,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人。

B.这位父亲没有抱起孩子一起遮雨,是因为他懂得作为父亲,可以为孩子遮风挡雨,但路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