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4681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5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汇总Word下载.docx

例题1:

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C

B

A.烧杯B.天平C.量筒D.试管E.酒精灯

例题2:

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3),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5),滴加少量

液体的是

(2),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6),常用来搅拌的是(4)

(1)烧杯

(2)滴管(3)酒精灯(4)玻璃棒(5)药匙(6)试管

例题3: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

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

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

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

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

(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

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

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法:

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间接地测量。

如:

测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

测量操场的周长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

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

圈数。

*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

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

如右图,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兵乓球的直径为1.70cm。

例题4.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先后4次测量小球的直径,

测量结果分别为1.73厘米,1.72厘米,1.71厘米,1.88厘米,

则小球的直径应取多少?

(A)

A.1.72厘米B.1.73厘米C.1.71厘米D.1.88厘米

例题5.测得一本练习册的厚度是0.60厘米,共计80页纸,则这本书中每张纸的厚度

是0.0150厘米。

例题6.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图1铅笔的长度是3.60cm;

图2长方体长度

是2.5cm。

3

2

1

0cm

图2

二、体积的测量。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

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

对于一些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

1)放平稳:

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

仰视时,读数偏小。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

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

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

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从35℃~42℃。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

1.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眼、口、足、壳、触角;

它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等感觉,没有听觉。

2.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生命特征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等。

3.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细胞

1.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的。

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来的,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

①所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③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核:

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

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另还具有的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

保护细胞)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细胞壁:

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

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

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

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镜座

(2)镜臂(3)倾斜关节

(4)载物台(5)压片夹(6)遮光器

(7)反光镜(8)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9)粗准焦螺旋(10)细准焦螺旋

(11)目镜和物镜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

(1)如果从目镜看到要观察的物体在左上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左上边移。

(2)向内旋转粗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向久旋转细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一般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3)要使观察的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观察。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5)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

6、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表皮展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后滴上红墨水染色。

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

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

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7.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生理盐水,做成装片后最后用亚甲基蓝染色。

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

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2、细胞分裂是指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特点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结果

细胞数目增加(如果是单细胞生物还意味着生物个体的增加)

3、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4、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5、用橡皮泥分裂来模拟受精卵分裂的方法是模拟实验法。

用图来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的方法是模型法。

6、组织是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植物组织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输导组织

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具有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

机械组织

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增厚,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作用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吸收和分泌物质的作用

分布:

皮肤,内脏器官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运输和支持等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等器官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传导兴奋的功能

神经,脑,脊髓

7、皮肤由外到内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构成皮肤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皮肤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真皮内,如果损伤皮肤导致出血或感觉疼痛,则必须是伤到了真皮。

8、器官是由许多种组织按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9、系统是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人体的八大系统是: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10、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其中唾液腺分泌唾液;

胃分泌胃液;

肝脏分泌胆汁;

胰腺分泌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1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

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

2、关于生物分类的三个观点:

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可以逐级进行。

3、对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对生物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二歧分类法。

3、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少;

生物的分类等级越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多。

4、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其中脊椎动物包括:

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

鱼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

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主要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爬行动物

体表有鳞片或甲,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鸟的共同特征

体表有羽毛,前肢化为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

哺乳动物

全身被毛,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

5、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五大类脊椎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鸟类和哺乳类,体温不恒定的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五大类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类是胎生的,其它四类都是卵生的。

6、无脊椎动物包括:

(举一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

线形动物,如蛔虫;

节肢动物,如蝴蝶;

环节动物,如蚯蚓;

扁形动物,如涡虫;

腔肠动物,如水母;

棘皮动物,如海星;

软体动物,如蛤。

7、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

体内没有骨骼,而在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

第五节常见的植物

1、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1)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殖,

代表植物:

郁金香、睡莲、玉兰、油菜、樟树、苹果树等(能结出果实的全部都是)

裸子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用种子繁殖,

马尾松、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松、杉、柏都是)

(2)无种子植物中:

蕨类

有根、茎、叶,用孢子繁殖,

蕨、胎生狗脊

苔鲜类

茎、叶但无根,用孢子繁殖,

葫芦藓、地钱

藻类

无根、茎、叶分化,

水绵、紫菜、海带

2.五类植物是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

其中只有藻类有可能是单细胞植物,它不可能由任何器官;

其它四类植物一定是多细胞植物,而且都是一定的器官。

3.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裸子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

蕨类植物生活在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

苔藓植物生活在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

藻类植物生活在池塘和海洋(水环境)中。

第六节特种的多样性

1.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2.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

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各种)细菌。

3.衣藻属于植物,因为它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动物,例如:

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体,它靠口沟摄取食物,靠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胞排出食物残渣,用伸缩泡排出废物,靠纤毛的摆动而运动。

5.酵母菌属于真菌。

6.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动物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它的无脊椎动物和所有的脊椎动物,一定是多细胞动物。

所以草履虫、变形虫也可说属于原生动物。

7.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其中人类的砍伐森林、开荒和排放垃圾等活动都会使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

8.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

如我国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的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即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长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事例有: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等。

(注意:

日食只能证明月球是圆的。

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实验是一个模拟实验,该实验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

4.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地壳:

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

地幔:

17千米~2900千米;

地核:

2900千米以下,可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5.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经线和纬线: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2)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纬线是与赤道平等的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除两极点外都是圆,长度不同,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在两极成一点。

(3)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和不同的纬线?

①方法:

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

②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

~30°

,30°

~60°

,60°

~90°

赤道的纬度为00,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越往北纬度越高,越往南纬度越高,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为900。

③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现,在东经部分,往东经度数不断升高;

而在西经部分,往西经度数不断升高。

(4)讲述意义:

①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西经分界线

②0°

纬线(也叫赤道):

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③20°

W,160°

E经线:

东西半球分界线(20°

W以东,160°

E经线以西为东半球,20°

W以西,160°

E经线以东为西半球)

(5)经线和纬线的详细知识见下表:

经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经线

纬线的特点

几条重要的纬线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3)两条正相对的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半球。

1)0o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2)西经20o和东经160o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180o经线,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1)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

3)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点。

1)0o纬线(赤道),是南北

半球的分界线。

2)南北回归线(23o26'

),是

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3)南、北极圈(66o34'

)是有无极昼和极夜的分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思考:

某人发现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中纬度,北侧是低纬度,他此时的位置是200W300S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0)

形状特征

半圆

圆(南极点和北极点为点)

位置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